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刘勰所谓词外之情即言外之意,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诗的语言的本质。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
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为了要含蓄不露,暗示较大的未说出的东西的空间,诗中的言词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的语言的这一特征:“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对好友的回忆。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中国古典诗中有以单个的语词为象征的,例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也有以全诗为象征的,例如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这就是以丹橘及其经冬不谢的具体形象,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从而使读者理解诗人的内心生活。中国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共同的传统背景,生活于一个古今一体的“共同体”中,所以即使是今人也能理解丹橘的品质,从而使古人张九龄的个体性的东西得到今人的理解和同情。张九龄的《感遇》可以说全诗都是用象征性语言暗示更深远的意境或情意。又如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全诗写的是实情实景,然而这些富有象征性和暗喻性的语言却指向个没有说出的物我两忘的境界,让读者能心领神会,恍若身历其境。
中国古典诗中有不少描写景物注重形似的好诗,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却更加崇尚画意与深远的境界相结合的诗,崇尚有神韵的诗,而不是崇尚单纯形似的诗。王维的《终南别业》诗中有画,而又在画的背后隐蔽着一种悠然、空寂的境界。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上是一首描写田园山水的单纯写景的诗,但仅仅这样来看待这首诗,则显然未能真正领略其诗意。这几句诗在描写“人境”的现实田园景物时,却隐蔽着语言文字所未说出的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正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摘编自张世英《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评判一首古典诗歌艺术水平的高下,不仅要看诗歌直接表达出来的内容,还要看是否隐蔽着语言文字所未说出来的内容。
B.在日常口语表达和进行严密的科学论证时可以长篇大论,而诗家语讲究“言约旨远”,用词越少,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
C.《春日忆李白》借暮云春树表达对好友的思念,《感遇》以丹橘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它们都是用全诗进行整体象征。
D.中国传统美学认为那些画意与深远境界相结合、富有神韵的作品应受到推崇,而描写景物注重形似的作品则算不上佳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总体采用总分结构,第一段提出本文的观点,即“诗的语言可以表达无穷之意”。
B.文章从言简意丰、使用象征、创设意境三个维度,逐层对观点展开论述,脉络清晰。
C.第三段列举《感遇》《终南别业》两诗为例,旨在论证中国古典诗中象征有两种类型。
D.文章使用了大量的引用论证,如古今名家的观点等,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语言和非诗的语言有很大的区别,前者具有传统诗论所说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而非诗的语言则不具备表意性。
B.诗的艺术性离不开诗歌语言的特殊性,诗歌中的实情实景,借助语言的诗性指向一个没有说出的而读者能心领神会的境界。
C.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由此可见,诗的语言具有显与隐的双重美学特征。
D.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第一个“象”“景”指诗歌表面所写的景象,而后两个则指语言文字未说出的情趣和意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建立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
墨子——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嫦娥——截至2016年7月31日,“嫦娥三号”获得的大量数据已经形成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多项都属于世界首次,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王维——有美丽乡村,才有美丽中国。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补短板、谋长远、重潜绩、压茬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让新时代的乡村富起来、美起来,让美丽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请选择一则或其他与此类似的材料给你所选材料中的历史人物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8个字)
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预计突破2亿人,增速超过600%,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国内城市政府在管理上普遍跟不上,没有制定相应的规范,更没有做好相应的服务。缺乏服务和引导的结果是共享单车的乱象丛生,比如乱停放使得共享单车本身成为一种城市“垃圾”。此外还有不少恶意毁车现象,毁掉的也是真实的财富。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城市,对于共享单车的大量出现其实没有做好准备。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任何一种工作,必需要锲而不舍地从事多年,才能够有点成就。兼有几种长处,所谓业余嗜好成就胜过本行专业的,自然有人,①______。特殊天才虽可以超越那个限度,用极少精力,极少时间,作成发明创造的奇迹。②______,无可希望。一般人对于某种专门事业,无具体了解,难说创造;无较深认识,决不能产生奇迹。不只严谨的科学是这样,③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一个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一个属于人文社科领域,两者的字面意义似乎有着 。然而,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其实是是一体两面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在作用于社会时,( );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养成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 精神。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食品安全谣言来势汹汹,有的历经反复辟谣,依然在某些情况下 。一个谣言传播的时间越久、范围越大,彻底消除其危害的难度就越大。每一个公民都有阻止谣言传播的责任,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明白谣言和言论自由的 ,不助长谣言传播的气焰,提高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应当成为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角色认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大相径庭 质疑 甚嚣尘上 界线
B. 天壤之别 置疑 满城风雨 界限
C. 大相径庭 置疑 满城风雨 界线
D. 天壤之别 质疑 甚嚣尘上 界限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才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B. 就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C. 才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D. 就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B. 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C. 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D. 如果受众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2)在《逍遥游》里,庄子指出,人要有定力与辨别力,以便能分清内心与外物,辨别光荣和耻辱,表达此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____________”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__________”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