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03 年,有一个词语让中国人听起来一度感到恐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03 年,有一个词语让中国人听起来一度感到恐慌,那就是“非典”。这种疾病并非 2003 年才新出现,也并非中国才有。在此之前,人们对“非典”十分陌生,加之此次在中国流行的“非典”的病原体是以前从未见过的新的病毒,面对突如其来的流行疾病,人们显得束手无策。没有现成的治疗方案;没有有效的冶疗药物,传统的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隔离。

“非典”是非典型性肺炎的简称。开始发作时有流感一样的症状,如发烧、咳嗽、头痛等; 但体温一般超过 38 度,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有时伴有畏寒。感冒一般没有肺炎的迹象, 而“非典”有明显的肺炎迹象。但它又不同于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的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等典型性肺炎,它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或其他较不寻常的微生物所引起的肺炎,它的传染力强多了。除了上述症状外,“非典”还伴有关节酸痛、乏力、腹泻,有时胸闷、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等症状。各国科研人员通力合作,终于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此次流行的“非典”的病原体。这种病毒能在人体内繁殖,伤害自身组织, 破坏免疫系统,也可能引发无数并发症,致使患者的病情急剧恶化。它可以在体外存活 3-6 小时。现在的证据显示,“非典”是经飞沫传播的,病毒在飞沫(口水珠)内。由于水珠比空气重,所以病毒只会停留在 1 米范围内的物体表面;另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接触已有病毒的物体表面,然后接触自己的黏膜(眼、口、鼻),也会感染。“非典”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 2-12 天(通常为 3-5 天),潜伏期的患者一般不会传染,病症一般会维持 10-14 天。

“非典”并非无法可疗。事实上,现阶段医学已有新突破,在治疗过程中已获很高的成功率。专家认为,保持环境空气的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心情愉快;加强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尽量不与病人接触,是可以有效地预防“非典”的。对未知的恐惧,莫过于人群对出现流行病的反应那样,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流行疾病的原因不明时尤其如此。随着对“非典”的深入了解,人们的恐惧感会慢慢降低,正如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一样。

1.下列对“非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典”也是一种肺炎,它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或其他较不寻常的微生物所引起的。

B.“非典”发作时是既有流感的一般症状,也有典型性肺炎的迹象。

C.流行感冒引起的咳嗽多带痰,而“非典”引起的咳嗽不带痰;典型性肺炎没有传染性,而“非典”有很强的传染性。

D.“非典”病毒是经过飞沫传播的,它的潜伏期一般为 2-12 天。

2.有关“非典”治疗和预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典”是可以治疗的,而且治愈率很高。

B.与患者保持 1 米以上的空间距离,就完全可以免遭感染。

C.尽量不接触病人,保持空气流通,勤洗手,可以有效地阻止病源的传播。

D.保持心情愉快,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可以有效地预防“非典”病毒的感染。

3.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发烧、咳嗽、头痛、乏力、腹泻、胸闷等症状,可以确诊为“非典”。

B.健康人进入非典病人呆过但离开超过 6 个小时以上的房间,一般不会被感染。

C.“非典”病毒不会浮游在空气之中,所以一般不会通过空气传播。

D.“非典”患者在 15 天内病情没有恶化,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

 

1.C 2.B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概念,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非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C项,“而‘非典’引起的咳嗽不带痰;典型性肺炎没有传染性……”错误,从文中来看,“非典”这个词在文中属于重要词语,关于“非典”的信息散见于全文,从文中来看,“非典”是少痰,并非无痰,而且典型性肺炎有传染性。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有关‘非典’治疗和预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B项,“与患者保持 1 米以上的空间距离,就完全可以免遭感染”错误,这种说法过于绝对,第二段说的是“另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接触已有病毒的物体表面,然后接触自己的黏膜(眼、口、鼻),也会感染”,由此可知,“非典”还可以间接感染。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有发烧、咳嗽、头痛、乏力、腹泻、胸闷等症状,可以确诊为‘非典’”错误,“确诊”一词不当,文章第二段说的是“开始发作时有流感一样的症状,如发烧、咳嗽、头痛等; 但体温一般超过38度,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有时伴有畏寒……而‘非典’有明显的肺炎迹象。……除了上述症状外,‘非典’还伴有关节酸痛、乏力、腹泻,有时胸闷、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等症状”,由此可知,“非典”的症状很多,并非有“发烧、咳嗽、头痛、乏力、腹泻、胸闷”等症状就可以“确诊”。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又刷屏……连日来,日本援助中国抗疫物资上的中华古诗词火了。“在疫情中接到来自异国的问候,大家都觉得很温暖,特别是用中国传统诗句的形式,让我们觉得格外暖心。”一位网友说。

(2)命运好像特别爱跟彭敏开玩笑,头两次他信心满满地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却分别败给了16岁少女武亦姝和快递小哥雷海为。休整了一年,彭敏再次出山,赛前他曾笑言,“如果再得亚军,我就给三亚代言”,却又没如愿,最终他拿到了冠军,笑傲诗词江湖。

(3)95岁诗词学者叶嘉莹先生继2018年为南开大学捐赠1857万元之后,再次捐赠1711万元,以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令无数人动容。这位蜚声国际的诗词大家,一生与诗词为伴。回顾自己70多年的执教经历时,叶嘉莹说,“我别无所长,就是喜欢诗词,而且愿意把我喜欢的诗词介绍给年轻人”。

近期,以上三则与中华诗词有关的新闻,引发了人们的热议。请你从日本友人、彭敏、叶嘉莹先生三者中选择一个作为收信人,表达对对方的敬意以及对中华诗词的个人感悟。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西安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________,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图________,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大唐工坊"。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 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风》中这样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难道2000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________,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瓷器丝绸,(    )。

"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强烈。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________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B.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C.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D.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匠人的初心始终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

B.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们的终极目标

C.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其终极目标

D.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坚持中西医并重,需要中西医“一碗水端平”。近百年来,“中医太落后”“中医不科学”等_______之声__________。中医与西医治疗理念不同,分属不同的医学体系。(     )。其实,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侧重,没有必要分高低、论长短。人类健康的星空,需要中西医联手点亮。

实现中西医并重,需要加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综合改革强调的不是一招一式,而是系统性、集成式改革,以“___________”带动“万马奔腾”,以一域服务全局,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制度。

全面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关键是坚定文化自信,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____________,提升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中医药这块古老的瑰宝重焕光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质疑    不绝于耳    一马当先    融合 B.置疑    不绝于耳    首当其冲    融汇

C.质疑    不绝如缕    一马当先    融合 D.置疑    不绝如缕    首当其冲    融汇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医重整体,善用“利矛”,更关注“病的人”;西医重局部,善用“坚盾”,更关注“人的病”

B.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更关注“人的病”;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更关注“病的人”

C.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更关注“病的人”;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更关注“人的病”

D.中医重整体,善用“利矛”,更关注“人的病”;西医重局部,善用“坚盾”,更关注“病的人”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打造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体系,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中医药这块古老的瑰宝重焕光彩。

B.打造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体系,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这块中医药古老的瑰宝重焕光彩。

C.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体系,让中医药这块古老的瑰宝重焕光彩。

D.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体系,让这块中医药古老的瑰宝重焕光彩。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清代学者方玉润评价《诗经・氓》中的语句说:“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己者,女殆痴于情者耳。”其中“忧”表现为“____”,而“喜”表现为“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展现迷离恍惚、道路弯曲不定的世界的两句诗是“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宮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句子是“________。”

(4)《戒兄子严敦书》中,马援对当世贤良龙伯高乖杜季良加以对比分析,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警拔有力,发人深省。

(5)《登快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营造了阔远澄清的意境,流露出黄庭坚了却公事后登阁远眺、暂得放松的喜悦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四犯令

侯宾

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莫听《阳关》牵离绪。拚酩酊花深处。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荼蘼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

(注)①“拚”同“拼”。②荼蘼:花期最迟、暮春才开的一种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破轻云天淡注”句,作者用写意手法疏笔勾勒出临别之夜的朦胧、恬淡又凄清的景象。

B.“莫听《阳关》牵离绪”,紧承“夜悄花无语”,点出“无语”的原因,原来是分别在即,离情别绪牵人愁肠。

C.“拚酩酊花深处”句透露出离人内心无法慰藉的痛苦和无可告语的悲哀,与柳永词“都门帐饮无绪”意境相似,具有同等震撼效果。

D.下阙抒发的惆怅和叹惋,与上阙的不忍分别相呼应,细腻地刻画出离人分别前的情绪和微妙的心理活动,令人回味。

2.本词下阙,作者独出心裁来抒写离别之情,请结合相关词句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