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畅销书概念的泛化以及成功学读物步入红海市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畅销书概念的泛化以及成功学读物步入红海市场,成功学这一后起的名称得到运用,但也掺杂轻微贬义,暗含遭到愚弄或欺骗的报复性指称。____、似是而非的格言汇编或心灵鸡汤遭到读者的抵制和厌弃,宏观的结论或_____的人生忠告也不再受到欢迎。成功学读物市场的萧条,成为“知道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真实写照,但唯一不变的是大众关于成为“人生赢家”的渴求°世俗意义上成功的标准亦发生了个性化的松动,被贩卖和被消费的对象从成功学的鸡汤过滤为干货知识,碎片化时间与场景化消费的无缝对接让____后的成功学知识更加无孔不入。喜马拉雅、京东等音频平台的知识付费业务火爆异常。其他短视频平台、电子书平台和知识分享类平台也都不甘落后,并通过付费订阅、打赏、有偿回答等多种形式贩卖各式各样的成功学内容,应有尽有,任君采撷。(  ),皆实现了对消费场景高度情境化的具象构拟,故对号入座者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千篇一律  大而化之  改弦易辙  趋之若鹫

B.大而化之  千篇一律  改弦易辙  蜂拥而至

C.大而化之  千篇一律  改头换面  蜂拥而至

D.千篇一律  大而化之  改头换面  趋之若鹫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成功学读物市场的萧条,成为“知道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真实写照,但唯一不变的是大众对成为“人生赢家”的渴求。

B.“知道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成为成功学读物市场萧条的真实写照,但唯一不变的是大众对于成为“人生赢家”的渴求。

C.“知道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成为成功学读物市场萧条的真实写照,但唯一不变的是大众关于成为“人生赢家”的渴求。

D.成功学读物市场的萧条,成为“知道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真实写照,但唯一不变的是大众成为“人生赢家”的渴求。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红酒的品评到奢侈品的正确发音,从实现财富自由的具体方法论到房间收纳的断舍离

B.从房间收纳的断舍离到实现财富自由的具体方法论,从奢侈品的正确发音到红酒的品评

C.从奢侈品的正确发音到红酒的品评,从房间收纳的断舍离到实现财富自由的具体方法论

D.从红酒的品评到房间收纳的断舍离,从奢侈品的正确发音到实现财富自由的具体方法论

 

1.D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第二组,千篇一律:原指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现指文章公式化;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呆滞。大而化之: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根据语境“似是而非的格言汇编或心灵鸡汤遭到读者的抵制和厌弃”,填入“千篇一律”;根据语境“宏观的结论或”,填入“大而化之”。 第三组,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改弦易辙:换上新琴弦、改变行车道路,比喻改变方针、办法或方向。根据语境“碎片化时间与场景化消费的无缝对接让”,填入“改头换面”。 第四组,趋之若鹫: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拥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根据语境“故对号入座者”,填入“趋之若鹫”。 故选D。 2.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成功学读物市场的萧条,成为‘知道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真实写照”,主客颠倒,改为“‘知道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成为成功学读物市场萧条的真实写照”;“关于成为‘人生赢家’的渴求”,搭配不当,改为“大众对于成为‘人生赢家’的渴求”。 故选B。 3.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其他短视频平台、电子书平台和知识分享类平台也都不甘落后,并通过付费订阅、打赏、有偿回答等多种形式贩卖各式各样的成功学内容,应有尽有,任君采撷”,然后是举例子,从简单到复杂,所以应该是“从奢侈品的正确发音到红酒的品评”,排除AD; 从低到高的顺序,“实现财富自由的具体方法论”应该在最后,排除AB。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两句以“鸷鸟”为喻表明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借鱼来表现水清的两句是“____,____”。

(3)周敦颐《爱莲说》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两句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貿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乃诗人所见实景,朝望日,夕望月,造语与“海上生明月”异曲同工。

B.三、四句写高山上夜晚也能留住美景,深谷中白天也不明亮,极言山高谷深。

C.第七句“驱”字用比拟手法,描写千柏万松在长风中摇动的景象,形神毕肖。

D.全诗语言平实自然,笔力遒劲,气势雄浑,于写景之中寄寓深意,耐人寻味。

2.作者为什么有“即此悔读书”的感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申徽,魏郡人也。父早卒。徽少与母居,尽心孝养。及长,好经史性审慎,不妄交游,遭母忧,丧毕,乃归于魏。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薄。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孝武初,徽以洛阳兵难未已,遂间行入关见文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大统初,进爵为侯。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先是,东阳王元荣为瓜州刺史,其女婿刘彦随焉。及荣死瓜州首望表荣子康为刺史,彦遂杀康而取其位。属四方多难,朝廷不遑问罪,因授彦刺史。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辶,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使还,迁都官尚书。十二年,瓜州刺史成庆为城人张保所杀,都督令狐延等起义逐保,启请刺史。乃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敏,凡所居宫,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遗。徽性亷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竞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节选自《周书·申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竞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B.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竞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C.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竞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D.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竞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史,经指经典,如《诗经》《道德经》;史指史书,如《春秋》《国语》。

B.槛车,指装有封闭栅栏的车,古时候用于囚禁、运送犯人或者装载猛兽。

C.豪右,豪门大户;右指右族,即豪族,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右边,故称。

D.案牍,官府文书;案指书桌或办公桌,牍是古代用于写字的木片,即木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徽为人忠信,颇具古人风骨。元邃身陷囹圄之时,宾客皆弃元邃而去,只有申徽只身前往送行;河桥之战,大军失利,申徽总是不离文帝左右。

B.申徽富有才干,常被委以重任。就任大行台郎中时,他草拟各类文书;瓜州刺史被杀后,他受命出任瓜州刺史,在任五年,边地百姓安居乐业。

C.申徽有胆有谋,能够临机决断。在受命谋取意图谋反的刘彦时,他轻车简从,令刘彦不起疑心,再派人说动刘彦前来归顺,趁此机会将其逮捕。

D.申徽谨慎廉洁,深受百姓爱戴。南方归顺之初,官员们有相互馈赠的风气,但是他却画了廉吏杨震的像来警戒自己,离任时送行的人绵延数十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审慎,不妄交游,遭母忧,丧毕,乃归于魏。

(2)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花匠

俞平伯

到了一家花场门口。栅栏虛掩着,我用手一推,呀的一声露出一片平地。紧靠西墙,有三间矮屋。旁边有口井,上面安着辘轳,井口现出几条很深的凹纹,是吊桶绳子磨的。场上收拾得非常干净,一排一排摆列许多花盆,是些山茶、碧桃、金雀、迎春、社鹍之类。轻风掠过,一阵阵花草的香气。冰哩!我不多时还看见你们,花开得这般快呀!

一个花匠,年纪不过四十上下,酱色的脸膛显出些皱纹,好像也还和善,手拿把剪刀,脚边放着一堆棕绳,蹲在地上做工。

他正在扎榆叶梅呢。树上有稍为桠杈点的枝子,只听他的剪刀咯吱咯吱凡昫响,连梗带叶都纷纷掉下。他却全不理会,慢慢的用手将花稍弯转差不多要成椭圆形,然后用手掐住,那手拿棕绳紧紧一结。从这枝到那枝,这盆到那盆,还是一样的办法。

原来他心里先有个样子,把花往里面填。这一园的花多半已经过他的妙手了。所以都是几盘几曲滚圆的一盆,好像同胞兄弟一般。有两盆花梗稍软一点,简直扎成两把团扇。那种“披风拂水疏乱横斜”的样子,只好想想罢了。

但花开得虽是繁盛,总一点生趣没有;垂头丧气,就短一个死。我初进来觉得春色满园,及定睛一看,满不是这么一回事。尽管深红浅紫鸭録鵝黄又俏又丽的顔色,里面总隐着些灰白。仿佛在那边诉苦,又像求饶意思,想叫人怜他,还他的本来面目。那种委曲冤屈的神情,不是有眼泪的能看的。真狠心的花匠!他也是个人呵这不过是我旁观的痴想。花儿不会说话,懂得什么呢?他受了痛苦,只有开一朵朵的鲜花,给他赏玩,让他赚钱我不禁问道:“好好的花扎了不可惜吗?”

他说:“先生,你别开玩笑啦。这些花从窖里拿出来,枝枝桠桠,不这么办,有人买吗?你看墙角边一堆梗子,都是我昨天剪下来的,我的手脚多快。”

我才知道这都是烘出来的唐花,不然三月天气,哪里来许多花呢。便问道:“我看不扎倒好,你何必费事?” 他答道:“你不喜欢不行,喜欢的人多着呢。前两天张大人差个管家来买一百盆花。花刚出房,有许多还没扎。他们现逼着要,把我忙得手当脚做,才讨他一个喜欢。这碗饭好不容易吃!”

正说的时候,远远听得乌乌怪叫,我便呆了。一忽儿,栅门开处,看见有一辆红色的汽车,里面有个白须的绅士,带个十三四岁的女孩慢慢下来。花匠一看见,便抢上去,满面堆笑道:“您老带着小姐来得这样早呵。”一种肉麻的神气,不是能够比方的。然而我方且自幸我不是阔人,他还没有用那种面孔来对我,叫我不能哭,不能笑。

那老者穿着狐皮袍子,带了顶貂帽,一望便像个达官。那女子手上带个钻戒,一闪一闪在花匠眼睛前面只管发光,但脸上总白里带青,一点儿血色没有。

听得她老子说道:“娴儿,赌输的钱有什么要紧。不要说四五百块钱,就是再多点,怕我不会替你还吗?你不要一来就不高兴。你看那花扎得多们整齐。”

那女孩只是不响,低着头,并着脚,一步一步地捱着走,拿条淡红丝中在那边擦眼睛,露出种失眠的样子。

他俩走了十几步。老头子回头看看她,说道:“昨天牌本来散得太晚,天都发了白,弄得你没有睡。我带你来看花,借着消遣消遣。你既倦了,也许睡得着,花不要看了,我们回去罢。”

那女孩嘴里说了几句话,—很轻很轻——我也模模糊糊没有听见什么。

忽然,蓦地里澎腾的一声怪响。

我那时分,早已痴痴地出神,忘记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候了,被午炮一声,方才惊醒。我站在这里,已经快有两点多钟的光景,红炎炎的太阳,正晒着我的头顶,我好像有许多没头绪的心思,只是说不出,直瞪着眼睛,看许多花在阳光底下淌泪。停下来半晌,把眼一低,慢慢的转身踱出。

那匠人还是扎他的花,猛然一抬头,露出深黄的牙齿,对我嘻嘻一阵冷笑。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呈现了花场一片鲜花盛开的动人景象,与后文花几被“扎过”之后“一点生趣没有”形成对比,从而突显花匠的狠心。

B.“原来他心里先有个样子,把花往里面填”,写出了花匠扎花技能的娴熟,故而作者紧接着赞叹“这一园的花多半已经过他的妙手了”。

C.前来买花的是“张大人”“绅士”这类人,他们的喜好决定了花的命运,也决定着花匠的境界,这揭示了当时上层人士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D.小说按照时间的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中融合抒情和议论,语言自然朴实又不乏雅致,故事简单又意蕴深邃,艺术特征非常鲜明。

2.花匠在“扎花”的过程中有怎样的心态?请结合小说分析。

3.娴儿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我国“城市垃圾”年产量就达1.5亿吨,这些城市垃圾绝大部分是露天堆放,几十年累计下来达到70多亿吨,垃圾已成为现代城市一道抹不去的“风景线”。城市垃圾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对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最终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另外,垃圾不仅造成公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有人估计,每年1.5亿吨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目前,对待城市垃圾的主要做法就是无害化填埋,但填埋前依然是臭气冲天,蚊蝇乱飞。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十年左右),造价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也浪费了。人们呼吁了多年的垃圾焚烧发电,可使垃圾体积缩小50〜95%,又能够发电,一举两得,但烧掉了可回收的资源,释放出有毒气体,如二噁英等,电也中的汞蒸汽也会释放出来,这个办法遭到垃圾发电厂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对。

(摘编自蒋高明《中国生态环境危急》)

材料二

(图片来自真话财经(ID:zhenhuacaijing

材料三

日本却没有人口大国和工业国家的通病垃圾围城。目前日本每年每人的垃圾生产量只有410公斤,为世界最低,比一些贫穷的农业国家还要低。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日本有效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1900年时,日本已经制定了《污物扫除法》,规定城市行政部门应当负责垃圾的处理,这也为后来的一系列法案打下了基础。到了1970年,认识到问题严重的日本国会终于通过了《废弃物处理法》,明确规定生活垃圾由政府处理、工业垃圾由企业自行负责的原则。有了惩罚的制约,对企业污染的控制得到了加强,但生活垃圾还是个大障碍。经济的复苏和美式生活的流行,使得消费之下的垃圾产出也急剧增加。日本人口密集、面积狭小,且国内山地众多,缺乏适合人类居住的平原地区,这就意味着日本无法像其他国家那样大规模地用土地填埋的方式处理垃圾,发达的垃圾焚烧厂就应运而生了。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垃圾焚烧厂的数量占到了全球的70%,国内有六成城市的固体废弃物通过焚烧处理。当时日本空气中测得的二噁英水平是其他工业国家的10倍,空气与土壤中的二嗯英含量均严重超标,成了名副其实的“二嗯英大国”。而二噁英这种物质有强烈的致癌性,进入人体后无法降解、排出,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和生殖功能都有损伤,甚至可能造成身体部位畸形。

终于,政府开始意识到垃圾问题还是要换种思路解决。80年代,日本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垃圾分类回收试运行办法,初步形成了一套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

进入90年代后,政府提出了3R概念(减少原料Reduce、重新利用Reuse和物品回收Recycle,并从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层面逐步完善了垃圾分类回收相关法律。资源匮乏的日本在世纪之初相继推出《家电回收利用法》《汽车回收法》等垃圾利用法,完善了其垃圾分类回收法规。

不过在呼吁民众环保这种事上,全世界的政府都一样,起到的作用限于呼吁和督促,关键还得靠民众“自觉”。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日本人能自觉到什么程度呢?大多数日本人对待垃圾有一个习惯,如果在外面产生了垃圾且没有遇到“合适的”垃圾箱,他们常常会把垃圾带回家之后分类扔掉。

垃圾分类贯彻十几年后,截止到2008年,东京的垃圾年产量相比20年前已经减少了一半。能有如此成果,正是多亏了每一位日本民众的自觉践行。

(摘编自“凤凰网国际智库”)

材料四

10年前,广东的确出现了第一批分类垃圾桶,可到2009年广州原先的双色分类垃圾桶却悄悄退场,统一回收垃圾桶重新回到街头。蒋高明解释说,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居民辛辛苦苦分类的垃圾,最终被环卫工人混在一起,令居民寒心了。蒋高明说:“垃圾中有一部分是化学家发明技术的成果,这些物质一旦合成,则很难降解。加之垃圾不进行分类处理,随意混为一体焚烧,会产生很多有危害的气体,也是很危险的事情。”

(摘编自“蒋高明科学网博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城市普遍存在垃圾围城的问题,城市垃圾年产量达1.5亿吨,几十年来累计达到70多亿吨,城市垃圾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B.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通过焚烧处理垃圾的量2011年以后大幅增长,2011年是2599.3万吨,2016年达到7378.4万吨,增长了近2倍。

C.从材料二中看,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是填埋,可2011—2014年垃圾填埋量变化不大,可能是因为填埋不够经济而更多选择焚烧方式。

D.日本虽然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工业国家,但对国民每人每年的垃圾生产量有限制,所以垃圾年产量为世界最低,未出现过垃圾围城的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也是资源,我国每年因城市垃圾填埋和焚烧而造成了“可再生资源"的巨大浪费,有人估计这些被丢弃的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

B.城市垃圾不仅影响城市景观,而且也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同时还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对城市垃圾进行填埋或是焚烧,各有利弊。

C.日本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一直是焚烧,但因焚烧导致空气和土壤中二嗯英含量严重超标,政府为此提出3R概念,处理方式采用回收利用。

D.广州垃圾分类处理难以实施,问题主要不在居民身上,而是环卫部门造成的,居民做好了垃圾分类,环卫工人却仍然将其混在一起收走。

3.中国要走出垃圾围城的困境,在政府层面需要向日本借鉴哪些经验和做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