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棵有梦想的树 蒋曼 ①从前,有一棵树,当它还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棵有梦想的树

蒋曼

①从前,有一棵树,当它还是种子的时候,它就有自己的梦想。它不想停留在任何地方, 它要像鸟儿一样,四处流浪,看尽世界。那是老树听鸟儿们说过的世界:它们广阔无边,山 的那一边还是山,无数的山,高高低低的山;河流转弯之后还会碰上河,宽宽窄窄的河,它 们汇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流向海洋。

②星光灿烂的夜晚,种子们都睡着了。“去吧,孩子们,到远方去,海就在世界的尽头” 那颗小小的种子听到了老树的梦呓。它记住了那悄悄的梦呓,连同满天的星光。它下定决心: 不要像树一样,植根在某一地方,要走到世界的尽头,找寻蔚蓝的大海。

③起风了,种子们跃跃欲试,乘着风的翅膀启程。老树大声地祝福:“孩子们,到远方去 吧,生根,发芽,好好成长!”种子们兴高采烈地出发了,跟着风,纷纷扬扬。

④它们穿过云层,在天空和大地之间飞翔,它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土地,要一辈子相守的 土地。第一批种子停留在山坡上,大声呼喊:"都停下来吧,我们是树呀,树有树的生活,我 们不是鸟,我们没法永远流浪。”那颗种子没有回答,它固执地跟着风飞行,世界多么辽阔, 而大海闪着神秘的光。第二批种子落在了田野上,它们也七嘴八舌:“都留下来吧,这里土地 肥沃,我们会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热闹而团结的树林,不要再飞了,远方只有孤独和苍凉。”

⑤那粒种子依然沉默,它是一颗很轻的种子,风带着它,继续流浪。终于有一天,风突 然说,我累了,驮不动你了。风消失了,只剩下种子,被孤单地留在高山的边上。种子仍然 不愿停留,它顺着山坡慢慢向下滚,它看到朝云和夕阳,远方之外还是远方,翻过那座山, 就会离海更近一些吧。它努力翻滚,向着梦想的方向。

⑥种子被一块石头挡住了去路,它停下来,靠着那块石头,一不小心,它睡着了。不过 只睡了一个晚上,当它听到雨声醒来时,惊讶地发现:它走不动了,种子长出了无数的根须, 扎进泥土。头上冒出了芽苞,鼓鼓胀胀的芽苞。种子陷在了湿润的泥土里,一天天长大,根 向着土地,枝干向着天空,种子长成了一棵树,一棵小小的树。它拼命踮起脚尖,它还记得 星光下的梦想,而远方,无法到达,只能眺望。树悲伤而难过地成长。

⑦树不喜欢自己的样子,它讨厌黑暗土地下那些紧密连接的根,牢牢禁锢着它的身体, 不能动弹;它怨恨那些枝干,它们太沉重,太阔大,没有鸟儿翅膀的轻盈。风来时,它们只 会喧哗,不能变成翅膀。树埋怨命运,这是多么不公平呀:为什么一棵树就注定不能在世界 上行走,并一直走到大海的中央?

那棵想看遍世界所有大海的种子,长成了一颗树,它的梦想融化在树的血液里,一天一 天,那棵树的叶子和枝干变成了浅蓝色,深蓝色,蔚蓝色,湛蓝色。各种各样的蓝色,在阳光下 发出奇异的光。微风轻抚时,细浪耳语;山风狂野时,树叶发出巨浪的咆哮。那棵树,长出海的 颜色,海的模样。风又来了,风说,树呀,你的声音就像大海。风走过很多地方,风看见过大海, 可树留不住风。树又一次想到了鸟儿,“去不了远方,看不到大海,听听鸟儿们的讲述也好呀。”

⑨于是,树打开了树枝,收留一只只南来北往的鸟,那些筑巢的鸟,迁徙的鸟,飞走的 鸟,死去的鸟。它们飞过了无数的天空和山川,它们很乐意跟树讲起远方的故事。树不再寂 寞和悲伤,它专心致志地听那些远方的故事:海洋中的大鱼会唱歌;金色的砂砾在半空中织 成罗网;火在天空中飞快地燃烧;白色的熊滑进白色的海洋;热带森林里,最稀缺的是阳光。

⑩一年又一年,树把那些神奇的故事储存在年轮里,越来越多的故事,越来越多的远方。 每一片蓝色的树叶里都藏着一个故事,重重叠叠的树叶,密密麻麻的故事,关于远方和大海,还 有生活和梦想。后来,飞来的鸟,不仅在讲述,讲述自己的远方;也在聆听,聆听别人的故事。

⑪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一只白头鸟借着风的力量,跌跌撞撞地闯进了树枝中,它脚 步踉跄,翅膀沉重,羽毛暗淡。“终于找到了,蓝色的大树,我实现了我的梦想。”它垂死的 眼睛里闪着幸福的光。大树好奇地问:“我只是一棵树,怎么会成为你的梦想? ”白头鸟发出 微弱的声音:“很多年来,鸟儿们渐渐有了一个共同的秘密:在层层叠叠山的背后,一座高山 之上,有一棵蓝色的树,找到了它,就找到了远方,在那些浓密的树枝里,有数不尽的远方: 现在的远方,过去的远方,时光中的远方。”

⑫又是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那棵怀揣梦想的大树忽然明白:它知道这个世界最多的远 方的故事,它把自己变成了大海的样子,它早已实现了梦想。

⑬现在,它成为远方,它就是梦想。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采取先抑后扬的手法,用风、白头鸟衬托主人公的坚强,赞美了他的梦想。

B.在寻梦过程中,两批种子分别留在了山坡上和田野里,风也停了,但“主人公”依然不愿 停留,突出其不忘初心、坚定梦想。

C.作者是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手法对本文中“主人公”加以刻画,同时还穿插有景物 描写等进行衬托。

D.文中划线句子在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与后文鸟儿们寻找这棵蓝色的大树照应。

2.本文通过具体完整的情节表现“真实”的现实生活,“主人公”的形象是立体的、丰满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主人公”感情的变化。

3.本文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请从文章艺术手法、情节、主题具体分析。

 

1.A 2.①执着坚定,渴望向往:其他两批种子停留时,主人公依旧朝着梦想的方向翻滚。②悲伤寂寞,埋怨不平:当他被石头阻挡,深陷泥土,无法到达远方。③充实安定,继续憧憬:长成蓝色的树,收留鸟儿,储存数不清的远方故事。④坦然而欣慰:白头鸟找到大树并与之交谈,“主人公”受到启发,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和梦想的实现。 3.艺术手法:①采用寓言体、丰富的想象,借树的成长历程来阐明人生哲理,形象生动、高度理想化。②比喻、拟人多种手法,语言精巧优美,有诗的意境;出色的心理描写,使文章充满浪漫抒情特点(也可从句式、节奏方面答题)③情节:结构安排集中离奇,悬念多,圆满的结局体现了浪漫主义。④主题:对理想的坚持,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其理想和热情给人美的熏陶、向往和追求。 【解析】 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散文类阅读的选择题,主要考核对文意、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等的分析、理解,这些是命题者的设题点,做题时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尤其要注意分析备选答案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方面的表述是否得当,表达特色方面的判断是否恰当。 A项,没有先抑后扬,“衬托坚强”说法错误。 故选A。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不是人物,而是一粒种子(后来成长为一棵树),要了解它的感情变化,就要结合文本具体完整的情节分析,这就要求考生熟读文本,找到相关的答题区间,提取或概括种子的感情变化。 本题,“第一批种子停留在山坡上,大声呼喊:‘都停下来吧,我们是树呀,树有树的生活,我们不是鸟,我们没法永远流浪。’那颗种子没有回答,它固执地跟着风飞行,世界多么辽阔,而大海闪着神秘的光。第二批种子落在了田野上,它们也七嘴八舌:‘都留下来吧,这里土地肥沃,我们会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热闹而团结的树林,不要再飞了,远方只有孤独和苍凉。’那粒种子依然沉默,……被孤单地留在高山的边上。种子仍然不愿停留,它顺着山坡慢慢向下滚,……它努力翻滚,向着梦想的方向”概括为:在寻梦过程中,两批种子分别留在了山坡上和田野里,风也停了,但“主人公”依然不愿停留,突出其不忘初心、坚定执著的内心追求。其他两批种子停留时,主人公依旧朝着梦想的方向翻滚,这表明种子渴望实现理想,执着而坚定。“种子被一块石头挡住了去路……种子长成了一棵树,一棵小小的树。它拼命踮起脚尖,它还记得星光下的梦想,而远方,无法到达,只能眺望。树悲伤而难过地成长”“树不喜欢自己的样子,它讨厌黑暗土地下那些紧密连接的根,牢牢禁锢着它的身体,不能动弹;它怨恨那些枝干……树埋怨命运,这是多么不公平”,由此可见:此时主人公被石头阻挡,深陷泥土,无法到达远方时,它感到寂寞,内心是悲伤、难过的,它埋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种子,长成了一颗树,它的梦想融化在树的血液里,一天一天,那棵树的叶子和枝干变成了浅蓝色”“那棵树,长出海的颜色,海的模样”“树打开了树枝,收留一只只南来北往的鸟……它们很乐意跟树讲起远方的故事。树不再寂寞和悲伤,它专心致志地听那些远方的故事”“树把那些神奇的故事储存在年轮里……每一片蓝色的树叶里都藏着一个故事,重重叠叠的树叶,密密麻麻的故事,关于远方和大海,还有生活和梦想”,可见:这可小树长成了一棵蓝色的树,它收留鸟儿,储存数不清的远方故事。这是的它内心是充实、安定的。白头鸟说“终于找到了,蓝色的大树,我实现了我的梦想”“那棵怀揣梦想的大树忽然明白:它知道这个世界最多的远方的故事,它把自己变成了大海的样子,它早已实现了梦想”“现在,它成为远方,它就是梦想”,可见,文章最后白头鸟找到大树并与之交谈,“主人公”受到启发,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和梦想的实现,此时它的内心坦然而欣慰的。 3.本题考查分析分析作品的艺术风格的能力。题干要求从文章艺术手法、情节、主题具体分析本文的浪漫主义色彩。回答时,要抓住“浪漫主义”这一提示,从三个方面分开来回答浪漫主义的表现。作品的主人公是一粒种子,后来它成长为一棵树。主要情节是讲述了这这粒种子为了实现看到海的梦想,跟随风前行。但是风停了以后,它落在了高山上的一块石头边,生根发芽,最后长成了一棵茂密的蓝色的大树的故事。故事情节离奇,悬念设置很多,圆满的结局体现了浪漫主义。在讲述整个故事的方式上,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采用的寓言体,通过种子内心所想和树的成长历程形象生动地阐明人生哲理——从小就要梳理美好的梦想,在追梦的过程中,要坚定执著,克服不理想的环境,抛弃失落伤感的情绪,不忘初心,明白自身也是具有价值的。在主题方面,该作品也体现了浪漫主义色彩,即主人公对理想的坚持,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其理想和热情给人美的熏陶、向往和追求。在艺术手法方面,作品运用的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精巧优美的语言,诗的优美意境、出色的心理描写等都使这篇文章充满浪漫抒情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0月7日起,诺贝尔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陆续公布,万众期待的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率先揭晓,用以表彰获奖者“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以及对氧气供应的适应性”。诺贝尔化学奖则授予了 John B. Goodenough, M. 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的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们在研究锂离子电池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锂电池拓宽了晶体管的应用范围。如果没有锂电池,就不会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三位科学家对锂电池 发明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才创造出今天生活的便利。

10月14日,阿比吉特•班纳吉,艾丝特•杜芙若及迈克尔•克雷默摘得2019年诺贝 尔经济学奖项,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诺贝尔奖官方表示,这种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应对全球贫困的能力,三位获奖者基于新的自然实验方法,进行的大量微观实证研究,改变了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如今已成为经济学研究中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

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各项诺奖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

(2019年10月16日《财经》)

材料二:

2018泰晤士世界 大学排名TOP200

2018诺贝尔奖获得者 学术背景

 

排名

学校中文名

国家/地区

总分

奖项分布

2

剑桥大学

英国

94.8

诺贝尔化学奖

3

斯坦福大学

美国

94.7

诺贝尔经济学奖

5

加州理工大学

美国

94.1

诺贝尔化学奖

6

哈佛大学

美国

93.6

诺贝尔化学奖

8

耶鲁大学

美国

91.3

诺贝尔经济学奖

10

芝加哥大学

美国

90.2

诺贝尔经济学奖

15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87.7

诺贝尔化学奖

19

康奈尔大学

美国

85.1

诺贝尔物理学奖

27

纽约大学

美国

81

诺贝尔经济学奖

65

京都大学

日本

67.3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77

麦克马斯特大学

加拿大

64.4

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方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一一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次诺奖把褒奖侧重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一一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锂电池,革新了 我们的生活,奠定了无线、无化石燃料社会的基础。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2019年10月改编自《科技日报》)

材料四: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在1901年至2019年的诺 贝尔奖颁发历史中,日本是欧美之外获奖最多的国家,达28人。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被誉为“锂电池之父”的吉野彰,一生都在从事锂电池的研究开发,令人很容易看到其作为一名日本人身上所具备“一生只做一事”的民族性。另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大学竞争性科研环境和青年科研群体给了他很大助力。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

让我们再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2019年10月改编自《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概括了 2019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各项奖项都“为人类带来最大 利益”起了推动作用。

B.材料二介绍了201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推断,2019诺贝尔奖获得者在 科学研究上突出的贡献,也离不开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

C.材料三指出,诺奖发现问题在本世纪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并且宗师们圈定了现 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

D.四则材料介绍侧重点不一样,在处理材料时有详有略,具体介绍了 2019年诺贝尔化学 奖、经济学奖的研究对象和日本屡获诺奖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面临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流行疫病尚未解决,与发现问题者相比,用技术突破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B.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 们对物理、化学或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

C.日本科研不浮躁的氛围、名古屋大学的支持、个人的努力都是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 学奖因素。

D.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 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3.迄2019年,除欧美诸国之外,日本是获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国家。他们的成功经验有哪 些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材料作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总是离不开诗呢?那是因为诗和我们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 系,我们这个民族把诗意看作自己民族文化的本质。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苏东坡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提到了一个典故:尧统治天下时,手下的法官皋陶要杀 犯人,但尧反对了三次,主张不杀。主考官欧阳修特地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苏东坡坦然回 答:“何需出处!”他是根据策论的需要,自己编造出来的。还有个例子是《史记》。《史记》是 司马迁写的史书,但鲁迅对它有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鲁迅非常含 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譬如“鸿门宴”,写得如此精彩, 所有的细节都栩栩如生,但鸿门宴在历史上有没有如此真切地出现过呢?其实司马迁只是非常 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是真实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要的一位史学家,也是用一种 诗意的方式,在为我们民族留下那样一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 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 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 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 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 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他的 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 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坡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是诗 之余。元明也是如此。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 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得非常含蓄、非常精彩。 即便是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整部《红楼梦》,写了许许多多的 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中每个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雪芹本人 的最高水准。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 蛮素鬼排场。”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个诗人, 而且是个非常好的诗人。

(摘选陈鹏举《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鲁迅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以看出,鲁迅认为《史记》是散文,甚 至可以说是诗,其实不是真正的史书。

B.史学家可以通过一种诗意的方式,即合理的想象描写一些历史的细节来完成史书,为我 们留下那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C.根据文章的需要可以编造一些历史事件,这属于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的一种形式,是 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D.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 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入手,提出中心观点“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 维方式”。

B.文章首段将西方人与中国人理解世界时的不同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强调了我们思维的 特别。

C.文章列举苏轼策论典故和鲁迅评价《史记》的例子,论述了中国人用诗意理解世界的 独特性。

D.对于大家熟悉的胡适观点,文章把重点放在清代来予以反驳,论证了中国文学史也是 诗的历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思维方式看,西方人理解世界偏于感性,而中国人理解世界则偏于理性。

B.《红楼梦》之所以精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小说里写了许多诗,很有诗意。

C.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中国唐以来的文学史,是值得商榷的。

D.到了清代,受文字狱的影响,一批晚清诗人将诗歌写得含蓄,多用文学典故。

 

查看答案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以“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②以“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查看答案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从下面的人物中选择一个,为该人物虚拟一个你认为最匹配其特点的场景。请描述这个场景,并对你的设计加以解说。 江雪琴 林黛玉 孔乙己  

②从下面两句话中选择一句进行解读,并结合实际,谈谈这句话在今天的现实意义。“巧言令色,鲜矣仁”“君子讷于言敏于行 ”

③请以“北京的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走宁夏

①一出银川机场,天旷地远,阳光敞亮,刚才还汗津津黏糊糊的胳膊,像用干沙子搓过一样爽净。人粥似的闷燠的北京给甩远了,它追不上我了,眼下的空间突然无比阔大。

②银川的得名,有记载的一则是,前秦符坚的骢马城就在这一带,因符坚是氐族首领,而氐族语呼骢马为“乞银”,故而放牧“乞银”的地方就叫“乞银城”,后来叫顺了嘴就叫成银川了。

而宁夏的名字的来历追溯起来,可就是一部宏大的传奇了。

④宋初,党项羌李元昊确立西夏帝国并称帝,版图之大,气焰之嚣张,立国时间之久,史所罕见。李元昊此人强项而英纵,似乎特别喜欢斗气儿。范仲淹恳求他,只要答应不再使用“帝”字,他要什么给什么,满足一切要求。李元昊并不买账,偏要大用特用这个“帝”字,能把人气晕。形势对他不利时,他也假装顺从,自我蔑称为“兀卒”,其实埋了钉子,后经人破译,乃“吾祖”的谐音,对方回信若依此称呼,即落入“我的爷爷”之陷阱。你说可恼不可恼?但宋朝硬是拿他没办法,因为他有强悍的实力。成吉思汗可能也是被李元昊的后裔们气坏了,发誓非荡平西夏不可,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灭掉。

⑤在宁夏,你还会不时听人提起黑城子,那是西夏的故都,又名哈拉浩特。“哈拉”,黑也,“浩特”,城也。那里的最后一主“黑将军”似应早于李元昊,他勇冠三军视死如归的惊天气概和他在城破前窖藏贵重金银文牍器物的故事,至今流传在民间。

⑥西夏啊西夏,在历史的长夜里,二百年,太匆匆,你来得迅,去得疾,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如一节在激荡回旋中戛然而止的雄浑乐曲,又像一个酷烈而又浪漫的噩梦。元灭西夏后,置宁夏路,始有宁夏之名。宁夏就是扫平西夏、永保安宁之意。

⑦去看岩画的那天,天气晴好,贺兰山在银川城的西北方向若隐若显,勾勒出雾岚似的一溜长线,其幻影似一队骑手控驭着骏马,与我们的汽车并排比赛速度,车跑多快,它们也跑多快。贺兰岩画便藏在数不清的山谷中。我们入一谷,细看沟谷两崖,果有姿态各异的奇怪图案赫然而现。岩刻五花八门,还杂以天书样的西夏文字,其中似人似怪的头像特别多。

⑧我被岩画之谜吸引着,不由遥想上古游牧人,顶风冒雪,辗转深山荒滩,日夜与牛羊为伴,好不孤单,那种欲与天、地、人、万物生灵对话的强烈冲动难以抑制,却又苦无对象,于是以凿刻为语言,把原始的思维和郁积于胸的怒吼注入了这万古不灭的岩画。

⑨翌日清晨五点多,我们又出现在中卫。中卫在大西北是很有名的,这固然由于它军事地位的险要,但也与风沙大有关系。它过去出名是因饱受风沙之害,现在出名则因为是全国的治沙模范,并获得了国际声誉。这里年均刮风900个小时,平均每10小时出现一次风沙,最大风力11级。历来中卫人不知修了多少庙,祈求神灵保佑,锁住沙龙,然而无效。事情终于发生了历史性转变,那就是著名的“沙坡头奇迹”。我这次才弄懂是怎么回事。原来,英雄的中卫人民用半隐蔽式麦草方格沙障来固沙,采用1×1米格状草沙障先铺在大片流沙上,遏制风速,而后再在草方障内植草造林。多年来,在包兰铁路两侧连绵不断的沙山上,罩着一张由草方格组成的无边无际的巨网,而在这无数的网眼里又长起了或疏或密的青杨。

⑩中卫又名鸣沙洲,它的沙子原是会“唱歌”的,有“沙坡鸣钟”之称。但中卫的响沙已有十几年不怎么唱了,人们从高坡滑下,难得听到鸣沙擂鼓了。因为绿化造林,使大气变化,影响到沙粒的频率,“共鸣箱”结构给破坏了。这是一种积极的破坏,破坏得好。当自然奇观与现代文明发生冲突时,人类往往还是选择了文明。

⑪须弥山石窟是此行的最后一个点,它距固原50公里,位于六盘山北端,始建于北魏中晚期,是西北历史上最悠久的石窟之一。我们抵达时已近后晌,见这一带山大沟深,地貌苍古,其大佛楼释迦牟尼坐像有20多米高,仪态威严,雍然大气,很有震撼力。说实话,比起全国驰名的几大石窟,一点儿也不差。

⑫但不可思议的是,它直到解放后才被发现,旧的府县志中几乎没有记载。同样令人不解的是,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距银川市仅40多公里,它们也都是20世纪60年代才被发现。我想绝不是没人发现过,只是人烟稀少,交通闭塞,发现者少罢了,何况发现了又如何?为生计奔劳的人,顾不上琢磨,又缺乏起码的通信条件。从另一面看,它们的发现之晚正说明西部的文化土层何其厚也,有待发现的东西何其多也。现今西部文化大放异彩的际遇来了。听说,中央已拨巨款发掘西夏陵,世人也期待着东方金字塔之揭秘。

⑬此时,斜阳把赭色的光影投射到伫立了千年的裸露着的错落有致的佛像上,佛容凝重而肃穆,加浓了沉思的氛围。眼前是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纵横交错的干沟,千山万壑的波涛。我知道,从这里出去不远便是西吉、海原,还有沙沟,再向北,是银川平原、沙坡头、贺兰山,全是些沉积了无数苦难和奋争的地方。历史烟云一一从眼前飘过,我想象着,汉武帝六临朔方驱马击剑出萧关,拓拔魏万马奔腾踏平赫连勃勃,唐太宗大破匈奴勒石灵州府,康熙大帝三次御驾亲征平定噶尔丹,还有回民起义领袖马化龙啸聚金积堡,把反抗满清暴政的斗争推向了高潮……这片伟大的土地,真个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⑭此刻周遭静谧极了,一点声音也没有,好像被世界遗忘了;但忽然间,我听见深沟大壑的上空,像盘结着携带豪雨的云团一般,轰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呐喊声。这不是我的幻觉,神秘的、蕴藏着中华民族巨大精神财富的土地,本不该是如此沉默的。“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我深信,不管人类文明发达到了何等程度,我们永远需要不断回归精神的故乡。

(取材于雷达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陷阱:“阱”也可以写成“井”。

B.后裔:“裔”的读音是“”。

C.戛然而止:“戛”的读音是“jiá”。

D.想象:“象”不可以写成“像”。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与“宁夏”一名的来历相比,始于氐族语音译的“银川”,命名得过于随意。

B.贺兰山岩画是原始游牧人思想感情的载体,似人似怪的头像表现了孤单寂寞之情。

C.“沙坡头奇迹”是指中卫人民创造的一种用半隐蔽式麦草方格沙障来固沙的方法。

D.西夏王陵等古迹没被及早发现,既说明宁夏交通闭塞,也说明宁夏文化亟待开发。

3.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谐音”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一种修辞方法。

B.除了西北的须弥山石窟,我国历史悠久的石窟还有甘肃莫高窟、山西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等。

C.段中“这片伟大的土地,真个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化用了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词句。

D.“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由“兮”字可知,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的诗句。

4.作者为什么说“而宁夏的名字的来历追溯起来,可就是一部宏大的传奇了”?

5.文中第⑩段划线句提到“当自然奇观与现代文明发生冲突时,人类往往还是选择了文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结合文外的例子说明理由。

6.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神秘的、蕴藏着中华民族巨大精神财富的土地,本不该是如此沉默的”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