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约在1921年左右,清华大学请梁任公先生作了一次...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约在1921年左右,清华大学请梁任公先生作了一次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梁实秋先生据此写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过一个具体的演讲情境多角度、多层面表现梁任公的精神风貌,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文章虽然选材角度很小,篇幅也短,但语言简练,意味深长。

请以“记          的一次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写人记叙文。

要求:①将人物置于具体的事件当中,多角度、多层面表现人物精神风貌②注重细节描写,突显人物个性③注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恰当融合④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例文】 记难忘的一次辩论会 辩论会?小小年纪怎么会开辩论会呢?我听到有人赞叹了:“哈哈,这次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了,一定要让大家跟我的意见一致!”告诉你,我们班今天真的开了一次辩论会,主题是:开卷是否有益。 开始辩论了,我精力充沛,斗志昂扬,一切准备就绪。我站在开卷有益一方进行辩论。首先由我们团队的王宇同学做开卷有益辩论,他说“我认为开卷有益,因为开卷能增长我们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学得更多知识,让我们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说的太好了,也正是我想说的,让我更加对我们的团队增加了信心。接着辩方闫羽商同学对我方进行反驳,他说“开卷未必有益,如果去看一些对我们成长不健康的书,那开卷就未必有益了,所以我支持我方的观点。”听了反方的辩论,我觉得他说的也很在理,可我还是把我的观点滔滔不绝地说了出来“我认为开卷有益,经济学家王亚南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从小酷爱读书,为了多读书,他把自己睡床的一脚锯断,迷糊中一翻身便会摇动,这样他就会醒来,便立刻起身读书,正是如此好学,最终他成为一名经济学家。如果按你们说的,开卷无益,那他又怎么会成为经济学家?”反方张欣怡在这时站起来说:“我们说的是开卷未必有益,而不是你说的开卷无益。”他所说的话很有说服力,让我无言以对。 这下,反方可有的说了,你一句我一句,把我们的气焰减了一大半,他们步步紧逼,不给我们一点喘气的机会。终于老师发话了:“开卷是有益, 可不是所有的书都合适我们去读、都有益,我们要有选择的去读书,读好书。” 我们心服口服了,确实是:并不是所有书都对我们有益,内容都健康,我们要有选择的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不读与成长有害的书。 这次辩论会开得非常有意义,在我们大家观点有分歧的时候开个辩论会,互相摆明自己的观点,不仅能锻炼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更能让我们通过辩论找到更有说服力更正确的答案——只有开对卷,开益卷,对我们的成长才是有益的! 【解析】 此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的题目常常有以下几种结构:前空型,后空型,中空型。无论哪种形式的半命题作文题目,我们都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把握已有的那一半题目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定时”,即已限定的作文内容的时间;“定类”,即暗示作文适合写成怎样的体裁;“定质”,即限定考生应当表现怎样的主题,抒发怎样的感情;“定量”,即限定作文写人、事、物、理的数量。 【审题】 这是一道讲述了材料加半命题作文,材料梁实秋先生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成文过程,交代其写作特色。命题“记 的一次 ”,要求我们写篇不少于800字的写人记叙文,要求较为宽泛,也不存在审题难度,关键是将题目补充完整,确定自己的写作目标,写作时要注意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突出人物形象。 参考立意: 记让人受益的一次书法比赛;记难忘的一次野餐;记学让我学会诚信的一次考试等。 参考素材: 1、汽车载着我们的好奇心情,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向湖南少管所驶去。心想:那里安全吗?万一少年犯胁持人质,乘机逃出少管所怎么办?我知道那是多余的想法,可我忍不住不想。我带着一肚子疑问,终于到达湖南少管所。 2、下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间高大的房子,虽说是一间少管所,可教室仍然宽敞明亮,大家都安静地坐下来。教室可容得下几百来人,不一会儿,台上出现了一位警察叔叔,他正是所长。他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例子。通过他的初步介绍,我们知道,这里都是关的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八岁,而触犯了国家法律的青少年,有杀人的、抢劫的……听后让人心惊胆寒,他们怎么做的出呢? 3、接着又是一位科长,重点介绍了少年犯罪的有关例子:“一些少年因迷上电游,可没钱,就专门去抢妇女或是老人的包,因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不管是什么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我认为他们是不可原谅的。 4、接下来是少年犯的现身说法,把经过讲给我们听。一个个子高高的小伙子出现在面前,一看就不像是犯罪的人,他犯得是抢劫罪,他因为父亲吸毒去世,所以自己厌倦了学习,就去赌博、玩电游,整天泡在电游室中。没有钱了,就去抢,因此被送到这里。经过这次后,他们很后悔:“如果时间能倒流,我们一定珍惜父母的爱,好好学习,肯定不会走上这条犯罪道路,希望同学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听了他的忏悔书后,我很同情他们,认为他们仍然值得原谅,但走上这样的道路,给自己历史抹黑了,接着是第二个,他是故意伤人罪,他在抢劫时,抢一位老人的包,老奶奶不放手,就开摩托车,把那为老奶奶,拖了几十米远,最后老奶奶受了严重的伤。“这人怎么这么残忍,对一位体弱的老奶奶也下得了手。”顿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可他也很后悔,知道不应该对那位奶奶这样。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哎!” 5、他们虽是少年犯,但他们的节目仍然很迷人,印象最深的是那首歌:“妈妈呀妈妈,妈妈呀妈妈……”他们在呼唤自己的妈妈,希望能再得到妈妈的爱。 6、听了他们的自白,我很愤怒,但听了他们的后悔书和看了他们的精彩表演后,我之前所想象的那一切,全都抛到九霄云外,但知错能改,总是好的。我衷心地祝福他们能早日出狱,只要能出狱,一切从零开始,开开心心地生活,不要再做那些傻事了,这根本不值得,很可能会毁人一生。听着他们的经历,相信我们不会再重蹈覆辙了吧!不会再走上那条可怕的道路了。 7、蒋老师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干净利落的处事风格,不是亦师亦友的身份状态,而是她那永远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课堂,总能轻易的带动课堂气氛,用文字中爆发的情感来感染台下每个人。 8、大概是一直很喜爱鲁迅文笔的原因,在预习《故乡》一文时便对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似有一种朦胧的共鸣,但我苦于词句积累有限,任如何搜肠刮肚也无法将那种飘渺的共鸣用语言来表达出来,于是,我开始期待蒋老师的讲解。 9、那天像往常一样,蒋老师先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鲁迅的资料一级《故乡》的写作背景。在老师缓缓的叙述中,我仿佛看到那样一个毅然决绝的背影,在混乱黑暗的年代里,弃医从文,用一杆笔呐喊着胸中觉醒的怒火,唤醒者麻木的国人。“我以我血荐轩辕”蒋老师说到此刻,一字一字掷地有声,紧锁的眉又似在压抑着胸中的勃发的愤怒与热情。 10、“闰土是迅哥儿的儿时伙伴,留在迅哥儿记忆中的也一直是那个清零活泼而善良的模样。离乡多年后的迅哥儿回到故乡,看到的听到的,与当年会有何改变?”蒋老师用它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渲染着一种宁静的气氛,也勾起台下人的好奇。 11、蒋老师讲课时常是手脚并用,当她讲到“圆规”的刻薄世俗形象时,她开始模仿“圆规”的神态:两脚随意的跷起,懒懒的坐在椅子上,夸张的张大嘴笑着:“哎呀呀……”蒋老师的表演让我们全班笑弯了腰。但老师一会儿便敛住了神情,重新翻开课本,引领我们一起来探寻当年“豆腐西施”的美丽与优雅。两者的对比让我们唏嘘不已。 12、老师讲到激动处,常是满面红光唾沫横飞手舞足蹈大有指点江山之意,当她讲到“我不希望他们像我一样”的时候,语气开始变得沉重而无奈。物是人非,这一代已腐朽,但下一代却应有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希望,黑暗的社会不应压抑住勃发的人生,也无法压抑住。 13、蒋老师安静地念着“天边挂着一轮明月……世界上本没有,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柔和的声音中依然饱含坚定与不屈的信念。《故乡》一文在蒋老师的一层层抽丝剥茧下,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已不仅是鲁迅先生胸中澎湃的情感,还有那个年代下永不停止追逐希望与光明的人们的心。 例文结构: 本文根据所填内容进行写作。例文题为“记难忘的一次辩论会”。需要把这次辩论会的由来,辩论双方,辩论的过程,为什么难忘,都有交代清楚。记叙文要能感人,需要以生动的细节来打动人。文章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结构合理。最后,指出这次辩论会的意义,突出了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什么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礼俗的效力更大?

 

查看答案

根据《乡土中国》有关内容,补充完成下列表格。

指称乡土中国的概念

指称其他社会的对应概念

礼俗社会

a

b

借助文字的社会

差序格局

c

维系私人的道德

d

e

家庭

男女有别

f

 

 

 

查看答案

费孝通是中国____________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如果说《____________》一书是对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那么《乡土中国》是对中国乡土社会的整体描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续,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分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1954年2月6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7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的世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摘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B.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己的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

C. 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D. 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中国桥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3.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奥斯维辛没什么新闻

(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2)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3)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4)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5)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土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6)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节选自《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从结构上看,选文中(1)-(3)自然段属于新闻的________部分,交待了新闻的基本要素,(4)-(5)自然段属于新闻的_________部分,对新闻的有关信息给予补充。

2.简析第(1)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3.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简析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