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常网购的消费者会发现,拆包裹时都会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常网购的消费者会发现,拆包裹时都会有“很费力”的感受。但是,为了防止商品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卖家和快递公司只好在包装上下功夫。为什么不少扎点胶纸或胶带呢?某快递网点负责人说:“我们也想节约成本,但如果因为包装问题,在物流过程中商品损坏,造成损失,就得不偿失了。”

市邮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中国200万个快递员运送了350亿个包裹。包裹多了,肯定会产生垃圾。快递只是使用环节,而且我们国家没有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记者了解到,我国现行的多为推荐性指标,约束力不强,执行有难度。

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包装过度”与“安全所需”,如何在两者之间获取平衡,如何使商家与消费者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如何实现回收——循环——再利用,这些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选自2017年3月2日《深圳特区报》)

(选自《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

材料三:

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买家既想让“宝贝”拥有“金钟罩”,又为家里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装物烦恼;店家担心快递途中物品受损便“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个严严实实,成本自然就高出许多;快递公司面对五花八门的包装只好望“包”兴叹,回收与不回收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在我国大力推动绿色经济的背景下,对“两高一剩”(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企业的规范和整治是重点,而由于电商蓬勃发展所催生的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目前还看不到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大到国家的产业政策,小到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缺一不可。而这些日常细节需要从人们很小的时候进行教育和规范,知识和规则需要不断地在人们头脑中强化,因此,真正推动环保和绿色事业,需要从基础的教育工作抓起。

(选自《快递包装的“纠结”与绿色金融》)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德国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提出包装废弃物管理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最终处置”的顺序进行,并设定了不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目标和时限,强制要求包装生产商、销售商对包装回收共同负责。该办法还制定了包装废弃物从收集到最终处置的量化标准,比如规定80%的包装废弃物和100%的运输包装必须回收利用,使包装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标准可依。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关注绿色包装。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美国各州政府根据企业包装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适当免除企业相关的税收。同时,美国还在《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中规定,“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并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目前,美国已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形成产业化运作,不仅改善了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除此,在包装材料技术上一些美国企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一些酒类包装物是用秸秆制成的,强度高,便于物流运输,而且环保。

(选自《中国物流产品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购包裹的包装材料过多让卖家和快递公司都陷入了很无奈的境地,他们都想节约成本,但又怕商品损坏,造成损失,遭到索赔。

B.我国重点对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的企业进行规范和整治,但目前对于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却一直没有较好的解决对策。

C.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于是,人们在由快递包装材料废弃物所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上难以形成共识。

D.德国和美国对包装材料废弃物的回收都出台了法律法规,美国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还适当免除回收企业的相关税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国家如果有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相比推荐性指标而言,对商家、快递公司、回收企业的约束力会更强,有了这个标准就可以解决快递废弃物问题。

B.根据材料二图1可知,大家不愿意将快递包装送回收站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害怕自己的信息遭到泄漏,二是认为将其送回收站太麻烦。

C.材料二图2表明,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应由快递公司、政府、包装公司、消费者等负责,认为应由快递公司负责的人数最多,认为应由政府负责的其次。

D.美国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的措施,既可改善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还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因此比德国的措施更好。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在解决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

 

1.C 2.B 3.①国家缺乏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②对于物流快递方面的包装垃圾的处理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如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未能形成产业化运作等;③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够强;④国家缺乏鼓励、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的政策;⑤在快递包装材料技术方面缺乏积极探索,创新力度不够。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难以形成共识”表述不当,文中有“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的信息,与文相矛盾。 故选C。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A项“可以解决快递废弃物问题”分析不当,因为它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有了这个标准就可解决。 C项“认为应由政府负责的其次”错误,认为由包装公司负责的人数第二多。 D项,“比德国的措施更好”错,文中没有与德国相比。 故选B。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 题干是“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在解决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方面还存在些不足”。材料三说“由于电商蓬勃发展所催生的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目前还看不到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这说明我们国家缺乏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 材料二关于《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图2说明包装废弃物应由哪方负责还存在很大的分歧,在快递包装材料技术方面缺乏积极探索,创新力度不够。对于物流快递方面的包装垃圾的处理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如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未能形成产业化运作等。 材料三的最后一节说“而这些日常细节需要从人们很小的时候进行教育和规范,知识和规则要不断地在人们头脑中强化,因此,真正推动环保和绿色事业需要从基础的教育工作抓起。”这表明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够强。 材科四中说德国出台了《包装废奔物管理办法》,美国出台了《资源保护与收利用法》这说明我们国还乏鼓励、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的政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不仅表现当时人类生存状态和生活形态,更体现人类发展内在的心灵史。作为创作历史题材的影视编剧,达到“史诗”这个高度并不容易,须有书写史诗的胸怀和决心。

史诗胸怀的建立,首先离不开创作者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创作者需厘清不同物质基础、生产环境下形成的文化形态差异,并分析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人们的生存结构、生活形态,理解与当代生活不同的原,挖掘其蕴的可以超越时空的精神价值,历史剧之所以受到大众喜爱,正是因为一方面可以借此文艺形态了解本民族过去的历史、重文化记忆,一方面可以体味到历史中蕴含的现代价值,并有所思考和启发。

比如历史剧《赵氏孤儿》,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赵盾家族是晋国最大宗主,晋国很多人都是赵家门人,家风醇厚,世代依存。时遇关外游民犯晋,赵家经常组织门人御敌卫国。所以当赵家面临灭顶之突时,为其留下以期东山再起便成为家门人的原初动力和唯一希望,程要献子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生活形态下发生的。这一壮举不只是为赵家,还为许多依附于赵家的门人,为晋国,这就体现出中国人的大义精神。

今天出现一些历史题材影视,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心,见心难见真,剧情雷人,同质化严重,观众也不满意。其根本原因在于创作者对历史缺乏认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从历史认识上正本清源,才能够规避创作中出现的匪夷所思的情节和桥段,才能够让历史传达出正确的唯物史观和积极的文化精神。这要建立在创作者对大量一手资料的阅读和思考基础之上,从资料中找到历史背后的生活形和精神内核,再以建设性和思辨性视角理解历史,对美进行当代解码,编剧尤其是历史剧编剧,往往“功夫在诗外”,博览群书、深入生活、勤加思考,这些都是日常功课。

史诗情怀的有效传达还离不开创作者对文艺创作规律的遵循,创作者需要以美学的、文学的方式来叙述故事、传递正确的历史观,史学是史学,文学是文学,影视本不同于历史学术论文,文学艺术有自己的叙事系统和样规则,在编剧结构的房子里只有艺术形象才住得进去,美学价值的突破往往也会带来思想价值的突破,比如,传统戏曲一人一事的叙述方法在当下已经不能满是人们的审美需求,影视编剧写作时也不应局限于这种传统的架构方式和叙事方式。

今天正处于一个前所有的大变革时代,不同文化互相激荡、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就更加需要对自己的历史有较为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认知:今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文艺工作者无论从事历史创作还是现实题材制作都应具有史诗胸怀,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发掘史诗品格,彰显当代价值。

(选自刘和平《创作历史当有史诗胸怀》,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诗是表现特定历史阶段人类生存状态和生活形态,体现人类发展内在的心灵史的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

B. 《赵氏孤儿》中“程婴献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人的大精神,这正是该剧传达的积极的文化精神之一。

C. 创作历史剧的影视编剧,不但要博览群书深入生活勤加思考,还要抛弃传统的架构方式和叙事方式。

D.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创作历史应当有史诗胸怀,正确认知历史,发掘史诗品格,彰显当代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对比论证手法,以强调历史题材影视剧的作者须深入、全面地理解和认知本民族的历史。

B. 文章以《赵氏孤儿》的为例,旨在说明历史不同于历史学术论文,而是史学与文学的完美统一。

C. 文章指出史诗胸怀的建立与体现,须关注正确认知历史和遵循创作规律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D. 文章采用总分式与并列式有机结合的论证结构,鲜明地阐述了历史剧创作的基本原则和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历史剧如果不能反映本民族的历史,传达出正确的唯物史观和积极的文化精神,就不可能有观众喜爱。

B. 只要能提炼出历史中蕴含的精神,就找到了历史故事的精神内核,具备了创作这部历史剧的史诗胸怀。

C. 历史剧作者遵循文艺创作规律,以美学的、文学的方式叙述故事,必然会出现匪夷所思的情节和桥段。

D. 历史剧创作需要传达史诗情怀,体现精神、思想、美学等方面价值,让大众重拾文化记忆,有所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金秋十月,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系列庆典、展映及活动,给广大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上了一堂生动深刻、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故事”成为人们津乐道的话题;“英模、人民、领袖、解放、建设、科技、富强、砥砺、奉献”成为人们倾注热忱的对象;“震撼、豪迈、幸福、缅怀、展望、自信”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表达爱国心声的高频词。

请你从上面语段的三套引号中,分别挑选一个词语,合成一则符合逻辑的标题(例如:中国道路·领袖·幸福),并就此展开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抒发国庆感怀的文章。要求之有物,兼顾议论与情,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吾入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封府库,而待将军。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夫子何哂由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故哂之。”

(5)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 ,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

(10)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时间,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B.看到江面上芙蓉如被胭脂染过,红艳夺目,词人心中才感觉到真正的快慰。

C.“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寄寓田园之思。

D.最后两句写回首中原故土,不禁涌起报国之情,也就暂时放下归隐的念头。

2.“无理而妙”,是指艺术作品的某些内容不合常理反而能达到一种艺术效果。台湾诗人洛夫也说:有些诗是不讲理的,当理性从诗人的前门进来,灵感则悄悄地从他窗口溜走。如本诗中的“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又如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清照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等诗句,都体现了“无理而妙”的特点。请任选上面提到的一句诗,也可选取其它诗句,结合诗句内容,谈谈该诗句如何“无理而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王维                                       钱起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

(注)钱少府:指诗人钱起,时任蓝田尉。蓝田:地名,近长安,王维在蓝田有辋川别业,第三句山中即指此处。:一种野菜。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这里借指官位爵禄。巘:yǎn,山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两句描写春天的夜晚一片生机盎然,富有动态美。

B. 王诗六句,依次写了现在、过去、未来,时空转换自然,作者情感也寄寓其中。

C. 题目中“酬”字表明钱诗是对王诗的应答,两首诗内容相关,所押的韵也相同。

D. “谁觉花源远”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今宵竹林下有如世外桃源般的恬适安宁。

2.钱诗“山月随客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山月”具有了人的行为和感情,明月“随”客人赴约,更助主人“兴不浅”。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B.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王维《田园乐》)

C.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D.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3.两首诗都写了春夜相聚时的景象以及对此的喜爱,但也有不同点,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