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二十首(其四) 晋·陶渊明 栖栖①失群鸟,日暮...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二十首(其四)

晋·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②翮(hé):鸟的翅膀。

1.下列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只失去同伴,在暮色中独自飞翔、徘徊哀鸣的孤鸟形象。

B. 诗的五、六两句是说这只鸟鸣叫着想要飞向远方,就不必来来去去的依依不舍。

C. 诗的七、八两句和曹操的“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抒发的情感并非异曲同工。

D. 作者认为,既然自己和这只鸟一样,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归宿,就不会再离开了。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1.B 2.①诗人借孤独无助失群鸟,抒发了自己置身官场、历经风雨的无助。②诗人借助“孤松”,寄寓了自己的孤傲清高、洁身自好的人格情操。③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历经坎坷后,希望远离尘俗、归隐田园的决心。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诗的五、六两句是说这只鸟鸣叫着想要飞向远方,就不必来来去去的依依不舍”理解错误,这两句还是写孤鸟凄厉的叫声,及来回徘徊的形象。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分析。本题要求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这首诗以失群鸟依孤独松,比喻自己隐居守志,终身得所。本诗说的大概意思是:一只惶惶不安的失群鸟,日暮还在徘徊独飞。没找到合适的栖息之处。夜晚叫声悲切,依依恋恋,不肯远去。因遇孤生松,收敛翅归依。寒冷的劲风使万木凋谢,而松树独不衰。我像这只飞鸟一样,总算找到归所,千载不相背弃。本诗通篇采用了强烈的对照(对比)手法。诗的前六句极言孤鸟的失意,令人倍感凄凉。这是借助孤独无助失群鸟,抒发了自己置身官场、历经风雨的无助。下六句极言鸟的得栖息之所,以青松作为栖息之地,自为理想的乐土,矢志不再离去。此处的孤松寄寓了诗人的孤傲清高、洁身自好的人格情操。前六句极言孤鸟的失意,后六句极言孤鸟寻得孤松这栖息之地难得和可贵,前后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远离尘嚣的渴望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古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注)黾(mǐn)勉:努力。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辙亦海康     迁:搬家 B.吾前后和其诗百数十篇   凡:一共

C.性刚才拙,与物多   忤:感触 D.吾少而穷苦,以家贫     每:每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不见老人衰惫气                 失向来烟霞

B.追和古人,则始东坡             转徙江湖之间

C.今将集而并录之,遗后之君子     歌赠之

D.岂独好诗也哉                  间旦暮闻何物

3.下列对文本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的为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2)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第26次鼓励

李均

17岁那年,他铸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错,因为兄弟义气,他把对方打成了重伤。他本是有机会逃走的,但还没等他把行李收拾好,警察便将他家的小院团团包围了。

警车就停在村口的马路上,远远地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他的父亲。父亲蹲在村口的老树下,默默地抽着旱烟,仿佛身后发生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直到他被带上警车,他的父亲也没有回头看他一眼。直到这时,他才猛然意识到,在自己被抓的过程中,他唯一的亲人──他的父亲一直没有露面,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有。父亲格外平静的神态让他恍然大悟,一定是父亲举报了他!恼羞成怒的他突然发了疯般地跳下警车,冲着这个头发已经有些斑白的老人扑来,为什么,为什么,我恨你,我恨你!

果然是父亲举报了他。

父亲的举报符合从轻处罚的规定,让他少判了两年。但他毕竟是重罪,在监狱里,他待了整整10年。10年,他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一个稳健壮实的青年。10年,他在监狱管教和政府的帮助下,获得新生。只是,从他被带上警车的那一刻起,他和父亲的关系便形同水火,势不两立。他恨那个老头,尽管他自小便没了母亲,是这个老头一手把他带大,尽管这个老头曾经省吃俭用供他念书为他筹划未来。仇恨的种子一旦在心里埋下,便很难再结出甜蜜的果实。他觉得这个头发斑白的老头根本不配做自己的父亲!

他不想回家,更不愿见那个老头。从监狱里出来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外面租了一个小房子。然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历程。

那个老头托人打听到了他的消息,想要见他一面,却被他冰冷地拒绝了:是他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他和自己之间的血缘亲情早就在警车开动的那一刻恩断义绝!自己这辈子都不需要他!

他开始和那些稚气未脱的大学毕业生一起,在招聘会上穿梭寻觅。只是,每次都令他失望不已,一个曾经劣迹斑斑的人要想被社会接受,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不过,每一次被拒绝之后,他总会在随后的日子里接到对方打来的鼓励电话:“我们没有录用你并不代表你不够优秀,只是说明你不适合这份工作,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类似的话语总是让他燃起重生的希望,然后,精神抖擞地投入到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第27次投出简历的时候,他终于得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待遇一般,但他已万分珍惜,格外卖力。

7年后,周围的人早已记不清他早年落魄不堪的模样,只知道他是一家大型公司的副总。在这7年里,他的身边发生了不少事,曾经和他一起打架的那几个同伙纷纷落网,加上这些年他们在外逃亡过程中犯下的案子,判的刑期比他曾经受到的惩罚还要重,这辈子几乎都没了翻盘的可能。他有些后怕,有些庆幸,脑海里竟然闪现出那个让他一直耿耿于怀的老头儿的影子。

闲暇时,他突然想起了未出道时的艰辛。经历过生活的沧海桑田,他更加珍惜那些曾经给予他信心和温暖的人,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也依旧令他永生难忘。于是,他找出那些珍藏的电话号码,一一打回去,告诉他们自己现在的处境。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对方总会恍然大悟道:“噢,原来是你呀,我记起来了,我是不是还专门打电话鼓励过你?”

“难道你就只鼓励过我吗?”他不解地问。

“当然了,那么多的求职者,我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一回电话呀。”对方毫不隐讳道。

“那你为啥要鼓励我呢?”他纳闷地问道。

“你还不知道吗,当你投完简历离开我们公司的时候,有一个自称是你父亲的老头儿便找到我,恳求我无论如何都一定要给你回个电话,鼓励你几句,他说你是个外表坚强但内心脆弱的人,怕你受不住一连串的打击发生意外。我看他说得那么诚恳,几乎就要给我跪下了,就答应了。”

真相在时隔7年之后被弄清,那张撑开在他和父亲之间的巨网一点点地收缩变小,那颗被仇恨冰封的心四散瓦解……

他连夜赶回了老家。

在父亲的坟前,他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一样放声大哭。

3年前,他的父亲便离开了人世,他狠着心硬是没有回去看最后一眼。现在他终于明白了,可惜,却没有了机会。

(选自《人生与伴侣》)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父亲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在儿子违法犯罪之后,毅然决然地将儿子送进监狱,是大义灭亲,为了伸张正义,维护社会秩序。

B.他出狱之后,尽管四处碰壁,但最终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说明他已经真心悔改。

C.本文通过语言、动作等手法塑造人物,人物形象立体,人物内心充满矛盾;文章情节起伏跌宕,一波三折,结尾揭出真相,发人深省。

D.文中说“他有些后怕,有些庆幸,脑海里竟然闪现出那个让他一直耿耿于怀的老头儿的影子。”说明此时他已经理解了父亲的初衷。

2.小说中的“他”是一个复杂的人,分析“他”的人物形象。

3.小说提供了一个悲剧式的结尾,请简要概括小说结尾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网络动画是为互联网而生的动画类型,目前比较准确的定义应是:网络动画是根据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制作,并且以互联网为主要发行渠道的动画作品。网络动画技术表现形式为GIF(1994-2000)、Flash(2000-2005)、Video(2005-今)以及新兴的VR动画等,接收终端也经历了PC、手机等智能终端变化。

与传统动画相比,网络动画在作品的审美倾向、题材选择、表现尺度、类型细分,叙事节奏、视觉呈现上有较明显的特征和差异。网络动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内容、表现形式、视觉形象等,吸引着大量年轻粉丝,成人化倾向明显。数据显示,网络动画在20岁以下及20-30岁年龄段群体中覆盖率分别为43.8%和43.6%,其中以月收入较高人群(超过10000元)和无收入人群覆盖率最高,分别为36%和35.4%。这说明网络动画主要受众群以无收入的学生和有较高收入的都市白领为主。

网络动画产业在融资渠道、成本控制、制作周期、评估手段、产业价值链条等方面都有新的探索和特点。网络动画大多是周更,长度在几十集、甚至上百集,大量网民参与以及互联网海量存储能力使日益增多的网络动漫平台储备剧增。基于互联网特性,经过网民或从业者大量原创产品在网络上“试错”,这些作品有了与市场对接的机会,也减少了作品后期开发的市场风险。

(摘编自孙平《中国网络动画产业现状探析》)

材料二:

2017年,腾讯、优酷、爱奇艺等国内主要互联网播出平台在引进海外作品的同时,也自觉加大了原创自制的力度。一系列制作精良的网络动画,有效改变了国产动画的形象,使得“古风”“国风”成为中国青少年的新审美。网络动画由于互联网受众本身的年龄特征,体现出以“青春”为代表的主题关键词。例如,《全职高手》根据蝴蝶蓝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网游高手叶修在遭到俱乐部的驱逐后,召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重返巅峰之路的故事,充满激扬奋进的正能量,《一人之下》的架空世界观把玄幻与现实紧密结合,注重发掘人性的光辉。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淀,中国网络动画的主流,不再是以俊男美女、神鬼妖狐来吸引眼球、哗众取宠,而是通过英雄、个性、梦想等青春主题来与观众产生深层次的情感沟通,逐步从注意力经济发展到情感力经济。

(摘编自《2017年中国动画的理性回归》)

材料三:

在中国网络动画发展的前期,各网络动画公司几乎都是亏损状态,网络动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开始探索出一条与日本和欧美都不同的盈利道路。动画的制作成本一般都很高,10多分钟一集的网络动画一般要50万元以上,如果没有一条可持续的盈利途径,中国网络动画很难会再有新突破。现在网络动画的盈利模式--般是通过视频网站购买播放权能够收回一定成本,再授权给一些公司销售动画的有关漫画、图书、衣服、手办、玩具等动画衍生品也能收回一些成本,像秦时明月和不良人授权拍真人剧也是一个不错的模式,有些动画公司还将动画播放权卖到国外赚取版权费,同时一些优秀的动画作品会得到一些国家奖项的奖金,政府的扶持也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综合下来,只要动画公司能够制作出优秀的作品,盈利将变得简单。

(摘编自李国正《中国网络动画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动画是根据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制作的,但其发行渠道并不是仅限于互联网。

B. 网络动画比之于传统动画,有明显的特征与差异,其受众不再以未成年人为主。

C. 随着网络动画产业的发展,国内主要互联网播出平台已自觉将主要精力放在原创作品上。

D. 国内网络动画发展前期,网络动画公司基本都是难以盈利的,如今情况有了改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动画的年轻粉丝以月收入较高人群和无收入人群覆盖奉最高,说明其受众以都市白领与学生为主体。

B. 当前国产网络动画出现了与青少年年龄特征相一致的审美新倾向,开始由注意力经济向情感力经济发展转变。

C. 如今中国网络动画的盈利道路是多向的,通过视频网站购买播放权、授权给相关公司销售动画衍生品、授权拍真人剧以至政府扶持等等。

D.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看,传统动画一度以俊男美女、神鬼妖狐来吸引人,审美倾向、题材选择等

3.对于网络动画的现状,三则材料阐述的主要角度各不相同,试分别加以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魏晋风度,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从时间上来说,指的是三国时的魏(公元220-265年)至两晋年代(公元265-420年),再到刘宋时代以士族名士为主体的生命体验,它以竹林七贤中阮籍嵇康和晋宋时期诗人陶渊明为代表人物。

谈到魏晋风度,不能不与当时兴起的士族阶层相联系。士族,或者叫做世族,是东汉末年兴起的世家大族,他们垄断做官的权力,有着自己的政治特权与庄园经济,可以与皇权平分秋色,比如东晋时就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的,就是魏晋南北朝年代的士族阶层。魏晋风度的名士大部分是世家大族的人物,比如王谢家族,他们既是政治与经济上的大族,也是文化的大族,谢氏是诗歌家族,王氏是书法大族。所以魏晋风度既是名士的精神贵族的产物,也是凭借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而形成的。

东汉末年,社会陷入了空前的战乱之中,南北分裂,生灵涂炭。老庄人生无常,企求解脱的学说走进人们的心灵之中。王瑶先生在《中古文学史论集》中曾指出,感叹人生无常是汉魏以来文学的主旋律。这种时代情绪又因了当时文化的主体士族的崛起形成为特定的思想体系。当时,对人生苦难的解脱,对逍遥境界的寻求,成了魏晋以来人生哲学的重大课题。当时,围绕着这一主题,各种人生哲学纷纷出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这么几种:一、以阮籍为代表的逍遥论。二、以嵇康为代表的养生论。三、以《列子·杨朱篇》为代表的纵欲论。此外,还有何晏、王弼的无为论,向秀、郭象的安命论等等。魏晋以后逐渐兴盛的佛教,则是从宗教麻痹的角度来解释人生问题的。

这几种人生哲学虽然旨趣不同,角度各异,但都是探讨如何解脱苦难,实现人生价值的。正像著名学者汤用彤先生在《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一文中所说的那样:“魏晋人生观之新型,其期望在超世之理想,其追求者为玄远之绝对,而遗资生之相对。从哲理上来说,所在意欲探求玄远之世界,脱离尘世之苦海,探得生存之奥秘。”这种生命精神在《世说新语》这部记载名士轶事的笔记小品中有着生动的表现。收入这部笔记中的大都是汉末以来名士冲决礼法,率真自得,狂诞任放的轶事。他们的行动有着明确的追求,这就是抛弃了传统儒家哲学中过于拘执的一些道德说教,而以自己的生命意志来支配行为,通过偶发性的情节来组织行为,形成创作。

1.下列各项对魏晋风度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风度不仅是指当时的名士风度,更是指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

B.三国时魏(公元220-265年)至两晋年代(公元265-420年),再到刘宋时代是魏晋风度存在的时间。

C.魏晋风度是一种生命体验,它的代表人物既有竹林七贤中阮籍嵇康又有晋宋时期诗人陶渊明。

D.魏晋风度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摒弃了传统儒家哲学中过于拘执的一些道德说教。

2.下列各项对原文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风度不仅是名士的精神贵族的产物,也是凭借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的产物。

B.魏晋以来人生哲学的重大课题是围绕着“人生苦难的解脱,对逍遥境界的寻求”这一主题展开的。

C.魏晋风度的名士是来自世家大族的人物,这与当时兴起的士族阶层有很大的联系。

D.在中国历史上,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的,就是魏晋南北朝年代的士族阶层,而且是唯一的。

3.下列各段人物故事不符合魏晋风度的一项是

A.(阮)籍邻家处子有才色,未嫁而卒。籍与无亲,生不相识,往哭尽哀而去。

B.王子猷居山阴,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即便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C.刘伶病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D.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一段化学老师用大闸蟹教学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与印象中的化学课不一样的是,这堂课没有试管、烧杯酒精灯,只有大闸蟹、奶茶、泡面等美食。视频中,老师在讲台上妙语连珠,为同学们认真讲解大闸蟹等美食的化学知识。孩子们一边被“馋哭了”,一边轻松学习。据了解,该老师早已是位网络红人,授课之余,他通过发布科普短视频在网络上拥有几百万粉丝,“万物皆化学”“手机中的化学”“添加剂里的化学”都是他的短视频主题。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