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IP”是知识产权的首字母缩写,“文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IP”是知识产权的首字母缩写,“文旅IP”指的是文化与旅游要素融合下,文旅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形象。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如何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独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开放出来,成为独一无二的知识产权“IP”与文化旅游形象,这是各地旅游业提升自我竞争力的关键之处。那么,文化、文创IP与旅游该如何融合?业内人士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IP是文化旅游的代言人。“因为一个吉祥物,因为一部剧、一首歌、一句诗,我们可能就会赴一座城”,或许这就是文创IP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最好诠释。如安徽泾县著名风景区“桃花潭”,就因为李白的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现在成为了一个特别火热的旅游目的地。

(摘编自2019年9月16日中国经济网)

材料二:

产业是文旅IP价值转化的落脚点,要以文旅IP为核心,利用本地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创新多元业态,连接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推动文旅IP与相关产业(大数据、体育、教育、康养等)跨界融合发展,搭建IP展示与销售平台,培育形成IP创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地方经济发展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提振地方经济。文旅融合时代,文旅IP的建设已不单纯是一个产业问题,还要考虑它与地区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相融合。增强当地居民对文旅IP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以IP建设为抓手,持续扩大IP影响力,提高本地文化知名度,真正实现宜居宜游、主客共享常态化发展。

(摘编自2019年12月10日《中国旅游报》)

材料三:

文旅IP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为旅游产业打造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IP不断进入文旅行业,很多旅游是通过看电影、看视频驱动起来的,实现了线上和线下前所未有的深度旅游体验。

文旅IP的发展核心,是产生一种共情的效应,这是心理学上非常重要的心理反应。它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可以强化旅游IP的个性化发展,强化IP用户线上、线下的互动,通过对景区人格化的赋予,从抽象到具象,是整个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趋势。

文旅的IP加持了人工智能以后,可以使得这种IP产品以更加个性化的形式,引导用户从对历史文化、自然价值的认知到理解,从身心的愉悦到精神的升华。所以,文旅产业智慧化的方向,要通过智慧化的技术、手段、创新、IP等等,推动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可持续利用,推动旅游信息的深度采集深度应用,引导旅游行为更加文明,包括路径、时间、消费类型的选择等等方面。

(摘编自2019年9月7日新旅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各地旅游业要提升自我竞争力,就应将独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开放出来,提升文旅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形象。

B.一个吉祥物、一部戏剧、一首歌乃至一句诗,往往会成为大家前往旅游的原因或动力。旅游业可以通过文创IP提升自身竞争力,从而为提振地方经济服务。

C.近年来,IP不断进入文旅行业,通过看电影、看视频推动了很多旅游的发生,实现了线上和线下前所未有的深度旅游体验。

D.文旅IP的发展核心是产生一种共情效应,它可以强化旅游IP的个性化发展,强化IP用户线上、线下的互动,是整个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趋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旅融合时代,产业是文旅IP价值转化的落脚点,这就是说,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大数据、体育等产业,才能有效实现文旅IP的价值。

B.加持了人工智能的文旅IP产品,可以用更加个性化的形式,引导用户从对历史文化、自然价值的认知到理解,从身心的愉悦到精神的升华。

C.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使桃花潭成为了一个特别火热的旅游目的地,这说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D.文旅IP作为一个产业,要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同时,它还要服务于当地社会,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这样才能增强游客的认同感。

3.结合材料,请从不同角度概括文旅IP建设的有效措施。

 

1.D 2.B 3.①开发独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打造独一无二的文旅IP;②文旅IP与大数据、体育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搭建IP展示与销售平台,培育形成IP创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③把它和地区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相融合,扩大IP影响力;④把它和人工智能相结合,通过智慧化的技术、手段、创新、IP等等,推动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可持续利用。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项,“它可以强化旅游IP的个性化发展,强化IP用户线上、线下的互动,是整个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趋势”错误,材料三“它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指的是共情效应和人工智能的高度融合,而非单指共情效应。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大数据、体育等产业,才能有效实现文旅IP的价值”错误,原文说的是“要以文旅IP为核心,利用本地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创新多元业态,连接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推动文旅IP与相关产业(大数据、体育、教育、康养等)跨界融合发展”,强调的是文旅IP与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 C项,“说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错误,李白的例子说明文创IP可以提升旅游业竞争力; D项,“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这样才能增强游客的认同感”错误,文旅IP应与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相融合,而非“满足”,同时,这可以增强当地居民的认同感,而非游客。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文旅IP建设的有效措施”相关内容。 可从文化特性、产业化、服务社会生活和人工智能等四个角度答题,关键信息有:“将独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开放出来,成为独一无二的知识产权“IP”与文化旅游形象”“推动文旅IP与相关产业(大数据、体育、教育、康养等)跨界融合发展,搭建IP展示与销售平台,培育形成IP创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文旅IP的建设已不单纯是一个产业问题,还要考虑它与地区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相融合”“它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可以强化旅游IP的个性化发展”“要通过智慧化的技术、手段、创新、IP等等,推动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可持续利用,推动旅游信息的深度采集深度应用”。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产业互联网”行业市场攻守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各行业数字化进程都离不开“产业互联网”生态共同体,但在不同行业特征下可能出现不同的主导力量。这个矩阵以四个象限描述“产业互联网”生态共同体中不同行业数字化进程的总体格局,图中“2B”的意思是“为企业提供产品”,“竞合”的意思是“竞争合作”。

(注)四大象限:左下——传统企业主导数字化进程的行业领域;左上——数字化红利高但大中型企业为主的行业领域;右上——互联网企业主导数字化进程的行业领域;右下——数字化红利较低但中小企业占比较高的行业领域。

(1)请指出决定“产业互联网”数字化进程总体格局的两个因素,每个因素都不超过 8 个字。

(2)请从图中找出 2 条理由,说明“产业互联网”生态共同体数字化进程中“互联网企业是最活跃的力量”这一基本特征。要求:语言简明、准确,不多于 80 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哺育了人类,________,从而使其受到生态毁灭的威胁。也许只有当人类感受到这种毁灭所带来的经济上的不良后果时,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而,_________。但他们至少可以察觉到在这个野蛮的破坏过程中,人类的灵魂受到怎样的损害。那种与大自然的疏远、异化现象不仅普遍存在,而且正在迅速蔓延。可以说,文明人类之所以出现美感丧失以及人种野蛮化,对大自然的疏远和排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试想一下,_______,又怎能令他们对祖辈产生崇敬心情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我居留上海期间,这里的一切经验与我以往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几乎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但当我找到具体的相似之处时,又受到震动。我对在这里体验到的中国书法、建筑、艺术和美食感到敬畏。

B.主编陆梅向驻市作家们介绍了《文学报》自1981年创立后,在巴金、冰心等老一辈文学前辈关怀之下蓬勃成长,成为活跃在中国文坛,传递文学与文化讯息,深度分析文学作品与文坛现象的有生力量的过程。

C.大型音乐诗剧《血沃中华》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该剧以先烈们追求崇高理想、坚定思想信念、为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告示我们要缅怀英烈,铭记历史,崇尚英雄,敬仰英雄。

D.美方一些人为暴力“开绿灯”,严重违背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违犯人类共同价值观,挑战人类道德与文明底线,实则为本国的未来“亮红灯”,不仅自毁信誉和形象,也将遭到暴力的反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扬雄在西汉末年,是个不尴不尬的人物,在当时及后世的名声,也是不腥不臭。(甲)我写他,觉得难,因为他不伦不类,不写他,也不好,因为他不大不小。弄得我左右不是,就怕写出来不疼不痒,不三不四,让读者读着不咸不淡,如同嚼蜡。

但扬雄是做“纯学问”的人。在学界鼓吹与奖赏做“纯学问”的今天,写写他还是有意思的。(乙)今天有很多学者在标榜“纯学问”,在“学术规范”里操作出不涉当今而传之后世的伟大学术。并且他们还当自己是前无古人,殊不知在传统中国,尤其是明清两代,多的恰恰是做纯学问的人,而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则微不足道。(丙)且据我观察,在中国,这种“纯学问”越发达,所谓的“学术成就”越精深,社会生活反倒越萎缩,社会进步越趋于停滞,甚而倒退。这可以称之为学术中的“零增长”。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伦不类 B.尤其 C.微不足道 D.萎缩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B. C.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泄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我母亲唤着我走过来,她的脸颊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着,像)了胭脂一样。

B.中国文章风格素重堂皇典雅,看起来如踩高硗行路,高则高矣,却与日常生活隔着一层;而两汉文章中王褒《僮约》那一类道琐屑家常的文章,其平易近人的风格适宜于便jiān)小简。

C.眼光敏锐,见微知zhù),“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开展工作有板有眼,纵横bǎi)阖,张弛有度,这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

D.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地去发愤著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