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选项中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项是 A.斫榛莽 砍伐 白露横江 笼罩 B.胥怒者民...

选项中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项是

A.榛莽       砍伐          白露江          笼罩

B.怒者民  与,相与         未成一篑          土筐

C.金就则利   磨刀石        六艺经传皆习之  通晓

D.山川相缪     同“缭”,盘绕   觞满酌          拿起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本题用语法推断和语境分析法进行选择答案。 C项,“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意思是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的学习了。其中“通”,作副词,修饰东西“习”,译为“普遍”。“金就砺则利”中的“砺”译为“磨刀石”。正确。所以C项中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渺渺兮予怀

C.客有吹洞箫者 D.君子喻于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小题。

母亲的手

庄因

那夜,我梦见母亲。母亲立于原野。碧海青空中,有一只风筝如鲸,载浮载沉。母亲手中紧握住那线绕子,线绕子缠绕的是她白发丝丝啊。顷刻,大风起兮,炊烟散逝,落日没地,古道隐迹,远山坠入苍茫,而江声也淹过了母亲的话语,母亲的形象渐退了,我的视线定焦在她那一双手,那一双巨手,竟盖住了我泪眼所能见的一切。那手,是我走入这世界之门;那十指,是不周之山顶处的烛火,使我的世界无需太阳的光与热。

母亲的手,在我有生第一次的强烈印象中,是对我施以惩罚的手。揪或拧,许是中国母亲对男孩子们惯用的戒法,大概一般慈母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驱使下,总会情急而出此的。我的母亲也正如天底下数亿个母亲一样,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的。特别是小时候,国有难,民遭劫,背井离乡,使得母亲对她孩子们律之更严,爱之益切,责之越苛。母亲之对我,虽未若岳母之对武穆,但是,在大敌当前的大动乱时代,大勇大义之训,使母亲与任何一位大后方逃难的母亲一样,对子女们的情与爱,可向上彰鉴千秋日月。在贵州安顺,有一年,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多备了数样菜,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了。我因贪嘴,较往常多盛了半碗饭,可是,扒了两口,却说什么也吃不下了。隔了桌子,我瑟缩地睇着母亲。她的脸色平静而肃然,朝我说:吃完,不许剩下。我摇头示意,母亲的脸色转成失望懊忿,但仍只淡淡地说:那么就下去吧,把筷子和碗摆好。在大人终席前,我不时偷望着母亲,她的脸色一直不展,也不言笑。到了夜里,客人辞去,母亲控制不了久压的情绪,一把拽我过去,没头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了两臂,上下全身揪拧,而且不住说:为什么明明吃不下了还盛?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揪拧止后,我看见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从此以后,我的饭碗内没有再剩过饭。

当然,母亲的手,在我的感情上自也有其熨贴细腻的一面。那时,一家大小六口的衣衫裤袜都由母亲来洗。一个大木盆,倒进一壶热水后,再放人大约三洗脸盆的冷水,一块洗衣板,一把皂角或一块重碱黄皂,衣衫便在她熟巧之十指下翻搓起来了。安顺当时尚无自来水,住家在院中有井的自可汲取来用,无井的便需买水。终日市上沿街都有担了两木桶水的卖水人。我们就属于要买水的异乡客。寒冻日子,母亲在檐下廊前洗衣,她总是涨红了脸,吃力而默默地一件件的洗。我常在有破洞的纸窗内窥望,每洗之前,母亲总将无名指上那枚结婚戒指小心取下。待把洗好的衣衫等穿上竹竿挂妥在廊下时,她的手指已泡冻得红肿了。

待我们长大后,才知道母亲在婚后数年里,曾过着颇富裕的少奶奶生活,可是,母亲那双纤纤玉手,在“七七”炮火下接受了洗礼,历经风霜,竟脱胎换骨,变得厚实而刚强,足以应付任何苦难了。也同样是那双结满厚硬的茧手,在微弱昏黄的油盏灯下,毫不放松地,督导着我们兄弟的课业。粗糙易破的草纸书,一本本,一页页,在她指间如日历般翻过去。我在小学三年级那年,终因功课太差而留级了。我记得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没有勇气看她的脸,低下头看见母亲拿着那张“历史实录”的手,颤抖得比我自己的更其厉害。可是,出乎意料地,那双手,却轻轻覆压在我头上,我听见母亲平和地说:没关系,明年多用点功就好了。我记不得究竟站着多久,但我永远记得那双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然则,就在那样的岁月中,母亲仍不乏经常兴致高涨的时候。每到此际,她会主动地取出自北平带出来的那管玉屏萧和一枝笛子,吹奏一曲,母亲常吹的曲子有《刺虎》《林冲夜奔》《游园惊梦》和《春江花月夜》。那双手,如此轻盈跳跃在每个音阶上,却又是那般秀美。

去夏返台时,注意到母亲的手上添了更多斑纹,也微有颤抖,那枚结婚戒指竟显得稍许松大了。有一天上午,家中只留下母亲和我,我去厨房沏了茶,倒一杯奉给她。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霎时间那双手变得硕大无比,大得使我为将于三日后离台远航找到了恒定的力量。

母亲的手,从未涂过蔻丹,也未加过任何化妆晶的润饰。唯其如此,那是一双至大完美的手。

(选自《八千里路云和月》)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由梦开端,然后顺势拙笔写母亲的手,感情细腻深挚,文笔朴素自然,全文抒发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

B.文章以母亲的手为线索串起往事,将母亲过去几十年的平凡生活一一展现开来,凸显了母亲人格的魅力及其对作者的影响。

C.文中写母亲“揪拧”我之后“坐在床沿气结饮泣”,既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失望,也表现了对孩子教育不成功的痛心。

D.文章结尾一段用“至大完美”点明母亲的手所显示的伟大的母爱和永恒的人格力量,两个“从未”意在表现母亲的朴实自然。

2.文章通过多次写母亲的手,一段段往事历历再现,母亲的形象也渐渐在其中鲜明起来,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

3.文章开头对梦境的描述细腻优美,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梦境描写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本市生活垃级的基本分类为:

(一)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金属等废弃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锅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

(三)湿垃圾,是指易腐性的茶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

(四)干垃级,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商务、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市生活垃级的具体分类目录及投放规范,并向社会公布。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摘编自《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材料二:本研究对杭州居民样本的各类废弃物的分类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注:A:1=从不分类,2=几乎不分类,3=偶尔分类,4=经常分类,5=总是分类;

(摘编自徐林等《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

材料三:

公民参与垃圾分类有三个方面。最基础的是居民的自我监督与投入,表现在公民将家庭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按照政府和社区的规定,准确分类、投放。公民参与的第二种方式是参与垃圾回收管理过程,每一户家庭平均一年要参与垃圾回收地点相关工作三次左右,负责给每家每户投放出来的垃圾袋上蒙网罩,以保持垃圾堆放地点的清洁。第三个方面指公民对他人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监督他人正确分类及投放垃圾参加地方居民团体和环保组织、参加听证会与公民会议等。

日本形成了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多样化、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既教育了公民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也教育公民如何科学分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内化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日本垃圾分类宣传的多样化体现为:第一,宣传主体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主体涵盖了政府、社区、居民团体、企业、家庭、学校和志愿者等。很多垃圾楚烧厂设计得非常漂亮,学生、游客和附近居民可以到焚烧厂参现旅游。第二,宣传内容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既包括了对正面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也包括对不文明垃圾分类行为的宣传。第三,宣传方式多样化。日本商品外包装上会印有分类标记及材料成分,牛奶盒上甚至会提示包装盒处理的正确步骤: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等;一些超市也会设置垃圾桶,详细标上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等分类标志,以便消费者分类投放。

此外,责任明晰的垃圾分类管理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惩罚监督是促使公民参与垃极分类管理的外在压力。实施有效的扶持与激励政策,是促进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

(捕编自吕维霞等《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下列关于上海市生活垃圾基本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中因老旧损坏而只得被丢弃的窗户、水盆、纸箱都属于可回收物。

B.父母照料婴儿时使用过的厕纸、尿不湿、一次性毛巾都属于干垃圾。

C.用坏或用完的温度计、电池、老鼠药、生理盐水瓶都属于有害垃圾。

D.平时吃东西剩下的香蕉皮、瓜子壳、隔夜饭、甘蔗屑都属于湿垃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统计样本中32.61%的居民常将废纸(板)分类投放,6.47%的居民从不对其分类,这在所有统计的废弃物种类中差异最极端。

B.若没有严格的法律监督制度体系与相应的奖惩措施,公民就会失去分类投放垃发的压力和动力,无论中国、日本,皆是如此。

C.公民参与,是日本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的核心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全面的体系,这点在我国体现得尚不鲜明,值得借鉴。

D.上海政府为促进垃圾分类改善城市卫生出台了相关办法条例,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提供了应然层面的具体规定与指导。

3.请结合材料,分析应当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我们需要打造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负载中国价值观的优秀内容载体。近日,翻看何中坚先生所译的唐诗集《一日看尽长安花:英译唐诗之美》,虽是外文,但仍然感受到了优雅音韵、浑融意境。前段时间阅读翻译家许渊冲的作品,已领略到中国诗词通过另一种语言展现时的神与韵。两位翻译家的努力让人看到,诗词等门槛较高的中国文化,同样能够让启迪、感动和美,抵达国外读者的心灵。

其实,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在美版“知乎”Quora上,有不少人发帖讨论自己喜欢的中国诗词。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一位网友说,他们家隔壁曾住着一位上了年纪的独居荷兰女士,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该网友,以感谢对她的帮助。可以想见,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使国外读者孤独的精神世界丰盈。

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作家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琅琊榜》《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纷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阵地。如果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品读、研究的对象,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

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思想内容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虽然大多包裏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就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今天,《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而早期西方传教士翻译《红楼梦》时一度将宝玉错认成女孩。误解与曲折并不是问题,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打造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让真正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更多地传播出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季羡林曾说过,“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今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文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显纯熟与自然。让更多的“长安花”走出去,与世界共赏中国文化之美,将为人类文明注入更多的可能性。

(摘编自张凡《中国文化,让世界看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中坚和许渊冲的翻译作品让中国诗词的音韵和意境借助另一种语言展现了出来。

B.中国诗词深受外国读者喜欢,他们通过诗词不仅可以学习中文,还可以慰藉心灵、交流情感。

C.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只是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不多。

D.中国文化过去只被少数外国人品读研究,如今借助新传播工具,已为更多外国人所接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何中坚、许渊冲的诗词翻译引出“中国诗词可以抵达国外读者心灵”的观点。

B.文章举荷兰女士送李白诗集给邻居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诗词已普遍为外国人所理解。

C.文章第三段运用几个具体的事例论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的观点。

D.文章第四段既阐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又提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措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虽然门槛较高,但仍然可以获得外国人的喜爱,给他们的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

B.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能见度”越来越高,是因为翻译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交流的开放。

C.虽然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上受到了极大关注,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思想价值的作品不多。

D.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必定会有曲折,我们要做的就是打造优秀作品,传播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己亥冬末,新型冠状病毒突如其来,疫情迅速席卷全国。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连日来,他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参加新闻发布会……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疫情来临,各地医护人员迎难而上,逆风而行,留给世界背影;战“疫”前线,十万“逆行者”争分夺妙与病毒斗争,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堡垒。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老百姓“宅家”“不出门”,各社区积极加强防控,抗击疫情。而从武汉返乡人员也陷入囧途,他们必须隔离14天,有的甚至有家难归。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