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结合材料
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② “风波”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风浪,多比喻纠纷或乱子。请以“风波”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记叙文。
微写作
《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六部经典名著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所熟知。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有人说,经典名著总是令读者回味无穷。这句话说出了在文学名著阅读中,常有回味不尽的感受。请从以上六部名著中任选一例,谈谈你的这种体会。
②某同学在名著阅读交流会上说:痛苦能让一个人变得坚强;痛苦也能让一个人变得脆弱。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其相关故事加以说明。
香菱、贾探春(《红楼梦》) 狂人(《狂人日记》)
天保、傩送(《边城》) 华子良、刘思扬(《红岩》)
孙少平、田润叶(《平凡的世界》) 桑地亚哥(《老人与海》)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西川的沉静
像西川这样的村落,必然是沉静的。在沉静中,它正渐渐地老去。
事实上,西川已经衰老,露出满脸的皱纹,静寂地趴在山坳里,更显得老态龙钟。而因为衰落,沉静的味道就越发浓烈地弥漫出来,直沁我心。
西川距县城二十七公里,海拔八百六十米,因村西有一条河而得名。据记载,明朝天顺元年,一张姓先生寻访到此,认定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于是购地建屋定居下来。随后,陈姓、吴姓相继入住。整个村落因山势而布,错落有致,高低谐和。
过去从未见过这种全是黄泥筑成的民屋,层层叠叠,那么有层次地布排着。黄泥墙厚实,碎小的石子镶在其间。似乎少有草筋,泥土成为屹立的支柱。依旧平整的泥墙,墙壁上已分化出一棱棱的粗犷线条,令人想象出充满泥浆味儿的《打墙歌》,一堵堵的泥墙就在这般的场景中渐渐竖起,成为一栋栋黄色标志的建筑。黑的瓦,黄的墙,一排排,一层层,洒脱而成,蔚为壮观。像版画,线条分明,底色清晰;又如油画,色彩浓郁,意境厚重。土黄,这孤独质感的颜色,如此沉寂地映衬在山坳间,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即使是断壁残垣,也顽强地默然支撑着,静静地展示一种岁月的痕迹。
远眺整个村落时,会分明地感觉到,村庄环境是那么幽静,幽静出一种偏僻的感受。在雄峻险要的大山脚下,土地极其贫瘠,不难想象村落里人们生活的艰辛:地少,仅有山坡上所开垦的一块块梯田;水远,虽有西川的水,却远离着村,得引水而入;交通不方便,过去只有五条古道可以通向村外。惟有一点给我的感觉是如此的深切,那便是村落沉静在高山之际。
这一深山里的村落,即使曾经居住过八九百人,一栋栋的土屋拔地而起,一缕缕的炊烟高高飘升,却终究难掩其沉静的本色。沉静是它骨子里的特质,悄无声息地演绎着。
至今,这种沉静渐渐地剥落了出来,越来越深。
现在的村庄只有四五十人居住,以上了年纪的为主。这些人,要么是恋土,不愿外出;要么年老体弱,无法外出;要么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能,外出也无依无靠。他们与土屋相依为伴,依然是一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节奏。
一位面呈褐黄色、皱纹满面的老汉,佝着背坐在门口的竹椅上,静静地看着我们,目光里是那么的淡然。一位妇人坐在小小的道地上,织着毛衣。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站在她身边,睁着圆圆的眼珠,呆呆抑或好奇地看着我们。待我们走近,妇人笑笑说,这里可穷啦,能出去的都出去啦。我问这小孩怎么在这里。妇人叹了口气说,她上不起幼儿园,就让我带着啦。走了一段路,回头望望,妇人与小孩依旧在道地上,像一幅剪影定格在那里。
在村子的另一边,一位近六十的老婆婆站在高岗墩的平地上,见我们走近,笑笑,问来游玩呀?接着就说其实没什么可看的,也就这么些老旧房子。顿了顿,又说,你们多来游玩也好,那样村里也才热闹一点;人气一旺,我们也才充实一些。她是这么说的,却不知当游人都回去后,她的心里会不会失落。可能会是一声叹息,一种无奈吧。在这样的叹息与无奈中,村落也仿佛更趋沉静。
村边有一片古树群,下面是一小方平地,像沟壕里平整出来似的,一垄垄排列。一位戴着竹笠穿着浅红衣裳的妇女蹲着身子,不知在插种什么作物。平地的下方就是一块块细长的梯田,一层一层地次第延开,绿油油的秧苗清瘦般地映在澄亮的水里,给梯田点缀出一脉清新,一种生机。令人想象早先的西川人是怎样挥着锄头在贫瘠的山坡上开垦的情景,又是如何在沿山势筑成的梯田上种植着庄稼,在清苦、艰辛的场景中,栽种出四季景色不同的风情。可是如今,多处梯田已荒芜,芦苇在曾经的土地上摇曳。惟有眼前这片梯田依旧陈列似的,寡淡地沉静着,让人好一阵叹为观止。
西川古道像被遗弃似的,早已少有人问津。当水泥路连通到村里的时候,古道的静默便越来越浓。这条全程约五公里的古道,由山上大大小小的石块垒成。褐黄的树叶落满古道,沙沙作响,回应出一种原始的质朴,仿佛自垒成以来就一直处于幽深之中。古道上筑有两座凉亭,就像遮阳避雨的大树,古道穿亭而过,更透出一种古朴和自然。上一道坡,转一个弯,沉静的韵意便沿着古道一路相随。
如同一个独守沉静并害怕沉静被打破和侵入的人,西川默默地承载了几百年风雨,咀嚼着自己的命运。值得欣慰的是,它终于为世人所认识。然而,当我回望西川古村的时候,一个问题倏地冒了出来:当西川成为一个景点时,这样的沉静还会存在吗?或许,夜深人静时,西川会在重重的喘气声后,歇上一会,固守它沉静的模样;但是,那还是“西川的沉静”吗?
我想,人声嘈杂的西川,车水马龙的西川,饭店林立的西川,古道上游人如织的西川,一定不是西川的本意,也不是西川所向往的。
(取材于复达的同名散文)
1.文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老态龙钟 B.断壁残垣 C.叹为观止 D.车水马龙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觉到,张姓先祖的选址定居,注意到了山势的雄奇,却较少考虑到人居的困难。
B.在作者看来,那独特的地理因素和环境特点,是形成古村西川的“沉静”的重要原因。
C.希望有更多的游客光顾,从而提高“人气”,这也成为所有的西川人现在最迫切的期待。
D.作品中说,“惟有眼前这片梯田依旧陈列似的”,反映出西川的“沉静”中缺一些生机。
3.结合文意,赏析第四段中的画线语句。
4.作品写到一位“老汉”和一位“老婆婆”,谈谈你对写这两人意图的理解。
5.作品以“西川的沉静”为题,结合文意解释“西川的沉静”的丰富内涵。
6.作品结尾,对于“人声嘈杂的西川……古道上游人如织的西川”这样一种假想,作者断言说:“一定不是西川的本意,也不是西川所向往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见解,请谈谈自己的认识。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对比手法是古诗文常用手法之一。《诗经·氓》中的“①_______,________”,在婚后女子行为无偏差和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对比中让女子对男子非常失望。李煜《虞美人》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表达感慨“②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王安石在分析了“志、力、物”后,对人们的两种做法进行了对比:“然力足以至焉,③________,_______;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而《窦娥冤》中好人和坏人不同命运的对比:“④_______,_______”让窦娥对天地提出了控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哀 郢①(其一)陆游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离骚未尽灵均恨②,志士千秋泪满裳。
注释:①公元1166年,陆游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罢黜回乡。在家乡穷居四年后于公元1170年出任夔州通判。初夏,他从家乡出发,九月过荆州(今湖北江陵,为战国时楚故都郢,)写下此诗。 ②灵均:屈原的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说楚国远承商周两代的王业,国运由来久长,在发展鼎盛时期,曾和齐晋结盟,对抗强秦。 |
B.颔联说当年章华台上的歌舞,早已寂寥无声,但是云梦泽风烟迷蒙,苍茫阔大,气象依旧。 |
C.颈联想象当年郢都宫殿野草滋蔓,雁群时时飞起;被盗掘的荒坟野冢,成了狐兔藏身之所。 |
D.此诗以叙述起笔,以抒情落笔,中间两联写景,在对历史的追忆和景物的描写中抒发炽烈的情怀。 |
2.本诗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生查子》) |
B.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
C.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白《苏台览古》 |
D.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
3.陆游的诗《哀郢》和《书愤》都运用对比和用典的手法来抒发情怀,请你结合诗句从对比或用典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卜居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甲)蔽障于谗,(乙)心烦虑乱,(丙)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①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②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③、喔咿嚅唲④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⑤、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氾氾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取材于《楚辞﹒卜居》)
(注释)①太卜:官名,掌管占卜。②悃(kǔn)悃款款:忠实诚恳的样子。③哫訾(zúzǐ)栗斯:阿谀逢迎。④喔咿嚅唲(ér): 强颜欢笑的样子。⑤突梯滑稽(ɡǔjī):态度圆滑,善于迎合世俗好恶。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取材于《楚辞﹒渔父》)
1.在第一段甲、乙、丙的哪一处,填入“而”字最符合文意?
2.根据文意判断,下列选项与屈原之“所疑”无关的一项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C.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3.下列诗句中“渔父”形象与《渔父》中的最接近的一项是
A.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B.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C.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范成大《携家石湖赏拒霜》)
D.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杨慎《临江仙》)
4.对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喻指屈原生活的社会不辨贤庸,人才弃置不用,庸人烜赫一时。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詹尹劝解屈原,人各有短长优劣,皆有可取之处,不必求全责备。
C.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沐浴后要弹冠振衣,屈原借此表达洁身自好的心志。
D.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以之劝说屈原与世推移。
5.《卜居》《渔父》中“清”“浊”有多层意思,请分别解释这两个词在文中的含义。
6.结合《卜居》《渔父》的内容,在下面的文字的(1)(2)处,补写出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语句。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①___________;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大抵②___________。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7.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线部分断句。
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则固之善志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