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 欧阳修 臣近见淮南按察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

欧阳修

臣近见淮南按察使邵饰奏,为体量知润州席平为政不治及不教阅兵士等,朝廷以饰为未足信,又下提刑司再行体量。

臣窃以转运、提刑俱领按察,然朝廷寄任重者为转运,其次乃提刑尔。今寄任重者言事反不信,又于其次者而决疑。臣不知邵饰为人才与不才,可信与不可信,如不才不可信,则一路数十州事岂宜之?若果才而可信,又何疑焉?又不知为提刑者,其才与饰优劣如何?若才过于饰,尚可取信。万一不才,于饰见事相背,却言席平为才,邵饰合有罔上之罪矣。若反以罪饰,臣料朝廷必不肯行。若舍饰与席平俱不问,则善恶不辨,是非不分。况席平曾作台官,立朝无状,只令制勘,亦不能了,寻为御史中丞,以不才奏罢。朝廷两府而下,谁不识平?其才与不才,人人尽知,何必更令提刑体量,然后为定。

今外议皆言执政大臣托以审慎为名,其实不肯主事而当怨,须待言事者再三陈述,使被黜者知大臣迫于言者不得已而行,只图怨不归己。苟诚如此,岂有念民疾苦、澄清官吏之意哉?若无此意,是好疑不决,则尤是朝廷任人之失。自去年以为转运使不察官吏,特出诏书,加以使名,责其按察。今按察使依禀诏书,举其本职,又却疑而不听,今后朝廷命令,谁肯信之?

凡任人之道,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若无贤不肖,一例疑之,则人各心,谁肯办事?今邵饰言一不才显者,所贵朝廷肯行,然后部下振竦,官吏畏服。今反为朝廷不信,却委别人,则饰之使威,谁肯信服?饰亦惭见其下,今后见事,不若不为。不独邵饰一人,臣窃闻诸处多有按察官吏,皆为朝廷不行,人各嗟惭,以谓任以事权,反加沮惑,朝廷之意不可谕也。伏望圣慈特敕其邵饰所奏,特与施行。又令今后按察使奏人,如不才、老病灼然不疑者,不必更委别官,示以不信。所贵不失任人之道,而令臣下尽心。

取进止。

(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其次者而决疑            质:问询

B.则一路数十州事岂宜之        委:托付

C.凡任人之道,在不疑          要:主要

D.则人各心,谁肯办事          阑:残尽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润州知府席平不务政事,淮南按察使邵饰巡察后上奏朝廷,但朝廷没有采纳。

B.朝廷在处理席平一事的做法上让人生疑,一旦处理不当,将会陷入两难境地。

C.朝廷主政官员假托小心,不主动承担,有时迫不得已才去做,只图无人埋怨。

D.朝廷应当相信按察官员所奏之事,加以处理,不再委派他人,方为任人之道。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一不才,于饰见事相背,却言席平为才,邵饰合有罔上之罪矣。

(2)今邵饰言一不才显者,所贵朝廷肯行,然后部下振竦,官吏畏服。

4.结合全文,概括作者认为皇上不信任邵饰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1.C 2.A 3.(1)万一他没有能力,和邵饰看问题的方法相反,却说席平有能力,那么邵饰就应该有欺骗圣上的罪过了。 (2)现在邵饰即便说了一句明显的没有才能的话,他所重视的朝廷一定推行 ,这样以后下属们一定会震惊,官吏们也会因惧怕而服从。 4.①邵饰受到怀疑,失去威信;②大臣敷術了事,不能尽责;③朝廷政令不行,失去人心。 【解析】 1.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应对此类试题,平时要广泛积累常见实词的意义,尤其是课本中出现的实词。作答时,考生要依据实词的本义,并结合语境、语法来判断实词在句子中的正确意义。与语境中的意义和所需词性相符的解释才是正确的解释。 C项,“要:主要”错误,“要”在这里是“关键”的意思。 故选C。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项,“但朝廷没有采纳”错误,原文为“未足信",而非“没有采纳”。 故选A。 3.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不才”,没有才能;“相背”,相反;“合”,应该;“罔”,欺骗。 (2)“显”,明显;“贵”,重视;“然后”,这样以后;“振悚”,震惊。 4.本题考查学生理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明确筛选标准;然后浏览全文,搜索筛选相关信息;之后要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比较辨别,要比出有关与无关,较出事实与结论,要辨清主要与次要,通过比较辨进一步提取出关键信息;最后对提取的关键信息进行调整组合。要依据题干要求,将重要信息进行分类,调整顺序。要按题目要求,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加工。 依据“今外议皆言执政大臣托以审慎为名,其实不肯主事而当怨,须待言事者再三陈述,使被黜者知大臣迫于言者不得已而行,只图怨不归己”可总结出:大臣敷術了事,不能尽责。 依据“苟诚如此,岂有念民疾苦、澄清官吏之意哉?若无此意,是好疑不决,则尤是朝廷任人之失。自去年以为转运使不察官吏,特出诏书,加以使名,责其按察。今按察使依禀诏书,举其本职,又却疑而不听,今后朝廷命令,谁肯信之?”可总结出:朝廷政令不行,失去人心。 依据“今反为朝廷不信,却委别人,则饰之使威,谁肯信服?饰亦惭见其下,今后见事,不若不为”可总结出:邵饰受到怀疑,失去威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列语段主要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创作一件山水盆景等于画一幅山水画。一丘一壑,一草一木,都要有章法,合事理。山势的来龙去脉,起承转合和层次结构,树木的生相、穿插、俯仰和顾盼,皆应顺乎自然之理。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布山形,分石脉,置路弯,安坡脚,配植物,点茅舍,都要“讲理”,都要“合理”。

A.山水盆景创作等同于山水画创作。

B.山水盆景创作必须符合自然之理。

C.山水盆景创作必须讲求一定章法。

D.山水盆景和山水画创作原理相通。

 

查看答案

用下列诗句组合成一副规范的春联,最合适的一组是

①竹映高墙似傍山  ②笙歌声拂长春地  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④星月光映不夜天

⑤听烧爆竹童心在  ⑥鸟啼碧树闲临水  ⑦看换桃符老兴偏  ⑧愿得此身长报国

A.①⑥ B.②④ C.⑤⑦ D.⑧③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伟大的人物,一个伟大的作家和艺术家是一定具备最好的心肠的,       ,因此他的每一座雕像都像一束心窝,治人创伤的光芒,能够穿透观赏者心灵的最深处。

①对人间的苦难一定抱着大悲悯和大关怀

②罗丹正是具有这种心肠

③对于卓越人物和同行,他一定不会嫉妒与排斥

④他一定对世界对人类充满着温情和爱意

⑤对地位比他低微的人,包括才能不及他的人,他一定不会看轻

A.④①③⑤② B.③⑤④①② C.②④①③⑤ D.④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形象为主要特点的汉语言,不可能像西方语言那样作过多的语言规则的理性分析,而应以整体  和形象思维为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       语言文字的理性规则,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语言实践,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民族语言的独特规则,从而能够    

A.感知   弱化    师心自用 B.感知   简化   学以致用

C.感悟   简化    师心自用 D.感悟   弱化   学以致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鸥鸟,常数万只聚在一起飞行,而它们飞行的步调惊人地一致,好像有一个总指挥在指挥着它们。其实,每只鸥鸟是通过观察身边七只鸥鸟行动的变化而随时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以便与身边七只鸥鸟的飞行保持一致。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