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陌上无穷树
李修文
(1)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在住进同一间病房之前,两人互不相识。
(2)我只知道:他们一个是一所矿山子弟学校的语文老师,那所学校已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都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从三岁起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有踏足过。
(3)在病房里,两个不相识的病人竟然变作了老师和学生。岳老师虽说才四十多岁,但早已被疾病带来的伤痛、争吵、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苍白的脸容.上竟然现出了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的输液结束了,一刻也不能等,她马上就要给小病号上课。虽说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为了教好小病号,她甚至让她妹妹看她时带了一堆书来。
(4)中午,病人和陪护者挤满了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她就要拎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什么都考。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感觉稍好一点,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句古诗词,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5)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上百遍。也是奇怪,无论背多少遍,那句诗在小病号的身体里就像打了个结,每次岳老师提问,他死活就背不出来。最后连他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医生都说了,我反正再活几年就要死了,还背这些干什么?
(6)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都是因为小病号。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出了走廊,就号啕大哭。说是号啕,其实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了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面,她没进去,而是扑倒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7)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是要教他更多。从那以后,她经常跛着脚,跟在小病号的后面,喂给他饭吃,递给他水喝,陪他去院子里,边走边问着诗词,还采了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可是,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决定转院带他去北京,闻听这个消息后,她辗转难眠。
(8)深夜,岳老师悄悄离开了病房,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跟我说,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个教材.上什么内容都要有,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
(9)这一晚,当我看见微光映照下的她,心头涌起了剧烈的哽咽之感: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一生为弃儿,对,人人都是弃儿,在被开除工作时是生计的弃儿,在终年蛰居的病房是身体的弃儿。同为弃儿,或相遇或分散,就在你我聚散之间,背了单词,再背诗词,采了花朵,又编教材,这丝丝缕缕,不光有点滴的生趣,更是真真切切的反抗。
(10)其实,是反抗将你我连接在了一起。在这世上走过一遭,你至少而且必须留下过反抗的痕迹。就像此刻,黯淡的灯光反抗漆黑的后半夜,岳老师用写写画画反抗着黯淡的灯光。她要编一本教材,让它充当线绳,一头放在小病号的手中,一头往外伸展,伸展到哪里算哪里,最终,总会有人握住它,到了那时候,疾病,别离,死亡,不过都是自取其辱。
(11)后半夜,岳老师坐着睡着了。天亮时分,骨病发作,她在疼痛中醒来。醒来伴着突然的离别:小病号的父母接到转院通知,要他们赶紧去北京。九点钟,小病号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可是,那本教材只差了一点点就要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了小病号的行李中,捏了捏他的脸,挥了挥手,如此,道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12)岳老师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几分钟后,楼下似乎传来小病号的叫喊声,呆坐的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这样,全病房的人都听到了小病号的叫喊,那竟然是一句诗,正在被他扯着嗓子叫喊出来:“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是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遍,又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13)小病号终于背出了那句诗,岳老师号啕大哭,她用嘴巴紧紧咬住了袖子,没有哭出声来。除了隐约而号啕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人上前劝说,听凭她哭下去,大家都知道:此时此刻,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1.第7段与第9段画线句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特点,请加以赏析。
2.作品描写了岳老师前后两次哭泣,试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3.评析作品塑造的岳老师形象。
4.标题“长安陌上无穷树”出现在第4和第12段,赏析这一构思之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霍布斯关于自由的观点把自由与无拘无束等同起来,与那些把自由与某种形式的积极的自治或自我控制等同起来的理论相比,他所认为的自由常被称为“消极的”自由。对这一区分最有权威性的论述是伯林1957年出版的《自由的两种概念》。有关自由的消极的理论可被简单地描述为:我的自由不过是一系列我可以做别人无法阻止或惩罚我的事情。而积极的自由的理论则可以被同样地简化为:当我可以掌握自己命运时,我是自由的。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斯宾诺莎认为,人类行动在因果关系上被人性的两种因素之一——激情或理性——所决定。当人被他的激情所支配时,他处于“奴役之中,因为一个受其控制的人不是他自己的主人,而是被掌控在命运的力量之中,以至于他常常被迫陷入更坏的境遇。而当人被他的理性所支配时,由于他践行了自己而非别人的意愿,并只是做了那些他所明白的对生命最为重要的事情”,因此他是自由的。“在激情影响下行事的人,按照不适当的理念在错误和无知的阴影之中行动;而当理性主导时,人依据真理和适当的知识行动。”
陈 嘉映等译《西方大观念》
材料三
自发活动为什么是自由问题的答案?我们曾说过,自身否定的或消极的自由造成了个人的孤立,因而个人与世界的关系是疏远的、多疑的,他的自我是脆弱的,不断遭到威胁。自发活动作为一种方式可以使人克服孤独的恐怖感,同时又不至于牺牲自我的完整与尊严,因为在自发的自我实现过程中,人将再度使自己与世界——他人、自然、自我——统一起来。
弗洛姆《对自由的恐惧》
材料四
在苏联,新闻出版业归国家所有并由国家经营管理,但并不被认为其出版物是一介乎人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而是认为人民和政府在目标上没有本质的分歧。列宁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版自由看成是虚伪的,仅仅是富人欺骗群众的自由。确实,自由的“消极”概念作为一种缺乏法律限制的观念,并不考虑其他应当考虑的因素,如生产的经济学以及使用宣传媒介的机会等等。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五
正如托克维尔在美国的自由状况中所发现的那样,自由不足以避免暴政。在他之前曾有论者认为,暴政是从统治者的过错中生发出来的;而托克维尔则表明,现代暴政——我们可能称其为极权主义——部分地产生于被统治者。他设想了这样一个世界,在其中人们“纷纷趋向追求卑微而平庸的快乐”,而他们的政府“展开怀抱容纳了整个社会”。
陈嘉映等译《西方大观念》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根据伯林对“自由”的论述,霍布斯理解的“自由”即“无拘无束”的观点,其实是把消极自由等同于自由了。
B.斯宾诺莎提出了人应作自己的主人,由自己的理性主导,不应该被激情奴役的思想,可以说这一思想正好暗合于伯林所说的“积极自由”。
C.弗洛姆提出的“自发活动”可以回应托克维尔提出的“现代暴政”,因为后者也是人注重“消极自由”(免受外在的事物控制)而忽视“积极自由”(由自己的理性而非本能主导)的结果。
D.列宁认为出版自由是虛伪的,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经济地位与使用宣传媒介的机会。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门庆是一个处在“奴役之中”的人,因为他虽然“掌握自己命运”,但他的行为被自己的欲望支配,而非“依据真理和适当的知识行动”。
B.“爱”使人既保持自我的完整与尊严,又将自己与世界统一 -起来,它也是一种“自发活动”。
C.《美丽新世界》中描绘的人沉溺于娱乐而失去一切崇高追求的精神状况符合托克维尔对“现代暴政”之根源的描述。
D.从列宁的批判中可以看出,自由的实现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平息息相关。
3.请就材料中反映出的“自由问题”的困境,概括出为了保证个人自由应该采取的措施。
下图是O2O(即 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图,请根据图表信息,对O2O模式下定义。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 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古人远比今人喜爱扇子,他们亲切地称扇子为“凉友”。对扇子“救人于酷暑”感恩仅是原因之一,①_________,才是更重要的理由。《西游记》中家喻户晓的芭蕉扇让人联想到神仙的法力;拜《三国演义》所赐,②_________;因仕女贵妇的把玩,团扇则散发着贵气和脂粉香;而折扇一把、衣袂飘飘,构成了今人对古人“风流才子”的想象。芭蕉扇、羽扇、团扇、折扇……虽材质与工艺有别,趣味和风格各异, ③________,此“凉友”真“良友”也,待人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所挥之处,身清爽,心安宁。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要以高考综合改革助推育人方式变革,以考试内容改革引领素质教育发展,以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改革落实扩招百万,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B.一项数据显示,大约2%以上的普通人和40%~50%的持续性哮喘儿童对猫过敏,且对猫过敏的人或是狗的两倍。
C.提升改造与对老建筑、文物的保护本来可以并行不悖,恰当的修缮,不但能够提升城区的整体质量,兼顾提升改造的目的,也可以让历史建筑重新焕发活力。
D.阅读以多种方式融入日常生活,氤氲于纸墨之间的书香、跳跃在字里行间的文气、弥漫在掌心指间的触感,都应该归功于科技的进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北京世园会,也是一个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甲]中国馆的“锦绣如意”,体现着源远流长的东方智慧;而国外设计师打造的创意展园,同样展现出东西交汇、古今融合。美国设计师带来的“东西园”,分析中美全球空间环境,寻找东西方的“和而不同”;[乙]英国设计师受古丝绸之路的启发,用植物铺了一条“从北京到西方”的花园丝路,入口处是欧洲树种,核心区为北京乡土植物……园艺作为人类文化与自然的结晶,是文明沟通与对话的桥梁,正如国外设计师的感受,“中国正在拉近世界各国的距离”。在中国与世界的交响曲中,北京世园会让文明更好地交流互鉴。
[丙]北京世园会要来了,人们期待着,“风从长城来,春到妫水边,百花争艳百鸟唱,唱出艳阳天。”一个美丽而美好的中国,必将精彩林立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源远流长 B.和而不同. C.正如 D.林立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