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 ):汉字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    ):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成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历史上汉字在先,书法在后。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包括出土的大量简帛文字,主要是代替语言作为文化、思想交流传播和文化积累的工具。虽然我们今天也把它们称之为书法,但在当时是并不叫作书法的。书圣王羲之的最伟大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          ,在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而有了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顺理成章、         了。晋代、唐代、宋代,是中国书法的三个辉煌时代。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位伟大书法家,他的最伟大成就,就是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超越了王羲之,从而开拓了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          的高度统一,完成了雄浑、宽博的新体楷书创作,树立了唐代楷书的典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博大精深  规范化   浑然天成  宛转

B.千姿百态  典范化   浑然天成  含蓄

C.千姿百态  规范化   应运而生  含蓄

D.博大精深  典范化   应运而生  宛转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

B.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

C.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D.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

B.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最高代表。

C.如果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D.即使说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

 

1.C 2.A 3.C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本题中,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文段是在说“书法”,更强调姿态。第一空处应选“千姿百态”,排除AD; “规范”是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具有明晰性和合理性。“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规范”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从前文对“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简帛文字”的论述可知第二空处强调的是“规范”。排除B; “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浑然天成”:谓自然形成的整体,没有斧凿的痕迹,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第三空处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故用“应运而生”。 “含蓄”是指表达得很委婉,耐人寻味。“宛转”是指委婉曲折,话语柔和曲折,不直接坦率;也形声音圆润柔媚,悠扬动听。第四空处意指表达委婉,耐人寻味,故用“含蓄”。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语句衔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探究,注意表述的先后对应与叙述对象的一致性。本题中, 根据前后文,本句表达的主语应为“汉字”,排除BD; 先“最小单元”后“最高代表”,形成递进关系,排除C;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语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本题中, “即使……那么……”关联词搭配不当排除BD; 根据时间顺序,应该先晋代,后唐代,排除AD。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中,有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引述《谐》之言,描述鲲鹏凭借六月的大风,以“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姿离开北海飞往南海。

(3)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通过视觉描写,用夸张手法,着力描绘了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与下文的欢乐场面形成对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梅

(宋)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鴻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 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 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 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滋,字德深。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累张伯仪、何士干幕府。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刑部、大理核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赐金紫,持节往。逾年还,使有旨,进谏议大夫。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曰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日:“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宪宗监国,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安抚大使,半道,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滑,用武地,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以户部尚书召,徙荆南。吴元济之反,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滋揣天子且厌兵,自入朝,欲议罢淮西事,道闻萧俯、钱徽坐沮议黜去,滋翻其谋,更言必胜,顺可天子意,乃得还。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衣食。

(节选自《新唐书·袁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B.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C.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D.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指由中央官署征聘,向上推荐,任以官职,是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

B.夷,原指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对西部各族的总称,春秋时曾把野蛮的民族称为夷。

C.户部,我国古代六部之一,负责主管国家户籍、钱粮、赋税等事务。

D.表,是我国古代臣下向帝王陈述、请求、建议、议论朝政时使用的一种文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滋聪颖善学,屡受重用。无需他人帮助,他读书自己便能领悟其意义,后受到赵赞举荐入朝,并曾在很多人的幕府中工作过。

B.袁滋公正守法,为政仁厚。他曾为官员伸冤,拒绝有关部门不道义的请求;为政期间,他善待流民百姓,对犯法者常法外施恩。

C.袁滋敢于担当,积极效命。治理滑州时,他严密戒备又采取怀柔政策,让李师道等人畏服;吴元济造反后,他两次进言,主张兴兵伐贼。

D.袁滋为人宽厚,平易简朴。曾与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能推心置腹待人,家里人看不到他的喜怒之色,同时,他居处简陋,衣食俭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

(2)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如愿

茹志鹃

天还没大亮,何大妈猛然坐起身,伸手在枕头下面,摸出那个对折起来的大红封套。红封套上用浓浓的墨笔,写着四个大字:劳动光荣。下面小字是:玩具小组组长何永贞同志收。

她想不到,自己快跨进五十的人了,竟然第一次挣得了薪水。

二十五年前,那时还没解放,阿永才六岁,就死了爸爸。年轻的何永贞咬着牙,抚养着儿子,好容易进到附近一家丝厂做工。快到月终领薪水时,一天,家的方向冒起了火光,想到阿永,她发了疯般冲出工厂,向家里奔去……

第二天,她被开除了,连那二十八天的工钱都扣除了。

何大妈呆呆地坐在床上,忽然看见天已大亮,这才惊动起来。

“对,我得快,快起来到厂里领原料去。”何大妈一掀被子,急急地起来梳洗。

“妈,你礼拜天还有事啊?”阿永在里间问。

“嗯!”何大妈应了一声,还是忙自己的。阿永知道母亲的脾气;不过他总觉得母亲苦了一辈子,应该好好享享福。所以母亲出去工作,他有些不以为然。现在他看母亲星期天还要出去忙,暗暗叹了一口气,无可奈何地叫了一声“妈”。何大妈一听便不高兴,说道:“你是不是不高兴我出去工作?

“不,我是说,你星期天还起这么早,不多休息一会。”儿子一听娘的口气,话便马上拐了一个弯。

“忙啊!你别看我们生产组小。领原料,送产品,检查质量,开会,哪样不要花工夫?你当只有你们大工厂才会忙呀!”

“哪里,厂越小倒是越忙,特别是小组长,更加要操心。”阿永知道母亲特别喜欢人家讲这一类话。

果然,何大妈高兴了,她活了五十年,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自己做好做坏,和大家,甚至和国家都有了关系。从前,厂里会有人急急地骑了脚踏车,赶到家里来叫儿子去商量一件什么要紧事情。每当这时,何大妈心里又觉得骄傲,又会有一种空空荡荡的感觉。后来当里弄一组织生产组,何大妈第一个就参加。现在,何大妈最高兴的,就是也常常有人会急匆匆来叫自己。

梳洗妥当以后,她又摸出那个大红封套,正想再仔细看看,旁边床上的小阿英一骨碌坐了起来。

“奶奶,你是昨天答应的,今天要带我去买玩具啊?”

“阿英最乖,奶奶要去办一件工作,办完了再带你去买,啊?”小阿英身子扭了几下,干脆地说“不要工作嘛”!

“这怎么行!工作!你懂不懂?就是最要紧最要紧的事情,你怎么能拖后腿?!”何大妈有意加重了声音。

“什么叫拖后腿,奶奶?”

“……”何大妈不知该怎么说好了。忽听里间儿子说道:“妈,你就带她去吧!今天上午我还有些事要去办一下呢!”

这一说,何大妈又不痛快了:“你怎么不带她去?哦!只有你的工作才是工作,我的就不是工作,就能随随便便带了小孩子去的。”何大妈嘟哝着,还是和小孙女手拉手出门了。

谁知一进工厂大门,就被传达室的同志挡了驾。

哦!何大妈才想起来,管委会是叫自己明天来的啊!

何大妈拉了阿英走到外面马路上,店铺正好开始营业了。

“奶奶,我要苹果。”小阿英忽然站在水果店门口不肯走了。

“我要苹果!”这个声音使何大妈怔了一下。那也是二十五年前的事情了,每当她从丝厂回来,儿子在胸边啼泣,她总是安慰儿子说:“等发了工钱,妈妈给你买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但工钱终于没有拿到,苹果也就没有买成。

何大妈拿岀那只红封套,手止不住地有些抖,从自己第一次发的薪水里抽出一张钞票,买了两只又大又红的苹果。一只给了阿英,还有一只她要给儿子。二十五年前的心愿,今天偿还了。何大妈又激动,又有些酸楚的余味。

回到家,何大妈把苹果交给阿英,说:“给你爸爸去。”自己就在一旁默默坐下。阿英高高举着只又大又红的苹果,飞到爸爸身边,朝阿永手里一塞,说道:“爸爸,奶奶给你买的苹果。”

“给我买的苹果?”阿永拿着苹果,迷惑不解,抬头看看妈妈,妈妈正在那里对自己点头微笑,说:“你想想,你小时候,不是常常向我要苹果么?”

阿永全身震撼了一下,呆呆地捧着那只苹果……

那是妈妈在丝厂里做工,每天,阿永就在昏暗的灶披间里,到夜里,人家都熄灯睡觉的时候,阿永才听见妈妈的声音,摸到妈妈那双温热的手。阿永朝妈妈哭,妈妈就会拍着阿永说:“乖,不哭,等妈妈发了工资,就给阿永买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吃。”

但是,妈妈被开除了。妈妈曾经讲过多少个晩上的苹果,永远只是在阿永的梦里出现。

现在,阿永已不知吃过多少次苹果了,但是妈妈还是买来了,用自己第一次的薪水买来了。

“妈妈……”阿永激动地叫了一声,心里像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哪句说起。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大妈天没大亮就起身摸出那个红封套,梳洗后又想仔细看看,买苹果时拿出手止不住有些抖,这些细节生动表现了人物心情的激动和骄傲。

B.何大妈“感到自己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自己做好做坏和大家,甚至和国家都有了关系”,这直接揭示了人物对工作意义和自我价值的认识

C.小说叙述何大妈星期天一大早就起床,急匆匆赶到工厂去领原料,结果发现是自己弄错了时间,这一情节有助于表现人物对作的热情与投入。

D.阿永一听母亲有点不高兴,“话便马上拐了一个弯”,继而又顺着母亲喜欢听的话说,小说这样写是为了表现他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

2.“又大又红的苹果”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是怎样叙述何大妈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46%的人认为出门不带手机比出门下雨没带伞的情况更糟糕,而手机未带或被偷就感到紧张的人则高达90%。这些数据表明,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与此同时,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的说法甚嚣尘上,改说法认为频繁使用手机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并与孤僻、自卑等性格画像联系起来。这些把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相对立的观点,反映着现代医学对身体话语权的争夺,而现象背后的时代变化,却往往被搁置一边。

其实,“手机依赖”不一定是人民心理上“离不开”手机,比如有的人出于工作需要得实时关注讯息,有的人因支付的需要不得不“机不离手”;有时候,手机还承担着某种象征性功能——如果在社交场合中,你不太想和别人说话,那装作玩手机不失为一个避免尴尬的借口。

(摘编自《别把“手机依赖症”太当回事》,《广州日报》2018年9月26日)

材料二:

图一  消费者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频率

图二  智能手机轻度使用者与重度使用者占比

图三  智能手机使用者年龄段分布

(资料来源于“德勤咨询”)

材料三:

近年来呼吁警惕“手机依赖”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大,这种呼吁的初衷不难理解,但“手机依赖”真的有那么可怕,值得如此忧心忡忡吗?到底何为“手机依赖”,从来就缺乏一种准确的定义。在今天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对日常生活的介入越来越深,与人的紧密性越来越强。

当然,当“手机依赖”被作为一种问题看待时,它往往被默认为一种需要干预的“心理疾病”,比如使用手机在一些人那里成了下意识的行为,空闲时间完全用手机来打发。这种倾向确实不值得提倡,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要防“沉迷”。它对应的可能是时间的浪费,甚至是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的“异化”。

(摘编自《理性看待大学生“手机依赖”》,《中国教育报》2018年4月24日)

材料四:

“手机依赖症”的典型心理是即使没有明显需要,也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看自己的手机,一旦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之时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

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然而在手机依赖症的裹挟之下, 过度使用手机却使人们变得更加孤独。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缺失”,以及思维和语言的碎片化,非常不利于逻辑思维。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睡觉的他们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玩游戏、聊微信、刷微博等,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影响生理周期,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摘编自《手机依赖症危害大  可使身心受累》,中国经济网2018年1月9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各类手机应用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是社交软件,如微信、QQ等,这说明智能手机用户与朋友之间的交流更趋向于线上。

B.智能手机重度使用者中,18-34岁的使用者比较多,表明智能手机更多地侵入年轻人的生活,他们可能更容易过度使用手机。

C.智能手机轻度使用者和重度使用者的比例大致为1:1,这说明智能手机使用者中年轻者和年老者的占比是大致相当的。

D.智能手机重度使用者中45-50岁的占比较低,结合图一可知这个年龄段的人对购物、娱乐等手机功能使用较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在分析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说法时用了“甚嚣尘上”这个词,说明这种说法目前比较流行,但是作者对此并不以为然。

B.材料一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观点与材料二图一所展现的内容有一致性,材料二中的图一可以作为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佐证。

C.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即使没有明显的需要,人们也会不由自主地看手机,这种现象需要警惕。

D.“手机依赖症”这个观点虽然不被所有人认同,但过度使用手机确实会给人们带来危害,材料一、三、四对其都有说明。

3.目前人们对“手机依赖”持有哪几种观点,其各自的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