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韵”是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最初用于音乐。梁建文帝在《劝医论》中,首次把音乐的“韵”引入了诗歌美学,他敏锐地发现了诗歌中超迈悠远、耐人寻味的那种艺术趣味,与音乐的“余响”不绝、让人回味的“韵”在感官上相通。从此,“韵”与诗,就成为密不可分的一对姊妹。
诗人之韵,是诗人个人的音乐修养、风貌,以及这种修养、风貌在诗歌作品中的作用。古人以“琴棋书画”来评价艺术的修养,“乐”是第一要求。他们认为,诗人对音乐的修炼,既可以使诗人形成与众不同的气质面貌,也能使他在创作时自然地表达内心的情感,既是一个人成为诗人的前提,又是诗人进行创作的一种手段。清人袁枚在《再答李少鹤》中视神韵为先天真性情,作品中的神韵,是作家的艺术修养的自然流露,作家的神韵,决定作品的神韵。韵既是作品中的态度风致,也是作家的态度风致在作品中的体现。
诗歌之韵,既体现为外在的音乐形式即声律,又体现为内在的审美特质。诗歌的外在之韵指向明确,内在之韵内涵更丰富。在古典诗论中,韵是作为作品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存在的。宋代李膺把“韵”比作朱弦遗音,大羹遗味,也就是说,作品必须具有超出文本之外的、令人回味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作品必要的组成部分,否则作品便是“庸俗鄙”一样的作品。明人胡应麟把“筋骨”、“肌肉”和“神韵”作为作品的三大要素,“筋骨”相当于作品的立意,“肌肉”相当于语言的运用,“神韵”则是精神气质。在他们看来,诗歌光有外在的形式如语言、结构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精神风度和丰富的话语蕴涵,这是诗歌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宋人范温那里,韵也同样是作为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和追求而存在的。他认为韵与一些具体的美的形式和风格相区别,它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美,如巧丽、雄伟、奇、巧、典、富、深、稳、清、古之类,而是对各种具体美的总的要求,是各种美达到最高峰的产物。如果没有韵,那么空有美的形式的作品是不会令人信服的;如果作品不能在韵上胜出,那么它的美也就随之失去。
对于接受美学来说,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在它产生以后,就已经不属于作者本人,而是属于读者,因而面临着被无限阐释的丰富可能性。这种丰富的可能性,是由作品中独特的话语所决定的,同时也是跟读者本人的阅读经验、接受能力、心境等分不开的。而如果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韵又是诗歌的美带给读者的那种绵延悠长的回味。姚鼐在《与王铁夫书》中说王铁夫的诗“咀诵之余,别有余韵”,其实就是说诗歌中的话语含蕴在经过了他的咀诵之后所呈现出来的审美感受,是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出发感受到的诗歌魅力。
“韵”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美学特征。它指向文学生产的整个过程,关乎作家、作品和读者,含义丰富多彩而具有广阔内涵。在多元化的当代诗歌写作中,如果我们能以与时俱进的眼光,赋予古老的“韵”新的时代精神,从中寻找和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的美学体系,将会对新诗的发展大有裨益。
(摘编自《文艺报》徐峙《“韵”的三种形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建文帝在艺术上敏锐的嗅觉让他发现了“韵”与诗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使“韵”成为中国古典文论中一个重要的范畴。
B.诗歌美学中的“韵”有三种形态,包括诗人之韵、诗歌之韵和读者之韵,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C.“诗歌之韵”有内外之分,外在之韵表现为一种音乐形式,内在之韵表现为一种审美特质,这些是诗歌构成的重要因素。
D.“读者之韵”的产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既与作品中独特的话语有关,也与读者本人的阅读经验、接受能力、心境分不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依据文章第二段所引袁枚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缺乏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很难写出艺术性很高、富有神韵的作品。
B.文章第三段列举了李膺与胡应麟的观点,证明了欲使作品摆脱庸俗、粗鄙的格调,须在作品的内涵、意蕴上下功夫,而不必去追求作品的形式。
C.第五段,作者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阐释了读者之韵是诗歌的美带给读者的那种绵延悠长的回味,是读者的一种审美感受。
D.文章论证上采用了总分总结构,首先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议题,接着分析“韵”的三种形态,最后总结并提出希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非常重视音乐修养,因为这种修养可以让诗人形成独特的气质面貌,同时也是诗人进行创作的一种手段。
B.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依据原文,说的应是读者之韵。
C.李膺、胡应麟和范温对“韵”都有各自的解读,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他们都认为“韵是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和追求”。
D.作者认为,“韵”的内涵非常丰富,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美学特征,当代的学人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赋予“韵”新的时代精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夜之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武汉告急!湖北告急!
尤其是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是战士,是英雄!但他们也是父母,是儿女。可仍有一些不文明患者,辱骂她们、冲他们吐口水……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并在周会上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请给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拟一个标题。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15个字。
1月31日夜,伦敦威斯敏斯特议会大厦前,当时针指向11时整,人群沸腾了起来,无数人挥舞着米字旗。这一刻,英国正式脱离欧盟,超过3年半的“长跑”暂告一段落。英国首相约翰逊当晚发表电视讲话时表示,“脱欧” 日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在经历了分裂的公投和冗长的辩论之后,英国应该团结起来。“这是破晓一刻,也是幕启之时。”为了纪念“脱欧”,英国皇家造币厂推出了1500枚面值为50便士的“脱欧金币”。虽然售价高达945英镑,金币在很短的时间内售罄。英国财政大臣赛义德•贾维德表示:“这枚硬币标志着新的一章的开始。”
歌词,往往反映着时代的脉搏,反映着英雄的主题。下面这首《闪耀》是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主题歌,由喻江、常石磊作词,常石磊作曲,韩磊演唱。请你通过歌词,简要说明歌词的内涵。
我站起来 像一树松柏
以海为镜 眉宇间 分明天生的小孩
我起舞了 如河流散开
以光为绸 织山河 指间奔涌万彩
天降我来 如泥土 如尘埃
为梦而约的胸怀 从来生到生来
从天地间 走向生死之外
用生命泼墨海 光阴把家园承载
看万物闪耀 绽放花开
掌上五弦 弹一个人间
日月为眸 呼吸间 耳畔过星辰千年
天降我来 如泥土 如尘埃
为梦而约的胸怀 从来生到生来
从天地间 走向生死之外
用生命泼墨海 光阴把家园承载
看万物闪耀 星空盛开
从天地间 走向生死之外
用生命泼墨海 光阴把家园承载
看万物闪耀 星空盛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漠深处,是敦煌人痴痴的坚守,让敦煌莫高窟重现丝路文明的华彩。残破的洞窟有了她的守护者们。 ,敦煌人与风沙为伴,初心不改。
他们枕戈待旦、 ,围绕“保护、传承、弘扬”进行的敦煌文献和敦煌石窟研究,让敦煌学回到中国。
不够,这还不够。为洞窟拓荒坚守、科学修复,让洞窟数字化重生……他们攀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级“高山”,为敦煌文化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不懈努力。他们守护着、他们继承着、他们传播着、他们创新着……赓续前辈、激励后人。这是一代代敦煌人的敦煌,也是世界的敦煌。“坚守大漠、甘于奉献、 、 ”他们的根在敦煌,在中国。他们为祖国守护世界遗产,为世界守护文化瑰宝。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时代赋予了他们新的使命和担当( )他们只争朝夕( )研发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装备( )材料和工艺( )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 )将莫高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持续推进“数字敦煌”工程建设,让敦煌文化遗产更好地弘扬与传……播敦煌人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1.文中填充面横线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寒暑易节 争分夺秒 勇于担当 开拓进取
B.风刀霜剑 分秒必争 开拓进取 勇于担当
C.寒暑易节 争分夺秒 开拓进取 勇于担当
D.风刀霜剑 分秒必争 勇于担当 开拓进取
2.在划线句子的“( )”部分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3.下列填入文中波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向世界阐述敦煌文化并着力挖掘及其植根于中华文明中的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精神
B.着力挖掘并向世界阐述敦煌文化及其植根于中华文明中的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精神
C.着力挖掘并向世界阐述敦煌文化及其植根于中华文明中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
D.向世界阐述敦煌文化并着力挖掘及其植根于中华文明中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判了当下的官员工于取巧。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水调歌头》“月有阴晴圆缺”异曲同工。
(3)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山和时间结合在一块,突出泰山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