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北风 苏雪林 ①天是这样低,云是这样默淡,耳畔只听得北风呼...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北风

苏雪林

①天是这样低,云是这样默淡,耳畔只听得北风呼呼吹着,似潮,似海啸,似整个大地在簸摇动荡。隔着玻璃向窗外一望,哦,奇景,无数枯叶在风里涡漩着,飞散着,带着癫狂的醉态在天空里跳舞着,一霎时又纷纷下坠。瓦上,路旁,沟底,狼藉满眼,好像天公高兴,忽然下了一阵黄雨!

②我正在悠悠渺渺胡思乱想的时候,忽听有叩门的声音,原来是校役送上袁兰子写来的一封信。信中附有一篇新著,题曰:“毁灭”,纪念新近在济南飞机遇难的诗人徐志摩。她教我也做一篇纪念文字。

③我和诗人虽无何等友谊,对于他却十分钦佩。我爱读他的作品,尤其是他的散文。我常学着朱熹批评陆放翁的口气说他道:“近代惟此人有诗人风致。”现在听了他遭了不幸,确想说几句话,表示我此刻内心的情绪。但是,既不能就怀旧之点来发挥,又不能过于离开追悼的范围说话,这篇文章应当如何下笔呢?再三思索,才想起了对于诗人的一个回忆,好,就在这个回忆里来追捉诗人的声音笑貌吧……

④距今二年前,我住在上海,和兰子日夕过从,有时也偶尔参与她朋友的集会。第一次我会见诗人是在张家花园。胡适之,梁实秋,潘光旦,张君劢都在座。聚会的时间很匆促,何况座客又多,我的目力不济,过后,诗人的脸长脸短,我都记不清楚。第二次,我会见诗人是在苏州。一天,二女中校长陈淑先生打电话来说请了徐志摩先生今日上午九点钟莅校演讲,叫我务必早些到场。那时虽是二月天气,却刮着风,下着疏疏的雨,气候之冷和今天差不了许多。我到二女中后,便在校长室中,和陈校长曹养吾光生三人,等到诗人的来到。可是时间先生似乎同人开玩笑:一秒,一分,一刻过去了,一点过去了,两点也过去了,诗人尚姗姗其来迟。大家都有些不耐烦,怕那照例误点的火车又在途中瞌睡,我们预期的耳福终不能补偿。何况风阵阵加紧,寒暑表的水银刻刻往下降,我出门时,衣服穿得太少,支不住那冷气的侵袭,冻得发抖,只想回家去。幸而陈校长再三留我,说火车也许在十一点到站,不如再等待一下。我们只好忍耐地坐着,想出些闲谈来消磨那可厌的时光。

⑤忽然门房报进来说,徐志摩先生到了。我们顿觉精神一振,竟不觉手舞足蹈,好像上了岸干巴巴喘着气的鱼,又被掷下了水,舒鳍摆尾,恨不得打几个旋激起几个水花,来写出它那时的快乐!

⑥我记得诗人那天穿着一件青灰色湖绉面的皮袍,外罩一件中国式的大袖子外套。三四小时旅程的疲乏,使他那双炯炯发亮,专一追逐幻想的眼睛,长长的安着高高鼻子的脸,带着一点惺忪睡意。他向陈校长道迟到的歉,但他又说那不是他的罪过,是火车的罪过。

⑦学生鱼贯地进了大礼堂,我们伴着诗人随后进去。校长致了介绍词后,诗人在热烈掌声中上了讲坛了。那天他所讲的是关于女子与文学的问题。这是特别为二女中学生预备的。他从大衣袋里掏出一大卷稿子,庄严地开始诵读。到一个中等学校演讲,又不是在临国会,也值得这么的预备。一个讽嘲的思想钻进我的脑筋,我有点想笑。但再用心一听便听出他演讲的好处来了。他诵读时开头声调很低,很平,要你极力侧着耳朵才能听见。以后,他那音乐一般的调子,便渐渐地升起了,生出无限抑扬顿挫了,他那博大的人格,真率的性情,诗人的天分,都在那一声一韵中流露出来了。这好似一股清泉起初在石缝中艰难地,幽咽地流着,一得地势,便滔滔汨汨,一泻千里。又如他译的济慈《夜莺歌》,夜莺引吭试腔时,有些涩,有些不大自然,随即一声高似一声,无限变化的音调,把你引到大海上,把你引到来山中,把你引到意大利蔚蓝天宇下,把你引到南国苍翠的葡萄因里,使你看见琥珀杯中的天酒,艳艳泛着红光,酡颜的青年男女在春风中捉对跳舞……

⑧一个半钟头坐在空洞洞的大礼堂里,衣服过单的我,手脚都发僵了,全身更在素素地打颤了,但是,当那银钟般的声音在我耳边响着时,我的灵魂便像躺上一张梦的网,摇摆在野花香气里,和筛着金阳光的绿叶影中,轻柔,飘忽,恬静,我简直像喝了醇酒般醉了。

⑨风定了,寒鸦的叫声带着晚来的雷意,天色更暗下来了。茶已无温,炉中兽炭已成了星屋残烬,我的心绪也更显得无聊寂寞。我拿起兰子的“毁灭”再读一遍。一篇绝妙的散文,不,一首绝妙的诗,竟有些像诗人平日的笔意,这样文字真配纪念志摩了。我的应当怎样写呢?

1.分析第①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第④段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来写“等待的焦灼”,目的是____________

3.第⑧段以“网”为喻体,形象生动,新奇独特。结合画线句,请加以赏析。

4.赏析第⑦段画线句。

 

1.第①段写北风呼啸,枯叶飞散:创设凄清的氛围;照应标题“北风”;为下文怀念诗人定下感伤的基调。 2.为下文徐志摩的出场蓄势(做铺垫),写出徐志摩演讲的吸引力,也表现出徐志摩的人格魅力。 3.灵魂像躺在“网”上,生动、恰切地写出作者聆听演讲时的舒适感觉:“梦的网”,表明这种舒适又增添了梦幻般的感觉,极为惬意;“网”摇摆在花香和叶影里,又增添了诗意的成分。作者使用比喻,语意层层叠加,极力表现出作者聆听演讲时畅快愉悦的心理感受。 4.(1)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写出了徐志摩诵读声的悦耳,情感的充沛;(2) 运用联想和想象,徐志摩诵读声的丰富情感;(3)运用第二人称,给人以亲切之感。 【解析】 1.本题考查了环境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一般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特点,渲染气氛,为主人公出场作铺垫,烘托主人公形象,深化主旨等。本题要求“分析第①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作答本题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分析。首先,内容上,结合“耳畔只听得北风呼呼吹着”“无数枯叶在风里涡漩着,飞散着,带着癫狂的醉态在天空里跳舞着,一霎时又纷纷下坠”“瓦上,路旁,沟底,狼藉满眼”分析,本段描写了北风呼啸,枯叶飞散的自然环境,开篇创设凄清的氛围;结构上,照应标题“北风”,同时为下文怀念诗人定下感伤的基调。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句的作用的能力,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文这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本题题干“第④段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来写‘等待的焦灼’,目的是____________”,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作者“等待”的内容是什么,解决了这一问题,本题就迎刃而解了。结合前文可知,诗人等待的人是“徐志摩”。结合“我和诗人虽无何等友谊,对于他却十分钦佩。我爱读他的作品,尤其是他的散文。我常学着朱熹批评陆放翁的口气说他道:‘近代惟此人有诗人风致’”“大家都有些不耐烦,怕那照例误点的火车又在途中瞌睡,我们预期的耳福终不能补偿”可知,“我们”焦灼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喜爱徐志摩而担心“预期的耳福终不能补偿”,写出了写出徐志摩演讲的吸引力,也表现出徐志摩的人格魅力。 这是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为下文徐志摩的出场蓄势(做铺垫)。 3.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本题题干是“第⑧段以‘网’为喻体,形象生动,新奇独特。结合画线句,请加以赏析”,画线句中,“网”是喻体,作者聆听演讲时的舒适感觉是本体,作者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声音的悦耳;“梦的网”,这种舒适同时又有梦幻般的感觉,更是给聆听者带来新奇的感受;而这个“网”更加特别的是“摇摆在野花香气里,和筛着金阳光的绿叶影中”,增添了浪漫和诗意。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本题题干“赏析第⑦段画线句”,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画线句子的类型,是写景还是写人,是抒情还是议论;其次明确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者是写作技巧等;最后明确表达的效果或者是作用。首先,本题画线句子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这好似一股清泉起初在石缝中艰难地,幽咽地流着”,作者把徐志摩诵读的声音比作流淌的清泉声,表现徐志摩诵读声的的悦耳、动听,非常形象;如排比,“有些涩,有些不大自然,随即一声高似一声,无限变化的音调,把你引到大海上,把你引到来山中,把你引到意大利蔚蓝天宇下,把你引到南国苍翠的葡萄因里”,作者运用排比,写出了作者聆听徐志摩诵读声的种种感受,形象生动,富有变化。其次,在写作手法上,运用了联想:“又如他译的济慈《夜莺歌》,夜莺引吭试腔时,有些涩,有些不大自然”,由诵读声想到了夜莺引吭试腔时生涩而不自然的声音,给人以具体的感受;想象:“使你看见琥珀杯中的天酒,艳艳泛着红光,酡颜的青年男女在春风中捉对跳舞……”,由徐志摩的声音想到了酒,想到了春风中捉对跳舞青年男女,想到了意大利蔚蓝天宇,写出了此时徐志摩诵读声给人清朗、淳厚、热烈的感受。最后,运用了第二人称,“把你引到大海上,把你引到来山中,把你引到意大利蔚蓝天宇下,把你引到南国苍翠的葡萄因里,使你看见琥珀杯中的天酒”,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令人亲切,有身临其境之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尽管网络文学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但什么是网络文学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过,如果从媒介革命的视野出发,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不再存在网络文学的概念,相反会出现“纸质文学”的概念。除了作为“博物馆艺术”传承的纸质文学外,网络将成为一切主流、非主流文学艺术的平台。

②目前的网络文学以类型小说为主,但也不是铁板一块。随着2012 年互联网进入移动时代,针对移动受众阅读时间碎片化的特点,一些主打“小而美”的APP终端应运而生,如韩寒主编的《ONE,一个》,中文在线推出的“汤圆创作”,专门发表短篇小说的“果仁小说”,此外微博、微信公共账号也是相当活跃的个人作品发表平台。与此同时,传统文学期刊也开始进行“网络移民”,如由《人民文学》杂志推出的手机阅读平台“醒客”也于2014年7月上线。不过,传统文学要成功地实现“网络移民”不可能是原封不动的“穿越”,而是要经过脱胎换骨的“重生”。 “内容一经媒介必然发生变化”,这是麦克卢汉那句“媒介即信息”断言的重要含义。所以,与其我们现在努力参照纸质文学的概念定义网络文学,不如直接去研究“网络类型小说”“直播贴”“微小说”这些自然生长起来的网络文学形态,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③媒介革命已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了,网络时代主流文学的建构必然是以网络为平台的。在这个汇集各种年龄、各种文化结构和文学趣味的“全平台”上,占据主流的应该还是类型小说,这是大众阅读需要决定的,也是文化工业的性质决定的。在理想的状态下,类型小说应该是分层的。其实网文作者现在就有“小白”和“文青”之分,“小白文”追求“爽”,“文青文”在追求“爽”的同时,还强调文笔和情怀。“文青”的粉丝团在人数上通常比不上“小自”,但文化层次和忠诚度都更高。某种意义上说,有些“另类”的“文青”代表着类型文中的精英倾向一一这里不是光有几个“大神”,还有他们大量的铁杆粉丝。由于网络文学即时互动的特点,每一部小说都凝聚了无数“集体的智慧”,作者更像是“总执笔人”。如果没有相当数量的“铁粉”出钱出力、鼎力支持,在“小白当道”的总体阅读环境下,“文青大神”是活不下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几流读者才有几流作者

④在大众的类型小说之外,还应该有各种小众的圈子,如“耽美圈”“同人圈”,以及上面提到的各种“小而关”等文学形态。这些“非主流”的小众圈子或有亚文化色彩,或有纯文学趋向,在文化观念或文学观念上进行探索,它们探索的成果可以推动更大众、更主流的文学的不断发展。对小众成果的吸收主要是由大众文学中的精英国完成的,他们不但要吸收各种小众的文学成果(包括纸质文学),还要与思想界和文化界保持连通。大师级的大众文学作品不是只满足受众的阅读欲望,还要缓解他们的焦虑,并安抚他们的灵魂,网络文学这样的“集体创作”更是如此。如果这些作品能够与主流价值观对接,甚或参与主流价值观的建构,就自然是实至名归的主流文学。

⑤在主流文学建构的过程中,精英批评的力量是十分重要的。现在这部分工作主要是由“精英粉丝”自发完成的。学院派研究者如果要有效介入,必须重新调整定位。这不仅意味着研究方法的全面更新,同时也意味着研究态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一不能再以中立的、客观的、专业的超然态度自居,而是要以“学者粉丝”的身份进行“介入式研究”。研究成果发表的空间也不应只局限于学术期刊,而是应该进入网络生产场域。比如,对于现在网络文学的研究,知果学院派网络文学批评能够对具有精英倾向的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在点击率和网站排行榜之外,再造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精英榜,影响粉丝们的“辨别力”与“区隔”,那么就能真正“介入性”地影响网络文学的发展,并参与主流文学的打造了。

(注)小而关:在一个大工业生产均质化的时代,提倡“选取一个点,做到极致”的理念。

1.第②段加点词语“‘网络移民’”在文中是指_______

2.对支撑第③段划线句子这一结论的理由,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粉丝读者对所“粉”作品忠诚度极高。

B.因为网络方便了作者和粉丝读者即时互动。

C.因为读者对所“粉”作品给予了财力支持。

D.因为网络作品是粉丝读者集体创作出来的。

3.下列与“网络文学”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须对接主流价值观才能成为主流文学。

B.历经媒介革命的网络文学和纸质文学存在差异。

C.大众类型小说代表网络文学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D.网络文学包括类型小说与多种小众圈子等形态。

4.下列对第⑤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呼应开头,强调“精英粉丝 ”对网络文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B.承接上文,阐释“学者粉丝”研究网络文学时必经的路径。

C.深入一层,阐述精英批评有效的介入主流文学建构的对策。

D.总结全文,提倡主流文学的打造必须要进入网络生产场域。

5.结合文章,对作者在第①段划线句提出的观点进行探究,并提出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选择题。

(1)夏日正午,你与友人来到杭州西湖赏荷,下列比较应景的一组诗句是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B.月明船底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疏林红叶,芙蓉将谢,天然装点秋屏列。

(2)下列各项排序,最适合填入横线处的一项是

保障发展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共同捍卫人类发展权利,相信我们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①也需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

②中国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

③互鉴发展经验

④还需作出更大努力

⑤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A.④②③①⑤      B.②⑤④①③

C.④①③②⑤      D.②①⑤③④

 

查看答案

填空题。

(1)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

(2)驿寄梅花,鱼传尺素,_________.(秦观《____ .郴州旅舍》)

(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写王朝的盛衰兴亡,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王朝盛衰兴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每天都在忙于接受各种讯息,借以更多地了解世界,然而又常常淹没在讯息中,对世界所知甚少。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林和靖先生诗集序  

(宋)梅尧臣

①天圣中,闻宁海西湖之上有林君,崭崭有声,若高峰瀑泉,望之可爱,即之愈清,挹之甘洁而不厌也。

②是时,予因适会稽还,访于雪中。其谈道,孔、孟也;其语近世之文,韩、李也。其顺物玩情为之诗,则平澹邃美,读之令人忘百事也。其辞主乎静正,不主乎刺讥,然后知趣向博远,寄适于诗(  )  

③君在咸平、景德间,已大有闻。会天子修封禅,未及诏聘,故终老而不得施用于时。凡贵人巨公一来相遇,无不语合慕仰,低回不忍去。君既老,朝廷不欲强起之,而令长吏岁时劳问。及其殁也,谥曰和靖先生。

④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诸孙大年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先生讳逋,字君复,年六十一。其诗时人贵重甚于宝玉,先生未尝自贵也,就辄弃之,故所存百无一二焉,呜呼惜哉!

1.可填入第②段括号处的虚词是

A. B. C. D.

2.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和靖诗歌具有深远美好的意境。 B.林和靖诗歌平和醇正、宁静澹远。

C.林和靖的诗歌意在针砭朝政弊端。 D.林和靖在诗歌中寄托了闲适心情。

3.分析第④段画线部分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4.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

5.第①段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