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汪澈,字明远,自新安徙居饶州...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汪澈,字明远,自新安徙居饶州浮梁。第进士,教授衡州、沅州。用万俟卨荐,为秘书正字、校书郎。轮对,乞令帅臣、监司、侍从、台谏各举将帅,高宗善之,行其言。除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特赐鞍马。时和戎岁久,边防浸弛,澈陈养民养兵、自治豫备之说,累数千言。

叶义问使金还,颇知犯边谋,澈言:"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除侍御史。左相汤思退不协人望,澈同殿中侍御史陈俊卿劾罢,又论镇江大将刘宝十罪,诏夺节予祠。

三十一年,上元前一夕,风雷雨雪交作,澈言《春秋》鲁隐公时大雷震电,继以雨雪,孔子以八日之间再有大变,谨而书之。今一夕间二异交至,此阴盛之证,殆为金人。今荆、襄无统督,江海乏备御,因陈修攘十二事。殿帅杨存中久握兵权,内结阉寺,王十朋、陈俊卿等继论其罪,高宗欲存护使去,澈与俊卿同具奏,存中始罢。

孝宗即位,锐意恢复,首用张浚使江、淮,澈以参豫督军荆、襄,将分道进讨。赵撙守唐,王宣守邓,招皇甫倜于蔡。襄、汉沃壤,荆棘弥望,澈请因古长渠筑堰,募闲民、汰冗卒杂耕,为度三十八屯,给种与牛,授庐舍,岁可登谷七十余万斛,民偿种,私其余,官以钱市之,功绪略就。

孝宗访边事,澈奏:"向者我有唐、邓为藩篱,又皇甫倜控扼陈、蔡,敌不敢窥襄。既失两郡,倜复内徙,敌屯新野,相距百里尔。臣令赵撙、王宣筑城储粮,分备要害,有以待敌。至于机会之来,难以豫料。"孝宗善之。时议废江州军,澈言不可。知宁国府,改福州、福建安抚使,复请祠。寻致仕。卒,年六十三。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庄敏。

澈为殿中日,荐陈俊卿、王十朋、陈之茂为台官,高宗曰:"名士也,次第用之矣。"在枢府,孝宗密访人材,荐百有十八人。尝奏言:"臣起寒远,所以报国惟无私不欺尔。"其自奉清约,虽贵犹布衣时。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四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B.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C.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D.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元,节日名,中国古代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农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

B.《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诗》《书》《礼》《易>并称为“五经”。

C.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谥号,指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功绩,而给了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性质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澈善于进言,并深得皇帝的信任。在最初轮对时,皇帝就认为他的进言很好;在讨论是否废除江州军时,他认为不可,他的观点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B.汪澈为人正直,对于坏人不手软。汤思退、刘宝,都是在他的弹劾之下被免官的。尤其是杨存中,高宗想庇护他,汪澈与陈俊卿一起上奏,最终被罢官。

C.汪澈长于经营地方。他针对襄、汉的特点,修筑堤堰,招募闲民等耕种土地,并且供给百姓种子和牛,等收了粮食,百姓偿还了种子还有余粮。

D.汪澈对金人有提防,并且在防御上有措施。根据天气的变化,他推测金人可能要南侵;他又命人储粮,并在要害处防守,时刻防备敌人的到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和戎岁久,边防浸弛,澈陈养民养兵、自治豫备之说,累数千言。

(2)尝奏日:“臣起寒远,所以报国惟无私不欺尔。”其自奉清约,虽贵犹布衣时。

 

1.B 2.D 3.A 4..(1)当时与少数民族结盟友好很多年了,边防的警戒慢慢松弛,汪澈向皇上陈述了养民养兵、自我治理、预备战事的意见,其奏章累积达数千字 (2)他曾上奏说:“我出身低微(而被提拔重用),所以报效国家只有无私奉献而不欺瞒君主。”他自己奉行清静、俭约,即使显贵了还像平民一样。 【解析】 1.试题先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题先通读语句,了解大意,再分析句子的结构。如“事”应该做“至仓卒”的主语,所以应该在“事”之前停顿,排除C、D;“靖康之变可鉴”这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所以中间不停顿,排除A,选择B。 2.试题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D项“评定功绩,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性质的称号”错,应该是“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3.试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在讨论是否废除江州军时,他认为不可,他的观点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原文并没有说“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4.试题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浸”,慢慢、逐渐;“豫备”,预备战事;“累”,累积。第二句得分点:“寒远”,出身低微;“奉”,奉行;“布衣”,平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一手

徐国平

过去,老家人常讲,哪儿不舒坦,找马一手把把脉,准好!

马一手的小诊所很简陋。两间旧南屋,四面土墙用白粉一刷,所有的设备,仅是两排药橱和一张桌子几条长凳。

每次路过诊所,闻着那股浓郁的草药味,我踮脚趴在窗台上,总是瞧见马一手被一大群病人包围着。来看病的人通常是一声不吭坐在他面前,把手往桌子上一伸,他便把脉。摸完左手脉,又摸右手脉。

没多会儿,马一手便一一说出病人的病症,感觉,起因等等。病人开始绷紧的脸,渐渐露出笑容,最后竖起大拇指,赞道,好脉条,好脉条啊!马大夫一把脉,俺就知道自个的病有治了。

随后,马一手起身走到药橱前,拉开一个个小抽匣,十分娴熟地用手从中拿捏出一味味草药,再用草纸包好。

药钱总是由着病人,或多或少,即便不给,马一手也不计较。他说,谁没个三灾五难。

老家前邻徐生在县城做官。全村人都羡慕,可徐生高兴不起来。原来,他三世单传,结婚后,媳妇的肚子一点动静没有。据说,两口子去了好几家大医院。徐生整日耷拉着脑袋,喝上闷酒就跟媳妇吵架。后来,媳妇竟然有孕了。他大喜过望,却又怀疑媳妇是不是在外偷人借种,闹得媳妇险些上吊自杀。

好在马一手走进徐生家门。原来,徐生怕乡人笑话,一直把自己的毛病捂着。有人让他找马一手,可他心里根本瞧不起一个乡医。他媳妇只好私下找到马一手,把病情一说,马一手给抓了几服药。媳妇拿回家,瞒着徐生说是大医院的偏方,天天让他煎服。

缘由说清,马一手又给徐生媳妇把了一下脉。对傻愣一旁的徐生说,好生待你媳妇吧,怀里是个男娃。

果真,半年之后,徐生媳妇产下一男婴,模样极像徐生。徐生感激万分,跑到马一手诊所,当众跪下。

不过,马一手也有诊错脉的时候。东街有个供销社,站柜台的姓郭,他媳妇连生了两个丫头。当时,计划生育已开始实施,可老郭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很强,非要生个儿子。正巧,他媳妇又怀孕了,就拎上两瓶酒和一包点心,拉着媳妇,找到马一手,求他断出胎中男女。说男孩生下,女孩打掉。马一手一听,当即推辞。最终,架不住老郭苦苦磨叽,只好答应。诊过脉后,马一手硬是将东西退回,只说了一句话,待你媳妇生产后,喊俺喝杯喜酒便可。

老郭以为是个男娃,自然高兴。可媳妇又生下一个丫头,他气愤地找上门,指着马一手的鼻子,破口大骂,啥鸡巴脉条,瞎坑人。

马一手一脸愧色,也不反嘴。事后,仅对人说了一句,那可是一条性命啊。

后来,我远走他乡。关于马一手的事也便知之甚少。

去年年根,儿子患病,住进了一家比较有名气的大医院,七八天下来,儿子的病一点没见起色,医院里十几台仪器用遍了,检查都说没病,可儿子就是迷迷糊糊的一会儿发烧,一会儿发冷。妻子整日愁眉不展。

有病乱投医。我忽地想到马一手。跟妻子一提,妻子却半信半疑,说,大医院技术这么先进都看不了,一个乡医能看好?

我说,试试吧!

马一手细细给儿子把过脉后,淡淡一笑说,没大碍,这娃阴阳失调,调养一下便好。随即,他配了两副中药,都是院里现成栽种的。

走的时候,马一手还说,贵药不一定能治贱病。

果真,一副药后,儿子的身体有了起色。第二副药后,儿子活泼如初,我一算账,在市医院给儿子看病共用了两万多块钱,而在马一手那儿分文没收。

今年清明,我顺路回老家。妻子仍在感念马一手,非让我带些礼品回去,好好酬谢。

只是,还没进老家,就瞧见村西的老坟地,停着一溜车,围着一堆人。一问才知,马一手开春时无疾而终了。

顿时,我心里闪过一丝哀伤。带来的礼品,看来只能放到马一手的坟前了。

挤过围观的村人,缓缓来到坟前。我看到徐生带着他的儿子,老郭带着他的三丫头,神情肃穆,垂首默立一旁。

马一手的墓碑是新竖的。身旁的人说,徐生的儿子现在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总。老郭的三丫头也成了省城一家大医院的主刀医生。两家今天来报恩,合手给马一手立了一块墓碑。

墓碑上书:恩公马一手千古。

(《百花园》2016年第3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马一手给人把脉很准,病人们围在他的周围,他只需要摸一下病人两只手的脉,便会说出病症,告诉病人他们的病有治,让病人轻松。

B.三世单传的徐生在县城做官,却媳妇总是不能怀孕而苦恼,媳妇有孕后,他怀疑媳妇偷人借种,后来才知道是马一手治好了媳妇的病。

C.虽然赶上了计划生育,但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很强的老郭还是要生个儿子,让马一手把脉确认是儿子,最后却生了个丫头,非常气愤。

D.儿子患病,大医院医治没见起色,当“我”想到马一手时,妻子却半信半疑,但又拗不过“我”,只好带儿子来老家让马一手给儿子把脉。

E.文章以马一手的经历为行文线索,精选马一手治病的几个事件为写作内容,并借助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2.文章主要塑造了马一手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文中内容简单概括。

3.马一手给人看病“失误”是哪件事?作者安排这一失误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梅葆玖的“保守”意义不输创新

傅谨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2016年4月25日仙逝,各界同声哀恸。

葆玖先生曾经说,他一生中对父亲的艺术继承多,自己的创作少。因为父亲梅兰芳大师留下那么多优秀的梅派经典,亟需倾注全副身心于抢救和继承,实在无暇顾及新剧目创作。确实如此,如果说葆玖先生的前三十年主要是向父亲学习,在父亲教导与陪伴下演出梅派剧目,他生命的后四十年则一直致力于表演与恢复梅派经典剧目,以及为他众多弟子传授梅派经典。在这个意义上,他的一生是“保守”的一生,而不是“创新”的一生。然而,梅葆玖先生的“保守”,是为了要“保”住和“守”住以他父亲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传统艺术之精华,为中华民族保住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保”住这份遗产,“守”住梅派的精华,是京剧、尤其是梅派健康发展的基础,他的“保守”的文化意义,丝毫不输于创排几出新剧目。当然,“保守”的葆玖先生并不僵化,他所做的传承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要让梅派的精神通过新一代京剧演员的身体,实现更好的世代传递。就像他父亲一样,他从不排斥各种新颖传播手段,他并非一招一式地拘泥于重复前辈大师表演的表象,但是对梅派特有的意蕴和韵味,则丝毫不忍舍弃。如果说“移步而不换形”是梅兰芳先生对艺术传承发展最好的总结,“保守而不僵化”则让梅葆玖先生对梅派艺术有了最好的传承。

梅派艺术的传承之所以需要葆玖先生的努力,是由于梅派彰显的是深刻体现中华古典艺术风范的美,华贵而平和,并不靠戏剧冲突和人物激烈的外部动作吸引观众。这种美的艺术要让观众陶醉其中,需要演员“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的“四功五法”的坚实基础,更要全方位地掌握其“度”,幅度太大则火爆,背离了梅派的美学原则,幅度不够又会影响剧场效果,难以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没有观众的共鸣与感动,梅派之美就无从传递。因而,梅派不易学,更难精,要以表演梅派剧目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充分肯定,就更是难上加难。梅葆玖先生拥有从幼年时起就和父亲同台的特殊经历,加上有遗传所赋予的身体优势和家庭熏陶,让他能够最深切地感悟与体会梅派艺术的这种分寸和尺度。所以葆玖先生是梅派艺术最好的传人,有最好的先天条件,恰逢传统艺术在当代生活中回归的大背景,更唤醒他强烈的艺术责任感。他毅然将后半生奉献给梅派艺术的传承,收梅派弟子多达49位,遍布全国各地,还及于多个国家地区。他终日奔波授徒传艺,既是一种情怀,也是莫大的文化功绩。正是通过葆玖先生和他的学生们共同努力,梅派成为京剧领域发展势头最好的流派,人才辈出,队伍齐整。现在,我们在各地都有机会欣赏梅派剧目的演出,观众的整体构成也出现了明显改善,剧场里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多,梅派艺术的发展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令人欣喜。

从葆玖先生的努力与成功之路,令人不由得联想起当年的梅兰芳大师。就在梅大师刚崭露头角时,京剧演出市场就发生了几个重大变化。首先是女伶大量涌上舞台,人们不禁担心,包括梅兰芳在内的扮演女性戏剧人物的男旦,如何应对坤伶的崛起;其次是从上海滩刮起来的以连台本戏、机关布景为代表的海派风,而讲究法度与含蓄的传统京剧表演,是否有可能在与这些诉诸感官刺激的艺术表演相抗衡时立于不败之地取胜;加上电影、舞厅和跑马场等外来娱乐方式的出现,都让人们对京剧是否仍有光明前景产生疑问。然而,面对这样的局面,梅兰芳在一众新旧文化人的支持下回归传统,逆流而上,终于用他极具古典韵味的表演征服了那个时代,同时也为传统术和古典美学赢得了尊严。他的选择不是因为勇敢,更不是鲁莽和赌气,恰恰是源于他对自己深蕴其中的艺术传统及表演手段的深刻自信。

如果说文化是一条河流,葆玖先生就是在为防止河流决堤奋力培土的英雄。在文化冲突与交融中,我们这个民族需要更多这样的勇士,这就是梅葆玖先生的一生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人民日报》2016年4月26日)

(相关链接)

据悉,梅葆玖共收学生49名,包括李胜素和魏海敏。直到去世前,他还计划再收两个弟子。2013年,为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以及来沪首演100周年,上海连续举办了一系列梅派经典剧目演出,梅葆玖率嫡传弟子登台,场面壮观感人

(邵岭《梅葆玖之后,新一代梅派领军人物在哪里》)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对梅葆玖来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生中对父亲的艺术继承虽然很多,但自己的创作却很少。

B.梅派艺术之美的传递,主要靠演员的“唱念做打”这些基本功,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太过火爆或都幅度不够都会影响效果。

C.之所以梅葆玖先生能够成为梅派最合适的继承人,是因为他具备各种条件,如身体优势、家庭熏陶、与父亲同台演出等。

D.文章倒数第二段主要写的是梅兰芳,本文的传主是梅葆玖,虽然二人为父子关系,但是从内容上来看还是多余。

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以梅葆玖先生的主要生活经历为主线,选取了他生活中几个具体事件,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这一人物对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B.葆玖先生一生的创作并不多,因为他在艺术追求上主要是继承父亲的艺术,并对父亲留下的大量优秀梅派经典全身心地抢救和继承。

C.梅派京剧艺术体现了中华古典艺术风范的美,华贵而平和,没有戏剧冲突和人物激烈的外部动作,所以传承时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D.梅派艺术是一种美的艺术,不易学,更难精,梅葆玖先生却能够凭借身体优势和家庭熏陶,最深地感悟与体会到其分寸和尺度。

E.文章结尾将文化比作一条河流,而将梅葆玖比作为防止河流决堤奋力培土的英雄,这是对其艺术成就及其民族责任感的高度肯定。

3.写梅葆玖的事迹,文中用了大量笔墨写梅兰芳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功利是纯现实的,而空寂则是纯理想的。功利是纯物质的,而空寂则是纯精神的。因此想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标榜着一种中和态度的人生哲学,显然是由中国北方农村经济下产生。他们不耽空寂,但也不着功利,儒家的中和态度是笃实的。墨家在当时,大概他们的出身较儒家是更艰苦些,因而他们笃实的意味也较儒家更浓厚了。由笃实而走上艰苦的路,便不免有些像贪功利。当时中国北方农村需要笃实,却不必太需要艰苦。因此墨家思想终因其太接近计较功利,而没有儒家般易受人欢迎。道家则较闲散,但又折向空寂了。只有儒家在不太紧张,又不太闲散之中道上,这是中国思想之正脉。

两汉儒生,都从半耕半读的北方农村中产出,他们不算太艰苦,但也不能太闲散,总仍还是要笃实。董仲舒曾说:“明其道不谋其利,正其谊不计其功。”他们不能不担着实际生活的担子,但那担子压得不太重,不紧张,还有一部分闲散工夫,可以让他们来求正谊明道。所以他们能不空寂,又不肯汲汲去谋利计功,而确然成其为儒家态度。到东汉以下,门第逐渐成长。半耕半读的儒生,渐渐在大门第之养尊处优之生活中转变而为名士清谈。那时则老庄道士占了上风,又染上了空寂的味儿。

佛教在那时传入,正投中国人当时所好。但南北佛教风气不同,北方佛教比较在社会下层生根,因此也比较笃实。南方佛教则寄托在门第士大夫间,尚玄想,尚清谈。若说空寂,则南方佛教更空寂,后来天台禅宗都盛行在南方。南方气候温暖,地面也狭小了,水土肥沃,生事更轻松,小家庭制也开始在南方蔓延。人事牵犁,亦较北方轻减。下及唐代,一辈士大夫,论其家世,比较还是北方传统占优势。北方农村比较南方笃实,大家庭制亦先在北方生长。门第力量还在,每一个人(此指士大夫言)至少都还有家庭重负。因此唐代佛学虽盛,而却重事功。下到宋代,中国一切文化学术重心,逐渐南迁。门第破坏了,小家庭制普遍了,士大夫一得科第,衣租食税,生事易足,生活担子更轻松,人事更宽弛,心地上觉得一切闲散不紧张,禅宗思想流进儒学,便成为宋明之理学家。

理学家说敬说静,总是在小家庭里个人生活无忧无迫,遂能欣赏到这一种生活。朱子说:“敬有甚事,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块然兀坐,耳无闻,目无见,全不省事之谓。只收敛身心,整齐纯一,不恁地放纵,便是敬。”其实敬也等如没事了。只要你在没事时莫放纵,莫惰,莫骄。莫惰了,又没事,便成了宋儒心中所认识的所谓敬的体段。陆象山常教人收拾精神,总因在散闲生活中精神易散漫,易放纵,故而要你收拾,这些全是在比较轻松无事中才讲求。宋儒亦讲明道正谊,但实在是个人身上的意味重了,并不像先秦儒家般,常从国家社会大处着眼。先秦儒讲的义与道,常指的政治性,社会性的,个人日常生活的意味比较淡。因此宋儒好譬如儒家中的出家人。他们不是崇信佛教的僧徒,但可说他们是崇信孔子的僧徒。他们不是慕效老庄的道士,而只是慕效孔孟的道士。

(摘自钱穆《中国人的匆忙与闲暇》,有删节)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功利与空寂,分别代表着物质的现实与纯精神的理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标榜的中和的人生哲学不耽空寂,也不着功利。

B.从半耕半读的北方农村中产出的两汉儒生,虽然渐渐在大门第之养尊处优之生活中转变而为名士清谈,但仍保持笃实的本色。

C.佛教的传入,正投中国人当时所好。不过,因为受门第影响,唐代佛学虽盛,却重事功;宋代小家庭制普遍,心地变得闲散。

D.宋儒不是崇信佛教的僧徒,可以说是崇信孔子的僧徒,他们不是慕效老庄的道士,而是慕效孔孟的道士,譬如儒家中的出家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产生于中国北方农村经济,相对于墨家和道家而言,不太紧张,又不太闲散,是中国思想之正脉。

B.董仲舒所说的“明其道不谋其利,正其谊不计其功”,表明两汉儒生既担着实际生活不太重的担子,还有一部分闲散工夫。

C.在古代,墨家大概因为出身较儒家是更艰苦些,所以笃实的意味也较儒家更浓厚,但其思想太接近计较功利,受欢迎度不高。

D.东汉以下,染上了空寂的味儿的老庄道士占了上风,而不算太艰苦,但也不能太闲散的儒家态度则成为被厌弃的对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在南方和北方表现出不同风气,在社会下层生根的北方佛教比较笃实,而寄托在门第士大夫间的南方佛教则显得空寂。

B.南方佛教尚玄想,尚清谈,与南方气候温暖、地面也狭小、水土肥沃、生事更轻松、小家庭制也开始在南方蔓延有很大关系。

C.宋明之理学家说敬说静,源于小家庭里个人生活无忧无迫,而朱熹的言论则集中表现出敬其实也等如没事这一观点。

D.宋儒不像先秦儒家一般常从国家社会大处着眼,而在个人身上的意味很重,陆象山常教人收拾精神,就是让人们在散闲生活中要追求轻松。

 

查看答案

    瞬间,极为短暂,常被人忽略。但“瞬间”中可包含丰盈的过往,也会开启遥远的未来。生活中,总有某一个瞬间让你感动,促你思考,给你启迪。

请以“瞬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要写成诗歌),八百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英雄之言

唐·罗隐

(1)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故人亦然。

(2)夫盗亦人也,冠履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①耳。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②则曰:“居宜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

(3)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③,不为人之所窥者,鲜矣。

[注]①不常其性:这种美好的本性不能永久保持。②西刘:指汉高祖刘邦。③峻字、逸游: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

1.下面各项中的“于”与“则曰牵于寒饿”中的“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其皆出于此乎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不拘于时 D.学于余

2.对文中“英雄”人物的评价符合文意的项是

A.以百姓社稷为重 B.行韬光养晦之道

C.是欺世诳众之徒 D.有退逊正廉之性

3.对第②段的语言特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散结合 B.凝练含蓄

C.简洁流畅 D.洗练犀利

4.文章三个段落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