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史诗概念是西方学者根据“荷马史诗”等资料归纳总结的,其要素有三:是长篇巨制、有神话故事、有作者。这样的概念标准适用于西方史诗,对中国汉语史诗却并不适用。19世纪,黑格尔曾在《美学》中断言“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20世纪,中国学者对此观点提出了种种意见,但仍是以西方史诗理论为依据进行探讨解释,均不够准确。
汉语史诗形成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五帝时代,发展于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夏商西周三代,繁荣于中华文明转型的春秋战国时期,表现出了许多不同于西方史诗的内涵特征。其一,汉语史诗独立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内部,如虞族内流传的是《韶》乐,夏族内流传的是《九歌》,商族内流传的是《商颂》等,而西方史诗融合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之间,如《荷马史诗》反映了爱琴海周边众多部族的故事。其二,汉语史诗因中华文明的农耕生产、血缘管理等基础原因而在内容上表现为“天体日月崇拜史诗”“山川土地崇拜史诗”“祖先世系崇拜史诗”等类型内容,与西方史诗仅仅表现为“英雄史诗"不同。其三,汉语史诗因中华文明的各种仪式、通神法器而表现为早期的“图”“话”结合到后期的“图”“书”结合的世代传承方式。“图”是永恒不变的史诗主题,“话”与“书”则是不同时期的具体演述。
西方的史诗既可以在宗教场所演述,又可以在民间集体聚会场合演述。中国的汉语史诗,在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只在宗庙社坛中演述,是宗教、政治、伦理的三合一,所表达的是血缘族群共同的集体意识。也正因为如此,原始时代的神话思维、原始意象在中国的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一直延续保存下来,并通过在宗庙现场的演述实践而发扬光大。而西方氏族社会的神话思维、原始意象在进入文明社会后便不再延续。由于在宗庙里演述,包含宗教、政治、伦理等内容,所以汉语史诗又称“颂诗”“雅诗”。此外,据甲骨文、青铜铭文可知,汉语史诗还被称为“祝”“典”“册”“史册”“作册”“再册”等。总之,汉语史诗在内涵、外延、称谓、特征等方面都与西方史诗有很大不同。
古希腊轴心文明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代表原始神话思维的史诗被代表理性思维的哲学所取代。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三卷表示,要把荷马等诗人驱连出他的《理想国》。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中指出,这是因为“柏拉图处在希腊文化由文艺高峰转向哲学高峰的时代”。而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方面,农耕生产、血缘管理长期延续发展,宗教、政治、伦理三合一传统有很强的惯性力量,神话恩维、原始意象仍有深刻影响,因而史诗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繁盛;另一方面,社会开始转型,理性思维张扬,宗教、政治伦理逐渐分离,出现了诸子争鸣、百花齐放的哲学繁荣景象。
从五帝文明起源到夏商西周文明早期,血缘部族内独立发展的汉语史诗,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融合转化,创新形成汉语新史诗、颂诗。这些汉语新史诗、颂诗,既继承了以往2500多年史诗的原始意象、集体意识等,又发展了理性精神、个体意识、哲学思维。汉语新史诗、颂诗这两方面的融合,体现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深刻影响了其后2500多年间中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今天,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中国实际,科学借鉴西方史诗理论,概括汉语史诗概念、术语,构建中国特色汉语史诗理论体系。
(摘编自江林昌《建构中国特色汉语史诗理论体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史诗”这一概念源于“荷马史诗”,包括三个要索,但其标准并不适用于中国汉语史诗。
B.对于黑格尔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观点,中国学者虽持反对意见,但立论依据不正确。
C.汉语史诗与中华文明密不可分,在内涵外延、称谓、特征等方面与西方史诗相去甚远。
D.西方史诗可以在宗教场所和民间集体聚会场合演述,而汉语史诗只能在宗庙社坛中演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文化比较的视角阐述汉语史诗与西方史诗的不同,澄清了对汉语史诗的错误认识。
B.文章在论述汉语史诗的三个内涵特征时,除了与西方史诗进行对比外,还运用了例证法。
C.文章引述柏拉图和朱光潜的观点,有力地论证了古希腊轴心文明是西方史诗的高峰时期。
D.文章末段归纳了汉语史诗发展史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与影响,指出如何对待汉语史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史诗独立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内部,内容多样;而西方史诗融合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之间,内容单一。
B.汉语史诗的“颂诗”“雅诗”“祝”“典”等称谓包含了宗教政治、伦理等内容,体现了其在宗庙里演述的特点。
C.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转型时期,在此期间,不仅史诗发展繁盛,而且哲学也呈现出繁荣景象。
D.汉语史诗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等价值观念,促进了其后中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
(1)《滕王阁》中采用互文手法,化静为动,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风景秀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夜别友人》中将空间转移到室外,写出夜晚即将过去,分离时刻就要到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思妇和离人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
(4)《望月怀远》中张九龄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巧妙地将望月和怀远、景和情联系起来,
(5)《望月怀远》中张九龄又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一个烛灭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的幽情意境。
(6)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里,用“______,________”准确地写出了天寒水少而清的景象。
(7)《山居秋暝》中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8)《燕歌行》中用凄凉萧瑟的景物描写烘托死伤惨重、战争失败的悲凉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9)《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0)《将进酒》中悲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句子是“君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年伊始,人民军队披坚执锐、遵令而行、_________,真正锤炼出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底气和能力。军事训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斗争准备,也是生成和提高战力的基本途径,是未来战争的预演。目前我军实战化训练已经开始朝着战役层面以及体系化方向发展,实弹、实投、实爆成为部队的“家常饭”,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成了训练“标配”;演练不见预案脚本,没有“前奏”“过门”,危局、难局、险局_________。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实现军事训练向信息化聚焦、向实战靠拢,必须设置实战化训练环境、运用实战化编组力量、采取实战化方法步骤,在实战化训练中发现短板、找出差距、解决问题。通过演习总检讨,进一步确立分数不是胜数,( );对抗不是目的,只有“到绝境”才能磨砺打赢能力;胜负不是关键,只有“反思检讨”才能谋求强军之道,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推进实战化训练向高度提升、向深度发展。
打仗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积极进行实战化训练_______,全军要切实以军事训练实实战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部队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的大幅提升,做到枕戈待旦、箭在弦上,对于党和人民的嘱托,我们要_________。确保一声令下、不辱使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军事训练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是未来战争的预演,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斗争准备
B. 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斗争途径,也是提高和生成战斗力的基本准备。
C. 军事训练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基本准备,是未来战争的预演,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斗争途径
D. 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是提高和生成战斗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斗争准备。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学会打仗本領必“抛下包袱”
B. 只有“抛下包袱”才能学会打仗本领
C. 只要”抛下包袱”就能学会打仗本领
D. 想要学会打仗本领就要“抛下包袱”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负众望 层出不穷 刻不容缓 一言九鼎
B. 不孚众望 屡见不鲜 迫不及待 一言九鼎
C. 不负众望 层出不穷 刻不容缓 一诺千金
D. 不孚众望 屡见不鲜 迫不及待 一诺于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鸿章在事先已被祖先确定好的框架内进行的所谓改革是完全无济于事的。即使他兴办机械局、矿务局、铁道局、电报局,甚至苦心孤诣地创建了那支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军队将领皆从英国留学归来,军事操练皆用英语,然而在这位雄心勃勃的大臣面前,那个被罩在薄暮中的王朝就像一台过度破损的机器,早已发挥不出它应有的效率。只有它的礼制,还在按照千百年前的模样有条不紊地运作着。
李鸿章像巧手的工匠一样富于敬业精神,他意识到自己要改变些什么。( )。技术上的进步已经于事无补。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行为惺惺作态的更符合历史逻辑的官员们。对于一个道德底线已经彻底崩溃的社会来说,对它进行局部修补,使它维持得久一点,对于大多数人反而是种痛苦,倒不如使其速朽,让所有的灿烂与阴影都化成无尽的尘埃散去。
1.下列各句中与“那支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B.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C.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
D.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尽管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抵消掉
B.尽管从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中,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消解掉
C.然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抵消掉
D.然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消解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惺惺作态的官员们的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
B.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所以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行为更符合历史逻辑的惺惺作态的官员们。
C.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所以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惺惺作态的官员们的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
D.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的惺惺作态的官员们。
下列语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C.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D.紫藤萝的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
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指的是阴历中“年”的开始,古人又称为“元日”“元正”等。春节和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不一定是同时的。
B.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古人写此节的诗词很多,例如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C.寒食节要禁烟火,以纪念介子推。唐代诗人韩翃的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写的就是寒食节情景。
D.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天气转暖,李清照形容它“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