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下面的内容,概括唐代“以胖为美”的三个具体原因。要求:每个原因都用四字词语概括。
唐代繁荣昌盛,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人们有条件按照自己的喜好穿衣吃饭。唐代开放兼容并包,使唐人充满自信,使大唐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130多个。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眼界十分开阔,不拘于旧有的审美情趣,不惧怕身体的丰满甚至肥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有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5个字。
北极地区是海冰的世界。①________________,也有从陆地上冰冻的河流和冰川破碎入海的淡水冰。海水形成的冰千奇百怪,可能绵延上百公里,也可能支离破碎成不同形状,而淡水冰的代表就是冰山,它们造型各异,既是海上美丽的风景,②____________,著名的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就是它们的“杰作”。③_________,也有可能在我们的眼前游弋,比知我国北部海域的近海,每年冬季都会出现规模不等的海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猎鹰作为猛禽被崇拜为神鸟,在隋唐文献里____,隋唐文学家笔下出现了大量吟诵鹰鹞的诗歌。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留存了胡人架鹰擎雕壁画,金乡县主墓里胡人骑马狩猎俑中也有手持鹞隼者,都____地描绘了当时的皇家贵族的野猎生活。草原上胡人自古便有驯鹰、养鹰的传统,饲养猎鹰在当地是权威和财富的象征,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所以被认为是神鸟圣禽。猎鹰、驯鹰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影响,从汉唐至明清____。贵族王室对猎鹰____,常常将猎鹰当作重要的家庭成员,对猎鹰有着非同寻常的爱护之情。唐人对鹰的喜爱超出其他朝代,所以唐诗中有关猎鹰的描述也颇多。在猎鹰身上凝聚着唐代贵族的激情风采和原始野性,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标志,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俯拾即是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情有独钟
B.目不暇接 栩栩如生 历久弥新 情有独钟
C.目不暇接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顶礼膜拜
D.俯拾即是 栩栩如生 历久弥新 顶礼膜拜
2.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宗教文化里,猎鹰可以与天神沟通,翱翔天空
B.猎鹰翱翔天空,宗教文化里,可以与天神沟通
C.在宗教文化里,猎鹰翱翔天空,可以与天神沟通
D.猎鹰与天神沟通,可以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
3.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B.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C.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D.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把自己与同学的家境和生活条件作对比,以“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当年的衣着之差以及自安心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
刘克庄①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向来吹帽插花人②,尽随残照西风去。
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
(注)①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他一生仕途坎坷。②吹帽插花人:暗指那些文采风流、俊逸落拓之士。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首用“日月跳丸,光阴脱兔”两个极为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岁月匆匆之步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B.“登临不用深怀古”,实则是发思古幽情的另一种形式的表现。“不用深怀古”,实际上已在怀古。
C.“老矣征衫”句妙语双关:既指词人漂泊流离,“征衫”已残旧破损;也指词人自己此时已至垂暮之年。
D.“炊烟三两人家”以寥落人家的稀疏炊烟,勾勒出异乡的散淡景象,点染出“飘然客路”的闲适轻逸。
2.本词情感内蕴丰富,试结合全词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次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
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剌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当其责,诸君无累也。以治最闻,擢河南省郎中。
武宗崩,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归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四》,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察罕再拜/启曰庶民//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
B.察罕再拜启曰/庶民/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
C.察罕再拜启曰/庶民/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
D.察罕再拜/启曰庶民//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管理全国政务的人。也称相国、宰相,简称“相)。
B.擢:与“拔擢”“加”“升”等均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如《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C.崩:古代帝王之死曰“崩”,诸侯之死曰“薨”。班固《崩薨》曰:“崩薨纪于国何?以为有尊卑之礼。”
D.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与“告老”“乞骸骨”“致事”等相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罕明辨是非,善于察断。治理江西时,有百姓禀报发现“玉玺,一事,建议派人立即取回。但察罕制止了这种荒诞行为,认为是有人陷害仇家。
B.察罕善于政理,多被举荐。御史台奏请其为湖南省宪司事,中书省奏举其为武昌路治中。但丞相哈剌哈孙认为察罕不适合为御史,最终任命他为武昌治中。
C.察罕为政宽容,敢于担当,在处理广西高仙道妖术惑众一案时,他审讯得知实情,议定诛杀首恶几人,其余的全部释放,众人反对他的处理方式,他表示愿意一人。
D.察罕孝顺友爱,德行深厚。他在河中的田宅,都分给了众位兄弟;兄弟因贫穷来投奔的,又分给他们田宅奴婢;他还释放了许多奴婢为平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
(2)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