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金秋十月,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系列庆典、展...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金秋十月,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系列庆典、展映及活动,给广大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上了一堂生动深刻、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故事”成为人们津乐道的话题;“英模、人民、领袖、解放、建设、科技、富强、砥砺、奉献”成为人们倾注热忱的对象;“震撼、豪迈、幸福、缅怀、展望、自信”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表达爱国心声的高频词。

请你从上面语段的三套引号中,分别挑选一个词语,合成一则符合逻辑的标题(例如:中国道路·领袖·幸福),并就此展开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抒发国庆感怀的文章。要求之有物,兼顾议论与情,不少于800字。

 

范文示例: 中国故事•砥砺•自信 人生而平凡,砥砺奋斗却为人生注入了不平凡的内容。中国梦的实现,更要由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将自己的砥砺奋斗融入时代浪潮与大国雄心之中,以“你怎样,中国便怎样”的方式为国砥砺奋斗,成就自我,成就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全国人民:“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实现梦想,需要每个人响应奋斗号召,把砥砺奋斗精神融于岗位,融入日常。城然,砥砺奋斗之于个人,是成就自身的必然选择,之于国家,是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途径。砥砺奋斗,是最实在的人生脚本。 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砥砺奋斗最伟大,岁月周而复始,砥砺奋斗却为时间注入了充实的收获。我们身边不乏砥砺奋斗的景象,身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学子,为了大学目标努力学习,不懈奋斗;四处奔波的创业青年,一次又一次讨论创办公司的事宜;街头卖早餐的夫妻,忙完这阵就回家盖房。砥砺奋斗不分出身,只为激扬向上的蓬勃正气。人人砥砺奋斗,人人收获满满。中国的发展,与个人砥砺奋斗相伴相随。 最近,北大女生王心仪砥砺奋斗、战胜贫穷、圆梦北大的故事令万千网友振奋。与此同时,在工地干活时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云南小伙儿崔庆涛的故事分外激励人心。他们皆是以梦想为指引,用砥砺奋斗铺就人生之路,更不用说人工智能“九歌”研发团队成员矣晓沅不被轮椅限制梦想;夏伯渝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假肢成功登顶珠峰的攀登者。砥砺奋斗是人生的协奏曲,激昂有力。 为国砥砺奋斗者,有国之重器,奋斗成之。中国科技成就为强国正名,嫦娥四号发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试航,国产第一架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北斗卫星实现全球组网。站立在光辉成就背后的,是千千万万建设者们的砥砺奋斗,负重前行,他们守护着你我的岁月静好,实现着强健的“中国力度”和直抵人心的“中国温度”。 2020年是共和国历史的新篇章,我们要砥砺奋斗,乘风破浪,再铸辉煌。李大钊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我们相信砥砺奋斗的意义,全民砥砺奋斗,共同实现我们美好的中国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学生要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的神圣时刻,是时代复兴的伟大日子,全体国人凝聚力量,展望富强之路,这道题目要求学生从三套引号中分别挑选一个词语,组成一组符合逻辑的标题,呈现出一种奋进的力量,展现中国复兴之路的伟大奇迹,写作的时候可以任意挑选,进行具体组合抒发人生情怀。 参考立意: 1、中国故事•砥砺•自信:展现中国人民的奋斗故事,突出中国精神。 2、中国奇迹•人民•展望:站在历史起点,续写中国新奇迹。 3、中国道路•解放•富强:依靠解放,走上富强的中国道路。 4、其他组合,言之成理即可。 可用素材: 1、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漫天要价,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林鸣和他的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军事测绘员张民历时38载,亲手绘制出上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军事地图,英雄华发只为金瓯无缺。他们不惧艰难险阻,承担责任,用智慧和汗水抵挡困难。 2、领导人讲“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随时牺牲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精神,彰显了一种博大胸怀,体现出大国领袖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矢志不渝的思想境界和责任担当。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承担起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负重前行,让中国更强。 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责任既是为国,也是为家。当每个人都能挑起家庭的重担,撑起家庭的天空,当无数家庭都宁静和美,何愁强国梦的实现?一个人的肩膀可以瘦弱,可当十四亿肩膀共同撑起共和国的蓝天,共和国的脊梁何愁不坚挺峻拔?千米大桥由每一颗螺钉、每一根钢索组成,百万平方公里的军事地图由每一寸土地拼成,每个人前行的脚印推动共和国进步,每个家庭的和谐撑起祖国的富强! 4、梁启超说,“人生需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负责任的乐趣”,戴维斯讲,“自己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既要挑起小家的责任,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更要立志远大、勇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当我们负重前行,伟大的中国一定可以傲立东方。 5、因每个国民中都有一个梦想,我们要国富民强,一股股巨大的洪流,卷住时代的车轮,奔腾不息的向前滚去,且速度飞快。深化改革就是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因为人民心中有梦,国家心中有梦,在国家集体的领导下,中国不仅加快了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加快了政治制度的改革,为的就是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6、中国,一个从来不缺乏梦想的国家,因此就有了责任。从古时的嫦娥奔月之梦,成就了现在太空崛起;从古时的庄周梦蝶,有了现在的思想解放自由。中国从来不缺乏梦想,也从不缺乏自己的实际行动,因为他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承担的是什么。 7、当每个人都沉浸在民族强盛的喜悦中时,中国人要继续敢于做梦,因为只有这样才会继续推动着56个民族勇敢向前。我想要什么?我们想要什么?中国想要什么?我要有一个梦,我们要有一个梦,中国要有一个梦。只有这样,执著,改革,责任,希望,民族才会与我们同在,与中国同在,与世界同在。 行文思路: 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话题:中国故事•砥砺•自信。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吾入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封府库,而待将军。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夫子何哂由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故哂之。”

(5)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 ,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

(10)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时间,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B.看到江面上芙蓉如被胭脂染过,红艳夺目,词人心中才感觉到真正的快慰。

C.“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寄寓田园之思。

D.最后两句写回首中原故土,不禁涌起报国之情,也就暂时放下归隐的念头。

2.“无理而妙”,是指艺术作品的某些内容不合常理反而能达到一种艺术效果。台湾诗人洛夫也说:有些诗是不讲理的,当理性从诗人的前门进来,灵感则悄悄地从他窗口溜走。如本诗中的“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又如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清照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等诗句,都体现了“无理而妙”的特点。请任选上面提到的一句诗,也可选取其它诗句,结合诗句内容,谈谈该诗句如何“无理而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王维                                       钱起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

(注)钱少府:指诗人钱起,时任蓝田尉。蓝田:地名,近长安,王维在蓝田有辋川别业,第三句山中即指此处。:一种野菜。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这里借指官位爵禄。巘:yǎn,山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两句描写春天的夜晚一片生机盎然,富有动态美。

B. 王诗六句,依次写了现在、过去、未来,时空转换自然,作者情感也寄寓其中。

C. 题目中“酬”字表明钱诗是对王诗的应答,两首诗内容相关,所押的韵也相同。

D. “谁觉花源远”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今宵竹林下有如世外桃源般的恬适安宁。

2.钱诗“山月随客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山月”具有了人的行为和感情,明月“随”客人赴约,更助主人“兴不浅”。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B.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王维《田园乐》)

C.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D.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3.两首诗都写了春夜相聚时的景象以及对此的喜爱,但也有不同点,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②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③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④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博财物耶         博:增加

B.禄秩优厚             秩:品级

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D.事觉自死             觉:败露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②一朝彰露,禄秩削

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4.用斜线(/)给上文中的划线处断句。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5.翻译。

(1)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2)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光、黄间曰歧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②余谪③居于黄,过歧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③余既耸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④,余在歧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④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⑤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苏轼选集》

(注释)

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③谪:降职。苏轼是在元丰三年(1080年)贬到黄州的。④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之   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

C.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

D.方山子见之欤    傥:或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余既耸异之         他植者则不

B.使骑逐射之         庄宗受藏之于庙。

C.晚乃遁光、黄间     谪戍之众,非抗九国之师也

D.呼余宿家           皆出于此乎

3.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是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门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从这个意义上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⑵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