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通知 为提高管道煤气的利用率,...

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通知

为提高管道煤气的利用率,我公司将对辖区管网进行升级改造,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管道煤气条例》,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

该伟大工程将于201961621时至198时施工,施工期间会影响本地区的煤气使用。改造升级后,用户原有的一些业务功能需要重新设置。

如有疑问,欢迎提出。本公司客服电话:88654321

对工程施工给广大尊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理解和支持。

管道煤气有限公司城中分公司

2019613

 

“通知”改为“通告”;“该伟大”改为“本”;“提出”改为“垂询”;“广大尊贵用户”改为“您”;“不安”改为“歉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得体辨析的能力。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 ①通告,是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的周知性公文;通知,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行的公文。通知是特定告知,通告是普遍告知,通告主要用于有关单位开展业务工作需要,根据内容,应该将“通知”改为“通告”。 ②通告事项要通俗易懂,使用口语,“该伟大工程”中“伟大”的词义太重了,将“该伟大”改为“本”。 ③“提出”侧重于举出,用语不敬,这里对用户应该用敬辞,可以改为“垂询”。 ④通告一般用口语,“广大尊贵用户”是书面语,改为“您”。 ⑤“不安”,表示一种忐忑,心里有一种不舒服的情绪,多用于表示一个人干了错事后害怕被人发现的心理,改为“歉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未成年人纸质图书阅读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数字阅读的影响。翻书点屏兼顾已多年,单就数字阅读而言,我也相当矛盾:既对技术帮助阅读 ______,又对破解“信息茧房”“过滤气泡”的桎梏束手无策,(    )技术带给了我阅读空间的跃迁和时间便捷,但人工智能的______,各路闲杂信息______,一并涌进我的心口,错字连篇的资讯、______的“标题党”、20分钟读完一套经典、“投你所好式”的互联网推送…… “食”多了这些东西,使不愿接受创设稍微复杂点的理论,甚至早上听什么音乐、中午躺床上体息时看哪位斗鱼小姐姐、晚上先玩什么游戏,都让技术代替自己思考,甘愿时间被分割,同时在碎片化的信息里,削弱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感激涕零   锦上添花   顾盼生辉   夺人眼目

B.感恩戴德   锦上添花   顾盼生辉   哗众取宠

C.感恩戴德   推波助澜   摇曳生姿   哗众取宠

D.感激涕零   推波助澜   摇曳生姿   夺人眼目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更对纸质图书阅读率下降的事实有些懊恼

B.更对手机阅读导致思维逐渐苍白有些懊恼

C.也对手机阅读导致思维逐渐苍白有些懊恼

D.也对纸质图书阅读率下降的事实有些懊恼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东西“食”多了,便不愿创设稍微复杂点的理论,

B.“食”多了这些东西,更不愿稍微创设复杂点的理论,

C.“食”多了这些东西,更不愿稍微接受复杂点的理论,

D.这些东西“食”多了,便不愿接受稍微复杂点的理论,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傲视权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韦庄在《菩萨蛮》(其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美人之美。

(3)陆游在《书愤》中回顾抗金壮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杜  甫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注]①敢:怎敢。②引自《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③更:更改。④引自《离骚》“济沅湘兮南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登上岳阳楼,眼前湖阔云涌、楼高晚晴、丛梅并发、春草萌生,所见之景可谓阴晴迭换,丰富多彩。

B.诗人虽四处漂泊,流落岳阳,生活困窘,但此地有朋友像陈蕃对待徐孺子这样的古代贤士一样盛情礼待于他。

C.“诗接”一句写出两人登楼唱和的情形,作者将裴使君比作南朝诗人谢宣城,由此可知裴使君具有文人的风采雅兴。

D.本诗借景物描写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关联。情感基调低沉舒缓,意旨表达含蓄内敛。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程骏,字驎驹,本广平曲安人也,骏少孤贫,居丧以孝称。师事刘延明,性机敏好学,昼夜无倦。延明谓门人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者,此子亚之也。”骏白延明曰:“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延明曰:“卿年尚幼,言若老成,美哉!”由是声誉益播。

太延五年,文成践阼,为著作郎。皇兴中,除高密太守。尚书李敷奏骏实史才,方申直笔,请留之。书奏,从之。献文屡引骏与论《易》《老》义,顾谓群臣曰:“朕与此人言,意甚开畅。”问骏年,对曰:“六十一。”帝曰:“昔太公老而遭文王,卿今遇朕,岂非早也?”骏曰:“臣虽才谢吕望,陛下尊过西伯。觊天假余年,竭《六韬》之效。”

初,迁神主于太庙,有司奏:旧事,庙中执事官例皆赐爵,今宜依旧。诏百寮评议,群臣咸以为宜依旧事,骏独以为不可,表曰臣闻名器为帝王所贵山河为区夏之重是以汉祖有非功不候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虽复帝王制作,弗相沿袭,然一时恩泽,岂足为长世之轨乎?”书奏,从之。文明太后谓群臣曰:“言事,固当正直而准古典;安可依附暂时旧事乎!”赐骏衣一袭,帛二百匹。又诏曰:“骏历官清慎,言事每惬。门无挟货之宾,室有怀道之士。可赐帛六百匹,旌其俭德。”骏悉散之亲旧。

性介直,不竞时荣。太和九年正月病笃,遗命曰:“吾存尚俭薄,岂可没为奢厚哉?”初骏病甚,孝文、文明太后遣使者更问其疾,敕侍御师徐謇诊视,赐以汤药。及卒,孝文、文明太后伤惜之。赐东园秘器、朝服一称、帛三百匹,赠兖州刺史、曲安侯,谥曰宪。

(节选自《北史·程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表曰/臣闻名器为帝王所/贵山河为区夏之重/是以汉祖有约/非功不侯/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

B.表曰/臣闻名器为帝王所贵/山河为区夏之重/是以汉祖有约非功/不侯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

C.表曰/臣闻名器为帝王所贵/山河为区夏之重/是以汉祖有约/非功不侯/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

D.表曰臣闻/名器为帝王所贵/山河为区夏之重/是以汉祖有约/非功不侯/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丧,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B.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因此用来代指继位登基。

C.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夏称“世室”,周称为“明堂”,秦汉起称“太庙”。

D.《六韬》又称《六韬三略》《太公兵法》,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骏天资聪敏,勤奋好学。他爱好读书,常常通宵达旦,不知疲倦;且善于思考,能举一反三,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老师也非常欣赏他。

B.程驶富有史才,口才也好。朝廷派他任高密太守,因为他能直笔书史,尚书李敷上书挽留;和皇帝谈话,深得皇帝满意,把他比作“吕望”。

C.程骏为人正直,坚持原则。在封赏太庙执事官事情上,百官都同意按照旧例,给予封赏,唯独他从国事考虑,坚决反对,因此得罪了同僚。

D.程骏不爱钱财,生活节俭。朝廷赏赐的东西,他分给了身边的亲戚朋友;晚年病重时,他在遗言中,嘱咐后人丧事要简办,不可以厚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复帝王制作,弗相沿袭。然一时恩泽,岂足为长世之轨乎?

②骏历官清慎,言事每惬。门无挟货之宾,室有怀道之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不语的王维,心中藏有一份深情

江徐

读唐诗宋词及前人诗作,便可知,历代那些文人墨客,文字风情万种,心思旖旎缝蜷,起初无不胸怀天下,持一颗经邦济世之心,最终因为现实,如此那般……

有一类人,因为失望而彻底归园田居,比如陶渊明,宁可在庐山脚下“展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辛苦过活,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另有一类人,因为不甘或者担负某种人生使命而上下求索、一路沉浮,比如江雪独钓的柳宗元,几遭贬谪,最终在敕召回京的路上离世。也有人爬到高位,手握重权,一度飞黄腾达。

王维不在这几类之中。王维生活于唐玄宗在位时期,安史之乱发生时,他已步入晚年。他能够做到半官半隐,居庙堂之高,亦处江湖之远。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已成为王维个人品牌的广告语。区区十个字,写的既是现实之中的山野慢步,也道出作者的随遇而安的人生境界。活到极致,心成素淡。

春夜闲看古诗词,读到王维的这样两句: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内心不禁为之所动,好似春风吹过江南岸。

由此思量许久,仿佛看见渔人划船远去,徐徐然,悠悠然,歌声豁然似世外之人,又听到乃之声……我便在这两句诗文里,在虚无的欸乃声中忘记周遭,迷失自我……

这两句取自王维写给张九龄的诗作:

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张九龄当初写给王维的是什么内容,已经不得而知。两人年龄相差二十来岁,作为志同道合者,彼此欣赏、互相酬唱。身为前辈,张九龄在仕途上先行一步,应该也有意提携德才兼备的后生。

年轻时候,王维同样具有政治抱负,志在魏阙,胸怀廊庙,也曾向身居宰相之位的张九龄毛遂自荐:“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这跟孟浩然当年写给张九龄的“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是一个意思、一个目的 ——老大,你看小弟我怎么样?

后来,张九龄罢相,王维被贬。再后来,有了这首诗。此时的王维好静、好道,万事不关心。当时的日常是这样的:

清晨静修,门外的木槿花恰自静好;夜里弹琴,风吹翠竹,明月来相照;兴致上来的时候,出门溜达,信步而行,行至溪水尽头,便坐下来,漫看天边云卷云舒;假若遇到渔夫樵者,很聊得来的语,便会忘记返回的时间。那也没什么关系,反正有大把大把的时光,反正不用担心某某喊他回家吃饭……

存在即合理,当一个人得道之后,外界与内心都是四通八达,毫无障碍。

人生行不通处,只因执念挂心,执着而放不下。

在诗信中,张九龄想跟王维探讨人生穷困与通达道理,大概他仍有想不通的地方,仍有不甘之处。王维没有正面作答。“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你问我人生贫困如何、通达如何究竟是怎样一番事理,我且唱着渔歌,划一叶扁舟,驶向江河深处去咯。

此时的王维已经四十岁,此时的王维真的已经不惑了吗?面对友人困惑,他选择不语。不语,不代表没有回答。山谷回音是回应,山谷沉默,同样是回应——无言的沉默。

孔子说,“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是针对一个时代而言。当诗人看透官场黑暗、想通过仕途实现安邦济国的抱负理想破灭后,他便完全倾向了归隐。

“渔歌入浦深。”这种不语,是否有几分“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无奈?是否也有几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淡然?

张九龄若能懂得,这种不语而隐去,是否也有几分拈花一笑、尽在无言的豁达意味?

总觉得,做到不语的人并非无义,恰恰相反,他的心中更易深藏一份诗意的深情。

(有删改)

(注)在张九龄任相时,王维对现实充满希望。张九龄罢相贬官后,奸相李林甫掌权,忠贞正直之士受到排斥、打击,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怀着饱满的诗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为切入点,剖析了王维隐居的心路历程。

B.文章先分析了三类文人墨客在仕途上的不同人生际遇,进而指出了王维在对待仕途变化上的不同态度,为后文张本。

C.文章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王维被贬后富有诗情画意的生活场景,直观地表现了王维豁达闲适、淡泊的人生态度。

D.文章最后三段,与前文呼应,以设问的方式发人深思,回答了造成王维不语的深层原因,起到了震撼人心的作用。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不语的王维,心中藏有一份深情”,请分析“深情”的内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