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幽幽的猪油香 王生文 我读小学那年代,升初中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幽幽的猪油香

王生文

我读小学那年代,升初中的比例跟现在考一本差不多。但我居然考取了,和我同时考取的还有本村的蔡新华。蔡新华的父母自然欢喜,可我父母就不同了。

母亲接过小学校长送来的通知书,望着同样没有喜色的父亲,好一会才说:“孩子怎么就考取了?”

父母深感为难是有原因的,因为除了我,我的下面还有五个梯子坎的弟妹,而蔡新华只有两个弟妹,更主要的是蔡新华有一个在县食品公司上班的姑妈。

一旁的爷爷果断地说:“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考取了就一定读。”

“可是,我们比不得……”

爷爷打断母亲的话:“比得的,我们家不是马上要添劳力了吗?”爷爷说的添劳力是指二叔就要结婚了。爷爷停了停,接着说:“我不许他们闹分家,关口上得帮你们一把。”

就这样,我和蔡新华又成了初中同学。

老实说,我不愿和蔡新华同学,他长得结实,脸色红润,个子至少高出我半个头。

公社中学离家很远,我和蔡新华只能当寄宿生。寄宿生的饭是蒸钵子饭,学校只凭票供应饭不供应菜,事实上就是供应菜我也买不起,菜只能从家里带。

其实,家里能够给我带的大多是萝卜或成菜,而且就是这样一碗菜还要保证吃三天。蔡新华带的菜明显比我的要好,即便他偶尔也带萝卜或成莱,但揭开碗盖,上面必定有一块白莹莹的冻猪油。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蔡新华娴熟地用筷子挑出一坨猪油拌进热腾腾的饭里。随即,一股清幽的猪油香从蔡新华的钵子里飘出来。村里人说蔡新华肯长是吃了猪油饭,看来是对的……

读初二那年,因生产队收成较好,加之又添了二婶一个劳力,年前,爷爷砍回了八斤肉五斤猪油。猪油是母亲炼的,装在一口黄色的坛子里。

第二天,我偷着揭开坛盖一看,猪油冻结了,也是白莹莹的那种,散发出一股清幽幽的香,这香味让我眼前浮现出蔡新华拌猪油饭的情景……

“快盖上,别让二婶看见了。”母亲不知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后,我赶紧合上盖,像做了回小偷似的。

因为孩子多,母亲在二婶面前有些抬不起头,每逢弟妹们一个接一个去锅里抢饭,母亲就放下碗等着,她怕二婶吃不饱,如果二婶吃过了,锅里还有剩饭,母亲再接着吃,反正收拾碗筷是她的事。

开学后,我还是每三天回家拿一次菜。

有一天早晨,我提着莱正准备去上学,母亲叫住我,像是要叮嘱我什么,不巧,母亲刚出来,二婶从另一扇门里也走了出来,母亲看见二婶,对我说:“发点狼,多认几个字。”我知道母亲要说的不是这个,但二婶在场,我也不好问,便说:“妈,我会的。”说完,我主动跟二婶告别:“婶,我走了。”这是母亲教我的,意思是要我讨好二婶。

二婶望着我笑了,说:“听妈的话。”

母亲要跟我说什么,到学校后我就明白了,因为,我在成莱的底层发现了一块猪油。

母亲将猪油藏在成菜下面,肯定是怕二婶发现,想到这一点,我觉得我的猪油饭比起蔡新华的来,香味里夹杂着一份苦涩的母爱……

再回到家里,母亲像忘了那回事,我也不言及,我和母亲共同守着一个秘密,这秘密甚至连蔡新华也不知道。猪油真的是那个年代的营养品和保健品,自从吃过几餐猪油饭后,我便秘和嘴唇裂口的现象就明显好转了。

随后不久的一天,我在体育课上藏脚了,刚好那天是回家拿菜的日子,我只得把空碗交给蔡新华,托他帮我带菜。第二天早晨蔡新华按时返校,吃早饭时,他笑着对我说:“你今天可以吃猪油饭了。”

我一惊,问他:“你怎么知道的?”

“我看见你二婶放的猪油。”

“二婶?我妈呢?”我越发吃惊了。

蔡新华告诉我:“你妈去你外公家了,这莱是你二婶弄的。”

原来是蔡新华去我家拿菜时,二婶想看看他带的什么菜,蔡新华就揭开碗盖给二婶看,二婶看后,便用勺子从坛子里挖出一块猪油放在我的菜上。

二婶给我带的菜是她头天晚上亲手弄的,既不是萝卜也不是成菜,而是我喜欢吃的榨菜丝,二婶放在菜上面的那块猪油,也比母亲给我藏的要大。

一时间,我的眼里竟有了泪花,我觉得我完全可以跟蔡新华比,蔡新华有一个好姑妈,我有一个好二婶,而且我的二婶就和我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接下来的一次菜,又是母亲弄的。母亲将网兜递给我,笑着说:“猪油不多了,要留给二婶吃。”

我还没来得及问,母亲又说:“你二婶怀宝宝了……”

这消息让我高兴不已,我提着菜,一路小跑地向学校走去。吃饭时,我端着只有成菜的钵子和蔡新华聚在一块,那一股清幽幽的猪油香,分明像是从我钵子里飘逸出来的……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讲述了“我读小学那年代”的一些往事,“县食品公司”“生产队”等词语显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B.“孩子怎么就考取了?”一句,包含了母亲对“我”能够考上初中的疑惑,也暗含着母亲无法供“我”上学的无奈。

C.父母为“我”上学之事深感为难之际,爷爷非常坚定地坚持,这是“我”能够上学读书的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

D.“我”提着菜正准备去上学,此时二婶恰巧过来了,“我”主动跟二婶打招呼,体现了“我”的乖巧以及对二婶的讨好。

2.蔡新华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清幽幽的猪油香”中包含了哪些情感意蕴?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1.B 2.①与“我”形成对比。“我”和蔡新华同时考取,“我”家震惊无奈,他家欢天喜地;在学校“我”吃萝卜咸菜,他吃猪油饭。对比中体现出两个家庭不同的生活状况,也使故事更丰满。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蔡新华帮“我”带菜,二婶看到了他的菜并在“我”的菜上放了一块猪油,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 3.①包含着对美好富足生活的向往。“我”第一次看见蔡新华娴熟地用筷子挑出一坨猪油拌进热腾腾的饭里,随即,便闻到了一股清幽的猪油香从蔡新华的钵子里飘出来。②包含着一份苦涩的母爱。母亲在贫困的家庭生活中,为了让“我”吃好一些,为了让“我”长身体,偷偷地在“我”的成菜下面放上一块猪油。③包含着二婶的一份亲情关怀。二婶在看了蔡新华的菜后,在她给“我”炒的“我”喜欢吃的榨菜丝上面放了一块猪油,比母亲给“我”藏的还要大。④包含着“我”对二婶的感激与感恩。“我”觉得“我”有一个好二婶,在听到二婶怀孕的消息后,虽然没有猪油吃了,但是“我”依然很高兴,感觉自己的钵子里有一股清幽幽的猪油香。 【解析】 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孩子怎么就考取了?’一句,包含了母亲对‘我’能够考上初中的疑惑,也暗含着母亲无法供‘我’上学的无奈”中“包含了母亲对‘我’能够考上初中的疑惑”分析错误,这句话是无疑而问,并非表示疑惑,表现出的是母亲对这个结果有些震惊。 故选B。 2.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形象在文中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次要人物作用分析一般是指向主要人物、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几个方面,但一定要结合文本内容做具体分析,不能照搬套话。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蔡新华在文中的作用,蔡新华作为文章的次要人物,与“我”形成对比,起到烘托的作用。原文说“和我同时考取的还有本村的蔡新华。蔡新华的父母自然欢喜,可我父母就不同了”,他们“没有喜色”,并且无奈地说“孩子怎么就考取了?”,可见两家的态度不同;在学校时,“家里能够给我带的大多是萝卜或成菜,而且就是这样一碗菜还要保证吃三天。蔡新华带的菜明显比我的要好,即便他偶尔也带萝卜或成莱,但揭开碗盖,上面必定有一块白莹莹的冻猪油”,通过这些对比,体现出两个家庭不同的生活状况,更加显出“我”家供“我”读书的不易,也使故事内容更丰富;蔡新华这个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据原文“我只得把空碗交给蔡新华,托他帮我带菜”,经过蔡新华的话“我看见你二婶放的猪油”,我才知道了“原来是蔡新华去我家拿菜时,二婶想看看他带的什么菜,蔡新华就揭开碗盖给二婶看,二婶看后,便用勺子从坛子里挖出一块猪油放在我的菜上”,并且“二婶给我带的菜是她头天晚上亲手弄的,既不是萝卜也不是成菜,而是我喜欢吃的榨菜丝,二婶放在菜上面的那块猪油,也比母亲给我藏的要大”,“一时间,我的眼里竟有了泪花,我觉得我完全可以跟蔡新华比,蔡新华有一个好姑妈,我有一个好二婶”,这样就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也让读者感受到二婶的一份亲情关怀和“我”对二婶的感激之情。 3.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的能力。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这是一道分析文章标题情感意蕴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结合情节、内容、人物、情感、主旨、手法、效果等角度分析。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清幽幽的猪油香”中包含了哪些情感意蕴,可以具体从分析情节内容来体会情感。文中说“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蔡新华娴熟地用筷子挑出一坨猪油拌进热腾腾的饭里。随即,一股清幽的猪油香从蔡新华的钵子里飘出来”,而“家里能够给我带的大多是萝卜或成菜”,可见“我”对于吃猪油是多么地向往、渴盼,这“清幽幽的猪油香”就包含了“我”对美好富足生活的向往渴盼之情;“我”家的生活状况贫穷,原文说“母亲将猪油藏在成菜下面,肯定是怕二婶发现,想到这一点,我觉得我的猪油饭比起蔡新华的来,香味里夹杂着一份苦涩的母爱……”这是母亲为了让“我”吃好一些,为了让“我”长身体,所以这“清幽幽的猪油香”包含了一份苦涩的母爱;据文中蔡新华说“我看见你二婶放的猪油”,我知道了“二婶给我带的菜是她头天晚上亲手弄的,既不是萝卜也不是成菜,而是我喜欢吃的榨菜丝,二婶放在菜上面的那块猪油,也比母亲给我藏的要大”,可知“清幽幽的猪油香”飘溢着二婶对“我”的一份亲情关怀;“我”觉得“我有一个好二婶”,在听到二婶怀孕的消息后,虽然没有猪油吃了,但是“这消息让我高兴不已”,“吃饭时,我端着只有成菜的钵子和蔡新华聚在一块,那一股清幽幽的猪油香,分明像是从我钵子里飘逸出来的……”,所以这“清幽幽的猪油香”更饱含了“我”对二婶的感激与感恩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钟扬:如果种子不死

陈  聪

四五十度的陡坡,一个八九十公斤重的人在艰难攀爬,脸庞被晒得发紫,牛仔裤和格子衬衫上溅满泥浆。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每走一步都好似要用尽全身力气,可他走在一群年轻人前面,从不喊停,从不减速。这就是每年平均150天在世界屋脊的漫山荒林之间穿行的钟扬。

青藏高原有将近6000个高等植物物种,占中国高等植物物种的18%。然而这么多的物种,却从来没有人进行过彻底盘点。带着填补历史空白的想法,钟扬一脚踏入青藏高原这片“生命禁区”,一走就是16年。

西藏大学理学院拉琼教授算了一笔账:集齐一份种子样本的5000颗种子,大概要跑500~1000公里。

16年来,他带领学生初步摸清了青藏高原生物资源的分布特点,青藏高原植物研究的的空白一点一点被填补,多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谱系地理等领域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无数个野外的清晨,钟扬嘴唇冻得发紫,还要忍着身体不适给学生们做早饭,“你们年轻,要多睡会儿”;早晨6点出门采集种子,到了晚饭时间还没吃上饭,最后只见钟扬带头从地里刨开土,抓起混着泥巴的萝卜往嘴里塞,还一边说:“纯天然的东西,好吃。”

两个面包、一袋榨菜、一瓶矿泉水,就是这简陋的“老三样”伴随了钟扬16年的跋涉。

时钟回拨到2001年,钟扬自主来到西藏做植物学科研,却发现西藏大学植物学专业的“三个没有”:没有教授、老师没有博士学位、申请课题没有基础。

西藏大学的老师们也并不看好钟扬:他一个从上海来的养尊处优的教授,能让西藏大学的科研改头换面?但钟扬一坚守就是整整16年。

人们发现,钟扬是个“狂人”:21:30,从上海飞往成都,住机场附近;第二天清晨6:00飞赴拉萨,直奔野外采样;结束后,17:00至19:45,审阅论文;20:0至22:00,为西藏大学理学院本科生答疑解惑;2:45至次日凌晨4:00,与青年学者讨论科考和论文;7:00,从西藏大学出发,再次奔赴……

他用自己的“负重前行”换来了无数个“第一”——他指导西藏大学申请到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一个植物学硕士点、第一个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帮助西藏大学培养出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系列空白,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

与此同时,钟扬的身体正一次又一次发出预警。2015年5月2日夜,钟扬突发脑溢血。手术后他还在重症监护室观察,就思考提出了关于建设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议,认为“建立高端人才队伍极端重要”。

2015年5月15日下午,钟扬出院,重新投入工作。医生对钟扬下了三个禁令:不再喝酒、不坐飞机、缓去西藏。没想到,才过一年,钟扬就再次踏上高原:“我连酒都戒了,就是戒不了西藏啊!”拉琼在西藏大学见到了眉头紧锁、吃力喘息的钟扬,他突然觉得,眼前站着的这个人是一名战士,一名与恶劣环境、与自己余生战斗的战士!

没有人能劝住钟扬,因为他早已下定决心:“共产党员,就要敢于成为先锋者,也要甘于成为奉献者!”

“他即使知道再进藏是死路一条,他也戒不掉,因为那是他一颗科学家初心的‘瘾’。”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说。

钟扬说,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孙燕荣说:“种子关系到千秋万代,既关系到人民能不能吃饱肚子,也关系到自然生态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国家自然生态资源与安全层面,钟老师对国家的战略贡献一点不亚于‘两弹一星’元勋。”

钟扬身上有一种“种子精神”。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玉国这么解释“种子精神”:种子很小,但它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种子生生不息,它有前后相继的传承。钟老师在西藏采集种子,关乎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他致力于为每一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在少数民族地区种下科研的种;他也坚持做科普,在青少年的心中埋下了薪火相传的科学火种。

(摘编自《种子钟扬》)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扬走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虽然要艰难攀爬,但他走在年轻人前面,不喊停,不减速,这充分表现了他的冒险精神。

B.钟扬16年来一直奔走于青藏高原,为的是摸清这个地方生物资源的分布特点,填补从没有人进行过彻底盘点的历史空白。

C.西藏大学的老师们一开始并不看好钟扬,但钟扬的努力为西藏大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西藏大学老师们的认可。

D.钟扬对青藏高原植物种子的研究,意义重大,既关乎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关涉资源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标题富有意蕴,“如果种子不死”既是对钟扬研究工作的高度概括,又产生悬念,吸引读者目光,同时也启人思考。

B.钟扬不仅带领学生进行专业研究,还从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为了让学生多睡一会儿,即使身体不适也为学生做早饭。

C.钟扬在青藏高原上的工作环境很艰苦,但他以苦为乐,把有泥巴的萝卜当晚餐也一点都不在意,还说是天然的好吃。

D.文章结尾高度评价钟扬的“种子精神”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又概括了钟扬一生的经历,还与开头形成照应,结构严谨。

3.本文多处引用了别人的话语,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时候,假期对我而言就是回外婆家,吃外婆做的不太好吃的饭菜,和一帮与城里的同学不一样的玩伴在河沟里抓螃蟹,光着脚在沙地里踢球,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免费玩具,比如印象最深的铁环……后来呀,学习的压力与日俱增,周一到周五的课程把我折磨得筋疲力尽,我巴不得天天都是假期,可是真到了寒暑假,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了,却又常常觉得百无聊赖,老是惦记着班里的同学了。”

刚刚度过了一个漫长暑假的你有没有以上的感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感受,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的“假期观”。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以议论为主,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①_________,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②_________。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它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因此,③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超级真菌”会乘虚而入,使病情雪上加霜,加速病人死亡,因此它被贴上了“高致死率”的标签,使人闻之色变。

B.近年来,《战狼Ⅱ》《流浪地球》等一批精良艺术品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文艺作品受到观众广泛认可,这充分证明过硬品质是新时代文艺实现文化引领的基本条件。

C.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

D.当前,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来势凶猛,已在一些国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入管制,是中国政府处理毒品问题的创新性举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