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夜宿余家楼闻笛声 韩元吉 薄云卷雨凉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夜宿余家楼闻笛声

韩元吉

薄云卷雨凉成阵。雨晴陡觉荷香润。波影淡塞星。水边灯火明。

白苹洲上路。几度来还去。彩枕恨茫茫。笛声依夜长。

1.赏析前四句的写景艺术。

2.简析后四句所蕴含的情感。

 

1.①抓住典型场景和人的感受,写出雨后天晴空气的清新。②视觉嗅觉相结合,雨后之景是视觉,荷香是嗅觉。③动静结合。薄云卷雨为动,星星倒映水中为静。④映衬。雨凉与荷香,塞星淡与灯火明互为映衬,丰富诗歌意境。 2.对过去与心上人美好生活的深情怀念;与心上人离别时的缠绵难舍;离别后的孤单愁苦;深夜听到笛声时的惆怅裒怨。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景物描写的能力。赏析诗歌的景物描写要结合诗歌意象、意境、及景物描写的手法来作答。 前四句写了薄云、阵雨、荷香、淡星、水波,灯火等典型意象营造了清幽冷寂的意境。从表现手法来看,作者调动触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写雨后之凉、荷花之香、江边之景,生动形象,真切可感。同时“薄云卷雨”“波映塞星”一动一静,“淡塞星”“灯火明”一淡一明,更是使得意境更加丰富。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白苹洲”是古代水路送别之地的泛称,“白苹洲上路。几度来还去”是作者回忆与心上人离别时多次离开又回去,这传神的动作描写充分显示了两人的“缠绵难舍”。“彩枕恨茫茫”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离别后的孤苦,及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笛声依夜长”虽是写“笛声”整夜未休,实则是写自己内心忧愁,彻夜难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

欧阳修

臣近见淮南按察使邵饰奏,为体量知润州席平为政不治及不教阅兵士等,朝廷以饰为未足信,又下提刑司再行体量。

臣窃以转运、提刑俱领按察,然朝廷寄任重者为转运,其次乃提刑尔。今寄任重者言事反不信,又于其次者而决疑。臣不知邵饰为人才与不才,可信与不可信,如不才不可信,则一路数十州事岂宜之?若果才而可信,又何疑焉?又不知为提刑者,其才与饰优劣如何?若才过于饰,尚可取信。万一不才,于饰见事相背,却言席平为才,邵饰合有罔上之罪矣。若反以罪饰,臣料朝廷必不肯行。若舍饰与席平俱不问,则善恶不辨,是非不分。况席平曾作台官,立朝无状,只令制勘,亦不能了,寻为御史中丞,以不才奏罢。朝廷两府而下,谁不识平?其才与不才,人人尽知,何必更令提刑体量,然后为定。

今外议皆言执政大臣托以审慎为名,其实不肯主事而当怨,须待言事者再三陈述,使被黜者知大臣迫于言者不得已而行,只图怨不归己。苟诚如此,岂有念民疾苦、澄清官吏之意哉?若无此意,是好疑不决,则尤是朝廷任人之失。自去年以为转运使不察官吏,特出诏书,加以使名,责其按察。今按察使依禀诏书,举其本职,又却疑而不听,今后朝廷命令,谁肯信之?

凡任人之道,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若无贤不肖,一例疑之,则人各心,谁肯办事?今邵饰言一不才显者,所贵朝廷肯行,然后部下振竦,官吏畏服。今反为朝廷不信,却委别人,则饰之使威,谁肯信服?饰亦惭见其下,今后见事,不若不为。不独邵饰一人,臣窃闻诸处多有按察官吏,皆为朝廷不行,人各嗟惭,以谓任以事权,反加沮惑,朝廷之意不可谕也。伏望圣慈特敕其邵饰所奏,特与施行。又令今后按察使奏人,如不才、老病灼然不疑者,不必更委别官,示以不信。所贵不失任人之道,而令臣下尽心。

取进止。

(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其次者而决疑            质:问询

B.则一路数十州事岂宜之        委:托付

C.凡任人之道,在不疑          要:主要

D.则人各心,谁肯办事          阑:残尽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润州知府席平不务政事,淮南按察使邵饰巡察后上奏朝廷,但朝廷没有采纳。

B.朝廷在处理席平一事的做法上让人生疑,一旦处理不当,将会陷入两难境地。

C.朝廷主政官员假托小心,不主动承担,有时迫不得已才去做,只图无人埋怨。

D.朝廷应当相信按察官员所奏之事,加以处理,不再委派他人,方为任人之道。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一不才,于饰见事相背,却言席平为才,邵饰合有罔上之罪矣。

(2)今邵饰言一不才显者,所贵朝廷肯行,然后部下振竦,官吏畏服。

4.结合全文,概括作者认为皇上不信任邵饰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查看答案

对下列语段主要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创作一件山水盆景等于画一幅山水画。一丘一壑,一草一木,都要有章法,合事理。山势的来龙去脉,起承转合和层次结构,树木的生相、穿插、俯仰和顾盼,皆应顺乎自然之理。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布山形,分石脉,置路弯,安坡脚,配植物,点茅舍,都要“讲理”,都要“合理”。

A.山水盆景创作等同于山水画创作。

B.山水盆景创作必须符合自然之理。

C.山水盆景创作必须讲求一定章法。

D.山水盆景和山水画创作原理相通。

 

查看答案

用下列诗句组合成一副规范的春联,最合适的一组是

①竹映高墙似傍山  ②笙歌声拂长春地  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④星月光映不夜天

⑤听烧爆竹童心在  ⑥鸟啼碧树闲临水  ⑦看换桃符老兴偏  ⑧愿得此身长报国

A.①⑥ B.②④ C.⑤⑦ D.⑧③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伟大的人物,一个伟大的作家和艺术家是一定具备最好的心肠的,       ,因此他的每一座雕像都像一束心窝,治人创伤的光芒,能够穿透观赏者心灵的最深处。

①对人间的苦难一定抱着大悲悯和大关怀

②罗丹正是具有这种心肠

③对于卓越人物和同行,他一定不会嫉妒与排斥

④他一定对世界对人类充满着温情和爱意

⑤对地位比他低微的人,包括才能不及他的人,他一定不会看轻

A.④①③⑤② B.③⑤④①② C.②④①③⑤ D.④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形象为主要特点的汉语言,不可能像西方语言那样作过多的语言规则的理性分析,而应以整体  和形象思维为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       语言文字的理性规则,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语言实践,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民族语言的独特规则,从而能够    

A.感知   弱化    师心自用 B.感知   简化   学以致用

C.感悟   简化    师心自用 D.感悟   弱化   学以致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