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有这样一个现象:“老师”成为各行各业使用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有这样一个现象:“老师”成为各行各业使用频率较高的称谓之一。演员、歌手互称为“老师”,记者、编辑互称为“老师”,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互称为“老师”,洗发行业的员工也被称为“托尼老师”“汤米老师”……各行各业年轻或者年长的工作人员在很多时候都被称呼过“老师”。

对于这一现象,你怎么看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0字的议论文。

 

例文 师者,人之模范也 “师者,人之模范也”,出于西汉著名学者扬雄的《法言》首篇《学行》:“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扬雄之言大意为,老师是能够让未萌之人祛邪向善、安身立命的根本。尽力为学,不如尽力求师,因为老师是人们的模范。可是,现在有这样一个现象:各行各业年轻或者年长的工作人员在很多时候都被称呼过“老师”。对于这个现象我认为:见人就叫老师不严谨,应该克制一下。老师是一种尊称,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被称为“老师”。 那么,什么样的师,才是真正的“老师”?答:“人之模范”者也。 作为“人之模范”的“师者”,首先要有志。志在中国古人思想当中,尤为重要。无论是孔子强调的“志于学”“志于仁”“志于道”,还是孟子所说的“尚志”,它既是每个人人生的重要起点,也是为之奋斗的目标。教师之志,就是要传“大学之道”,让从学者明知“大学问”,实践于整个社会这一“大学校”,从而成为立于世之“大人物”。 作为“人之模范”的“师者”,其次要有德。《易》曰:“君子进德修业。”立德、向德,是成就功业的前提和基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有着重视教师道德修养的优良传统,并将“师德”作为为人师表的重要体现。在古代思想家看来,教师是社会文化道德的维系者,因此,对教师的职业要求更多地体现在道德素质上,尤其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感化和道德示范作用。 作为“人之模范”的“师者”,最后要有爱。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之交往,重在交心。“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对于学生,教师是不能选择的。因为既然是“人之模范”,就应该成为一切学生的教师,做到“有教无类”,尽其知而教,无隐无私,来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女,爱护学生,呵护学生,积极鼓励,循循善诱。 这样的“师者”,对我们这个有着悠久教育传统的泱泱大国来说,不胜枚举。他们都有着尚公无私、兼济天下的品格,甘于清静、淡于名利的情操,勤于求索、乐于进取的追求,垂青人才、奖掖后学的度量。也正因一代一代师者的传承、发扬,给我们留下了一篇篇名言,传下了一段段佳话,树立了一座座丰碑,铸就了中华民族独特气质的“师道尊严”。 只有做到如此“人之模范”的“师者”,才能被称为“老师”。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是最近,有这样一个现象:“老师”成为各行各业使用频率较高的称谓之一。对于这一现象,你怎么看呢? 审题: 观点一: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中国的历史中,老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教师是全社会最受尊敬的职业之一,老师这一称呼代表着尊重,才被广泛使用。称呼对方为老师,是为表达尊敬或客气,这时候,可以不失礼节地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敬。所以这种称呼可以显示出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尊重; 观点二: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要是在某一方面可以给他人正确的知识、引导、启发的人,被称为老师也无可厚非。因此,只要是能为你解惑,就是老师 观点三: 还可以这样认为:在社交中,老师这一词既表达了尊重,又带有一定的亲切感,不远不近、不亲不轻,似乎是一个很合适的社交称呼。但老师这一称呼的尊重含义来自每一位老师的坚守!老师的辛苦和付出只有真正坚持在讲台上传道授业、真正付出满腔的热情和心血、真正从年少做到满头白发却不失热爱的人才懂,所以老师这一称呼应该被爱惜和好好守护。 观点四: 还可以这样老师是一种尊称,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叫老师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各种娱乐节目里,老师称谓霸屏,尤其是一些有负面新闻的明星,不应该被称为老师。在使用老师这一称呼时,应该克制一下,见人就叫老师不严谨。 参考立意: 1.显示出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尊重; 2.只要是能为你解惑,就是老师; 3.可以做口头上的敬称,但要尊重和爱护; 4.见人就叫老师不严谨,应该克制一下 结构示例: 根据写作要求:对于这一现象,你怎么看呢?本次作文更适合写成议论文。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选定好自己的观点:师者,人之模范也;然后采用层进式的方式进行论述。先分析问题,论证什么样的师,才是真正的“老师”?答:“人之模范”者也。并作进一步解释:“作为‘人之模范’的‘师者’,首先要有志。”“作为‘人之模范’的‘师者’,其次要有德。”“作为‘人之模范’的‘师者’,最后要有爱。”最后指出,这样的“师者”,才是“人之模范”的“师者”,才能被称为“老师”,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素材积累: 1.老师是一种尊重的象征,如果自己能被称为老师,会感觉到非常高兴;同时,对于自己真正敬重的人,在人生给自己很大影响的前辈,我会将其称为老师。 2.当各行各业开始使用教师这一称呼时,说明教师在全社会很多人的心目中是被认可和喜欢的,是教师社会地位的象征。 3.一些真正的艺术家,追求有质感、有态度的作品,带给人们正能量,可以被称为老师,以表尊重。或者是,电视中嘉宾的一些演讲、细节、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的正能量和启发,我认为这些嘉宾也可以被称为老师。 4.不一定做教师的才能被称为老师,生活中会有一些长者给你实际的建议、帮你度过很多难关,这样的人我认为也完全可以被称为老师。 5.刚进入职场,不知道对方的职位和身份时,我认为叫老师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一是表达了礼貌性的尊重,二是在避免不清楚身份出现误会和尴尬。 6.老师虽然时不时地吐槽一下工作辛苦呀,但内心对这一职业充满了信仰和自豪感。老师之所以被尊重,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信仰的老师们的坚守,每一个站在讲台上的老师都希望这一称呼能被好好守护和爱惜。 7.在我们这个地方,很多人管师傅叫老师,算是一种常用的方言,不了解对方身份时用来尊敬。 8.感觉是人们对老师一词的使用不够严谨,只顾着自己说起来方便,让被称呼的人感到高兴,完全不顾这个词有多大的意义。 9.老师变成了互相恭维、互相吹捧的名词。 10.现在常在电视和现实生活中看到和听到随意称呼别人“老师”的现象,甚至是一些负面新闻的男女主角也被称为老师,这样真的很不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将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下面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阐述其寓意。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①请从《三国演义》中任选一个地点,描摹一下你与书中人物在此地相遇时的场景。要

求:依据人物的性格特质,展开合理想像。字数150字左右。

②片纸千钧重,情思似海深。阅读了《三国演义》,请以书中某个人物的身份给该书中另一个人物写一封短信。要求:中心明确,情感真挚,合乎情理。字数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自责而回头不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2)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庄子引用《齐谐》的记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大鹏南徙的情形。

(4)《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安流亭俟客不至独坐成咏

陆游

忆昔西征鬓未霜,拾遗陈迹吊微茫。

蜀江春水千帆落,禹庙空山百草香。

马影斜阳经剑阁,橹声清晓下瞿唐。

酒徒云散无消息,水榭凭栏泪数行。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题中的“安流亭”表明地点,“俟客不至”表明了诗人在等朋友,“独坐”则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寂寞之情。

B. 首联前一句从回忆过往征战的生活写起,“鬓未霜”三字暗点诗人已老,叙述中寄予了无限的感叹与沧桑。

C. 首联后一句写过去之事十分迷茫,在诗人的心中并不留什么痕迹,即使要凭吊过往,也实在是难以回想起来。

D. 颈联实写了两个场景:骑着马在斜阳夕照中路过剑阁,而马的影子被拉长;清晨则摇船伴随橹声去瞿唐。

E. 末联写以前与自己在一起喝酒的朋友没有消息,诗人只好在水榭上依栏潸然泪下,抒发情感的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2.请赏析“禹庙空山百草香”一句中“空”字的抒情艺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博通经史。嘉祐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徙知湖州,上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日:“二事皆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日:“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B.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C.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D.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指冠礼,古人二十岁(天子诸侯可提前至十二岁)举行的加冠之礼,表示其成人。

B.殿试,科举考试的最高一段,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又称廷试。

C.丁母忧,辞官回家为去世的母亲守制,古代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D.表,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从小就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说儿子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我也能像范母一样。

B.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他身先士卒,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现状,相谈甚欢。

D.苏轼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