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歧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②余谪③居于黄,过歧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③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④,余在歧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④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⑤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苏轼选集》
(注释)
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③谪:降职。苏轼是在元丰三年(1080年)贬到黄州的。④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
C.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
D.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余既耸然异之 他植者则不然
B.使骑逐而射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C.晚乃遁于光、黄间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呼余宿其家 其皆出于此乎
3.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是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门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从这个意义上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⑵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下列诗词中,不属于虚写的一项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B.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浣溪沙》)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下列诗词名句不属于用典的一项是
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B.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C.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D.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族”指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B.陛,指宫殿的台阶。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C.闲章是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D.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一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B.“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自号”是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D.“海盐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C.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秦伯说,与郑人盟/ 夫子唱然叹曰:“吾与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