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0年春天,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新型冠状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0年春天,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之时,科学精神被国人一再强调,因为它是“抗疫的盾牌”。有人说,84岁的逆行者钟南山的一言一行体现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有人说,抗疫过程中,媒体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这也体现了科学精神。有人说,抢购双黄连的闹剧提醒我们,任何时刻都需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科学精神。有人说,拒食野生动物,摒弃“野味滋补”的错误观念,这之中也包含着科学精神……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从下列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份在年段会上的演讲稿。

②以年轻公民的身份,写一封致全体社区居民的公开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场景;符合文体特征,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请以“复兴中学明华”或“公民明华”的身份写作;不少于800字。

 

例文: 生存需要科学精神 ——致全体社区公民的一封信 居民朋友们:大家好! 这个春天,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所有人都在关注开始肆虐的疾病如何防控,科学部署、科学防疫、科学救治……,作为普通公民,我们也应注意到疾病的由来,以及我们能做些什么,培养科学素养,从源头上遏制病毒。 纵观近几十年新型传染病的发源,艾溢病毒来自于非洲白眉猩猩,寨卡病毒来自于恒河猴,埃博拉和HIMN9禽流感这些更为熟悉的疾病,也都和野生动物有关。这次肺炎的第一例感染者与随后十余名病人都来自野生动物市场,而多年前SARS的第一位感染者正是一名野味厨师,今年的新冠肺炎也是从野生动物传播到人类……这些事实无不告诉我们:捕食“野味”是病毒传播关键的一环。 因此,在屡次发生的血的教训面前,每个人都应该拒绝追求“野味”,这就是作为公民的科学精神。从前我们呼吁保护野生动物,只是关注它的生态意义,还是有一些人不以为意,我行我素;如今这些传染病提醒我们,拒绝捕食野生动物,不仅关乎生态,更关乎公共安全。由人的贪念、痴昧引起的后果来之迅速,更是来势汹汹。在此,我发出如下倡议: 第一,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不抱猎奇心理。 国人对“野味”的嗜好,有文化心理、传统以及中医药文化影响等多方面原因,也有人把捕食一掷千金的珍稀野生肉类当做身份地位的象征。然而,这样的“排面”建立在一条条原本在自然中灵动的生命和一个个潜在的病毒威胁之上,真的值得追求吗?答案不言而喻。 第二,明确捕食野生动物的危害,不抱侥幸心理。 在记者卧底的一个“野味群”,有人提及最近的武汉疫情,一群友回复“该吃吃该喝喝,没那么容易来我头上”。总有人不相信野生动物会传播疾病,或者说是不相信传播病毒的野生动物就是自己接触的这只,抱着侥幸心理。可不伯一万就怕万一,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经济损失动辄数千亿,生命的代价更是无法衡量。 第三,心怀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不抱自大心理。 天行有常,万物都在其该在的位置,维持天地的周转。如果不是人类自高自大,把自己当做主宰而任由欲望膨胀,把本在山原奔跑的麋鹿、果子狸摆上餐桌,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这一次“武汉肺炎”的战争,我们也会像打败“非典”一样打败它,但这场战争建立在惶惶人心和无数人命之上,早已不能以输赢来论。我们不要等到出现超级病毒再后悔贪婪,不要等到付出惨痛代价再后悔愚昧。 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科学精神武装自己,走向光明而辉煌的未来! 公民明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审题: (1)对情境的理解 试题材料基于“科学精神”展开,提供了多元的情境。抗疫之时,科学家、媒体人、公众,他们身份虽不同,但都需具备科学精神,而他们身上又体现出科学精神的不同侧面,如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辩证分析等。前三个情境中包含的“科学精神”考生容易理解,而第四个情境包含怎样的科学精神呢?对此,有些考生可能会有疑问,在此稍作分析。“每一次无节制的索取,大自然都会要求偿还”,滥食野生动物,必然要滥杀野生动物,这些行为不仅会破环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而且可能会危害人类自身的健康,甚至让人类付出惨重的生命的代价,如2003年的非典、当下的新冠肺炎。“野味”当前,能坚决说“不”,正是因为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而这体现了人的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正是科学精神的内涵之一。 命题要求需“结合材料”,那么写作时必须从材料出发,对材料的情境和“科学精神”的内涵进行分析。无论是演讲稿还是公开信,均要围绕“科学精神”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情境识,保持情境的现场感,这是此类作文的写作要求,同时疫情当前,紧扣材料提供的抗疫情境,所生发出的思考和感悟,也更易与读者、听者形成同频共振、心音共鸣,从而凝聚起抗疫的科学能量。 (2)对任务的理解 两个任务指令,要求考生有不同的站位、不同的思考、不同的表达,还要求考生有较高的自我定位意识、角色转换意识、对象意识与目的意识。 任务指令一: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份在年段会上的演讲稿。言说的对象是同窗、同龄人,立足“抗疫”,你可以旁征博引,用人类“战疫前行”的历史、闪耀着科学精神的人类群星的丰功伟绩等,证明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号召同学们探索求真,努力让科学的光芒照亮民族的复兴之路。 任务指令二:以年轻公民的身份,写一封致全体社区居民的公开信。以公民身份来写作,首先要辨析公民之“公”,它是“天下为公”的“公”,这意味着公民心里要装着社区、国家和人类,能站在社会、国家甚至人类的高度审视自身的言行。因此,在写作时,作为公民可从“责任意识”“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角度呼吁社区居民培养和践行科学精神。其次,写作对象是社区居民,居民有着不同的职业身份,可以号召居民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勇做科学精神的践行者;居民有着不同的文化层次和饮食习惯,有些居民可能仍笃信封建迷信,有些居民可能仍对野味无法抗拒,可以立足“抗疫”,论述这些行为的弊病,把科学精神的种子播撒到他们的心间。 (3)对文体与语体的理解 从文体上看,涉及演讲稿与公开信两类实用文体写作。两类文体的写作,考生都要时刻抓住“对谁发声”这个问题,这不仅要求对象意识要明确,而且还要兼顾在具体的情境里,既以理动人,也以情感人,既能彰显深刻的审辩思维,也要有强烈的共情意识。但演讲稿与公开信,置于不同的情境里,语体的选择则大有不同。年段会上的演讲,同学少年,皆是“书生意气”,语言可庄重典雅而不失诙谐幽默,逻辑谨严而不失酣畅淋漓;给社区居民的公开信,居民年龄跨度大、文化水平亦有参差,就不宜写得文绉绉的,不妨适当引入口语或方言,穿插抗疫中社区发生的相关“新闻”,以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共情。 参考立意:1、理性抗疫呼唤科学精神2、科学与理性,筑牢公民素养的基石3、科学精神是最有效的抗体 参考素材: 1、必须承认,不少防控工作,尤其是涉及管控、监测、检查等,都是以削减民众的便利程度、牺性局部利益为前提的。其中一些或可通过构建合理的机制来实现社会共担,但有一些可能注定需要个体的承担,这是必须接受的事实,也是非常时期的不得已而为之。 2、本质上,这次疫情也是对民众科学素养与公民精神的“拉练”。多相信科学,遵循那些科学的“自我保护指南”,别被那些蹭疫情夹带私货的“炮防传染,吸烟能消毒”、兜售阴谋论的“生物战”话语所蒙蔵;多循守理性,不盲目不恐慌,服从防疫的管制安排,尽量避免成为交又感染的一环……这些都是个体应有的“价值自觉”。 3、当无数的个体能真正依据科学精神、秉持公民素养,合理调整防期的个体行为,全社会战胜疫情的砝码就大一些,成本就更低一些,最终帯来的公共利益增量,也将回馈给每个人更多的安全感。 4、病毒所挑战的是整个社会的应对系统。这个应对系统里面,没有人可以例外。目前病毒的传播和疫情发展,仍有诸多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不管是个体还是相关部门、机构,在应对上多一些“打提前量”和准备,少一些盲目乐观和侥幸,多一些配合、公开,少些自行其是,这样人们的从容就多一份,战胜病毒也能愈发可期。说到底。就是科学精神和公民素养越充沛,越能给战胜疫情増加砝码。 结构示例:《生存需要科学精神》,议论文文体。本文以书信体形式,致全体公民,表达作为普通民众也需要科学精神的主题。开篇从疫情防控引到“科学”的话题,首先列举一系列传染病的发生与捕食“野味”有关事例;然后提出三条倡议,提倡每个人都应该拒绝追求“野味”;最后发出呼吁,扣题结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公务员报考流程图,请按照顺序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中国古代习惯将疾病称为“疾疫”,其中“疾”是普通的、一般不具传染性的疾病,“疫”指流行性传染病。相比而言,_____,它每次大规模发生都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突难,中国自商周时代起到近代,有文字记载的疫情频频发生,其中大疫至少有500次,多次出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______,使人体对某种传染病产生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避免疫病的发生。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提出“夫治风用风,治热用热,治边用密丹”,他将这种方法称为“以类治之”,通俗一点儿说也就是以毒攻毒。______,难以从机理上全面揭示疫病并提出科学的防疫措施,但以毒攻毒的免疫观仍然具有朴素的科学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          。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          以及他们的艺术技巧。第一流小说家不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被用枯树搭成的花架撑持住。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         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特点  隔膜  观照  纯正 B.特质  隔膜  观照  纯正

C.特质  冷漠  关照  纯粹 D.特点  冷漠  关照  纯粹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爱好故事本来是一件毋庸置疑的好事

B.爱好故事本来是一件坏事

C.不爱好故事本来是一件好事

D.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需要用枯树搭成的花架撑持住。

B.第一流小说家不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

C.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

D.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被它撑持住^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表现大鹏鸟击水大海、乘风高飞的壮观图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杜牧指斥秦统治者不但毫无限度地搜刮民财,而且毫无节制地挥霍财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马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园小梅(其二)

宋代林逋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其四)

宋代陈与义

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注释)①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②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③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首句用“绡”比喻梅花的花瓣,“绡”即精美轻薄的丝织物,形象生动地写出花的柔美。

B.梅花傲雪的形象深入人心,而林逋却一反常态,写梅花畏惧寒霜,暗示作者人生处境的艰难。

C.第一首诗尾联作者以江南路上,酒旗飘拂,梅花簌簌地坠到马鞍上的回忆情景作结,饶有情趣。

D.第二首诗属于唱和诗,诗人运用含章殿的典故,意在通过公主的妆容之美,来表现墨梅的风姿。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宋诗在内容上的异同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