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载人航天是高风险的事业,它要求航天员必须具备办事果断﹑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航天飞行所经历的特殊环境对航天员的生理冲击特别大,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再者,航天员在太空所处空间狭小,身体活动受到限制,说话也不能随便。说什么,什么时间说,都有限制,所以这种信息交流的限制,也要求航天员能忍受孤独。
分条列举出文段叙述的航天飞行时航天员将会面临的挑战。(每点不超过6个字)(3分)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尊严的具体性不只表现在工作有岗位、生活有保障上,更表现在你可以自由、独立地存在,不会依附于强权,可以建立并实现你的自我价值。这样, 。
A.每个国民才是有尊严的国民,无数个有尊严的国民构成的国家才是真正有尊严的国家,才会真正贏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
B.国家才是有尊严的国家,每个国民才是有尊严的国民,才会真正贏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
C.才会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才使每个国民成为有尊严的国民,国家才是真正有尊严的国家
D.每个国民才是有尊严的国民,才会真止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国家才会由无数个有尊严的国民民构成真正有尊严的国家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荆轲刺秦王》“易水决别”这一场景中,荆轲高歌“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的决绝之情。
(2)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最能体现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溪流曲曲折折,若隐若现。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2.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崇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已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教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为说己者容 容:打扮
B.则虽死不恨 恨:仇恨
C.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 尝:曾经
D.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责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友为泣曰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B.①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①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 ②臣请入,与之同命
D.①乃变名姓为刑人 ②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①去而事智伯
②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曾先后侍奉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修整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5.把课内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含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之、逄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以大易小,甚善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夜缒而出,见秦伯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失其所与,不知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2.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敢以烦执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以其无礼于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是寡人之过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D.夫晋,何厌之有 大王来何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B.烛之武虽然长期得不到重用,但他有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临危受命,最后,义无反顾地去说秦师。
C.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终于说服了秦伯,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D.烛之武退秦师后,子犯建议攻打郑国,顿时关系又紧张起来,晋文公讲了一番“仁”的大道理,最后才平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