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的创新需要创新性的文化作为必要条件。但创新性的文化也是历史性生成的,并不具有自然的或天赋的性质。创新性文化的生成既受客观的历史进程的制约,也与人们的主观自觉密切相关。
一个民族的文化系统中是否蕴含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首先取决于一定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性质。处于农耕文明发展阶段上的民族较之处在工业文明发展阶段上的民族,就其一般性与总体性的文化性质而言,前者呈现出保守性,后者呈现出创新性。中外不少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学者,常得出的结论是,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富于张力,中国人看重的是知识的积累与文化的传承,西方人看重的是知识的批判与文化的创新。这种看法如果仅就中西方文化国的近代史的比较而言,的确是有道理的,但若从全部中面文化史的比较而言,这种着法难以成立。在西方近代以前的中世纪,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与代表的西方文化,不仅与中国的儒家文化一样,经历了一个长达千年的文化冰冻时期,而且在文化运行的方式上,儒学与基督教也遵循着相似的轨迹,尊经重典、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是其主要特征,学者的主要使命是对经典的诠释与论证。
所有的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都具有保守性,无论东西方,概无例外。深刻的原因是,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中,“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西方文化,尤其是自然科学在西方文艺复兴与18世纪工业革命后之所以发生了深刻性的质变,引发了中西文化的对立与冲突,以及中国在自然科学发展上的明显落后,根本性的原因在于,以机器为生产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取代了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是其基本特征。正是生产方式不断要求变革的驱动,才使得西方文化取得了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
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但不是唯一性的因素。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这样的现象,处在大致相同发展阶段与相同发展水平的民族,在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创新性的文化是生成的,它既受自发性因素的影响,但也需要人们自觉地倡导与培育。首先是倡导,应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营造一种文化创新的氛围,鼓励人们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新的文化内容与形式。文化的创新是一项群众的事业,只有当全体国民都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才有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其次创新性文化的形成也需要培育。创新文化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只要我们放弃文化保守主义,持续不断地推进创新性文化的建设,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再一次辉煌,再创造出一座新的文化高峰。
(节选自林剑《论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性质,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
B. 不少从事中西方文化研究的学者认为,中国人注重文化传承,西方人重视文化创新。
C. 在生产方式不断要求变革的驱动下,西方文化才得以从长达千年的文化冰冻期突围而出。
D. 如果我们拥有开放的心态,始终不移地建设创新性文化,定能为中华民族文化再谱新篇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文化创新与创新性文化的关系入手,重点阐述了创新性文化是如何生成的。
B. 文章从大历史观的角度论证了“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富于张力”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C. 文章能够由表及里,从历史的文化现象的角度分析中西文化的对立与冲突形成的深层原因。
D. 文章先论述创新性文化的生成受客观因素驱动,再论述创新性文化与人们的主观自觉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创新性的文化能孕育出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又会促进创新性的文化诞生,二者相辅相成。
B. 儒学与基督教尽管在文化运行的内容上各不相同,但就文化运行的方式来看是基本一致的。
C.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导致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具有保守性的根本原因。
D. 如果在全社会的范围营造出一种文化创新的氛围,全体国民就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6月12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某班班主任兰会云带着11名高中毕业生,从朔州一路骑行去上海,总行程1800多公里。尽管兰老师事前做了很多准备,如规划骑行线路、学生体能测试、签订免责协议、购买安全保险等,但出发前,还是遇到很多压力:校领导不主张老师们效仿,有的人认为兰老师是拿职业生涯做赌注,有家长死活不答应让孩子参加……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骑行活动出发前,给面临压力的兰老师写一封信。
②骑行活动出发时,在动员会上的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这音大体可分为乐音与噪音:振动起来是有规律的、单纯的,是乐音;①。种分类强调的不仅仅是音的客观物理属性,②。举个简单例子:中午我在睡觉,邻居家的小孩就开始大声弹钢琴。钢琴曲很动听,对他而言是乐音。但是,动听的钢琴曲打扰了我,让我困倦,厌恶,所以对我而言就是噪音。可见,③,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会因不同的人而发生改变。
请参照下面甲、乙两位同学的辩论过程示例,依据丙同学的论断,补写出同学的辩论内容。
示例:
甲:鸟都是会飞的。
乙:①鸵鸟是不会飞的,②鸵鸟是鸟,③所以,有些鸟是不会飞的。
丙:人都是自私的。
丁:①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全球生态足迹网络”报告显示,________7月29日,人类已用光2019年全年的水、土壤和清洁空气等自然资源定量。水是生命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保护地球首先要珍惜地球上的水。( )。但是,水的循环产生是有条件的。以中国的长江流域为例,该水系涉及的所有地区都受到长江的阴泽,原因在于长江有________的奔流,长江源头的冰川和冰雪层在不停融化,形成水流。固然,如果气候变化造成水循环的种种环节出现,长江流域的水就提前可能透支。例如,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影响到水蒸气在长江源头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峰的降落和融雪融冰,长江的水源就会减少,从而影响长江流域人们的生存,尽管现在还感觉不到这种生存的威胁,只是在水的使用上出现了________的情况。因此,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保护地球上的水资源,至少是________水资源可循环的必要条件,这也是在保护地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截止 不生不灭 捉襟见肘 维护 B.截止 不生不灭 寅吃卯粮 维护
C.截至 生生不息 寅吃卯粮 维持 D.截至 生生不息 捉襟见肘 维持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水是可更新资源,能在较短时间内循环产生或再生产出来
B.水是可更新资源,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循环产生
C.水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循环产生,是可更新资源
D.在较短时间内,水是可更新资源,能再生产出来或循环产生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固然,气候变化如果造成水循环的种种环节出现,长江流域的水就可能提前透支。
B.但是,如果气候变化造成水循环的种种环节出现,长江流域的水就提前可能透支。
C.但是,如果气候变化造成水循环的种种环节出现问题,长江流域的水就可能提前透支。
D.固然,如果气候变化造成水循环的种种环节出现问题,长江流域的水就提前可能透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常常会导致一个国家灭亡的两句是“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先后用“_____”和“_____”两句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历经金人入侵战火的人们淡忘当年的屈辱岁月、而今安于异族统治的痛心与批判。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