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①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 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通过实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大雁、江潮、瘴气、梅花等景像,旨在写“愁”贬谪之伤,情致凄婉,愁绪满怀。
B.“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诗歌中“殊未已”“复归来” “望乡处”等词语将 诗人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C.前两联用“南飞雁”和诗人形成对比。“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南飞而要往北返回, 诗人却还要流放到更荒远的南方。
D.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 春。”尾联借此典故表达了思乡之情,深化了主旨。
2.请说说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简要分析这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习凿齿,字彦威。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 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后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星人曰:“无忧虞,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 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
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节选自《晋书•习凿齿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B.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C.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D.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一般自称用字,称他人用名。
B.星宿,古代天文术语。文中指星象,指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迷信的人借观察星象,推测人事的吉凶。
C.迁,指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
D.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加以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此文中晋愍帝的“愍”就是一种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凿齿思维敏捷,机智过人。桓温向占星人咨询后送给占星人钱物,占星人访问习凿齿请求他帮忙,习凿齿点拨后救了占星人。
B.习凿齿很有才干,颇受青睐。他先后受桓温、苻坚的赏识,但由于跛足,苻坚表达所获人才减少了一个半的遗憾。
C.习凿齿评论别人,实事求是。他评价简文帝用语是“生平所未见”,因此忤逆了桓温, 于是让他做了户曹参军。
D.习凿齿恪尽职守,忠于朝廷。他在桓温手下,常常担任要职,办事有成效,后来他居 住郡里时,撰述《汉晋春秋》来劝谏桓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
(2)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棵有梦想的树
蒋曼
①从前,有一棵树,当它还是种子的时候,它就有自己的梦想。它不想停留在任何地方, 它要像鸟儿一样,四处流浪,看尽世界。那是老树听鸟儿们说过的世界:它们广阔无边,山 的那一边还是山,无数的山,高高低低的山;河流转弯之后还会碰上河,宽宽窄窄的河,它 们汇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流向海洋。
②星光灿烂的夜晚,种子们都睡着了。“去吧,孩子们,到远方去,海就在世界的尽头” 那颗小小的种子听到了老树的梦呓。它记住了那悄悄的梦呓,连同满天的星光。它下定决心: 不要像树一样,植根在某一地方,要走到世界的尽头,找寻蔚蓝的大海。
③起风了,种子们跃跃欲试,乘着风的翅膀启程。老树大声地祝福:“孩子们,到远方去 吧,生根,发芽,好好成长!”种子们兴高采烈地出发了,跟着风,纷纷扬扬。
④它们穿过云层,在天空和大地之间飞翔,它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土地,要一辈子相守的 土地。第一批种子停留在山坡上,大声呼喊:"都停下来吧,我们是树呀,树有树的生活,我 们不是鸟,我们没法永远流浪。”那颗种子没有回答,它固执地跟着风飞行,世界多么辽阔, 而大海闪着神秘的光。第二批种子落在了田野上,它们也七嘴八舌:“都留下来吧,这里土地 肥沃,我们会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热闹而团结的树林,不要再飞了,远方只有孤独和苍凉。”
⑤那粒种子依然沉默,它是一颗很轻的种子,风带着它,继续流浪。终于有一天,风突 然说,我累了,驮不动你了。风消失了,只剩下种子,被孤单地留在高山的边上。种子仍然 不愿停留,它顺着山坡慢慢向下滚,它看到朝云和夕阳,远方之外还是远方,翻过那座山, 就会离海更近一些吧。它努力翻滚,向着梦想的方向。
⑥种子被一块石头挡住了去路,它停下来,靠着那块石头,一不小心,它睡着了。不过 只睡了一个晚上,当它听到雨声醒来时,惊讶地发现:它走不动了,种子长出了无数的根须, 扎进泥土。头上冒出了芽苞,鼓鼓胀胀的芽苞。种子陷在了湿润的泥土里,一天天长大,根 向着土地,枝干向着天空,种子长成了一棵树,一棵小小的树。它拼命踮起脚尖,它还记得 星光下的梦想,而远方,无法到达,只能眺望。树悲伤而难过地成长。
⑦树不喜欢自己的样子,它讨厌黑暗土地下那些紧密连接的根,牢牢禁锢着它的身体, 不能动弹;它怨恨那些枝干,它们太沉重,太阔大,没有鸟儿翅膀的轻盈。风来时,它们只 会喧哗,不能变成翅膀。树埋怨命运,这是多么不公平呀:为什么一棵树就注定不能在世界 上行走,并一直走到大海的中央?
⑧那棵想看遍世界所有大海的种子,长成了一颗树,它的梦想融化在树的血液里,一天一 天,那棵树的叶子和枝干变成了浅蓝色,深蓝色,蔚蓝色,湛蓝色。各种各样的蓝色,在阳光下 发出奇异的光。微风轻抚时,细浪耳语;山风狂野时,树叶发出巨浪的咆哮。那棵树,长出海的 颜色,海的模样。风又来了,风说,树呀,你的声音就像大海。风走过很多地方,风看见过大海, 可树留不住风。树又一次想到了鸟儿,“去不了远方,看不到大海,听听鸟儿们的讲述也好呀。”
⑨于是,树打开了树枝,收留一只只南来北往的鸟,那些筑巢的鸟,迁徙的鸟,飞走的 鸟,死去的鸟。它们飞过了无数的天空和山川,它们很乐意跟树讲起远方的故事。树不再寂 寞和悲伤,它专心致志地听那些远方的故事:海洋中的大鱼会唱歌;金色的砂砾在半空中织 成罗网;火在天空中飞快地燃烧;白色的熊滑进白色的海洋;热带森林里,最稀缺的是阳光。
⑩一年又一年,树把那些神奇的故事储存在年轮里,越来越多的故事,越来越多的远方。 每一片蓝色的树叶里都藏着一个故事,重重叠叠的树叶,密密麻麻的故事,关于远方和大海,还 有生活和梦想。后来,飞来的鸟,不仅在讲述,讲述自己的远方;也在聆听,聆听别人的故事。
⑪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一只白头鸟借着风的力量,跌跌撞撞地闯进了树枝中,它脚 步踉跄,翅膀沉重,羽毛暗淡。“终于找到了,蓝色的大树,我实现了我的梦想。”它垂死的 眼睛里闪着幸福的光。大树好奇地问:“我只是一棵树,怎么会成为你的梦想? ”白头鸟发出 微弱的声音:“很多年来,鸟儿们渐渐有了一个共同的秘密:在层层叠叠山的背后,一座高山 之上,有一棵蓝色的树,找到了它,就找到了远方,在那些浓密的树枝里,有数不尽的远方: 现在的远方,过去的远方,时光中的远方。”
⑫又是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那棵怀揣梦想的大树忽然明白:它知道这个世界最多的远 方的故事,它把自己变成了大海的样子,它早已实现了梦想。
⑬现在,它成为远方,它就是梦想。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采取先抑后扬的手法,用风、白头鸟衬托主人公的坚强,赞美了他的梦想。
B.在寻梦过程中,两批种子分别留在了山坡上和田野里,风也停了,但“主人公”依然不愿 停留,突出其不忘初心、坚定梦想。
C.作者是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手法对本文中“主人公”加以刻画,同时还穿插有景物 描写等进行衬托。
D.文中划线句子在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与后文鸟儿们寻找这棵蓝色的大树照应。
2.本文通过具体完整的情节表现“真实”的现实生活,“主人公”的形象是立体的、丰满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主人公”感情的变化。
3.本文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请从文章艺术手法、情节、主题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0月7日起,诺贝尔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陆续公布,万众期待的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率先揭晓,用以表彰获奖者“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以及对氧气供应的适应性”。诺贝尔化学奖则授予了 John B. Goodenough, M. 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的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们在研究锂离子电池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锂电池拓宽了晶体管的应用范围。如果没有锂电池,就不会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三位科学家对锂电池 发明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才创造出今天生活的便利。
10月14日,阿比吉特•班纳吉,艾丝特•杜芙若及迈克尔•克雷默摘得2019年诺贝 尔经济学奖项,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诺贝尔奖官方表示,这种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应对全球贫困的能力,三位获奖者基于新的自然实验方法,进行的大量微观实证研究,改变了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如今已成为经济学研究中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
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各项诺奖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
(2019年10月16日《财经》)
材料二:
2018泰晤士世界 大学排名TOP200 | 2018诺贝尔奖获得者 学术背景 |
| ||
排名 | 学校中文名 | 国家/地区 | 总分 | 奖项分布 |
2 | 剑桥大学 | 英国 | 94.8 | 诺贝尔化学奖 |
3 | 斯坦福大学 | 美国 | 94.7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5 | 加州理工大学 | 美国 | 94.1 | 诺贝尔化学奖 |
6 | 哈佛大学 | 美国 | 93.6 | 诺贝尔化学奖 |
8 | 耶鲁大学 | 美国 | 91.3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10 | 芝加哥大学 | 美国 | 90.2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15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美国 | 87.7 | 诺贝尔化学奖 |
19 | 康奈尔大学 | 美国 | 85.1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27 | 纽约大学 | 美国 | 81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65 | 京都大学 | 日本 | 67.3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77 | 麦克马斯特大学 | 加拿大 | 64.4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方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一一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次诺奖把褒奖侧重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一一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锂电池,革新了 我们的生活,奠定了无线、无化石燃料社会的基础。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2019年10月改编自《科技日报》)
材料四: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在1901年至2019年的诺 贝尔奖颁发历史中,日本是欧美之外获奖最多的国家,达28人。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被誉为“锂电池之父”的吉野彰,一生都在从事锂电池的研究开发,令人很容易看到其作为一名日本人身上所具备“一生只做一事”的民族性。另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大学竞争性科研环境和青年科研群体给了他很大助力。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
让我们再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2019年10月改编自《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概括了 2019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各项奖项都“为人类带来最大 利益”起了推动作用。
B.材料二介绍了201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推断,2019诺贝尔奖获得者在 科学研究上突出的贡献,也离不开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
C.材料三指出,诺奖发现问题在本世纪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并且宗师们圈定了现 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
D.四则材料介绍侧重点不一样,在处理材料时有详有略,具体介绍了 2019年诺贝尔化学 奖、经济学奖的研究对象和日本屡获诺奖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面临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流行疫病尚未解决,与发现问题者相比,用技术突破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B.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 们对物理、化学或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
C.日本科研不浮躁的氛围、名古屋大学的支持、个人的努力都是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 学奖因素。
D.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 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3.迄2019年,除欧美诸国之外,日本是获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国家。他们的成功经验有哪 些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材料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总是离不开诗呢?那是因为诗和我们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 系,我们这个民族把诗意看作自己民族文化的本质。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苏东坡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提到了一个典故:尧统治天下时,手下的法官皋陶要杀 犯人,但尧反对了三次,主张不杀。主考官欧阳修特地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苏东坡坦然回 答:“何需出处!”他是根据策论的需要,自己编造出来的。还有个例子是《史记》。《史记》是 司马迁写的史书,但鲁迅对它有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鲁迅非常含 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譬如“鸿门宴”,写得如此精彩, 所有的细节都栩栩如生,但鸿门宴在历史上有没有如此真切地出现过呢?其实司马迁只是非常 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是真实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要的一位史学家,也是用一种 诗意的方式,在为我们民族留下那样一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 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 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 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 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 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他的 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 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坡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是诗 之余。元明也是如此。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 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得非常含蓄、非常精彩。 即便是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整部《红楼梦》,写了许许多多的 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中每个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雪芹本人 的最高水准。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 蛮素鬼排场。”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个诗人, 而且是个非常好的诗人。
(摘选陈鹏举《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鲁迅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以看出,鲁迅认为《史记》是散文,甚 至可以说是诗,其实不是真正的史书。
B.史学家可以通过一种诗意的方式,即合理的想象描写一些历史的细节来完成史书,为我 们留下那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C.根据文章的需要可以编造一些历史事件,这属于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的一种形式,是 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D.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 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入手,提出中心观点“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 维方式”。
B.文章首段将西方人与中国人理解世界时的不同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强调了我们思维的 特别。
C.文章列举苏轼策论典故和鲁迅评价《史记》的例子,论述了中国人用诗意理解世界的 独特性。
D.对于大家熟悉的胡适观点,文章把重点放在清代来予以反驳,论证了中国文学史也是 诗的历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思维方式看,西方人理解世界偏于感性,而中国人理解世界则偏于理性。
B.《红楼梦》之所以精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小说里写了许多诗,很有诗意。
C.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中国唐以来的文学史,是值得商榷的。
D.到了清代,受文字狱的影响,一批晚清诗人将诗歌写得含蓄,多用文学典故。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以“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②以“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