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与“人生”“微笑”的话题有关,句式与画线句相同。
人生如酒,有了微笑的美酒便飘着有人的醇香。
下面是李明寄给某编辑的信件的内容,请找出四处不得体的词语并加以修改。
编辑老师:
您好!
两个月前寄给贵刊的我的大作是否收到?该文虽属涂鸦,却是我数日辛苦的结果,曾被老师作为范文向全班推荐,很多同学拜读后,给予了好评。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又对文章进行了斧正,认为达到了发表水平,请您审阅后尽量选用。希望我这次垂询没有打扰您!
李明
××年×月×日
(1)________改为________ (2)________改为________
(3)________改为________ (4)________改为________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类节目如__________,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扎堆,渐渐使人审美疲劳。“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要着眼未来, 探索新的方向。”央视副总编辑朱彤承诺,“央视将持续在原创文化节目上发力。”而总导演、制片人于蕾给《国家宝藏》下了定义——“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其实,博物院文化的流行早有端倪,《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也曾________。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宝藏》播出的时机无疑是非常合适的。说起博物馆,总让人想起深宫大院;说起文物,也总让人想到冰冷的历史,仿佛离我们日常的生活很远。而《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够_________,是因为它使那些尘封于历史的文物活了过来 ——请来能辐射到各个年龄阶层的演员,又在表演的各个方面精准要求演员,( )。它们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带着温度的;不但记载着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与我们许多人的生命_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比比皆是 盛极一时 脱颖而出 休戚相关
B.雨后春笋 风靡一时 红极一时 息息相关
C.比比皆是 风靡一时 红极一时 休戚相关
D.雨后春笋 盛极一时 脱颖而出 息息相关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纪录的气质、综艺的外壳,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B.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
C.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D.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演员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
B.让其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
C.尘封于历史的文物被这些演员演活了
D.演员的表演把这些文物真正演活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和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接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两句来形容箫声美妙动听,如丝般缕缕回旋不止,给人美的享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和董传留别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①,眼乱行看择婿车②。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③新湿字如鸦。
[注]①寻春马: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②择婿车: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③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说诗人自己身穿简陋的粗布衣服,但是满腹诗书,气质高华。
B.颔联“厌伴”强随”表明了董传的志向,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C.诗歌巧用典故,“寻春马”“得意”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巧妙化用。
D.尾联承接上两句,诗人进一步想象董传金榜题名、扬眉吐气的情景。
2.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吏繇(同“徭”)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阸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何从其计,汉王大悦。
汉五年,即皇帝位,论功行封。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而何之勋烂焉。
(选自《汉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庙号全称是“汉太祖高皇帝”。司马迁《史记》作《高祖本纪》,首称刘邦为太祖。
B.布衣:指麻布衣服,古代衣服的质料主要是丝与麻,丝织品价格昂贵,富贵人家才能穿用,平民百姓一般只能穿麻布衣服,因此,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酂侯,汉代分封的爵位名。一般认为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一般是需要有贡献的,比如扶保刘邦的赞侯萧何。
D.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它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但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B.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C.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D.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三百钱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B.沛公进入咸阳以后,任凭将领争抢瓜分珍宝钱财,唯独命令萧何把秦朝丞相御史保管的法律文献收藏起来。
C.刘邦十分信任萧何。刘邦即位后论功行赏,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先封他为酂侯。功臣们不满,刘邦采用比喻说服了功臣们。
D.萧何先后辅助过汉朝两代皇帝。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②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