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历史无法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历史无法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十九大唯一土生土长的台湾籍党代表卢丽安

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礼记·中庸》

③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

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⑤过去现在将来,于现在有意义,才于将来会有意义。       ——鲁迅

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习近平

每个时代都有智者,他们的话语发人深省。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一声春雷,将沉睡的大地唤醒;一阵霪雨,带来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这天,学校组织我们去温家套惨案纪念碑前扫墓,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缅怀之情。 时间铸就了一段段往事,一段段往事叙述了一个个人物;一个个人物创建了一次次繁华;一次次繁华写成了一本历史。一本历史也同样叙说了无限的往事,人物与繁华,也同样倾诉了它的心声。 历史像是一棵树,随着时间的深沉与流逝,树上的年轮肆意增长,而历史中的成与败,如同年轮上的黑点,无法抹去,如今的我们,只能够回忆历史,缅怀历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一走到碑前,我们立刻有了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不由地挺直了腰杆。碑前鲜花朵朵,松柏棵棵,灰白色的碑身上赫然是几个鎏金大字“温家套惨案纪念碑”。我们站在那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听老师讲述多年前的故事。 1938年9月24日,温家套的一名青年将企图对一位妇女施暴的日军打死,10月7日,温家套遭到了惨烈的报复——100多名日军在温家套中烧杀抢虐,无恶不做,316人成为他们的刀杀冤魂。事情一出,震惊华东,这就是著名的“温家套惨案”。 听着老师慷慨激昂的演讲,我们一路上的欢声笑语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对那些生命的哀悼,是对日本军队的恨意,更是对民族被欺辱的愤怒! 逝者已去,来者可追! 在这和平年代里,我们已经无法感受到硝烟滚滚,战火纷飞,那英勇的14年抗战,似乎也只存在于银幕上,渐渐离我们远去。其实不然,在这个新的时代中,历经枪林弹雨的中华儿女更应时刻保持警醒,居安思危,秣马厉兵,砥砺前进。历史不会等待懈怠者,犹豫者。直面那段惨痛的历史,吸取教训,这是我们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回顾历史,满眼鲜红;转望今朝,一片光明。碑前松涛阵阵,乌鸣声声,可我分明听到平民的哭泣,革命先烈的呐喊,敌人残酷的狞笑…… “历史无法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温家套惨案只是历史长河中一滴水,但却也不可缺,但它让今天的我们明白了残酷和平,它让我们在血的洗礼中成长,让我们铭记历史,让我们向革命先烈们致敬! 不忘历史,砥砺前行,让我们为祖国的明天栉风沐雨!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青年人对国家的责任意识,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 本题有多则材料,需要分别理解材料内容,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然后综合分析立意。“历史无法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眼光和宽广的视野,从民族的根本利益、国家的核心利益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号召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天下万物能一同发育而不相互危害,各种行为准则能同时进行而不相互矛盾。“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所有人的历史就组成了真正的历史。“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是说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即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过去现在将来,于现在有意义,才于将来会有意义”,就算身处困境也要勇敢面对,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做好现在的自己才能把握住未知的将来,不要苦恼于无法改变的过去,用现在和未来弥补过去的遗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分析现状、认清趋势、把握未来。 参考立意:综合①③⑥分析,可以从历史的价值、作用角度立意,如勿忘历史,砥砺前行;结合②④分析,可以从共处、包容、合作等角度立意,如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随处可见;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等。结合③⑤分析,可以从用发展的眼光看历史角度立意,如用发展的眼光正确认识历史;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标题《历史的更迭,重铸中国辉煌》。开头可以用一些关于历史的精彩语句,引出话题“睁开双眼,正确认识历史”。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曾经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之巅,然而,历史跟中国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它在更迭中,蒙蔽了中国人的眼睛;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宣告中国站起来了,伟大的前辈们开始用他们的激情开始重新建设中国,蒙蔽了中国人百年的历史沙尘渐渐消散;重铸中国辉煌不是无意义的空想,需要行动,需要“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精神,需要坚定不移、热爱祖国的意志等,最后可以写怎么做或感悟,如“当时间的脚步迈向未来,我们建设的一定是最强中国,筑起真正的中国辉煌”“爱国,是一种信念,在重铸辉煌中指引方向的信念;爱国,是一种坚持,在面临绝境时为国而坚持;爱国,是一种人生观,辉煌人生必定具有的观念”等。 【素材】 我们没有办法抗拒时间的冲击,一切终会烟消云散,但我们可以让国家抗拒时间的冲击,让国家永存。当历史更迭的钟声响起,中国一定会禁受住历史的考验,永远筑起中国辉煌,屹立在世界巅峰。 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学习,那么它就可以展现一个多彩的世界,多元的文化。这样的话,培养我们一代一代的人,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大同的社会,“天下大同”。这是我们儒家的理想,“天下大同”。“天下大同”是各个民族互相融合的. 中国古人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加以概括。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中曾引用过《礼记·中庸》中的这句经典,被评论者认为“这是国与国共处之道,也是人与人相处之道”。当下,中国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世界不少国家也有自己的梦,如美国梦、法国梦、非洲梦等。中国梦与其他国家的梦,也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引用此句古语指出,中国梦是法国的机遇,法国梦也是中国的机遇。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 在“两千年友好”历史中,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并没有利用领先地位向日本扩张,更没有发动战争,而是信守睦邻友好的民族传统,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利。“五十年对立”的关键在日本,在“五十年对立”历史前后,日本发展快于和强于中国,日本在发展领先后有恃无恐,野心膨胀,向外扩张,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害。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的领先地位,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的大国地位,正确的做法是:领先而不称霸,强盛而不扩张;领先不忘睦邻,强盛更要友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中国道路要依靠党、依靠中国人民,依靠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新时代已然来临,中国梦不在远方,不在彼岸,它就在我们的初心使命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中华文明的璀璨前程;初心莫忘,使命担当,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2008—2018年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幅图的主要内容。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近年来,中外神经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脑处理拼音文字信息时,需要先在头脑中经过语音处理才能进而了解意义;而处理汉字信息时,①____________,还同时使用图形信息,也就是阅读时看到字形后不须经语音处理便可直接了解意义,在连续的信息传输中,形体各异的方块汉字更容易被视觉所接受,所以汉字②____________,图像性强,它传的信息就具有确定性和明确性,这一特点带来的好处是易于高速阅读和高速输入,不仅如此,比起拼音文字来,汉字具有③_________,在许多方面来说,它比其他文字更适宜在电脑上应用,在即将到来的信息时代,汉字将显示出更大的优越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聊斋志异》被誉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一个顶峰”“空前绝后的文言小说巨著”“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等等,妤则好矣,美则美矣,奇则奇矣,却被普遍认为难读难懂。怎么办?对经典进行“创造性转化”,突破阅读瓶颈,让经典走向大众,         。王咏赋的《聊斋志异精装分类全评本》便堪称一部应手的工具书。这部书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前提下,对文本处理和编排方式做了         的改动,给《聊斋志异》换了个新装。作者经反复摸索,决定围绕以“主要角色的身份属性”为唯一标准,把全书497篇作品分成四集,每集约100篇以上,界限清晰。此举使全书变得条理分明,为读者“各取所需”、深入研究提供便利。分类之外,王咏赋还按现代小说书写习惯给《聊斋志异》分段分节,给毎篇作品添加副题,用夹注方式注解难点,还试着用当代人的眼光、语言对《聊斋志异》进行逐篇         。(    )翻开这部书,读到的是原汁原味的文言文,却全无读一般古籍时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势在必行      大刀阔斧      点评      生涩感

B. 当务之急      大刀阔斧      点评      生僻感

C. 当务之急      伤筋动骨      评价      生涩感

D. 势在必行      伤筋动骨      评价      生僻感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聊斋志异》如此一来变为现代人可以轻松品读的普及读物。

B. 《聊斋志异》如此一来变为普及读物,现代人可以轻松品读。

C. 如此一来,《聊斋志异》变为现代人可以轻松品读的普及读物。

D. 如此一来,《聊斋志异》变为普及读物,现代人可以轻松品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决定以“主要角色的身份属性”为唯一标准,把全书497篇作品分成四集,每集约100篇以上,界限清晰。

B. 决定以“主要角色的身份属性”为唯一标准,把全书497篇作品分成四集,每集100篇以上,界限清晰。

C. 决定围绕“主要角色的身份属性”为唯一标准,把全书497篇作品分成四集,每集100篇以上,界限清晰。

D. 决定围绕“主要角色的身份属性”为唯一标准,把全书497篇作品分成四集,每集约100篇以上,界限清晰。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他心灵受屈精神压抑,忍受指责和侮辱的两句是“__________”。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太守喝醉的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_____”,曾经到百里之外,“____”,写出了求师学习的艰难与诚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百字令·芜城晚望

元·张翥

碧天向晚,远云开、疑是江南山色。渺渺孤鸿残照外,独上高城望极。鸡散台空,萤沉苑废,龙去沟无迹。英雄安在?千秋恨血凝碧。

我欲携酒重来,佛狸祠下,字暗苍苔石。社鼓神鸦浑不见,一片青青荠麦。夜月琼枝,春风水调,肯慰淹留客?翩然归去,天风扶下双舄

注:①芜城,古城名,即广陵城,故城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境。南朝时宋竟陵王刘诞据广陵反,兵败而死,以致城邑荒废。因鲍照《芜城赋》得名芜城,几经兴废。张翥(1287—1368),作此词时正当元代高压统治时期。②佛狸,北魏武帝拓跋焘小名,此处同辛弃疾《永遇乐》词,喻指金主完颜亮,其于宋绍兴三十一年率部渡江南犯事。③双舄:《汉书·王乔传》载,王乔治县颇具政声,当其诣京朝觐时,帝异其数来而无车骑。侦知其临至时,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伺其飞来,张罗捕之仅有一双舄(一双鞋子),后代因以“凫舄”“双舄”代指县令,此处为作者自指。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碧天向晚”二句照应诗题,展现碧天暮云、不失清丽之色,与下文的衰飒之象形成对照。

B.“鸡散台空”三句用炀帝营造“斗鸡台”“放萤院”的典故,表达作者对汉人天子故去的惋惜。

C.“恨血凝碧”典出《庄子》中“苌弘化碧”,后代常将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所洒之血称为“碧血”。

D.“夜月琼枝”三句,作者自称“淹留客”,表达了黍离之悲以外久滞他乡的身世之感,怛怛失意。

2.本词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援引“神鸦社鼓”这一形容升平热闹之意象入词,两者用意有何不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