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迷路 侯发山 保民处理完手头的事务,走出单位大门,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迷路

侯发山

保民处理完手头的事务,走出单位大门,才发觉夜幕已经降临,漫天飞舞着雪花,悄无声息,却又洋洋洒洒,地上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雪。糟了!他暗叫一声,匆忙加快了步伐。摩托车是骑不成了,只能步行。往日,家里的老娘都是妻子照顾,妻子今天回娘家了,临出门还再三交代,让他准点下班,回家伺候老娘。老娘患有阿尔茨海默综合症,俗称的老年痴呆,整日傻傻地坐在家里,有时候,连儿子媳妇都不认识。有几次,保民想把老娘送到养老院,但一直不忍心。

有一个小上坡,一辆面包车努力地放着屁,但车轮还在原地打转。保民忙走过去,用肩膀在后边顶着车厢,司机配合加大油门,车颤抖了两下,不情愿地上路了。路过街边的饺子馆,他要了八两饺子,这是老娘最爱吃的,他担心饺子凉了,便把装饺子的食品盒裹到自己怀里。拐过街角,聚拢了三四个人,一个小孩子哇哇地哭着。出于职业的习惯,保民踅了过去,原来是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迷路了。小男孩说话还不是十分清楚,既不知道家在哪里,又说不出父母的姓名。几个路人也爱莫能助,正要拨打110呢,恰巧遇到保民。保民忙蹲下身子安慰小男孩:“小朋友, 不要怕,警察叔叔帮你找爸爸妈妈,给你送回家。”看了看保民,小男孩扑过来,居然不哭了。见有警察在,热心的路人也都各自散去。

保民把小男孩带到路边店铺的门口——那里雪打不着。他拂去小男孩头上和肩膀上的雪,打开食品盒,喂小男孩吃了几个饺子。小男孩安静了许多。保民问他的爸爸叫什么。他口齿不清地说:“宏福,宏福。”保民一边给值班人员打电话,让他们查询辖区有没有叫“宏福”以及与之谐音相同的居民,一边与街上巡逻的同事联系,让他们赶过来帮忙——他得回家,老娘让他不放心啊。很快,值班人员的信息传了过来,他们查询了辖区所有的“宏福”,遺憾的是都比对不上。幸好,巡逻的同事也赶了过来。保民把小男孩交给同事,往家的方向赶去。

街边冒出一柄大伞,一个中年汉子瑟缩着膀子,袖着双手,依偎着烤红薯的炉子,茫然地瞅着过往的车辆和匆匆而过的行人。那一刻,保民脑洞大开,那个小男孩说的是不是“红薯”?他的爸爸是不是烤红薯的?世上的事情就这么巧——小男孩的爸爸正是这个烤红薯的中年汉子。小男孩趁妈妈歪在沙发上迷糊的时候,溜出家门找爸爸,不承想迷路了……

进了楼道,保民几乎以奔跑的速度冲上楼去。推开虚掩的门,屋子里黑乎乎的,“妈,妈。”他连叫了两声,同时他打开了照明灯,客厅没有人!保民把饭盒从怀里掏出来,风一样在各个角落寻找,厨房没有,厕所没有,卧室没有……老娘会去哪里呢?往常,老娘偶尔也有过单独出去的情况,都是在门口附近转悠,200米都不超过。保民从家里出来,在胡同口那儿焦急地张望,除了飞舞的雪花外,哪里有人的影子?“妈,妈。”他一边叫一边往东走。走出一段距离,再折回来,一边喊着妈一边两眼探照灯似的四下打探。到最后,保民的叫声中都带着哭腔。他真有点儿绝望了!这样的老人迷路,肯定是回不来的。

忽然,110 微信群里蹦出个信息,一个精神不太正常的老太太守候在小太阳幼儿园门口,说要接他的儿子。

保民撒腿就往小太阳幼儿园门口跑去。好在积雪过后,没有上冻,路还不是那么滑溜。

在小太阳幼儿园门口徘徊的正是保民的妈妈,老人家顶着一头雪,正在跟幼儿园看门的师傅较真:“我要接我儿子,我要接我儿子。”遇到这样一位痴呆的老人,看门的师傅哭笑不得, 却也没有招数。

“妈,妈,我在这里呢。”保民叫着跑了过去。这一刻,他眼里的泪不由自主地汹涌而出——他小时候,就是在小太阳幼儿园上的。每一次,都是妈妈接送。

看到保民,顶着一头雪的老太太咧开嘴巴,佛一样温暖地笑了。

(原载于《啄木鸟》2019年第5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五段中,“除了飞舞的雪花外,哪里有人的影子?”一句,细腻地描写出保民内心的焦灼,大雪纷飞不止,母亲不见踪影,情节推进扣人心弦。

B.“这样的老人迷路,肯定是回不来的”这句话,也说明小男孩离家迷路的危险性,若不是保民先放下私事,不忘警察身份,将小男孩带回其父亲身边,男孩或许无法在雪中脱险。

C.小说中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充分展现了保民作为一个警察、一个儿子的形象特点。

D.小说的环境描写简练生动,语言朴实自然,情节构思巧妙,颇具艺术表现力。

2.赏析最后一段划线的句子:“看到保民,顶着一头雪的老太太咧开嘴巴,佛一样温暖地笑了。”

3.小说标题为“迷路”,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的作用。

 

1.B 2.(1)冷与暖形成对比,天气寒冷,人心不冷。 (2)保民寻回迷路的母亲,也有赖于110 微信群提供的线索和母亲遇到的好心人如看门师傅,赞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相助、温暖善意。(3)呼应开头大雪漫天飞舞的环境描写,以母亲的笑结尾,留有余味,发人深思。 3.(1)文中迷路者有两个,一是小男孩,二是保民母亲。 (2)关爱迷路的男孩、找回迷路的母亲,突出保民“保小家、保人民”的好儿子、好警察的形象。 (3)情节上形成双线推进,相互照应,使内容更丰富。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把握文本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基础上,分析选项中的人物、时空、事件、艺术手法、情感等,常见错误类型有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 B项,“也说明小男孩离家迷路的危险性……男孩或许无法在雪中脱险”错误,依据第五段“走出一段距离,再折回来,一边喊着妈一边两眼探照灯似的四下打探。到最后,保民的叫声中都带着哭腔。他真有点儿绝望了”可知,“这样的老人迷路,肯定是回不来的”这句话说明母亲走失的严重后果,也补充交代保民焦急甚至绝望的原因。故B项理解失当。 故选B。 2.本题考查鉴赏重要句子的妙处的能力。考生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内容上,可用以果溯因法,思考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和特点;结构上,是否铺垫或总结,要思考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 “顶着一头雪”交代天气的寒冷,“佛一样温暖地笑”突出人心温暖。冷暖对比,呼应上文“忽然,110 微信群里蹦出个信息,一个精神不太正常的老太太守候在……”“遇到这样一位痴呆的老人,看门的师傅哭笑不得, 却也没有招数”,表达了对110微信群提供的线索的人和看门师傅等好心人的感激,彰显人与人之间善意相助的温暖,深化主题,发人深思。 3.本题考查鉴赏标题的意蕴和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先要了解标题与人物、情节、环境一样共同服务于主题,同时,标题对读者的艺术感染力方面上也有一定作用。考生依据这四个角度、再联系文本分析,往往可以归纳出答案。 情节或线索上,标题为“迷路”,串联起了小男孩迷路和母亲迷路两个故事,保民在其中起串联作用,使两个故事相互照应;内容或形象塑造上,体现了保民作为好警察和好儿子的美好形象;主旨情感上表达了对人物的赞美之情;表达效果上标题“迷路”设置悬念,起到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广州市以“图书馆之城”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广州市着力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图书馆事业法规制度体系。2015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首次在地方立法中规定了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等人均指标,明确了政府投入保障责任,创新了中心馆与总分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规范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行为。2015年12月颁布的《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对公共图书事业进行了整体设计,计划到2020年,实现每8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建成全天候、全方位、多形式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

在“图书馆之城”建设过程中,广州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积极与书店、企业园区、咖啡店、公园、房地产商、教育机构、学校、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地铁公司等合办分馆,以财政小投入撬动社会力量大投入。2018年至2019年7月底,社会资金累计投入超过6700万元。截至今年7月底,广州市政府与社会力量合建分馆55个,空间资源投入约3.34万平方米。今年1月至7月,这些分馆接待读者超过80万人次,外借文献超过31万册次,共建共享水平持续提升。

(摘编自《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渐入佳境》,《中国文化报》2019.11.21)

材料二:

材料三:

依次点击“图书-键借阅-送书上门”,填上小区地址,线上支付,只用2分钟,在金融行业工作的小杨就成功地从“书香苏州”App上,借到了自己一直想读的《刀锋》。

“通过‘书香苏州’App和线上支付,读者可自主选择想借阅的图书,后台工作人员找书打包后,配送到临近的服务点。这种网上借阅、社区投递的数字化模式,一方面可以非常便捷地将书籍资源配送给大众;另一方面,还将中青年读者群体激活了。”苏州市图书馆馆长助理费巍告诉本报,通过网络配送,“上班族”只需要走到附近的服务点,在投递柜处扫一下码,就能拿到借阅的图书,操作简单方便。

苏州市图书馆现藏书500余万册, 2018年图书外借量509.5万册,其中通过网络借阅的数量就达到了106.1万册,全年发送快递包裹数47.87万个,平均每天发送1312个包裹抵达取书点。

据了解,2019年即将建成开放的苏州第二图书馆里,将建有音乐图书馆、苏州文学馆、设计图书馆、数字体验馆等,进一步提升公益性讲座、展览、培训的服务水平,通过文化超市、休闲书吧等服务设施,满足各类人群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自2018 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以苏州图书馆为代表的地方公共图书馆细化服务规范,呈现出崭新面貌。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共图书馆法》明确了图书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方向,也规定了各级政府及公共图书馆在推动智能化、数字化方面的责任。最近10多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迅猛快速,跟发达国家处于并跑水平,24小时图书馆等处于世界领跑水平。李教授还表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人民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有更高要求,不仅需要基本服务,还需要“美好服务”,“城市书房”“24小时自助图书馆”“图书馆+”等应运而生,设施空间提档升级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一个趋势。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实施1年:公共图书馆有了新变化》,《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329)

1.下列对苏州市图书馆配送图书流程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点击“书香苏州”APP-填上地址-线上支付-拿到借阅图书

B.点击“书香苏州”APP-后台找书、打包、配送-读者服务点扫码拿书

C.点击“书香苏州”APP-线上支付-后台找书、打包、配送-读者服务点扫码拿书

D.点击“图书-键借阅-送书上门”-线上支付-后台找书打包、配送-读者服务点扫码拿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州市打造“图书馆之城”,全面推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积极规划,多方合作,共建共享,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B.根据材料二可知,2012至2018年,中国公共图书馆总藏量和累计发放有效借书证数量均显著增长,反映了中国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的局面。

C.苏州市图书馆现藏书500余万册,2018 年图书外借量达509.5万册,其中通过网络借阅的数量就达到了106.1万册,图书流通率高,有效激活了读者群体的读书意识。

D.公共图书馆不仅是借阅读书的地方,也应该成为满足人群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文化需求的地方,提升人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生活质量。

3.怎样才能有效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关于“文化”,《易传》 中说要“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人类的各种知识、技能等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可否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要安顿人的身心、开发人的德性与智慧。人以什么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以什么作为自己的终极关怀?中国的传统哲学与文化为此提供了一个答案:即要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真实人生。

相对于西方哲学特别关注对“宇宙世界”与“知识”的反思、解释,中国哲学则侧重于反思和解释“人生”。这样一种反思和解释,又特别强调对于价值观、人生观相关问题的探讨,如“理想人格”“道德理性”等。当然,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亦非常重视对“人”的问题的探究,其所谓正义、美、善、理想国、公平、道德等,皆属于“人”的问题。但在对“人”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似乎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一种是以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为代表,对“美德”与“正义”等作概念、逻辑的理论分析,使之成为客观的求真对象;另一种是以中国儒家孔子等为代表,强调以道德实践的方式践行“美德”与“正义”,即不从知识、定义的方面入手,而是从“人”的生命的道德实践入手,通过践仁、成圣的道德实践来达到“内圣外王”的人生境界。比较起来,中国哲学与文化在“人”的问题上,更关注人格养成的实践。中国哲学与文化,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思想,都非常注重安顿、解决人的身心问题,以此为中心,发展出具有高度智慧的人生哲学。

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就非常重视“心性之学”。此“心”与“性”代表道德心,也即“道德的主体性”。所谓“为天地立心”,就是强调人要充分展示自己的道德心,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人的“道德心”立起来了,人才能够与动物相揖别,堂堂正正地站起来。人若于道德上不能立,站不起来,那么,发展程度再高的科学、技术等文化,也会因缺乏道德价值的导向、追求,变得危险、可怕。

近观当下,城市化过程中,由于物欲的过度膨胀,导致了古朴的乡村及其文化遭到破坏,民德归厚不复存在,民风浇薄,人们心中的美好记忆也随之而破坏。故关于“乡 愁”的现实概念与哲学概念的讨论引起了社会的共鸣。“乡愁”的提出,点醒了人们的历史文化意识,让每个人觉醒其真实的生命自我,不至于在物欲中丧失其本初。“乡愁”的提出,正表明我们所谓的学问不能仅仅是一种思想与理智的游戏,它应当关注生命,不让人的生命在物欲中迷失。因此,所谓“故乡”,不仅仅是人们的生养之地,更是指精神之家、文化之原乡。人要诗意地栖居于这个世界,不仅要靠高度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同样也需要高度的精神文明与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关注人的身心健康,以妥善安顿人们的身心生活为己任,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神生命之所在。从这个角度而言,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乃至未来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作用都不容抹杀,我们要确立起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

(摘编自章伟文《传统文化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源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的功能就是安顿人的身心、开发人的德性与智慧,让人安身立命、实现人的终极关怀。

B.不同于西方哲学非常重视对“人”的问题的探究,中国哲学侧重于反思和解释“人生”。

C.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重视道德的主体性,强调人要充分展示自己的道德心,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D.“乡愁”概念的提出,让学者明白研究学问就要关注生命的价值,而不是当成思想和理智的游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易传》中关于文化的名言,论证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真实人生的重要功能。

B.文章主体部分通过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对比,来论证中国哲学更关注人格养成,更具有高度的人生智慧的观点。

C.文章从比较东西方传统哲学到批判当下社会的弊端,通过宏观的视野,以此确立起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

D.文章采用了比喻、引用、设问、对比等多种论证手法,深入地阐释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在安顿人们身心生活方面的积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中国哲学与文化强调道德践行,比起重视概念、逻辑的理论分析,不关注人格养成实践的哲学,更适合安顿、解决人的身心问题。

B.中国哲学与文化,包含了儒家、道家,还有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思想,在“人”的问题上,发展出了具有高度智慧的人生哲学。

C.有“道德心”的人,才可能有正确的道德价值的导向,避免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过程中变得危险、可怕。

D.关注人的身心健康,以妥善安顿人们的身心生活为己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人的精神之家、文化之原乡,它的功能、作用不容抹杀。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云:“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坚持,通常意味着忍耐、执着和自信。

《周易》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变,通常意味着敏锐、勇敢和变通。

坚持和改变都需要经历艰辛,也都可以获得成功。

请以“坚持与改变”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查看答案

请综合分析以下两个图表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2017年浙江省选考科目呈现的状况,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50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这张海报有五处毛病,请找出来并进行改正。

海 报

第28届中学生《希望杯》影评征文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电影欣赏和电影评论水平,鼓励大家积极参赛,学生会文艺部要求我省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星先生来我校作“电影艺术欣赏与评论”的报告。报告时间为12月16日下午4点。欢迎各年级同学届时光临。

星辉中学学生会

2018年5月13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