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題。但是,站在全人类文明史的宏现视角来保护为一时一地的人们所拥有的文化成就,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的事情。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不应将之封闭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要尊重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者在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中的自由选择意志。当地民众往往希望摆脱传统的“包袱”,希望谋求本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这种要求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其中的得失和代价也许不是每一个人一开始就能清晰认识到的。有时候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抛弃的东西有何价值,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抛弃会在无意间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无可弥补的遗憾。因此,我们必须寻求一种途径以调和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
个人群体和整个世界一样,对文化的追求都是多样的。当人类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而要求保护多样性文化的时候,生活在特定文化中的群体和个人,同样应该有对多样性生存方式的选择自由,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他们为了给世界保存一种生存方式,而将他们的生活方式封闭在固定的时空中,使他们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追求的牺牲品。否则,对文化传承者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我们的追求如果缺乏必要的自省和自律的话,客观上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或限制了特定群体或个人对文化多样性的自由选择。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一些技艺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舍弃了主体,那我们还能面对什么呢?在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它本身也是我们改进方法和理论的一个契机。只有当我们在工作中把民俗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也纳入到我们工作的视野中来,把他们的主体性、现实境遇和要求也切实地考虑进来的时候。我们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才可以说真正有了对人的关怀。这个人不仅是抽象的全民族、全人类,而且也是具象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只有兼备了这两种“人的关怀”之后,我们对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的立场才是完整的。
尊重传统文化遗产的特定群体或个人,要遵循历史发展的要求。当然亦应很好地协调自由选择与继承传统之间的矛盾。而处理传统保护与现实追求之间的矛盾,并不能单纯靠行政命令或法律裁决解决,它需要传承者同政府部门、学术界、实业界等多方的平等对话,甚至可能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做出道义上的鼓励和财政上的支持。从局部的和短暂的利益关系,或许可能出现做出某种牺牲的一方;而从全局和长远的利益来看,所有参与者乃至全人类世世代代都是受益者。
(摘编自刘魁立《论全球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传承者意识不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就会为了本地区发展而抛弃文化遗产。
B.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C.文化传承者可以自由选择生存方式,不应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追求的牺牲品。
D.我们应该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我们改进保护方法和理论的契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矛盾提出必须寻求调和矛盾的途径。
B.文章第二段深入分析论证了个体文化追求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追求的前提。
C.文章在论证分析的过程中,着重论述对传承者自由选择意志的尊重和对人的关怀。
D.文章思路清晰,扼要分析之后提出观点,进行分析论证,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站在全人类文明史的宏观角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必与文化传承者之间构成矛盾。
B.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的行事,可能影响或限制传承者对文化多样性的自由选择。
C.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只有兼备两种“人关怀”,才有抢救和保护的完整立场。
D.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惠及全人类世世代代的不朽事业,但可能需要有做出牺牲的一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李大钊,1916)
②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1934年)
③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1949年)
④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1960)年)
⑤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1985)
⑥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习近平,2018年)
⑦创新就不能总跟在别人后面,就要敢做没人做过的事情。(潘建伟,2019年)
请从上面的材料中选出二至三则,结合时代特征和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选材料角度一致;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900字。
研究大国经济发展时,常会用到“大国内生能力”这个术语。根据下面的图示,给其下一个定义。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45个字。
大国内生能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某校高三毕业典礼上高二学生代表的发言草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我谨代表全体兄弟姐妹,祝贺尊敬的学长们圆满完成高中学业!三年来,你们发愤图强,励精图治,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搜寻着智慧的光芒,殷切期望你们不负母校厚望,创造更多的辉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刘兰芳6岁开始学艺,在曲坛耕耘已逾半个世纪,其表演独具一格,热情奔放、神采飞扬、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形神兼备、潇洒大方,她的声音早已成为_______的“中国好声音”,深受百姓喜爱。尤其是她的代表作长篇评书《岳飞传》,曾先后在百余家电台播出,轰动全国,享誉海内外。
评书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已有千年历史。说到如何应对来自电视、手机、网络等媒介的冲击,这些年刘兰芳_______,对此看得很清楚,也有了应对的方法。让传统评书艺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这方面,刘兰芳一直是个“赶潮人”。面对这样一个时髦的刘兰芳,好多书家也只能_______。
从早年用广播搭建“空中舞台”,把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到后来录制电视评书节目,用画面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刘兰芳都收获了成功的经验。如何适应今天的信息时代,如何做好“网络评书”,刘兰芳和她的学生们早已着手在做:首先是技术上的改进,用网络搭建评书新舞台,将播出后的评书节目及时传到网上,方便听众在手机、电脑上随时点播:其次是内容上的创新,运用当下年轻人喜欢的网络语言,( )。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提出,希望文艺家要使我们更多的青年都有“精神上的故乡”。对此,有些人_______,刘兰芳却有着深刻的认识,也一直在为此而努力,“评书艺术要宣传正能量,得有感人至深的好作品,还需要我们的表演者踏踏实实练好基本功,只要好的表演加上好的作品,年轻的听众就能被吸引,他们才能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名噪一时 耳濡目染 望尘莫及 不以为然
B.家喻户晓 耳闻目睹 望其项背 不以为然
C.家喻户晓 耳闻目睹 望尘莫及 不以为意
D.名噪一时 耳濡目染 望其项背 不以为意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评书艺术更加趣味化、生活化,跟上时代的脉搏
B.使评书艺术更加生活化、趣味化,跟上时代的脉搏
C.评书艺术跟上时代的脉搏,更加生活化、趣味化
D.使评书艺术跟上时代的脉搏,更加趣味化、生活化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好的作品加上好的表演,年轻的听众就能被吸引,就能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B.只有好的表演加上好的作品,年轻的听众才能被吸引,才能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C.只要好的表演加上好的作品,就能吸引年轻的听众,就能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D.只有好的作品加上好的表演,才能吸引年轻的听众,才能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补出下面空缺处。
(1)李白《蜀道难》一诗想象奇特,其中“①_____,②_____”两句写出了连峰之高、绝壁之险,衬托出蜀道之艰难。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③_____,④_____”两句采用虚实结合手法,表达了词人渴望保家卫国的心理。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⑤_____,⑥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与神仙相交、与明月永存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