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6月15日,上海启动“两网融合”工作。所谓两网融合,就是把城市环卫系统和再生资源系统两大体系有效衔接、融合发展。其中,建设再生资源集散中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位于嘉定区马陆镇的集散中心,是上海首座全品类再生资源集散中心。马陆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站长杨龙斌介绍说,运到这里的垃圾被送到分拣车间,根据类别不同,会进入对应的操作间,由工作人员进行精细分类。“比如,废弃塑料瓶会去掉标签和瓶盖,再进行打包;废纸会分成硬板纸、报纸、书本等等,由全自动打包机进行压缩,放入堆垛区。”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唐家富表示,“两网融合”工作的持续推进,将有效促进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艺术的创造之中都必寓有艺术家的认真,生活也是如此。一般人常以为艺术家是一些最随便的人,其实在艺术范围之内,①____。在锤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一笔一画也不肯苟且。②____。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门人把它换过才瞑目。吴季札心里已经暗许赠剑给徐君,没有实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郑重地把剑挂在徐君墓旁树上,以见“中心契合死生不渝”的友谊。像这一类的言行看来虽是小节,而善于生活者却不肯轻易放过,正犹如诗人不肯轻易放过一字一句一样。③____。董狐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夷齐饿死不愿降周,都能体现出古人在大节上的坚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选、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 。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
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 ,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 。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 );虽然对“主流”的儒家 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B.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C.一方面固然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D.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且“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
B.“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
C.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
D.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四分五裂 摩肩接踵 迥然不同 始终不渝
B.支离破碎 摩肩接踵 大相径庭 始终不渝
C.四分五裂 纷至沓来 迥然不同 一如既往
D.支离破碎 纷至沓来 大相径庭 一如既往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点明时令和交代写作缘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到被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此诗是黄庭坚被贬戎州(今四川宜宾)时为黄斌老送他一幅横竹画而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吐”字表明黄斌老创作动机非凡,故所画竹子气势峥蝾,不同凡响。
B.诗歌把竹子比作“偃蹇”之卧龙,屈服困顿在雷霆之下,隐喻诗人被贬的遭遇。
C.颈联描述黄斌老在晴明的窗下,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创作出了这幅横竹图。
D.尾联写画上三块石头是防止竹子画好了像龙一样飞去,突出黄斌老画技高超。
2.诗人借黄斌老笔下的竹子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亩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晦,字宣明,陈郡阳夏人也。祖朗,东阳太守。父重,会稽王道子骠骑长史。兄绚,高祖镇军长史,蚤卒。晦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昶死,高祖问刘穆之:“孟昶参佐,谁堪入我府?”穆之举晦,即命为太尉参军。高祖尝讯囚,其旦刑狱参军有疾,札晦代之,于车中一鉴讯牒,催促便下。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便,曾无违谬,高祖奇之。即日署刑狱贼曹,转豫州治中从事。义熙八年,土断侨流郡县,使晦分判扬、豫民户,以平允见称。入为太尉主簿,从征司马休之。时徐逵之战败见杀,高祖怒,将自被甲登岸,诸将谏,不从,怒愈甚。晦前抱持高祖,高祖曰:“我斩卿!晦曰:“天下可无晦,不可无公,晦死何有!”会胡藩已得登岸,贼退走,乃止。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永初二年,寻转领军将军,依晋中军羊祜故事,入直殷省,总统宿卫。三月,高祖不豫,给班剑二十人,与徐羡之、傅亮、檀道济并侍医药。少帝即位,加领中书令,与羡之、亮兴辅朝政。少帝既废,司空徐羡之录诏命,以晦行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欲今居外为援。太祖即位,加使持节,依本位除授。寻进号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进封建平郡公,食邑四千户,固让进封。又给鼓吹一部。太祖惮其功高,欲诛羡之等,并讨晦。及将行诛,于是诏道济入朝,委之西讨。道济既至,晦大军一时溃散。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四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晦死时,年三十七。
(选自《宋书·谢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B.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C.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D.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少帝、太祖等也是庙号。
B.行,指兼摄官职,一般以高位兼任低职,文中谢晦以中书令兼任七州诸军事等职。
C.使持节,魏晋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隋朝以后大多是虚衔。
D.食邑是占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定制为郡公二千户,但实封会有变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晦出身名门,熟悉刑狱诉讼。谢晦出身阳夏谢家,祖父、父亲和兄长都曾身居要职,他在代理删狱参军的时候一看审讯的记录,便能作出判决。
B.谢晦善于治理,办事秉持公平。义熙八年,朝廷按地域划定郡县安置侨流,派谢晦管理扬州和豫州的户口,谢晦因办事公平而被人们称道,于是升为太尉主簿。
C.谢晦忠于皇帝,敢于以死明鉴。将领们阻止高祖为徐逵之报仇,而高祖更加气愤,谢晦上前抱住高祖,高祖扬言要杀死他,但他并不惧怕,可见其忠心。
D.谢晦在宋历职三朝,受皇帝重视。谢晦深受高祖重视,其他官员难以企及,并且辅佐少帝即位。太祖封他为建平郡公,他接受了晋封,还被赐予鼓吹一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辩,曾无违谬,高祖奇之。
(2)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