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班主任双手捧着一把戒尺,缓缓走进教室,全班学生见到戒尺后集体起立,自觉向这把戒尺行拱手礼,紧接着,戒尺“入座”讲台,班主任也向这把戒尺鞠躬行礼。这是四川某小学“戒尺进入课堂”活动的场景。 2018年3月,该小学率先启动了“戒尺进入课堂”活动,全校36个班级每个班都配备了一把刻有《弟子规》内容的标准戒尺。这一举措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戒尺该不该进课堂?中国教育报微信就此发起投票调查,结果显示,近8000名参与调查的网友中,94%支持戒尺进课堂,41%的网友认为应该增加教师的惩戒权,以便“给老师充分的权力管教学生”。53%的网友支持对教师惩戒权加以规范,把惩戒范围标准量化,让老师更敢管。当然,还有5%的网友对“戒尺进课堂”持质疑态度,认为动用戒尺是对赏识教育、鼓励教育的纠偏,但“如果惩戒流于形式,结果可能是‘兴一时’‘败一时’”。
针对我国各地中小学陆续出现的“戒尺走进课堂”这种现象,你如何看待?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将下面一则消息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正在西南印度洋执行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任务的“潜龙二号”无人潜水器,于当地时间4月6日凌晨成功完成第50次下潜,并将在本航次科考任务结束后正式进行技术升级。
由科技部支持、中国大洋协会组织研制的“潜龙二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勘查系统,具备在深海进行热液异常探测、高精度微地形地貌探测、高精度近底磁力探测和海底照相等功能。
“经过50次下潜,‘潜龙二号’的运行状态越来越稳定。”“潜龙二号”装备负责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徐春晖说,“潜龙二号”目前处于升级方案详细设计阶段,在本航次任务结束后将正式进行技术升级。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维码的用途越来越广泛,扫码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①__________。二维码提供者可能会借此收集您的个人信息从事不法活动,比如把信息卖给不法分子进行电信诈骗。另一个更大的风险是,很多二维码链接是木马链接,只要扫了,②__________,包括手机银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您的资金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转走。因此,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会潜藏很大的风险,③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翻拍经典,成为当下不少创作者的选择,其中,不乏超越前作的精品,但随着翻拍频率、数量的不断提升,问题愈发 ,不少翻拍剧泯然众人, 遭遇口碑危机。颠覆的改编、雷人的剧情,让不少观众对翻拍剧产生抵触情绪。
翻拍剧遭质疑,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比如,有的翻拍剧只顾热度和流量,导致作品 ;有的为搏眼球,一味搜奇猎艳,牵强附会;有的为了创新而创新,加入不合逻辑和常识的内容;有的海外取材,却机械地复制粘贴,导致严重的“水土不服”……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是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今天,各种拍摄、制作技术不断进步,而我们的胸怀、创意也要跟进。( ),才能发现 的素材,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突显 甚至 粗枝大叶 源源不断
B. 凸显 或者 粗制滥造 滔滔不绝
C. 凸显 甚至 粗制滥造 源源不断
D. 突显 或者 粗枝大叶 滔滔不绝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B. 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C. 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D. 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唯有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
B. 唯有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
C. 唯有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
D. 唯有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结尾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常征君
杜甫
儿扶犹杖策,卧病—秋强。
白发少新洗,寒衣宽总长。
故人忧见及,此别泪相望。
各逐萍流转,来书细作行。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时杜甫在云安(今重庆云阳)养病。征君:古代未曾做官的人。见及:前来问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上句极言自己病体之弱,“儿扶”还须“策杖”;下句极写卧病时间之长,超过“一秋”。
B. 颔联叙写自己由于久病无力,近来很少梳洗白发;身体消瘦,寒衣穿在身上也显得又宽又长。
C. 颈联点题:故人担忧“我”的病情,特来问候;临别之际,彼此伤心,相对泪下,黯然神伤。
D. 此诗前几句自叙病态,凄恻动人;后几句送别常征君,情深意挚。全诗层次分明,章法谨严。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