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 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 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 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 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月戊戌, 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国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B.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C.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D.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庠序”,是古代的乡学,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 (朝廷)考试者之称,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C.“博士”,古为学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典籍中习见的“致事”“致政”“视事”“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玄年少文才过人。黄冠师看其面相,推测他未来必是肩负朝廷重任者。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了十首。

B.欧阳玄明察善断、不畏权贵。县中许多长久难以决断的疑难官司,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家奴的行为,欧阳玄都能公正判决。

C.欧阳玄为官清廉,声名显著。武冈县有人聚众闹事, 他能以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亲自用祸福之理开导他们,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欧阳玄深受皇帝器重。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负责编修史书。为使朝政更加扩大影响,他畅所欲言,毫无隐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

(2)史官中有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

 

1.A 2.D 3.D 4.(1)官吏们互相对视,脸色大变,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欧阳玄当天自己骑马带领两个随从,直接到达獠人争斗的地方劝导他们。 (2)对史官中议论不公正的,欧阳玄不以言辞与他们争论,等他们交上稿件,自己拿起笔修改审定,都算是他们自己改正的。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解答此题,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其次分析四个选项,把选项两两分组,根据相同点的多少可知A、B两项为一组,C、D两项为一组。然后分析两组不同之处。“兵仗”即武器,是固定词语,不可断开,所以排除C、D两项;“县官不为直”与“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形成反差,才有后文的行为结果,故“反”必须断在下句,排除B。 故选A。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视事”指官员到职办公,即任职。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为使朝政更加扩大影响”是曲解文意,文中的“更张朝政”是改革朝政的意思。 故选D。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不能翻译的助词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加以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抓取赋分点,并一一落实。 第一句的得分点为:官曹:官吏们;相顾:互相对视;从:使……跟从;谕,劝导。 第二句的得分点为:口舌:言辞;俟:等;援:拿;窜定:修改审定;系: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王问:“何以知之?”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D.宦官惧其毁已,皆共目之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匈奴诡言武死

⑤因泣下霑衿              ⑥君子生非异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查看答案

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举孝廉不行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大王来何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加点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相如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A.春风不度玉门关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①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         靡:退却

②惠等哭,归营             舆:车

③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栽培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⑥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胜曰   候:拜访

⑦而系张胜                          收:逮捕

⑧辄积年不                     徙:迁徙

⑨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与…交往

⑩连公府不就                辟:通“避” 躲避

A.②⑤⑧ B.①⑤⑩ C.③⑧⑨ D.②④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