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简答题 (1)《红楼梦》中查抄贾府后,贾政本也难脱干系,但竟得赦免,甚至还“承袭...

简答题

(1)《红楼梦》中查抄贾府后,贾政本也难脱干系,但竟得赦免,甚至还“承袭世职”,请分析其原因。

(2)《欧也妮·葛朗台》中查理从巴黎来到索漠后,格拉桑太太是怎样向他介绍老葛朗台一家人的?她这样做用意何在?

 

(1)①贾政为人、为官总的来说比较正派;②西平王、北静王这两位王爷徇情庇护;③皇帝念及贾府是“功臣後裔”;④元妃逝世未久,其泽未斩,对贾府打击过重,也有损皇家脸面。 (2)第一问:说葛朗台是个守财奴,整天想的只是他的葡萄园,说葛朗台太太是个没头脑的人,只知道念经,说欧也妮是个糊涂虫、缺乏教育、没有嫁妆、毫无特色,只知道缝抹布打发日子。第二问:用意是贬损葛朗台一家,以免查理对欧也妮产生兴趣,对她儿子产生威胁。 【解析】 (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名著阅读考查,考点大多落在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和主题理解上,能力层级多为“识记”。题型多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考生只需要在平时多“识记”基本的名著知识,了解名著的名段名角即可。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除了基于对名著阅读的识记,还考查对小说情节的分析能力。分析原因,需要从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贾政自身看,贾政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人品端方,风声清肃。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惟失之于迂腐。他一心孝顺贾母,亦想严厉管教子女,宝玉挨打是《红楼梦》的精彩片段;他想作好官,可是不谙世情,只解打躬作揖,终日臣坐。贾政任学政期间"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因此回京后得到吴巡抚保举,皇上擢升他为工部郎中 。元春、王子腾去世后,工部将贾政保列一等,皇上念贾政勤俭谨慎,即放了江西粮道,于宝玉大婚次日起身赴任。由此可见“贾政为人、为官总的来说比较正派”。 从外在原因看,《红楼梦》情节中,查抄家产时贾家在朝内的靠山是元妃以及有过世交的北静王及西平王,西平王等人为此庇护贾府。之前贾政自幼酷喜读书,原欲以科举出身,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遂额外赐了贾政一个主事之衔,升了工部员外郎,可见贾政得到赦免,其实皇帝也想到贾府是“功臣后裔”。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嫡长女贾元春,即元妃,十几岁时便已入宫做女史,23-24岁时加封贤德妃,是贾府的政治靠山。她逝世之后,也预示着贾府的失势的命运。元妃逝世未久,皇帝顾及元妃的身份,觉得如果对贾府打击得过重,对皇家也不大体面,落得个不念旧情的名声,于是就以“皇恩浩荡”为掩护,仅将贾赦、贾珍发往远地効力赎罪,已革去的世职,也依旧赏给贾政承袭。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名著阅读考查,考点大多落在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和主题理解上,能力层级多为“识记”。题型多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考生只需要在平时多“识记”基本的名著知识,了解名著的名段名角即可。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除了基于对名著阅读的识记,还考查对小说情节的分析能力。 第一问根据名著阅读识记积累,概括回答,注意对葛朗台一家每个人物的的介绍,回答全面。第二问先要理清名著情节。查理是按父亲吩咐来索漠暂住几月,他从巴黎带来了最漂亮的猎装、猎枪、刀子和刀鞘,全套最新奇的各色背心以及当时十分时髦的各式硬领与领带等等,这一切把欧也妮小姐迷得神魂掉,认为查理是“天上掉下来的妙人儿”。欧也妮的父亲葛朗台是个暴发户,如果老葛朗台去世,欧也妮将是唯一继承人。因此,城中少年都在追求她。银行家格拉桑一家觊觎欧也妮的嫁妆,一直和克罗旭家明争暗斗,想要自己的儿子阿道夫娶欧也妮为妻,所以格拉桑一家一直以来都在想尽办法讨好葛朗台一家。所以必须赶走查理,让欧也妮能注意到阿道夫。格拉桑太太便贬损葛朗台一家,以免查理对欧也妮产生兴趣,对她儿子娶欧也妮一事产生威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见主星幽隐,自感寿命不长,姜维建议他用祈禳之法挽回,诸葛亮于是作法祈禳,后被得知魏国进兵消息前来报讯的魏延扑灭主灯,诸葛功亏一篑。

B.《三国演义》中司马懿诈病,曹爽上当放松警惕后与魏主曹芳一同出城狩猎,司马懿乘机率旧部于京城许都起兵,迫使太后降旨,逼曹芳削去曹爽兵权,后又夷灭曹爽三族。

C.《红楼梦》中,金桂欲害死香菱,她在香菱的汤碗里下了毒药,不想宝蟾见自己私自给香菱乱放盐的碗在金桂处,因惧怕责怪而私下调换了碗,最终金桂自食其果,害人终害己。

D.《红楼梦》中,黛玉得知宝玉和宝钗订婚的消息,一病不起,日重一日。绝望之中,她将题诗旧帕扔进火盆,后又将诗稿扔入,紫鹃连忙抢出诗稿踩火,但已烧得所剩无几了。

E.《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发家的原因之一是假公济私。他任市长,做了为自家的地产修直通公路等利己之事;做索漠行政委员,靠供应军队葡萄酒,换回了几块好牧场。

 

查看答案

    诗虽奇伟,而不能揉磨入细,未免粗才;诗虽幽俊,而不能展拓开张,终窘边幅。有作用人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敛方寸巨刃摩天金针刺绣一以贯之者也圣人用行舍藏,可伸可屈,于诗亦可一贯。余尝规蒋心馀云:“子气压九州矣,然能放而不能敛,能刚而不能柔。”心馀折服曰:“吾今日始得真师。”真虚心如此。

(选自袁枚《随园诗话》)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6处)

2.《随园诗话》的作者袁枚在诗歌理论上倡导“_______说”,该主张是对明代_______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3.在本段文字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诗歌创作主张?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数量,未必越多越好;速度,未必越快越佳;力量,未必越大越牛;色彩,未必越浓越好……关键在于把握好平衡。只有把握好了平衡,人际关系才能融洽,事情进展才能顺畅,局面才会和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的馈赠

孙 郁

在现实生活里,鲁迅并不是想象中那样横眉冷对所有的人,而是一个非常真性情的人。记得鲁迅在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教书的时候,很多学生成为他的粉丝,追随他一起到上海。鲁迅经常慷慨地资助困难中的学生,这种关怀与爱,显得非常感人。那时候,有许多年轻人的作品出版不了,鲁迅也常常会拿自己的钱给他补贴出版。

他写文章的时候也愿意开玩笑,他自嘲自己说的玩笑是“猫头鹰的声音”。鲁迅的好多朋友都是有个性的,不那么正襟危坐,比如郁达夫。郁达夫就很好玩,喜欢写一些士大夫的诗画、旧体诗,喜欢写一些旧小说。鲁迅觉得这个人很真,很可爱。萧军也是这样,东北人,有时候非常粗野,但是鲁迅很喜欢他。萧军给鲁迅写信,说“自己的性子是否要改一下”,鲁迅说不要改。

生活中鲁迅很率真,完全是那种性情中人,鲁迅早期的朋友和鲁迅闹翻了,为什么闹翻的?因为鲁迅觉得“这些人有的时候在那里莫名其妙装孙子”。其实,他从来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名人。

在我的了解中,鲁迅的爱好很多,他喜欢买画册,看外国电影,他买了大量的汉砖、拓片,各种各样的文物。鲁迅对现代画派也很喜欢。而且鲁迅特别注重风俗的研究,对地域文明有特别的感受。由此而来,他翻译了很多这方面的书。

鲁迅穿着很朴素,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袜子补了一层又一层,以至于这种打扮带来了很多麻烦,经常受到羞辱。有一次鲁迅去银行取工资,但银行里的人不肯把钱给他,因为他们不相信穿着破烂的人有能力取这么多钱。还有一次警察看到鲁迅提着箱子,就要求开箱检查,因为他的样子像是在卖鸦片。而鲁迅在进出大楼时被保安轰出去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鲁迅是一个非常有操守的人。当年鲁迅的这种姿态,我觉得是真正知识分子的心态。鲁迅一生更多的时间,是把弊端刺向文人墨客,鲁迅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他讽刺的都是达官贵人、社会闲人,他觉得那些表面上公允、合理的东西,其实是不合理的,所以他在20世纪早期就强调了人的个性,强调社会变革和人自我价值潜能的释放。

专家评介,鲁迅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今天我们读他的作品依然感觉到河的流淌。为什么鲁迅还在流动?就是因为他不是什么,没有成为什么。鲁迅永远是一个进程接一个进程。鲁迅思想不断在发展。人要不断选择,不断地和“那些使自己成为非我的东西相抗争”。鲁迅坚守自己的个性,他对自由主义等等都有提防,但最主要的还是提防自己,“提防自己成为社会的废物”。

鲁迅晚年每年都要翻译两三本书,如果把鲁迅和同时代的学者胡适作比较就可以发现,胡适的思想和智慧在30岁就已经停止前进了,而鲁迅在50岁的时候依然在不断发展。从成就上看,我认为鲁迅首先是一个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因为鲁迅要翻译、要输血、要新鲜的东西,他警惕自己成为过去思想的奴隶。而胡适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很有学问的,但是他到40岁以后就没有什么作品问世了。

鲁迅的思想作为一个过程,依然可以给今天每一个人带来启发。因为我们也在这个过程里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读鲁迅作品的时候,有那么多的享受与趣味,有那么多变与不变的东西。在他的坚守里面我们可以感觉到一个丰富的鲁迅,一个用世俗语言无法描述的鲁迅。

1.下列对文中“河的流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名人,他从来就不是什么,也没有成为什么,他的思想总是在不断的发展。

B.鲁迅坚持自己的操守,坚守自己的个性,对自由主义等等都有提防,特别是“提防自己成为社会的废物”。

C.鲁迅首先是个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所以他每年都翻译两三本书,而胡适40岁以后就没有作品问世了。

D.鲁迅的思想不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过程,而我们也在这个过程里面,所以今天仍然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

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有很多朋友。他的朋友有许多都是很有个性的,比如郁达夫和萧军。特别是萧军,东北人,有时候很粗野,但鲁迅很喜欢他。

B.鲁迅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名人,他不是什么,没有成为什么,他只有一个进程接一个进程,所以他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

C.鲁迅对一些达官贵人、社会闲人常常讽刺挖苦,甚至“横眉冷对”,但他很有操守,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

D.作者把胡适与鲁迅作比较,意在突出鲁迅的学问之大。因为胡适是很有学问的,但鲁迅的学问比他更大,鲁迅到晚年每年都还要翻译两三本书。

3.作者说鲁迅是“一个非常真性情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这一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做人要讲“君子人格”

沈栖

记得英国作家威尔逊曾对“贵族”下过这么一些标准:虔诚的、道德服从的、绅士的、乐于助人的、敢讲真话的,如面对灾难,是敢于自我牺牲的;倘若只有钱而没有社会责任,只能叫暴发户或土财主。在西方,称得上是贵族,那他首先得有财富,有地位,生活在社会底层者,再有道德,再有操守,再有自我牺牲精神,他与贵族也是绝缘的。我国历代倡导的君子则不然,无论财富多寡、身份贵贱、地位高低、年龄长幼,只要有君子人格,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堂堂君子。

“君子”一词最早出现《易经》,经儒家学派的不断演绎、诠释而得以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虽说随着时代的进化和文明的进步,“君子人格”已被赋予现代的色彩和内容,但是,这些积淀在文明最底部的是非善恶观念以及由此而推导的善良行为规范,则构成了当代中国文明的基石。儒家文化对中国最大的贡献,便是把中华及周围民族带出了野蛮,带进了文明,并崇重“礼”和“法”作为言行规则。儒家素来力倡“五常”,视之为“君子人格”的底蕴。倘若我们摒弃“仁义礼智信”中的等级制内涵,不无合理成分,它对于平等的民主社会仍是一种可资的优良的精神资源:“仁”与博爱大体相似;“义”相通于某种普世性原则的政治预设;“礼”有着尊重和维护他人并进而维护自身尊严的含义; “智”自是一种为人不可或缺的良知和慧识;“信”乃是诚信、共识,社会成员相处和合作的前提。尽管儒家文化充斥着大量的封建主义毒素,但散见于儒家典籍中的有关“君子人格”的信条则是穿越时空、超越阶级的,它并没有过时,也决不会过时。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所提供的一份在线调查,为我的这一断言作了佐证。这份在线调查显示:857%的受访者肯定当下需要“君子人格”(值得注意的是,其中70后和80后的受访者超过6成);针对“当代君子人格’的核心是什么?”的问题,排在前三的依次是 “仁”(736%)、“信”(717%)、“义”(655%);受访者最为推崇的中国儒家文化中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排在首位 (545%),次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527%),再次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27%);89%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社会“君子少见”,36%认为“几乎没有”,仅99%的人认为“君子常见”。——这些调查的数据虽然存有随意性和简约化的不足,但它也昭示了这么一个社会态势:当下社会健康发展亟需辈出君子,亟需倡导“君子人格”。

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化与侵蚀、观念的多元与错位、社会的发展与阵痛,使得“君子”的挺立与“君子人格”的生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沙尘暴”,整个社会的价值坐标亟待重新确立。当然,我们不能把人性庸俗化,觉得人生在世只图名利,也不能把人性理想化,觉得人人可以成为纯粹的天使,靠谱的假设是:“人之初”不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人性总是充满着弱点,需要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人的行为一旦服从于这样的规范和制约,善良的人性便会蔚然成风,肮脏的人性也会向善良的人性低头,久而久之,外在的道德压力内化于人心,被迫也就演化为自觉,从而“道德生态”得以呵护,“君子人格”得以崇尚,中国才能日臻名副其实的“君子国”——现代文明国度的愿景。

中国文化最讲究“知行合一”,要达到“君子人格”的境界,关键不在于了解多少关于“君子”的格言,而在于“知行合一”,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体现出“君子人格”。但丁说得好:“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知识不能只写在书本上,美德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唯贤唯德,从我做起,做人都讲“君子人格”,和谐社会还会是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么?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89%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社会“君子少见”,36%认为“几乎没有”,仅99%的人认为“君子常见”,昭示出“君子人格”是当下社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B.当代中国人最为推崇的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当今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它是“君子人格”的生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沙尘暴”的根本原因。

D.“君子人格”的终极目标,是使和谐社会不至于沦为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使中国日臻名副其实的“君子国”。

2.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典籍中的有关“君子人格”的信条穿越时空、超越阶级,它并没有过时,也决不会过时,依然适用于现代社会。

B.战胜人性的弱点,需要我们的行为服从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需要肮脏的人性向善良的人性低头,需要被迫而不是自觉。

C.觉得人生在世只图名利的人性庸俗化,觉得人人可以成为纯粹的天使的人性理想化,都是不靠谱的假设。

D.一个人算不算得上君子,不能只看他的口头,而要看他能否“知行合一”,有没有在生活中践行“君子人格”。

3.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君子”与“贵族”的异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