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二十一世纪快走完了它的五分之一,越来越多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二十一世纪快走完了它的五分之一,越来越多的产业与社会领域正在被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所“赋能”,人工智能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人工智能其实是一种“人工愚蠢”。

人类的未来的危险不在于人工智能,而是人类自由的丧失以及对自我的误解。

对于上面三段话,你有怎样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范文: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毋庸置疑,生活中,无人驾驶、智能车间、机器人医生……,越来越多的社会领域正在被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赋能”……可以说人工智能让人类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过度依赖,会使我们的心理和思维能力无形之中走低。因为相信GPS说继续保持直行,司机会眼睁睁把车开进河里。殊不知机器虽然灵敏,它也有反应不灵敏及不到位的地方。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安全全部交给机器来处理,未免有点神经大条。依靠翻译团队,确实不必费力,但要知道人工智能其实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做没有创造性的、重复率高的工作,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过分贪图人工智能的便利,可能会错失生活的种种美好,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人工愚蠢”。 当人类面对一个冷冰冰的机器,并与之对弈时,除了技术高低的比拼,哪里能找到“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情怀呢?科技的发达,通讯的便捷,使我们难以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浪漫;农业的机械化,让我们少了“带月荷锄归”的悠闲,难以感受“汗滴禾下土”的劳苦;社交平台的百花齐放,让我们很少能体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坚守。科技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将原本质朴美好的生活稀释了许多。 “人工智能”是为了人类更智能,而不是让人类“娱乐至死”。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为人类的“赋能”,使人类得到极大解放,我们从繁重的低端劳动中被解放出来,是为了做更加智能的工作,而不是为了刷抖音到凌晨五点。万事皆有度,如果养尊处优、毫无节制,我们就将娱乐至死。人类发明了人工智能,难道又将死于人工智能? 要真正运用好人工智能需要智慧,而人类就需要更智能。就好像有了“骐骥”,也要有相应的御马之术,否则当马儿狂奔时,被掀翻在地的不就是可怜的人类吗? 针对以上问题,我想给大家提一些建议: 首先,学会自我管理,适度娱乐,按时作息。 其次,面对“人工愚蠢”问题,保持理性,学会质疑。 再者,努力学习,保证自己有能力驾驭人工智能。 最后,希望人工智能让我们更智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解析】 本题考查审题和写作能力。属于给情境、定向引导类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沿袭2019全国卷Ⅰ的设题模式,侧重对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必须围绕材料所给的具体任务来立意成文,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阐述,精准完成任务指令。考生解析材料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文时要有条理性、深刻性;分析论证时要注意联系材料,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注重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也要注意角色意识,提出的希望与建议要联系实际,不能空发议论。 【审题】 限制性 1.具体情境的限制。材料为考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人工智能”优势,等。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围绕“人工愚蠢”即“人工智能”的局限来展开思考,在对具人们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和人类未来危险到底由何引起。考生应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中阐述个人的见解与思考,不能只谈问题,无视解决问题的办法。 2.典型任务的限制。“对于上面三段话,你有怎样的看法”限定文体为议论文,考生思考的应是怎样看待“人工智能”背景下“人工愚蠢”的问题。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列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但重心却是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种种“人工愚蠢”的问题,隐含了命题人明显的批判倾向。考生须对“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理性思考,并提出有社会价值的建议,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从而确保较好地完成此次写作任务。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考生写思考或建议的选择空间较大。可以写“人工智能”的运用要有度,也可以写不能因“人工智能”的便利而荒废人生、娱乐至死等。 2.联想思考开放。材料提供的写作空间很大,考生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分析,谈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可写的内容很丰富,考生有话可说。要充分认识“人工智能”下的各类社会问题,还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写出对问题解决有益的建议,避免空泛虚无。 【立意】 1.“人工智能”不意味着放弃“自我智能”。 2. 别让“人工智能”导致“人工愚蠢”。 3. 驾驭人工智能,人类需要更智能。 4. 让“人工智能”赋能,而不是“娱乐至死”。 【结构】 本文首先联系现实指出科学是把“双刃剑”,不应过分依赖人工智能。然后分析原因——过分贪图人工智能的便利,可能会错失生活的种种美好,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人工愚蠢”。接着点明正确做法——“人工智能”是为了人类更智能,而不是让人类“娱乐至死”。最后提出合理化建议。 【素材】 1.现代技术的发展不断呈现加速之态,特别是基因工程与智能技术的推进,这是本次未来哲学论坛的一个重要背景。关于人工智能,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细胞生物学教授裴钢认为,谈论人工智能与未来,首先要问人工智能不能做什么、不可做什么,以及谁来决定人工智能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是一个伦理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进一步区分了真实的人工智能、真正的人工智能和流传的人工智能。流传的、由媒体与社会舆论所塑造的人工智能,其实和真实的人工智能差别非常大,陈小平特别指出我们应当有所区分。目前已经存在的人工智能只是未来真正人工智能的一个阶段,更多的问题还需要跨界探讨。 法国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在他的演讲《人类世中的愚蠢和人工智能》中,将人工智能问题置于他对技术哲学的整体思考中。在他看来,如今是一个熵增的世纪,人类在其中面临的根本问题是技术产物所构成的技术圈对人类所在生物圈的包围。而技术是毒药,也是解药,人工智能其实是一种“人工愚蠢”,它也可以为世界的熵增最小化做出贡献。 2.首都师范大学特聘哲学教授陈嘉映在演讲《技术与人类经验》中谈到,笼统说技术给我们带来灾难是不合适的,因为人始终和技术结伴生长,人就是由技术造成。从前的技术关乎经验,而当代的技术依赖于科学发展,不再与经验积累相关,我们现在所体验到的世界是一个结果的世界,他将其称为“终端感知”。因为我们只看到了终端,所以我们不知道它是否可控,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进入了“风险社会”。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科斯塔斯·泰尔齐迪斯从语言谈起,做了题为《语言、代码和创新》的演讲。科斯塔斯认为,没有一种东西是新的,比如设计就是将已有的存在回忆起来。人工智能也是如此,它是我们逻辑与语法的一部分,所以计算机并不是一种工具,或者说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的能力和潜力已经超过人类的理解范畴,人应当由此去认识自己的局限。 3.德国波恩大学哲学教授马库斯·加布里尔做了题为《数码化革命》的演讲,他认为人工智能问题的讨论需要正本清源,人工智能一直并且只能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模型,而非思维。在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之间始终存在一种原则性的界限,与人类智能无可区分的人工智能绝不会出现。人类的未来的危险不在于人工智能,而是人类自由的丧失以及对自我的误解。 4.去年10月,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曾表示,人工智能是“对人类生存最大的威胁”,而开发能思考的机器就像是“召唤恶魔”。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指出,“全面的人工智能将意味着人类这一种族的灭亡”。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也表示,他“对超级智能感到担忧”,而这样的超级智能只需几十年就会诞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星际旅行靠什么导航

苟利军

日前,我国首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持续创造票房纪录。这部电彩里的很多情节让人非常好奇比如为地球流浪领航的太空站如何导航。未来,人类进行更远的星际旅行时,还可能用到什么样的导航系统?

一提到导航,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手机里的各种导航软件。它们都是利用导航卫星来确定方位的。

手机软件导航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是这样的:在地面之上约2万公里的空间,有几十个处于不同轨道的导航卫星。每时每刻,这些卫星都会发送特有的位置和时间信号,手机中的导航卫星信号接收器可以接收到4个不同导航卫星的信号,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之间的差别,就可以算出手机所在的空间位置信息。

未来,如果人类有机会跨入到离地面2万公里外的深空,就需要全新的导航系统。

空间导航的核心是在每一时刻,需要知道至少四个位置的参考源。根据众多观测结果,天文学家选用不同的天体源,提出了几种可能的导航系统。

一种就是最近几年谈得比较多的脉冲星导航。

脉冲星就是我们极为熟悉的中子星,因为磁极方向能够产生射电或者Ⅹ射线辐射,当转动轴和磁极不重合,而转动轴扫过地球的时候,就会产生人类所看到的脉冲,因此被称之为脉冲星。

某一些脉冲星转动速度特别快,转动周期可以达到毫秒量级。这些脉冲星的转动稳定性非常好,可以比拟于地球上最好的原子钟,所以脉冲星也时常被称为宇宙间的原子钟。

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找到了几十个类似的脉冲星,如果人类可以接收到它们的信号,并且已知它们位置的话,可以利用这些脉冲星进行星际航行。

还有一种很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恒星来导航。在2013发射的欧洲盖亚卫星(GAIA)就计划对银河系内的10顆恒星的位置、恒星特征、距离以及运动速度进行精确测量。

目前,科学家已经得到了第一批结果,等到这个计划的最终目标实现之后,人类就会有一个很好的银河系内星图,可以利用它来进行导航。

如果人类有机会迈出银河系,进入更远宇宙的时候,能用什么来导航呢?

有些天文学家就提出,或许可以以那些遥远的某些星系作为参考,这些被选出来的天体就是天文学中常说的活动星系核。

这些天体是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所产生的喷流,因为辐射非常明亮,往往比星系本身的辐射还要强很多。因为中心体积非常小,从遥远的地方去看,就像一个小点很难分辨,以至于在这类天体发现的最早期,最明亮的那一类被称为“类星体”。

尽管这类星系也在空间运动,然而因为这些天体至少距离地球几十亿光年之外,看起来几乎不动,相比较上面提到的脉冲星位置上要稳定很多。

法国的天文学家Charlot和他的团队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选取了一些最致密和最稳定的活动星系核,建立了一个被称之为国际天球参照系统。

经过20余年发展和不断更新,这个系统当中从最早的包含了212个源,到现在遍布整个天空的300多个。这个系统或许也能够成为人类以后进行宇宙旅行所使用的导航系统。

未来无论是地球附近的太空旅行,还是更远的星际旅行,都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和推动只有这样,当地球真的面临“流浪”危险的时候,人类才真正能够坦然相对。

《光明日报》(2019年02月21日16版,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脉冲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脉冲星,就是旋转的中子星,因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而得名。

B.脉冲星高速自转,其转动轴扫过地球,我们就接收到一次它辐射的电磁波,于是就形成断一续的脉冲。

C.脉冲星的数量虽然只有几十个,但如果能接收到它们的信号,并知道其位置,就可以利用脉冲星进行星际航行。

D.脉冲星是高速自转的中子星,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子星都是脉冲星。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手机软件导航的工作原理简单,所以到达2万公里外的深空,就需要全新的导航系统。

B.欧洲盖亚卫星(GAIA)试图利用恒星来导航,从而为银河系内的星际旅行提供帮助。

C.活动星系核比脉冲星在位置上要稳定很多,是因为这些天体至少距离地球几十亿光年之外。

D.国际天球参照系统有可能成为人类在更远的星际旅行中所使用的导航系统。

3.请结合全文,概括星际旅行导航系统构成的必要条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音乐教育如何传承“乐感”文化

许冰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人文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伴随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要。

传统音乐有助于审美修养的提升。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乐感”文化,注重心与乐的相通相融,追求音响的虛淡空灵,讲究韵味的深邃悠长。中国传统音乐有助于理想人格的养成。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在孔子的教育哲学中,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中国传统音乐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常以对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事物来回答“我们是谁”,并以某种象征物作为标志来表示自己的文化认同。

回顾我国百余年来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展现出的是一条“西乐东渐”的发展脉络。总体而言,传统音乐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切音乐行为、审美思想均由西方标准来评判,忽视了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深入探讨挖掘。传统音乐教育功利性现象凸显。学校传统音乐教育近年来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追求奖项、等级等的“锦标主义”思想驱动下,许多学习民乐的学生,虽然拥有较好的技术,却缺乏神韵。传统音乐教材建设有待完善。近年来,虽然音乐教材中已经加大了中国音乐部分的内容,但传统音乐的总比例仍然偏低。

1995年12月召开的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会议,提出了“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只有立足于文化视角,选择反映中华民族精神风貌、音乐语言和音乐风格的优秀作品,并将其进行合理的教材化、课程化,才能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音乐,几千年来均始终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这种方式在近代则被学堂乐歌所取代,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几已销声匿迹。但事实上,“口传心授”不仅并不落后,而且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开放性的传承方式。“口传心授”既强调直觉的整体把握,又强调传授者和继承者双方之间的心灵沟通,通过音乐的直接唱、奏以及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手段,继承者能够直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领悟音乐,最终达到对音乐神韵的共鸣。因此,传统音乐教学方式的选择和采用,应提倡将“口传心授”等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运用到音乐课堂中去。传统音乐能否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有效传承,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对于传统音乐教育而言,建设一支具有弘扬传统音乐文化使命感、全面的传统音乐理论素养及较好的传统音乐技能技巧的高素质音乐教师队伍,是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品格,是其他任何一种音乐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音乐,兼容并蓄、借鉴并吸收外来音乐的形式技法,才能使中国音乐走上振兴和发展的道路,更好地发挥美育作用。

(选自2019年10月31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音乐虽属艺术与人文范畴,但其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B.“西乐东渐”的发展脉络表明我国百余年来学校音乐教育阵地,最终完全被西方音乐占领。

C.“学堂乐歌”取代“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正是中国传统音乐教育西方化的表现之一。

D.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应该具有包容性,不能排斥外来音乐,兼容并蓄才能更好发展。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说的是好的音乐不仅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涵养性情,对社会精神风尚也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B.中国传统音乐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我们可以通过传统音乐作为象征物来界定自己,回答“我们是谁”,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C.提倡“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就是要立足于作为母语的汉语教育,使传统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D.“口传心授”的优势在于,教学双方交流手段与心灵沟通的直接性,使接受者能够直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领悟音乐,达到对音乐神韵的共鸣。

3.本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阐述“乐感”文化的传承的?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为国瑞兄弟善后

尤凤伟

出门的时候国祥的女人问句:黑下回家吃饭吗?他想了想又说也许吧,女人说身上带那么多钱,路上千万小心啊。

出了村头,满眼映进碧绿田野和青色山脉,春天的暖意阵阵扑面,国祥深深嘘了口气,他觉得一直紧揪着的心有些放开了,自从兄弟国瑞死后他的心就一直紧揪着。

在殿后村后他碰见从前的学生苗家起骑车从村里出来,看见他苗家起忙不选地跳下车小心翼翼问道:于老师……国瑞的案子……咋样了呢?他说国瑞死了。死了?苗家起瞪圆了眼,说咋这么快,从抓到现在不是才两个来月吗?他说时候不好,从重从严从快。国祥适才刚放松的心遇见苗家起又揪紧起来,他不由在心里骂道你个混账国瑞是自作自受哩,一向是鼠胆,咋刚进城就作起了大孽呢。盗窃文物你不知道这是犯大罪的吗?自从兄弟犯事,这话他不知在心里骂过多少回了。

快到高岗村头国祥跳下了车,舅舅家住在村头,进到屋里一会儿,表弟先锋就过来了,他是农村里头一拨丢下锄头干实业的人。这遭为国瑞的事儿他很痛快地出借了一个大数。富了还没忘亲戚情分,这一点让国祥感动。关于国瑞已死的消息,前几天他在城里已给先锋打过电话国祥问过先锋几句生意上的事儿,便抠抠索索从怀里掏出一个厚厚的纸包,双手递给先锋,声音发颤地说:钱虽没用上也替国瑞谢你了先锋。先锋说国祥哥你得吃饭,不吃饭不行啊。他没说什么。先锋和舅舅见他执意要走,只好作罢。到了院子推起自行车,这时先锋问道:国祥哥,要不要我给国瑞兄弟扎点什么?舅舅说就叫先锋扎一点吧,国瑞他干混账事儿不就是为置办结婚“大件”么?人死了打发他个满足吧。国祥不语,觉得眼前又升起一团白雾。只听先锋说道:要不我扎台彩电再配上台ⅤCD吧。国祥说那谢你了,说毕推起车子跌跌撞撞地出了门。

从高岗去埠后是山路,从记事起每年正月都带着兄弟从这条路上走亲戚。成人后兄弟俩就骑车走亲戚了,三蹬两蹬就从家到了舅舅家,再三蹬两蹬又从舅舅家到了二姨家。

进门看到二姨夫一家人在吃饭,他知道到晌午了。看见他手端酒盅的二姨夫即问:国祥你吃饭了吗?他顺口说吃了。就问起国瑞的案子。他不想在人家吃饭的时候报出个凶信儿,说等吃过饭再说吧。国祥一直对二姨夫的印象不佳。上次来借钱二姨夫说往案子里使钱是不正之风,不能犯这个错误。当二姨坚持要借他又提出存折只差半个月到期,无奈只有等。兄弟死后他对二姨夫一直耿耿于怀,甚至觉得就是为等这份钱才耽误了兄弟的命。好容易等到吃完了饭,涨红着脸的二姨夫边剔牙边问案子的情况。他说国瑞死了。二姨夫稍微愣了一下,说我说过使钱是没有用处的,这不人财两空了嘛!国祥说没使上钱。这期间二姨一直怔怔的,好像没明白到底出了什么事,后来“哇”的一声哭嚎起来,眼泪鼻涕一把一把抓,很伤心。他劝了二姨几句,便从怀里掏出同样报纸包着的钱,搁在二姨夫的身前。同样是走到院子时两眼红红的二姨提出要为国瑞扎几样“大件”。他说别的都有了,要扎就扎台洗衣机吧。走出二姨家,国祥眼前又是白茫茫的一片。

出了埠后村他看出天阴得重了,整个春季都是坏天气,一般说来坏天气不会对他这个教书匠有什么影响,但今年是个例外,为弟弟国瑞的事他一直在坏天气里奔波,包括为国瑞善后的此刻。想到再过一会儿他就会把今天要还的最后一份钱送到大姑夫手里,就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大姑夫是个很厚道的人,家境不富裕,钱是闻知消息自己送上门的。尽管钱数不多,但他是很感激的。此刻,轻松心情转而又让他往善后的事上想,他首先想到的是能否为弟弟结门“冥亲”,让弟弟在冥世里不是孤身一人。想结冥亲也难哩。想到这一抹悲凉又升上心头,他重重地叹了口气。

这一带的道路高低不平,他騎车下得一个大坡,便看到道路左侧赵家夼水库。水库阴沉沉的水面与阴沉沉的天空在远处连成一片。这瞬间他感到自己是站在天涯海角,孤立无助。他想。其实从兄弟死后他便告诉自己不能再教书了,连自己的亲兄弟都没教育好,还有什么脸面教别人家的孩子呢?书是一定不能教下去了。能养鱼最好。

国祥重新上路天色更加昏暗,他粗略计算还剩下七八里路,多加点腿劲儿天全黑前赶到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今晚是非住下不可了。想到这他脑子里陡然跳出这样一个问题:要是大姑夫也提出要为国瑞扎点什么的话,那让他扎样什么呢?他觉得应该预先想一想,反正时间充裕,可以好好想一想…

(选自《人民文学》1998年第7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大量的景物描写,写天气,写路况,既是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更是为了烘托国祥的心理,表现人物内心的惶恐不安与悲伤茫然。

B.小说中多次写为国瑞“扎点什么”,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又巧妙补充了相关情节,还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作品的社会环境。

C.小说中两次写二姨夫说往案子里使钱是不正之风,就是为了表明二姨夫见过世面,知法懂法,而且有先见之明,与其他亲戚形成对比。

D.小说包含了作者悲悯的人文情怀,通过纠结了亲情、道德、灵魂等复杂矛盾的人物行为细致入微地剖解了其背后的隐痛。

2.请简要分析于国祥这一人物形象。

3.作为优秀农村题材小说,本文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请结合文中的社会环境,探究其影响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3)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__。(陶潜《饮酒》)

(4)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______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李贺《雁门太守行》)

(7)莫见乎隐,莫显乎微,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中庸》)

(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晁错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

苏轼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其二

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

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

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

[注]①与可:即宋代画家兼诗人文同,字与可,苏轼表兄,善画竹。②嗒然:心境虚静的样子。③春蚓笔:典出《晋书·王羲之传》喻书画笔法拙劣。

1.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艺术见解。

2.第二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