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决不可无“我”。

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他仍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先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就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

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先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維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者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身上的思想感情,他就不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总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把“我”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门外汉,是既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的。

(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活动离不开“我”和“非我”;“我”指创作者的思想情感,时时被“非我”包围影响。

B.文艺作品必须要具体、形象地反映生动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文艺创作中决不可无“我”。

C.真正的艺术欣赏,需要欣赏者走进艺术世界,也要找回自我,表示出自我独立的态度。

D.艺术创作活动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创作者要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总说艺术活动不可无“我”,文末总结创作与欣赏都要有“我”。

B.文章从创作与欣赏两个方面来论证在艺术活动中不可有“我”。

C.文章第五段从表演艺术的角度,采用喻证法论证创作的辩证法。

D.文章第六段通过形象化的说理,生动地阐释了“走进艺术世界”的含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把对人生高洁的追求寄托在梅花这一形象上,这需要作者把“我”化为“非我”这一过程。

B.欣赏活动中不可无“我”,强调了欣赏者的独立性,这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所说的道理有相似之处。

C.《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展现的就是欣赏者在“非我”中迷失了“我”的表现。

D.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因此读者在读书活动中的体会和理解,吸收什么和摒弃什么,都有一个“我”。

 

1.C 2.C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我’指创作者的思想情感”错误,从第一段“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可知,艺术活动包括创作和欣赏,“我”不只是创作者。 B项,因果不成立。根据第二段内容,文学艺术反映客观现实,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D项,根据最后一段“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先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的文义,选项中“主要表现”表述不当。 故选C。 2.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喻证法”有误,“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是引证法。此段还使用了例证法。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C项,“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这不是迷失自我,而是因知识构成影响人物认识事物的角度,走进“非我”世界中,每个人的感悟是不一样的,显示出不同的鲜明的个性,这恰恰是“自我”的体现。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细嗅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面是“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示意图,请根据提示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这音大体可分为乐音与噪音:振动起来是有规律的、单纯的,是乐音;①。种分类强调的不仅仅是音的客观物理属性,②。举个简单例子:中午我在睡觉,邻居家的小孩就开始大声弹钢琴。钢琴曲很动听,对他而言是乐音。但是,动听的钢琴曲打扰了我,让我困倦,厌恶,所以对我而言就是噪音。可见,③,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会因不同的人而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远古的人类学会刻下文字与图案时,阅读便开始了。知识不再局限于口耳相传,而是被记录在岩壁、简帛与纸页上,智山慧海传薪火,无数的读书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文明的谱系得以________和更新。(    )。在印刷术诞生后,使书籍得以大批量制作,电子技术则让书的载体不再囿于纸张,扩张到了千万张电子屏幕上。小小一方电子屏,让阅读世界更加辽阔,阅读形式更加多元。我们期待,电子书再进一步,让阅读体验可以更随心、更便利。

________的读物难躲,有人感叹,________地点开一本书,读后却大失所望;合心意的好书难搜,特意想了解新事物,却难找到相关的、从各个维度讨论的读物;读完之后易忘,过了几年只觉得回忆模糊,再看到也只觉“似曾相识”。

电子书平台应该是一个好的________,选择经过市场检验的版本、建立更加严格的书籍筛选机制、依据用户反馈及时调整书库,来提供更多高含金量的读物,要让读者随意一读,也觉有益。“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知识的大海里,期待数字阅读成为一艘更稳更大更舒适的船,让我们时时开卷、乐此不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流传    浑水摸鱼    兴趣盎然    过滤者

B.流传    滥竽充数    兴致勃勃    筛选者

C.留传    滥竽充数    兴趣盎然    筛选者

D.留传    浑水摸鱼    兴致勃勃    过滤者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知识的积累与发展推动了科技的革新,而科技的向前又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

B.科技的向前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而知识的积累与发展又推动了科技的革新

C.数字化阅读帮我们建立一个更丰富的专属知识资产库

D.数字化阅读和实体阅读都在创新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印刷术诞生后,书籍得以大批量制作,电子技术则让书的载体不再囿于纸张,扩张到了千万张电子屏幕上。

B.在印刷术诞生后,使书籍得以大批量制作,电子技术则让书的载体不再囿于纸张,延伸到了千万张电子屏幕上。

C.印刷术诞生后,书籍得以大批量制作,电子技术则让书的载体不再囿于纸张,扩张到了千万张电子屏幕上。

D.在印刷术诞生后,书籍得以大批量制作,电子技术则让书的载体不再囿于纸张,延伸到了千万张电子屏幕上。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君子智慧明达、言行无过的原因。

(3)杜鹃和猿猴是我国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凄凉之情。例如《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现了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凄苦之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