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医疗垃圾,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与一般废弃物不同,医疗垃圾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或同位素等有害物质,_______,还可能传播疾病。但是有些人将大量病人使用过的输液器、塑料便盆等卖给塑料加工厂生产生活日用品,并进入超市销售。药贩廉价收购百姓手中的过期药品,经过修改批号、重新包装后,再次出手牟利。有人将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具私下卖给个体商贩,加工包装后卖给一些个体诊所再次使用。_______,已成了艾滋病传播的第四条途径。因此,有关行政部门、监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安排专门机构,_______,避免危及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

 

不仅会污染环境 回流社会再次使用的废弃医疗用品 处理好医疗垃圾的回收工作 【解析】 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处,结合“医疗垃圾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或同位素等有害物质”“还可能传播疾病”分析,主要讲医疗垃圾会污染环境。 第二处,结合“有些人将大量病……加工包装后卖给一些个体诊所再次使用”“已成了艾滋病传播的第四条途径”分析,主要讲因医疗垃圾回流社会再次使用,废弃医疗用品已成了艾滋病传播的第四条途径。 第三处,结合“有关行政部门、监管部门”“安排专门机构”“避免危及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等分析,有关部门应该安排专门机构处理好医疗垃圾的回收工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日渐流行的“共享自习室”,舆论     颇多, ______ 。看好者认为,“图书馆位置难抢”“家里学习太懒散没有氛围”,而置身写字楼的“共享自习室”,能够    教育公共资源短缺,将成为城市白领或学生的新选择。(    )。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于海告诉澎湃新闻,他看好“共享自习室”的前景。“共享自习室,可以说是一个半公共空间,带有某种分享性、商业性,但它门槛低,让那些在人生道路上努力、奋斗、挣扎的年轻人出得起这个钱,我觉得这样的事很好。”于海表示,这类自习室不仅仅在于“提供了一个空间里所需要的服务”,而是“提供了一个空间”,能够提供部分年轻人的需求。

目前很多公共机构提供的仅是一个“免费的公共空间”,但这类空间有很多局限且没有相关服务,比如______以及在此空间中人们的舒适度、不受打扰等问题。“在自由经济时代,人们寻找的是‘适合我的空间’,哪怕花点钱也是愿意的”。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争执   莫衷一是   缓和   便利性 B.争议   莫衷一是   缓解   便捷性

C.争执   各抒已见   缓和   便捷性 D.争议   各抒已见   缓解   便利性

2.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也有网友表示,“学习重在专心和勤奋,环境的好坏并不重要”

B.“学习重在专心和勤奋,环境的好坏并不重要”,也有网友说

C.但也有网友表示,“想学习在哪都行,没必要非去这种收费的地方”

D.“想学习在哪都行,没必要非去这种收费的地方”,也有网友说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类自习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供了一个空间里所需要的服务”,而是“提供了一个空间”,能够提供部分年轻人的需求。

B.这类自习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供了一个空间”,而是“提供了一个空间里所需要的服务”,能够提供部分年轻人的需求。

C.这类自习室不仅仅“提供了一个空间”,而且“提供了一个空间里所需要的服务”,能够满足部分年轻人的需求。

D.这类自习室不仅仅“提供了一个空间里所需要的服务”,而且“提供了一个空间”,能够满足部分年轻人的需求。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作者躬耕南阳时的志趣。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脚踏实地的学习要比不着边际的空想重要。

(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当乐曲暂时休止时,深藏心底的愁思漫延出来,虽然没有声音,感染力却胜过有声之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筿岸傍密。

鲛人①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注]①鲛人:传说中的海底怪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结构上以游汉江开始,以归家作结,中间插入一次游汉江的回忆,全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B.“悠悠”两句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出,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登江中孤屿”。

C.“夕阳”两句再现往昔二人游览的情景,前句为景语,后句为情语,“兴非一”即兴致无穷,不一而足。

D.“南望”两句抒写对王迥的思念:回到家中,不禁遥望鹿门山,恨少人理解,不被重用,心中怅然若失。

2.请赏析“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两句的艺术技巧和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遺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说曰:“悠悠之谈,何足虑也!”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中书侍郎。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寻丁母丧归乡里。二十一年十二月,起复拜中书侍郎。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硅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上特舍之。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藩。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御史中丞卢怡等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遇疾卒,年六十八,谥曰文献。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赠司徒,遣使就韶州致祭。

(节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

B.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

C.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

D.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用年号纪年是古代纪年方式的一种,从汉文帝开始。

B.昭穆,古代的宗法制度,即对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后泛指宗族辈分。

C.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之时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D.起复,文中指古代官吏遭父母丧守制未满应召任职;也指官吏革职后重新被起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九龄少年聪敏,善写文章。年幼的张九龄非常聪明,善于作文;十三岁时上书求见广州刺史王方庆,被认为前途无量。

B.张九龄为官忠直,敢于劝谏。张九龄不仅劝说张说不要违规提拔亲近的官员,而且还反对李林甫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

C.张九龄富有谋略,深受信任。张九龄因为母亲去世回到故乡,被起用再次出任中书侍郎时,常常有秘奏被皇帝采用。

D.张九龄明察秋毫,富有远见。张九龄在皇帝赦免安禄山的时候,就指出其有叛逆之心,将来必成祸患,应该借机除掉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2)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光荣(节选)

孙犁

天晴得很好,这又是个热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换了新衣裳,先围到台下来,台上高挂全区人民的贺匾:“特等功臣。”

区长讲完了原生立功的经过,他号召全区青壮年向原生学习,踊跃参军,为人民立功。接着就是原生讲话。他说话很慢,很安静,台下的人们说:老脾气没变呀,还是这么不紧不慢的,怎么就能活捉一个旅长呀!原生说:自己立下一点功;台下就说:好家伙,活捉一个旅长他说是一点功。原生又说:这不是自己的功劳,这是全体人民的功劳;台下又说:你看人家这个说话。

区长说:“老乡们,安静一点吧,回头还有自由讲话哩,现在先不要乱讲吧。”人们说:这是大喜事呀,怎么能安静呢!

到了自由讲话的时候,台下妇女群里喊了一声:“欢迎秀梅讲话。”全场的人都嚷赞成,全场的人拿眼找她。秀梅今天穿一件短袖的红白条小褂,头上也包一块新毛巾,她正愣着眼望着台上,听得一喊,才转过脸东瞧瞧,西看看,两只大眼睛,转来转去好像不够使,脸飞红了。她到台上讲了这段话:

“原生立了大功,这是咱们全村的光荣。原生十五岁就出马打仗,那么一个小人,背着那么一支大枪。他今年二十五岁了,打了十年仗,还要去打,打到革命胜利。有人觉着这仗打的没头没边,这是因为他没把这打仗看成是自家的事。有的人,说光荣不能当饭吃。不明白,要是没有光荣,谁也不要光荣,也就没有了饭吃;有的人,却把光荣看得比性命还要紧,我们这才有了饭吃。我们求什么,就有什么。我们这等着原生,原生就回来了。战士们要的是胜利,原生说很快就能打败蒋介石,蒋介石很快就要没命了,再有一年半载就死了。我们全村的战士,都会在前方立大功的,他们也都像原生一样,会带着光荣的奖章回来的。那时候,我们要开一个更大更大的庆功会。我的话完了。”

台下面大声的鼓掌,大声的欢笑。接着就是游行大庆祝。

最前边是四杆喜炮,那是全区有名的四个喜炮手;两面红绸大旗:一面写“为功臣贺功”,一面写“向英雄致敬”。后面是大锣大鼓,中间是英雄匾,原生骑在枣红马上,马笼头马颈上挂满了花朵。原生的爹娘,全穿着新衣服坐在双套大骡车上,后面是小学生的队伍和群众的队伍。

大锣大鼓敲出村来,雨后的田野,蒸晒出腾腾的热气,好像是叫大锣大鼓的声音震动出来的。到一村,锣鼓相接,男男女女挤得风雨不透,热汗齐流。敲鼓手疯狂地抡着大棒,抬匾的柱脚似的挺直腰板,原生的爹娘安安稳稳坐在车上,街上的老头老婆们指指画画,一齐连声说:“修下这样好儿子,多光荣呀!”

那些青年妇女们一个扯着一个的衣后襟,好像怕失了联络似的,紧跟着原生观看。原生骑在马.上,有些害羞,老想下来,摄影的记者赶紧把他捉住了。秀梅满脸流汗跟在队伍里,扬着手喊口号。她眉开眼笑,好像是一个宣传员。她好像在大秋过后,叫人家看她那辛勤的收成;又好像是一个撒种子的人,把一种思想,一种要求,撒进每个人的心里去。她见到相熟的姐妹,就拉着手急急忙忙告诉说:“这是我们村里的原生,十五上就当兵去了,今年二十五岁,在战场上立了大功,胸前挂的那金牌子是毛主席奖的哩。”

说完就又跟着队伍跑走了。这个农民的孩子原生,一进村庄,就好把那放光的奖章,轻轻掩进上衣口袋里去。秀梅就一定要他拉出来。

队伍在平原的田野和村庄通过,带着无比响亮的声音,无比鲜亮的色彩。太阳在天上,花在枝头,声音从有名的大鼓手那里敲打,这是一种震动人心的号召:光荣!光荣!

在原生的心里,秀梅的影子,突然站立在他的面前,是这样可爱和应该感谢。他忽然想起秀梅在河滩芦苇丛中命令他去卡枪的那个黄昏的景象。当原生背着那支枪转战南北,在那银河横空的夜晚站哨,或是赤日炎炎的风尘行军当中,他曾经把手扶在枪上,想起过这个景象。那时候,在战士的心里,这个影子就好比一个流星,一只飞鸟横过队伍,很快就消失了。现在这个影子突然在原生的心里鲜明起来,扩张起来,顽强粘住,不能放下了。

一九四八年七月十日饶阳东张岗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换了新衣裳”,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乡亲们对原生立功都发自内心为他高兴,因此赶来为他祝贺。

B.原生讲话时,台下的人们不懂得尊重,经常插话,打断原生的讲话。作者含蓄地批评当时农民缺乏基本的文明素养,需要加强教育。

C.文中多处运用视觉和听觉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队伍走过田野和村庄时壮观、热闹的情景,渲染了喜悦的气氛,富有感染力。

D.结尾交代“--九四八年七月十日饶阳东张岗”,是交代作者创作的时间和地点,同时也介绍了原生立功的时代背景。

2.请分析小说中秀梅这个人物对刻画原生这一形象的作用。

3.请简要概括作者浓墨重彩地叙述、描写庆功大会的写作意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