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为国瑞兄弟善后
尤凤伟
出门的时候国祥的女人问句:黑下回家吃饭吗?他想了想又说也许吧,女人说身上带那么多钱,路上千万小心啊。
出了村头,满眼映进碧绿田野和青色山脉,春天的暖意阵阵扑面,国祥深深嘘了口气,他觉得一直紧揪着的心有些放开了,自从兄弟国瑞死后他的心就一直紧揪着。
在殿后村后他碰见从前的学生苗家起骑车从村里出来,看见他苗家起忙不选地跳下车小心翼翼问道:于老师……国瑞的案子……咋样了呢?他说国瑞死了。死了?苗家起瞪圆了眼,说咋这么快,从抓到现在不是才两个来月吗?他说时候不好,从重从严从快。国祥适才刚放松的心遇见苗家起又揪紧起来,他不由在心里骂道你个混账国瑞是自作自受哩,一向是鼠胆,咋刚进城就作起了大孽呢。盗窃文物你不知道这是犯大罪的吗?自从兄弟犯事,这话他不知在心里骂过多少回了。
快到高岗村头国祥跳下了车,舅舅家住在村头,进到屋里一会儿,表弟先锋就过来了,他是农村里头一拨丢下锄头干实业的人。这遭为国瑞的事儿他很痛快地出借了一个大数。富了还没忘亲戚情分,这一点让国祥感动。关于国瑞已死的消息,前几天他在城里已给先锋打过电话国祥问过先锋几句生意上的事儿,便抠抠索索从怀里掏出一个厚厚的纸包,双手递给先锋,声音发颤地说:钱虽没用上也替国瑞谢你了先锋。先锋说国祥哥你得吃饭,不吃饭不行啊。他没说什么。先锋和舅舅见他执意要走,只好作罢。到了院子推起自行车,这时先锋问道:国祥哥,要不要我给国瑞兄弟扎点什么?舅舅说就叫先锋扎一点吧,国瑞他干混账事儿不就是为置办结婚“大件”么?人死了打发他个满足吧。国祥不语,觉得眼前又升起一团白雾。只听先锋说道:要不我扎台彩电再配上台ⅤCD吧。国祥说那谢你了,说毕推起车子跌跌撞撞地出了门。
从高岗去埠后是山路,从记事起每年正月都带着兄弟从这条路上走亲戚。成人后兄弟俩就骑车走亲戚了,三蹬两蹬就从家到了舅舅家,再三蹬两蹬又从舅舅家到了二姨家。
进门看到二姨夫一家人在吃饭,他知道到晌午了。看见他手端酒盅的二姨夫即问:国祥你吃饭了吗?他顺口说吃了。就问起国瑞的案子。他不想在人家吃饭的时候报出个凶信儿,说等吃过饭再说吧。国祥一直对二姨夫的印象不佳。上次来借钱二姨夫说往案子里使钱是不正之风,不能犯这个错误。当二姨坚持要借他又提出存折只差半个月到期,无奈只有等。兄弟死后他对二姨夫一直耿耿于怀,甚至觉得就是为等这份钱才耽误了兄弟的命。好容易等到吃完了饭,涨红着脸的二姨夫边剔牙边问案子的情况。他说国瑞死了。二姨夫稍微愣了一下,说我说过使钱是没有用处的,这不人财两空了嘛!国祥说没使上钱。这期间二姨一直怔怔的,好像没明白到底出了什么事,后来“哇”的一声哭嚎起来,眼泪鼻涕一把一把抓,很伤心。他劝了二姨几句,便从怀里掏出同样报纸包着的钱,搁在二姨夫的身前。同样是走到院子时两眼红红的二姨提出要为国瑞扎几样“大件”。他说别的都有了,要扎就扎台洗衣机吧。走出二姨家,国祥眼前又是白茫茫的一片。
出了埠后村他看出天阴得重了,整个春季都是坏天气,一般说来坏天气不会对他这个教书匠有什么影响,但今年是个例外,为弟弟国瑞的事他一直在坏天气里奔波,包括为国瑞善后的此刻。想到再过一会儿他就会把今天要还的最后一份钱送到大姑夫手里,就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大姑夫是个很厚道的人,家境不富裕,钱是闻知消息自己送上门的。尽管钱数不多,但他是很感激的。此刻,轻松心情转而又让他往善后的事上想,他首先想到的是能否为弟弟结门“冥亲”,让弟弟在冥世里不是孤身一人。想结冥亲也难哩。想到这一抹悲凉又升上心头,他重重地叹了口气。
这一带的道路高低不平,他騎车下得一个大坡,便看到道路左侧赵家夼水库。水库阴沉沉的水面与阴沉沉的天空在远处连成一片。这瞬间他感到自己是站在天涯海角,孤立无助。他想。其实从兄弟死后他便告诉自己不能再教书了,连自己的亲兄弟都没教育好,还有什么脸面教别人家的孩子呢?书是一定不能教下去了。能养鱼最好。
国祥重新上路天色更加昏暗,他粗略计算还剩下七八里路,多加点腿劲儿天全黑前赶到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今晚是非住下不可了。想到这他脑子里陡然跳出这样一个问题:要是大姑夫也提出要为国瑞扎点什么的话,那让他扎样什么呢?他觉得应该预先想一想,反正时间充裕,可以好好想一想…
(选自《人民文学》1998年第7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大量的景物描写,写天气,写路况,既是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更是为了烘托国祥的心理,表现人物内心的惶恐不安与悲伤茫然。
B.小说中多次写为国瑞“扎点什么”,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又巧妙补充了相关情节,还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作品的社会环境。
C.小说中两次写二姨夫说往案子里使钱是不正之风,就是为了表明二姨夫见过世面,知法懂法,而且有先见之明,与其他亲戚形成对比。
D.小说包含了作者悲悯的人文情怀,通过纠结了亲情、道德、灵魂等复杂矛盾的人物行为细致入微地剖解了其背后的隐痛。
2.请简要分析于国祥这一人物形象。
3.作为优秀农村题材小说,本文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请结合文中的社会环境,探究其影响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3)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__。(陶潜《饮酒》)
(4)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______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李贺《雁门太守行》)
(7)莫见乎隐,莫显乎微,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中庸》)
(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晁错论》)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①画竹三首
苏轼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②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其二
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
那将春蚓笔③,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
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
[注]①与可:即宋代画家兼诗人文同,字与可,苏轼表兄,善画竹。②嗒然:心境虚静的样子。③春蚓笔:典出《晋书·王羲之传》喻书画笔法拙劣。
1.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艺术见解。
2.第二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理寺卿邓公传
袁枚
乾隆三十九年春,大理寺正卿邓逊斋先生予告还蜀。启行之前一月,从京师作书寄其弟子袁枚曰:“蜀道大难,予偕汝衰,未必再见。即生死音耗,亦虑少通。予生平出处本末,惟汝知详,盍为我撰《墓志》以须?”枚闻命皇恐,疑从先生之言,则预凶非礼;以不敏辞,又恐非先生所以命枚之意,而没先生可传之贤。敬考古人文集,为贤者立传,不妨及其生存而为之,如司马君实之于范蜀公是也。先生蜀人,声望与范公相峙。枚虽非君实,请引此例,以质先生。
谨按:先生名时敏,字逊斋,四川广安人。父琳,以岁贡生任中江县训导。生六子,先生其季也。雍正十年举于乡,乾隆元年登进士,入翰林。十年,迁大理寺正卿。丁父忧归里。服阅,奏请养母。上许之。二十六年,太夫人薨。二十九年,先生入朝,补原官。
先生纯和介朴,遢人无矜容躁颜。于道义所在,则凝然不可挠。天子加恩边远之臣,锐意用先生。先生年才三十馀,一岁数迁,旁观辟睨,以为稍从容即可宰辅。而先生勿顾也,归依膝下,忽忽二十年。再入长安,诸新贵少年望先生如过时古物,而先生亦不乐与昵,退朝闭门,与一卷书、二三耆旧共晨夕而已。大理,古皋陶所为,权甚重。元、明以来,一切决于司寇。居此职者,相夸为识时务。而先生每秋鞫,苦心平反,有所得必争,争不得必奏。
今年以计典休,论者疑先生受主眷隆于始,而替于终。枚独以为不然。先生以万里孤臣,旁无凭借,而能委蛇卿班,适来适去,卒全名节以归。此非遭际圣明,始终眷护,而能如是乎?先生手札嗛嗛①以未报君恩为愧。枚又以为不然。夫建一议,理一事,此报恩之大者也;重其身,端其范,以仪型百辟,此报恩之大者也。其所以不受他人之恩者,为报一人之恩故也。无形之砥柱,可以扼中流、挽风气矣。而况古名臣有以七十起者,有以八九十起者,先生之齿犹未也。则将来之报称正无穷期,而枚幸旦暮毋死,终将濡笔以俟。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注]①嗛嗛:谦逊的样子。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望与范公相峙 峙:并列 B.则凝然不可挠 挠:阻挠
C.而先生亦不乐与昵 昵:亲近 D.先生之齿犹未也 齿:年龄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逊斋先生告老还乡,临行前请袁枚为他写一篇墓志铭,袁枚援古人的先例而作。
B.邓先生年轻时受到重用,后为父守丧及奉养母亲居家近二十年,后再入京师为官。
C.邓逊斋因为例行的官员考核而退休,议论的人认为他自始至终受到皇帝的恩遇。
D.作者认为邓先生从奉公与修身两方面报答君恩,虽然归蜀,仍有报效朝廷的机会。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生平出处本末,惟汝知详,盍为我撰《墓志》以须?
(2)先生以万里孤臣,旁无凭借,而能委蛇卿班,适来适去,卒全名节以归。
4.请简要概括邓逊斋为人为官的特点。
阅读右图,对钱伯斯的“阅读循环圈”理论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有的阅读从选择开始,开始阅读前,必须有足够的图书储备可供选择。
B.图中的“阅读”加引号,意在强调阅读并不等于拿着书,让印刷体的文字在眼前晃过这样的活动。
C.“反应”指的是阅读感受,它可转化为一种阅读动力,引导阅读者不断阅读。
D.位于图中心的“有能力的成人阅读者”表示这个理论仅适用于成年人。
下列有关天下名楼的对联,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②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③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④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A.①滕王阁 ②太白楼 ③黄鹤楼 ④岳阳楼 B.①黄鹤楼 ②滕王阁 ③岳阳楼 ④太白楼
C.①黄鹤楼 ②岳阳楼 ③滕王阁 ④太白楼 D.①岳阳楼 ②太白楼 ③黄鹤楼 ①滕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