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均无误的一项是
A.意气(yì) 竹蒿(gāo) 共其乏困(gōng) 沁人心脾(qìn)
B.寥廓(liáo) 漫溯(sù) 忸怩不安(niǔ) 无耻谰言(lán)
C.谥号(yì) 绸缪(móu) 强人所难(qiǎng) 嘎然而止(jiá)
D.斑斓(lán) 团箕(jI) 怒发冲冠(guàn)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ú)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以秋水之壮景包蕴人事之激奋,展现积极向上的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
(2)董卿在《朗读者》中说:“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次见面时欢喜的遇见;而戴望舒的遇见则是‘希望逢着,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诗人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出声打扰惊醒他所爱的康桥,于是说:“_____;_____,_______,”于无声之中将情感推向高潮,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下列对整首词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讽喻词,表面上是写风筝,骨子里是讽刺封建社会那些往上爬的势利小人。
B.从“无端”二字中,能感受到词人在自嘲的调侃语气里的一丝自得。
C.曹雪芹化用词中语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派做藏机不露的薛宝钗的内心独白。
D.全词内容深刻,形象鲜明,情趣生动,寓深刻的哲理于浅显明白的语言之中。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这首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的一项是
A.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B.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C.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D.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晋侯,以爵位称呼,爵位是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的等级。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
B.执事,可以指“办事的官吏”,《汉书》“朝之执事,亡非同类”,就是此意。而选文中是对对方的敬称。
C.解释《春秋》的代表性著作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穀)梁传》。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3.下列对《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烛之武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描写他的语言,或是牢骚,或是说辞,表现了他的能言善辩、深明大义和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即晋文公逃亡过郑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郑“贰于楚”,即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助楚反晋。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人、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八女投江
沼泽地上与日本人的那一仗,让大部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妇女团很快接到了跟随主力师回返乌斯浑河东岸喀什卡密营的命令。出发之前,清点了人数,除了主力师的百十人,妇女团只剩下八名战士了。
冯文礼就在回返的队伍里,这是郭桂琴所没有想到的。
队伍到达乌斯浑河边的柞木岗时,已经是半个月之后的一个晚上了,这是一个无比黑暗的夜晚,黑漆漆的夜空之上,几颗若隐若现的星星,闪烁着飘忽不定的光芒。看上去,就像一只又一只魔鬼的眼睛。
就在那天晚上,冯文礼来到了妇女团,郭桂琴见了冯文礼,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在一片黑暗里把他上上下下端详了好半天,含着热烫的泪水喃喃说道,你真让我担心。
冯文礼笑了笑,没有回答。接着,他压低声音向几个人说道,首长命令你们,原地宿营,等待明天一早过河。
终于到家啦。他说。
妇女团的几个人听了,顿时高兴起来。
在一片空茫的夜色里,冯文礼终于把一双冰冷的小手握在手里时,郭桂琴被一阵突如其来的幸福淹没了。接着她的手里被塞进了几粒东西,一粒一粒地摸了,才意识到那是六粒散发着太阳一样光芒的苞米籽儿。她知道,那是他平时节省下来的。在墨一样深的黑夜里,她的泪水无声地滑落下来……
黎明到来之后,按照头天晚上的计划,妇女团先行过河。可是妇女团的几个人来到河边,一下子惊呆了,平日里挽起裤腿十分轻松就能蹬到对岸去的河流,却发起了淫威,浪推浪涌着发出喧天的巨响。
渡口淹没了。
渡船消失了。
就在她们左右为难的时候,突然从侧面的山坡上传来了一阵密集的枪声。
主力师被日本人包围了!
怎么办?郭桂琴慌忙问道。不远处传来的枪声,一下子把她的心揪紧了。
快!打策应。妇女团长喊道。
噼噼啪啪从背后射来的枪声,让敌人出现了短时间的慌乱。然而,在他们反应过来的那一刻,一片黑压压的枪口立即调转了方向。
形势急转直下,为了保证妇女团的安全,主力师马上实施了营救。然而,越来越猛烈的敌人的炮火,把主力师压制了,一次又一次营救,一次又一次失败,主力师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
团长,这样不行,郭桂琴一边举枪射击,一边急促说道,得想办法让主力师撤退!
一句话说完,郭桂琴突然感到自己的肩膀不知被谁狠狠咬了一口,她下意识地朝那地方摸了一把,却看到了一片淋漓的血迹,紧接着那只手臂再也抬不起来了。
郭桂琴听到了妇女团长的一声大喊,不要管我们,快撤,保住手中枪,快撤!
这是喊给主力师的。
郭桂琴又听到了妇女团长的一声命令,姐妹们,快,打光子弹,跟我来!
几个人同时回转身去,背后的枪声停了,仿佛一下子进入了无声的世界。
再次走到乌斯浑河边,她们没有一丝犹豫,每个人的脸上都是那样平静,就好像横在面前的那条滔滔大河,是一条通往家乡的平坦大道。
郭桂琴和七个姐妹相互搀扶着,走进乌斯浑河。
恍惚间听到了一声呼喊。她能够听出来,那是冯文礼的声音。她无力地笑了笑,忍不住回了头,一边寻觅着那个熟悉的身影,一边喃喃自语道,下一次,我们会在哪里见面呢?
(选自童村《乌斯浑河咒语》,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记叙了妇女团八名战士在突围过程中,为了不拖累主力师,打光子弹后一起投河的故事,歌颂了英勇无畏的抗日女英雄,感人至深。
B.女团接到命令,跟随主力师返回乌斯浑河东岸喀什卡密营。出发前主力师只有百十人,妇女团仅剩八人,战斗的惨烈由此可见一斑。
C.夜晚无比黑暗,星空闪烁,如同魔鬼的眼睛,小说第四段的景物描写,揭示了抗日队伍面临的环境险恶,危机四伏,暗示了这次突围的悲惨结局。
D.小说前几段写到郭桂琴与冯文礼的“见面”,结尾又写到“会在哪里见面呢?”不仅在结构上前后呼应,突出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写出了革命儿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小说虽然对冯文礼着墨不多,但其形象却跃然纸上,请结合文本,概括冯文礼的形象特点。
3.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当然,课外不读书,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他们是“想读书,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在此次调查中得到验证。81.4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课外阅读少,主要是因为功课多,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读书。也有54.64%的学生认为,即便要读书,也只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知道结果的。
但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却从中看到了问题。他担心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会患上长文章畏惧综合征。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喜欢马上看完,这又助长了阅读的浮躁之心。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正受到孩子的追捧。杨教授所称的那些蕴含深刻思想的读本却被他们抛在一边。为什么非要读而有所收获呢?这是当代的上海中学生所不能理解的。
(摘编自郦亮《调查:中学生阅读呈“轻阅读”“浅阅读”趋势》)
材料三: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但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人们无暇体会深阅读带给人心灵的滋养。静水流深,现在我们有理由担心,阅读之浅,或许会让我们成为涸辙之鲋,会让我们当下的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摘编自刘瑾《亚马逊中国全民阅读调查报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快感和心灵怡悦,有可能来自于阅读材料的画面感和阅读介质的新鲜感以及阅读过程的主动参与。
B.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缺少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们恰恰迎合了中学生不敢读大部头作品的心理,致使浅阅读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
C.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阅读快乐是深阅读无法超越的,一些思想深刻的读本不受欢迎也是可以理解的,深阅读的兴趣需要引导。
D.浅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趋势不可阻挡,它将会让我们当下的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2.根据上述几则材料,概括近年来“浅阅读”流行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