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 ①③②④⑥⑤

B. ①④②③⑥⑤

C. ②①④③⑤⑥

D. ②③④①⑤⑥

 

A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这道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③“蕉阴”紧承①“覆盖面积”,所以①③为小组合;④“在旁边”紧承②“蕉廊、蕉房”,所以④②为小组合,这样排除BCD。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  ▲  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  ▲  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  ▲  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 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  杂居

B. 名噪一时  闻风而至  栖居

C. 名噪一时  纷至沓来  杂居

D. 名闻遐迩  纷至沓来  栖居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①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②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③,时时犹唱,《后庭》④遗曲。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出任江宁知府之时。金陵系六朝古都,从公元222年东吴在此建都起,东晋、宋、齐、梁、陈亦先后在此建都。北宋时期,这里依旧一派繁荣气象。②谩嗟:空叹。③商女:卖唱的歌女。④《后庭》:陈后主陈叔宝写的一首《玉树后庭花》简称《后庭花》或《后庭》,古人把它看做亡国之音。

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全篇意境开阔,上片描绘晚秋时节的金陵城清丽宏阔之景,下片抒发对六朝统治者竞逐繁华而相继亡国、覆辙重蹈的浩叹。

B.词的开头三句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词人凭栏远眺,一片明净肃杀的秋色映入眼帘,气势不凡。

C.“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写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流露出作者壮志未酬的悲叹。

D.词末三句化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借古讽今,表达了词人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几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人类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的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 5200 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エ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道路上飞驰。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C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材料二

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相比地球漫长历史还十分年轻的人工环境有着不可思议的适应力。

科学家正努力揭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坦白说,部分物种对这种极端约束适应能力之强着实令人惊叹。”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功能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皮埃尔–奥利维耶切普图评论道。“这其中不仅存在微观进化,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宏观进化。”荷兰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进化论研究员曼诺希尔图森说,“我们在城市观察到的进化,其速度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这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联合国预计 21 世纪城市化进程将步入快车道:2030 年,全球城市面积将达 140万平方千米;到 2050 年,城市居民将新增 25 亿。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最早出现于 5000 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如今,城市化将成为地球生物最重大的进化动力之一。

的确,城市中生物进化的各类实证开始涌现,水泥路旁、大楼脚下、阳台边缘、地铁站楼梯等,无处不在。繁衍在城市地铁通道的地下家蚊不再冬蛰,相较于鸟类的血液,它们现在明显偏好哺乳动物;它们与其他蚊子种群之间,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生殖隔离。除了野生物种和家养物种,有的地方如今又出现了新型城市物种,这使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问题。科学家将城市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进行对比后,发现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比乡村更多。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动植物可以依附于各种各样的角落、边沿、墙缝,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湿的水沟里,或者栖居于精心维护、富有情调的花园中。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资源及食物,而在野外,水资源和食物的获得具有季节性。热岛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城市冬季不再严寒。

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这一潜能还将不断得到激发。

(取材于吴苏妹编译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研究发现,每个物种每一次成功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会有多个物种在当地消失;而一个物种若过于迅速地适应了城市生活,也意味着有众多个体要做出牺牲。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

多伦多、波士顿等城市里的白车轴草,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释放氰化物可抵御来自食草动物的威胁,但抗寒性会降低。而在市中心,城市高温使得积雪极易消融,没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难以抵御夜间冰冻。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包括徒步旅行在内的人类活动,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在夜间变得更加活跃,呈现出夜行性增强的趋势。夜行性増强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包括习性的改变、繁殖能力的降低等。关于纽约市各公国白足鼠的研究发现,相比乡村白足鼠,城市白足鼠体内涉及脂肪酸消化的基因出现过度表达。此种进化选择极有可能与在城市中能够轻易吃到人类丢弃的油纸、吃剩的比萨饼和芝士汉堡有关。自 1940 年以来,意大利城市地区家蝠的颅骨体积在不断増大,这或许是受路灯影响。路灯会吸引并聚集大量的大型昆虫,随着世代更替,咬合力强的蝙蝠越发具有优势。

城市中的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授马克约翰逊强调说:“我们观察到,一些物种在全世界大部分城市中都呈现出趋同进化。在部分城市,物种未能顺利适应, 个中缘由目前还不得而知”。

(取材于赵照熙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分析了城市环境特点,认为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

B.材料二的引文表达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忧虑。

C.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D.两则材料中关于热岛效应是否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看法相似。

2.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白车轴草为抵御积雪的覆盖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这与城市高温有关。

B.哺乳动物因夜行性增强而改变了习性,繁殖能力降低,这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C.城市自足鼠可能因为吃了比萨饼等食物,涉及消化的某种基因出现过度表达。

D.路灯吸引并聚集了大量的大型昆虫,家蝠或因捕食它们而颅骨体积不断増大。

3.就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上面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说说这些观点对你认识这一关系有何启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