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只有一个通假字的一组是 A.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②张良出,要项伯 B...

下列各句中只有一个通假字的一组是

A.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②张良出,要项伯

B.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②前以降及物故

C.①云销雨界,彩彻区明  ②拜送书于庭

D.①而倔起阡陌之中      ②气凌彭泽之樽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是我国古书中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它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本题: A项,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译文:燕王确实非常害怕大王您的威风;②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译文:张良出去,邀请项伯。 B项,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译文:不顾及(皇上施与你的)恩情与(臣子应守的)道义,背叛主上,背离亲人;②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译文: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 C项,①云销雨界,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译文: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②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译文:在朝堂上礼拜之后送出(与秦国交换和氏璧的)国书。 D项,①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然举事(兴起)。译文:又是在阡陌纵横的行途中举事。②气凌彭泽之樽:无通假字。译文: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蒙田说:“培育性格而不是写书才是我们的责任,赢得生活的秩序和安定而不是赢得战斗和土地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最伟大而光荣的杰作就是恰如其分地活着。”

综合上面两句话,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________________。(《论语》)

(2)近自托于无能之辞,________,考之行事,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________,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____________。(《诗经•氓》)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材料二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

1.根据第二则材料可以看出,子路的特点是________,大舜的特点是________。(均填成语)

2.上述两则材料告诉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改火:指过了一年。②筠:竹。③只应:只以为,这里指“岂止”。

1.苏词画线句用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盛赞了友人在面对坎坷奔波时所坚守的品节。

2.以上两首词同是写送别友人,苏词与辛词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上欧阳内翰第二书

(宋) 苏洵

内翰谏议执事:士能以其姓名闻乎天下后世者,夫岂偶然哉!以今观之,乃可以见。生而同乡,学而同道,以某问某,盖有曰吾不闻者焉;而况乎天下之广,后世之远,虽欲求仿佛,岂易得哉?古之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者,愚未尝敢也。今夫群群焉而生,逐逐焉而死者,更千万人不称不书也。彼之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者,皆有以过乎千万人者也。

自孔子没,百有余年而孟子生;孟子之后,数十年而至荀卿子;荀卿子后乃稍阔远,二百余年而扬雄称于世;扬雄之死,不得其继千有余年,而后之韩愈氏;韩愈氏没三百年矣,不知天下之将谁与也?且夫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者,皆不可忽,则其多称而屡书者,其为人宜尤可贵重。奈何数千年之间,四人而无加,此其人宜何如也?天下病无斯人,天下有斯人也,宜何以待之?

洵一穷布衣,于今世最为无用,思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而不可得者也。况夫四子者之文章,诚不敢冀其万一。顷者张益州见其文,以为似司马子长。洵不悦,辞焉。夫以布衣,而王公大人称其文似司马迁,不悦而辞,无乃为不近人情?诚恐天下之人不信,且惧张公之不能其言,重为世俗笑耳。若执事,天下所就而折衷者也。不知其不肖,称之曰:“子之《六经论》,荀卿子之文也。”平生为文,求于千万人中使其姓名仿佛于后世而不可得,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惟其愚而不顾,日书其所为文,惟执事之求而致之。既而屡请而屡辞焉,曰:“吾未暇读也。”退而处,不敢复见,甚惭于朋友,曰:“信矣,其戏!”虽然,天下不知其为戏,将有以议执事,洵亦且得罪。执事怜其平生之心,苟以为可教,亦足以慰其衰老,唯无曰荀卿云者,幸甚!

(选自《嘉祐集笺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未尝敢                忽:不重视

B.而后之韩愈氏          属:连接

C.且惧张公之不能其言    副:符合

D.天下所就而折衷者也          折衷:调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能以其姓名闻乎天下后世者,夫岂哉!    儿成,则可待乎

B.天下有斯人也                            斯人也有斯疾也

C.顷者张益州见文                          而不知所止

D.曰:“信矣,其戏!”                    灭六国者,六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曾呈献文章给欧阳修,希望得到他的赏识与推荐。虽然因此赢得文名,但却迟迟未得朝廷重用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又写作了本文。

B.文章一开始,作者阐说读书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声极其不易,自孔子之后,只有孟子、荀子、扬雄、韩愈四人,在此作者以韩愈的后继者自任。

C.文章结尾,作者写欧阳修没有时间读自己多次呈上的文章,于是退而静处,不敢再见到作者,觉得很是有愧于朋友,确实不应该说那些戏言。

D.本文表达开阖跌宕,曲折婉转。文中既有对朝廷不重贤才的不满,也有对欧阳修敷衍自己的抱怨,表达得虽似含蓄,实则用意明显感情强烈。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 也 一 旦 而 得 齿 于 四 人 者 之 中 天 下 乌 有 是 哉 意 者 其 失 于 斯 言 也执 事 于 文 称 师 鲁 于 诗 称 子 美 圣 俞 未 闻 其 有 此 言 也 意 者 其 戏 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布衣,而王公大人称其文似司马迁,不悦而辞,无乃为不近人情?

(2)虽然,天下不知其为戏,将有以议执事,洵亦且得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