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内容,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今年清明刚过,这好雨就来了。___...

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内容,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今年清明刚过,这好雨就来了。________你再看看笼于烟雨蒙蒙中的远山吧,那不是披了轻纱的少女的胴体吗? 一群孩子还在这霏霏细雨中玩着篮球,他们似乎并没发觉;即使发觉了,恐怕也会是“斜风细雨不须归”吧。 

①你再看看地面吧!一点点颜色变浓,而后渐渐有了小水泊,那若蜻蜒点水的纹圈不就是春雨的杰作吗? 

②杜甫在《春夜喜雨》里说春雨“润物细无声”,今年这雨除了无声,还隐匿了行迹。 

③你看看黝黑的门洞吧!那细若蛛丝的不就是春雨吗? 

④行于这雨中,你只觉得天潮潮、地湿湿,脸颊莫名凉爽,而你却发觉不了它。

A.③④①② B.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 D.②③④①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属于语句的排序题。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故考生要通读文段把握基本内容,然后初步分层归纳,再进行连缀排序,最后检查调整,确定顺序。 本题中的文段是描写下雨的情景。②写出了雨的特征,其它句子是具体描写,所以本句应该放在开头。排除A、B两项。根据“你看看”“你再看看”可知,③和①排在一起,排除D。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提示填写正确内容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勾画赤壁古战场险要形势后,发出了“___________ ”的感慨,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杜甫的《登高》诗,完成下列小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委婉细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内容?

 

查看答案

阅读苏洵的《六国论》,完成下列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今义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②思厥先祖父    ③可谓智力孤危

④然后得一夕安寝        ⑤暴秦之欲无厌  ⑥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2.对第二段文字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比喻论证   ②对比论证   ③类比论证   ④引用论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从历史上看,政治腐败是“因”, 割地赂秦是“果”。苏洵不从“果”入手,而从“因”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

B.本文行文伊始就提出“弊在赂秦”这个中心论点,然后以论据论证论点。它的好处是开门见山,简捷明快。

C.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是直接提出来的,它的好处是顺应前文,连续自然,道理明晰,使人认识更深一层。

D.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是在一问一答之中提出来的。这种提出方式便于思路自然顺畅地转折,也可引人思考,提请注意。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查看答案

阅读冯伟山的《绝技》,完成下列小题。

一大早,卢憨家的门前就停了两辆车。一辆是警车,还有一辆写着什么电视台字样的车。派出所的老黄正在敲门,他的旁边是几个拿着话筒和扛着摄像机的人。村里有人见了,觉得蹊跷,就围上来看热闹。等卢憨擦着眼屎把门打开,看热闹的竟聚了一大堆。

大伙儿议论纷纷,说这小子终于犯事了,看这阵势,事儿还不小。

是呀,别看他平时不言不语,干起坏事来比谁都厉害!

……

老黄狠狠瞪了大伙儿一眼,说都闭嘴吧,你们咋知道人家犯事了?

大伙儿就闭了嘴,可肚子里还疑惑着,都梗着脖子想往院子里挤。

老黄对卢憨说,你是卢立群吧?这几位是省电视台的记者,慕名来给你拍节目的。

看着卢憨满脸的惊奇,老黄又说,我是派出所的老黄,是给记者们带路的,别误会呀。

卢憨笑了笑,把他们让到了院子里。

这下,看热闹的村里人可懵了。这个憨里憨气的家伙原来叫卢立群呀,这么些年大人孩子都叫他卢憨呢。至于给他拍电视就更觉邪乎了,卢憨父亲早亡,一直和一个精神不好的母亲生活,日子过得紧巴,都快三十了,还光棍一根。平日除了种点责任田,就关门在家里窝着,见了人脸红脖子粗地勉强点点头。就这么个人也能上电视,真给卢村丢大脸了。

小院里很洁净,除了一棵大槐树,就是矮墙下一丛丛的草本茉莉花,颜色各异,为小院增色不少。

一个手里拿着话筒的姑娘笑着对卢憨说,卢大哥,为了拍你的绝技,尽快让全国人一睹你的风采,我们可是星夜兼程过来的。说完,姑娘递给卢憨一张报纸。报纸上是一组照片,还配着一段长长的文字,大标题是“农家院里的绝技高手”。卢憨看了,用手挠了挠头皮,咧嘴笑了,淳朴得像一棵秋天里的老玉米。他想起来了,那天他正在院子里练倒立,有个背着相机的人在矮墙外看见了他,被他的技艺吸引,非要给他拍几张照片。通过交谈,卢憨知道那人是省城一家报社的记者,来乡下采风的。卢憨的每一个动作,都让他赞叹不已,手里的相机也“咔咔”拍个不停。想不到这些照片,竟把电视台的记者引来了。

姑娘说,卢大哥,你不介意当众展示一下你倒立的绝技吧?

卢憨有些不好意思,说,只是、只是我练得不好,你们可别笑话呀。

我们相信你挺棒的。老黄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

卢憨走到老槐树下,提了提裤子,一个倒立,双腿就稳稳地贴到了树干上。紧接着两腿一分,双手撑着地面向前慢慢移动,边移动双腿边做着各种动作,什么“白鹤亮翅”“一柱擎天”“弯弓射月”,每个动作都惟妙惟肖,刚柔相济。在场的人都看呆了,好久,掌声才一个劲地响起来。这时,卢憨的双手触地变成了单手触地,腾出的那只手朝大伙儿挥了挥,就叉在了腰上。一院子的人正看得起劲,突然他的那只手也脱离了地面,脑袋直直地扎下来。围观的人都惊得张大了嘴巴,生怕卢憨的脑袋开了花。就在卢憨脑袋触地的一刹那,他竟把双手放到胸前鼓起掌来,两腿还在半空做着动作。哎呀,这家伙平时蔫巴巴的,没想到还有这招呀,绝了!村里人鼓掌归鼓掌,心里还是有些嫉妒。

一套动作下来,卢憨的脸上也有了细细的汗珠。稍事休息,他又即兴表演了头顶在桌子上倒立,并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香烟点燃,飘飘袅袅的烟雾中,他一脸的惬意。突然,他把烟头一吐,身子一个鱼跃,就稳稳地坐在了地上,且双腿交叉,双手在胸前合十,嘴里念了声“阿弥陀佛”。瞬间,喝彩声、鼓掌声把小院塞得满满当当。

姑娘把话筒举到卢憨面前,说你是怎么练成这绝佳技艺的?

卢憨吭哧了半天,说为了俺娘呗。

为了你娘?主持人和大伙儿都愣了。

我十几岁时很顽皮,经常在院子里翻跟头和倒立。有一次,我倒立时看见我娘瞅着我笑呢。娘精神不好,我很少见她笑过,看来她是喜欢看倒立。我又倒立了几次观察她,她都认真地看着,笑得也开心,打那我就下决心天天倒立给娘看。这不,眨眼十几年了。说完,卢憨用手一指房门口。看,我娘刚才看我练倒立,还满脸欢喜呢。

大伙儿回头望去,摄像机的镜头也跟了过去。低矮破败的房门前,一个瘦弱的老女人在暖暖的阳光下正朝这张望,嘴巴微微张着,脸上堆满了笑。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院里很洁净,除了一棵大槐树,就是矮墙下一丛丛的草本茉莉花,颜色各异,为小院增色不少。”着墨不多的一段环境描写,表现了小院的整洁、生机盎然。这说明卢憨的母亲虽然精神不好,但还是非常勤劳,并且热爱生活。

B.本文语言平实简洁,富有农村生活气息,非常符合小说塑造的普通平凡的乡村里的人和事的特点。比如作者把手挠头皮、咧嘴笑了的卢憨比作“一棵秋天里的老玉米”,十分形象贴切。

C.小说题目为“绝技”,作者也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卢憨的绝技,除直接描写卢憨让人折服的动作之外,作者还很注重写围观者的神态和心理,从侧面衬托卢憨的高超技艺。

D.小说的构思十分精巧,在卢憨表演完绝技之后,作者又交代了卢憨练成绝技的原因,凸显了文章主旨。文末对卢憨母亲的描写是点睛之笔,让读者倍感温馨,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2.小说前三段写村里人聚在卢憨家门口看热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卢憨这一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

(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材料二:

自 然 教 育 受 众 群 体 特 征

对     象

人     数

说     明

其他

45

1、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

2、受众,指信息传播的接受者;

3、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

4、各项均为300人中所占人数。

户外爱好者

93

公司

89

中老年人

37

大学生

98

中小学生

135

儿童

243

亲子

243

 

(资料来源于刘正源等著《中国自然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材料三:

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

(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

材料四:

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最轻微的症状只是稍微厌恶,或感觉不安。但严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标准的临床恐惧症,激发交感神经系统,造成恐慌、恶心以及冒冷汗。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而危险源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险,包括高度、密闭空间、湍急的水流、蛇、狼、老鼠、蝙蝠、蜘蛛以及鲜血,却不包括刀子、磨损的电线、汽车以及枪支,虽然它们比起古代的危险源,更具杀伤力,但在进化历史上还是太过近代,不足以形成可遗传的天性。

(来源同材料三)

1.下列对材料中“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随时都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

B.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因而产生的生物恐惧症没有什么区别。

C.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从远古一直到现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遗传基因。

D.人类对生物的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生物恐惧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喜欢在自然里骑车,这种自然体验符合儿童天性,有利于他们形成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

B.从当前我国自然教育的受众群体特征看,政府和中老年人占比较小,说明二者对自然教育有逆反心理。

C.在美国,去动物园参观的游客比去体育场馆看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多,这一事实是人类“亲生命性”的证据之一。

D.人对高度、密闭空间、湍急水流的恐惧,跟他具备的知识有关,也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还可能跟人类基因有关。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自然教育的现状特点和重视自然教育的意义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