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任何一门艺术的道理都包含在作品表达中,因此长期大量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永远都是“懂”这门艺术最佳的途径。戏曲的道理也不例外。在戏曲风行的千百年里,无数目不识丁的农民扶老携幼在乡村台下津津有味地欣赏,从来没有生发过“不懂”戏曲的感慨。戏曲之所以曾经拥有广泛的受众,就是由于这些观众有长期欣赏戏曲的经验积累。他们既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亦熟悉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所以才能与舞台上戏剧人物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才能为生旦净丑的唱念做打鼓掌喝彩。
当前我们面临的窘境是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今天连大学生都慨叹“不懂”。这是因为戏曲生存语境变了,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更难以通过优秀戏曲的长期熏陶形成审美经验。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建构了有异于传统的知识谱系,其中几乎没有戏曲独特的文本、音乐和表演形态的身影,戏曲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也有异于现有谱系,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当代观众和戏曲的隔膜。
(摘编自傅谨《如何让更多人“看懂”“听懂”戏曲》人民日报2019年7月19日)
材料二:
一位当代戏曲剧作家指出:“不少剧目在舞台上倡导的东西,正是观众厌恶的东西;而它所反对的,又恰恰是人们所喜爱。”不过,尽管内容和观念陈旧,但是中国戏曲的表现手段有着独特的魅力,令世界各国艺术家们青睐。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提出的“间离效果”的艺术方法就深受中国戏表演的启发。法国前卫戏刷理论家阿尔托极力推崇东方剧场,说它是一种演员的剧场,而西方剧场则完全忽略了演员身体的动作,一味强调语言对白就是一切,致使作为视觉艺术的戏剧竟然无从发挥形象之美。
把莎士比亚戏剧移植到中国戏曲中,使两者形成了优势互补。戏曲中自由的舞台时空可以表现莎剧中广阔的宇宙,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可以表现莎剧中各种人物和激情;而莎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则可以在戏曲的虚拟传神、简繁有致的形式中得以凸现和延展、夸张和强化、发扬和光大。莎士比亚戏剧在这种结合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意义,戏也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形式,在与西方戏剧文化的对话中更新陈旧的观念。
(摘编自张德明主编《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
材料三:
在戏曲现代戏创作中,由于现代社会迅速变化的生活节奏和碎片化的生活内容,程式语汇赖以生存生长的高度稳定性、可辨识性遭遇了难以破解的难题。怎么办?张曼君选择了打破程式、回到歌舞。“在我的创作实践中,也一直试图借此建立起自己的表达线路图,进而拓展表演艺术空间,促进产生新的时空可能性、新的美学思维形态。从赣南采茶戏《十二月等郎》中的“二胡舞”到评剧《红高粱》中的“抬轿舞”、秦腔《狗儿爷涅槃》中的“板凳舞”等,张曼君对戏曲现代戏的艺术处理,已然不是上场拿范、台口亮相的样式,而大量运用了现代歌舞形式和意象符号。戏曲理论家龚和德称之为“三民主义”(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习俗),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戏曲理论家周育德称之为“无动不舞”,生动概括了她的导演特色。
(摘编自郑荣健《“张曼君现象”对戏曲现代实践的启发》中国艺术报2019年1月28日)
1.下列不属于现代人“不懂”戏曲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缺乏戏曲审美经验。
B.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几乎没有构建与戏曲相关的知识谱系。
C.戏曲的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与现代人的观念有所不同。
D.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与当代观众的隔膜在进一步加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前,无数农民虽目不识丁却能津津有味地欣赏戏曲,是由于他们熟悉戏曲演的故事、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
B.中国戏曲陈旧的内容和观念,并不影响其表现手段的独特魅力,这种手段受到世界各国艺术家们的青睐,甚至被借鉴。
C.由于西方戏剧艺术方法的缺陷,莎士比亚戏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很难得到表现,借鉴中国戏曲,可以弥补这个问题。
D.针对戏曲现代戏创作中遭遇的难以破解的难题,张曼君在创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受到了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3.中国戏曲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请结合材料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总书记指出,“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培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推进社会向上向善力量的形成,是人有德而立、国有德而兴的基础。
中华优秀传文化的基础性构建与推进是通过善文化在个人一家庭一社会的内化与践行。
善是人之为人之本。孟子作为传统善文化的奠基者及推进者,提出了“四端说”,他调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国人启蒙教育及习成做人的基本认知,体悟并践行“良知”是个体道德修为的基础。
善是知行合一的根本要求。中国传统善文化要求“仁者爱人”,要“泛爱众”;行为上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能做到“民胞物与”,以实現“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为追求。仁爱主义是集体主义的基础,与邻为善,互利共生,构成了交往的和平主义价值理念。仁爱主义、集休主义、和平主义是善文化谋求人共同生存、命运一体的道德价值观。
善的培育、实践的第一场所在家庭。中国传统善文化培育与践行的根本是家国一体,“孝忠”合一。儒家认为:“孝悌也者,共为仁之本与。”孝是德之本、教之源。对父母、先祖的爱、养、畏、敬,及对兄长的尊敬、友爱,是孝悌文化的基础。要将感恩、敬畏、奉献、责任等基本道德意识、情感、价值作为家教、家风的内涵培育下一代,谋求个人善行与社会善行在价值观上的一体性,追求与实现家庭之善和国家之善在道德践行上的一致性。
善是人实现“天人合一”、追求永恒的信念维系。中国在文明的“轴心”时代,已经奠基了天、地、人是同源相生、同道相存、同场相在的共同体的信念。所谓“黄天无亲,唯德是辅”“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其中的“道”、“天(理)”往往与人的善心、良心相通相连。儒家认为,良知即天理。在现实生活中,《周易》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佛教的因果报应论,道教的“承负”果报论等使中国人有了恐报应的善信念观,致力于在现实社会谋求“立德”、成就“不朽”。千百年来,善成为中国人成长发展的立身之基、修身之要,追求永恒的信念维系。《中庸》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的根本是觉悟善性、实践善性。
中国传统善文化的构建与普遍性、持续性传播、承继,促进并形成了中国人向善的自觉性,奠基起中华民族的善文化基因、精神基因、信仰基因,成为民族向上、向善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营造社会善文化的良好氛围,构筑社会善的规范休系,培育社会善的信念,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是当前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成分,将民族善文化基因发展延续,是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摘编自王永智《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将中国传统善文化基因发展延续,具有增强文化自信与助力中华民族复兴的双重意义。
B.孟子之所以提出了四端说,是因为其认为善是中国人启蒙教育及习成做人的基本认知。
C.仁爱主义、集体主义及和平主义呈并列关系,阐述了谋求人类共同生存的道德价值观。
D.孝忠合一与道教的承负果报论促使中国人致力于在现实社会中谋求立德以成就不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取总分总结构,主要论述了中国传统善文化的构建与普遍性、持续性传播与承继。
B.文章重点论述了善文化在个人一家庭一社会的内化与践行,略写了其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C.文章主要采取了道理论证,特别是对文化典籍的引用,使文章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文化底蕴。
D.文章首尾两段都联系现实,指出善文化对国家发展的作用,体现了春秋笔法的创作风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培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推进社会向上向善力量的形成,是个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B.家庭是培育与践行善文化的重要场所,所以家庭教育要注重培育下一代如责任等基本道德意识。
C.由“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都有了善恶报应的善信念观,都积极实践善性。
D.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等信念,对于今天我们营造社会善文化的良好氛围等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坚守自己的梦想,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以”坚守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以“京剧”开头,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
京剧是徽剧在吸收了京腔、昆剧等地方戏曲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京剧的角色,也叫“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类,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生活中有男女之别,京剧就有生行和旦行;男女都有文、武、老、幼之别,京剧的生行就有小生,老生和武生,旦行就有闺门旦、花旦、老旦、武旦等;有的人粗犷豪放,有的人机巧滑稽,京剧中的男性就又划分出了净行和丑行。在京剧舞台上,唱腔和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一出完整的戏,其实就是表演者根据这些程式把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京剧那五光十色、形态生动的脸谱,那精致华美、色彩艳丽的服饰,令人目眩神迷。
在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谨,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影视剧中的“飞鸽传书”往往是这样的:主人从怀里掏出一只白鸽,朝它嘟囔几句,然后往天上一抛, ① 。实际上,如果收信人在家里守着就完全没有问题, ② ,这情节就没法成立。因为鸽子听不懂人言,并不会主动送信, ③ ,顺便把系在它身上的书信捎回去而已——指望鸽子主动飞到陌生的地点是不可能的。
为上联“莺啼柳影琴声戚”选择下联,最适合的一项是()
A.蝶恋花丛舞步欢 B.蜂鸣花间叫声欢
C.燕舞杨枝倩影赞 D.虎鸣山澜发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