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空抛物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①_____ 。良好的文明环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好的习惯要靠教育涵养,更要靠严格执行法律来约束。可以说,文明的养成,正是长期严 格管理的结果。因此,治理高空抛物乱象,一方面要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唤醒人们心中的文明意识, 让不再高空抛物成为一种公民素养,从根本上遏制不文明行为;另一方面, ②____________,以“零 容忍”态度对待高空抛物这一违法行为,让肇事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只有这样,③_________。
请概括并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要点全面、语言简练,不超过 50 字。
7 月 11 日,由新华社中国搜索研发的首款面向青少年的搜索引擎“花漾搜索”App 今日正式上线,花漾搜索 App 图标是一只小小猫头鹰。
我国有2 亿青少年,花漾搜索是中国第一款专为青少年定制的搜索引擎,旨在为孩子打造一个 有围墙的花园,让家长放心地把移动设备交给孩子。花漾搜索通过利用顶尖人工智能技术筛选屏蔽 不良信息,让手机“净净”地陪伴孩子成长。花漾搜索通过五重保护提供青少年绿色上网入口,支持智能机器人“小漾”陪伴式搜索。此外,花漾搜索拥有智能推荐优质的教育资源,首批入驻了上 万门课程。用户可一键搜索全网适龄内容,直达精品课堂、趣味视频、英语学习、动画漫画、运动 才艺、早教母婴等精彩内容。
据介绍,花漾搜索 App 通过 1 年时间的研发准备,今年6月试上线以来,累计下载量超千万。新华社花漾搜索还和腾讯达成合作推出“新腾行动”,共同为青少年搭建绿色上网空间。花漾搜索与腾讯、快手、好未来等公司共同启动青少年绿色成长计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19 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等热词榜 上有名。“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但另一方面,有的内涵有限,在网络空间、娱乐文化中热闹一时后,无法逃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沉淀与流失,是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
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正如“文明互鉴”向世界 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伴随。年度流行语是以年为跨度的一个社会观察哨。人们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 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 。流行语持续更新,
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 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 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 起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宣示 疆域 归根结底 汇聚 B.宣誓 疆域 总而言之 汇聚
C.宣示 领土 归根结底 会聚 D.宣誓 领土 总而言之 会聚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19 年十大流行语”。
B.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
C.无法逃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
D.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年度流行语是以年为跨度的一个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变与不变。
B.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人们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
C.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
D.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变与不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古代定亲的必要步骤,《氓》中女主人公第一次就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拒绝了氓的求亲。
(2)岳阳楼是滕子京被贬岳阳时所建,目的是想通过这一政绩重回京城任职,遂邀请范仲淹 为“岳阳楼”写楼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劝勉昔日好友,不要过于计较个人得失。
(3)《阿房宫赋》中抨击秦始皇浪费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述阿房宫中管弦奏出的嘈杂声音,比集市上的人声还多,说明秦始皇的奢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南宋]陈亮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①!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②!二十五弦③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④?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注)①神奇臭腐:出自《庄子·知北游》。言天下之事变化甚多。夏裘冬葛:出自《淮南子·精神训》。比喻世事颠倒。②生发:即胎毛。生发未燥:即胎毛未干,指婴儿时。③二十五弦:用乌孙公主、王昭君和番事,指宋金议和。④痴骨:指愚笨的内心。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议论天下大事。首句“老去凭谁说”表明作者感叹年事已高,已不在乎身外之名,任人评说。
B.“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的典故指世事反复变化,且越变对国家越不利,人们日渐丧失了收复失地的希望。
C.词的下片转入抒情。词人深情抒写了他与辛弃疾建立在“改变南宋屈辱现实”这一共同理想基础上的真挚友谊。
D.词人以“九转丹砂”与辛弃疾共勉,希望能经得起锻炼,使“寻常铁”炼成“精金”,为国家干一番事业。
2.比较本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在抗金情感上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行钦,幽州人,为刘守光裨将。与李嗣源战于山北,身中嗣源七矢。拔矢而战,反中嗣源。屡败,乃降嗣源。嗣源谓其壮士,以为养子。从战,数立功。庄宗闻其骁勇,取之为散员都部署。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欲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①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元行钦传》)
(注)①明宗:李嗣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
B.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
C.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
D.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裨将,副将,谚语“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中的“皮匠”即由“裨将”演变而来。
B.总管,古代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C.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文中“断发”指誓死报君的决心。
D.先皇帝,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经去世的父皇,这与称呼别人去世的母亲“先母”用法一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行钦作战勇敢,受到赏识。与嗣源作战时身中七箭,坚持作战,反而射中嗣源。嗣源认为他是猛士,收为养子。
B.元行钦招抚有谋,攻心为上。征讨赵在礼时,不用一兵一卒,用诏书设身处地,动之以情触动了赵在礼及其将士。
C.元行钦嫉恶如仇,义正言辞。行刑前,明宗质问“我儿有何对不起你”,行钦怒目直视反问“先皇又有什么对不起你”。
D.元行钦誓死报国,但晚节不保。危难之时,他言词上,信誓旦旦“誓以死报”,行动上,贪生怕死“出奔”而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
(2)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