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園、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一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 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和” 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 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 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中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 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虛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虛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已”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1.下列内容不是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涵”的一项是( )
A.“静” 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道家的“虛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 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B.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态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
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D.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B.中国饮茶可分为两类:-类是 “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 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全性葆真”。
D.本文借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
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 “怡”“真” 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C.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 日本茶道讲究 “清寂”,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这是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
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明澈如镜。________。当地的顽皮伢仔喜欢在这里撒尿,笑咧咧地夸口:“哈,老子一泡尿浇遍三省!”________。还是“拉拉渡”,不用篙或桨,不过牵船的蔑缆换成了拇脚趾粗的钢索了。摆渡的还是个老人,________,也许是有的,一时半会儿不知跑到哪儿玩耍去了。
①茶峒,以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以此为背景而闻名。
②《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据说渡口恰是三省的交界点
③渡口还在老地方,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方头的了
④当地人说,当年翠翠和她的爷爷就住在这儿的一间木屋里
⑤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塞万提斯,意大利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堂吉坷德》讲述了年逾五旬的绅士吉哈纳因读骑士小说走火入魔而改名堂吉诃德,闹出不少令人笑掉大牙的事情。
B.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的许多作品猛烈挟击沙皇专制暴政,再现“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
C.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风凰人,苗族。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D.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 合成一个” ,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_______ 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______ ,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_____ ,中国人民_______ ;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在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A. 坚贞不屈 自强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B. 坚定不移 自强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C. 坚贞不屈 生生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D. 坚定不移 生生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 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下列各句中,标点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恋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是要起很大的作用的。人人一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一开始向别里科夫游 说:他应当结婚。
B.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
C.从前作诗文的人都以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 《事类统编》 之类书籍,要找辞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
D.所谓:“午阴嘉树清圆 (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