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以供养无主
A.奉宣室以何年 B.木欣欣以向荣 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谨拜表以闻
下列各句加点词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 B.腹犹果然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至于成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河里有条大鱼
张建忠
“河里有条大鱼,”二狗绘声绘色地说,“有这么长。”他用力伸展双臂比画着。“啊!”听众吐出舌头半天没缩回来。
二狗的话,大家还是有点信的。因为他常年在河里电鱼。70岁的李老汉呸口痰,说:“我就不信,我打了一辈子鱼,还没见过米把长的,他二狗子电了几年鱼,就敢说看到大的了?”李老汉望着挂在墙上的破破烂烂的渔网愤愤不平。
这话传到了二狗的耳朵里。“等哪一天,我电上一条大鱼来,让那老家伙看看!”二狗胸有成竹。
二狗的话,李老汉也知道了。他吧嗒吧嗒旱烟袋,蹲在墙跟前盯着那些破网出了半天神。
几天后,李老汉悄悄地把油漆好的破船和修补好的渔网拉到了河里。他分别在两岸对称式地下了网。他暗想:只要二狗说的那条大鱼从这儿过,保准它跑不掉。于是他天天划着小船在两岸来回巡视。
二狗仍像往常一样,每天让妻子划着小船,他自己两手拿着网兜立在船头。他打开电门,两个网兜在水里移动,强大的电流使水花翻滚,大大小小的鱼儿瞬间漂浮到水面。他用网兜一舀,便把鱼儿兜进了网兜,关上电门,把鱼往船舱一倒。鱼儿躺在船舱,小点儿的僵硬着身子;大点的,翕动着嘴巴,奄奄一息。他每天都能电三四十斤鱼,收入十分可观。
李老汉每每看到二狗就说:“你这叫赶尽杀绝啊!以后你还电啥?”二狗撇撇嘴说:“你打了一辈子鱼不还没打完吗?现在不又下河打鱼?”李老汉只好讪讪地笑。
“我昨晚又看到那条大鱼了!”二狗把船划到李老汉的船边坏坏地笑着说。
“在哪个地方?”李老汉小心地问。
“就在这附近。”二狗似乎挺严肃的样子。
二狗说的附近,就是李老汉下网的地方。李老汉暗喜:看来我的经验还是可靠的,大鱼出没就应该在这狭窄的河段。不过,李老汉却说:“不一定吧!大鱼来去无踪,我这样死守也不是好办法,跟踪或许能捕到。”
“嗯,嗯!”二狗非常赞同。在捕大鱼这点上,他们的想法是一致的。
八月十五晚上,一轮明月悬挂天上,大地如同白昼,河面浮光跃银。
李老汉望望月亮,看看水面。他决定在船上过夜。
二狗望望水面,看看月亮,说:“老婆,看今晚这天气大鱼会出来,我们能电到大鱼。”
月亮的脚步款款地移动,寂静的河面似乎能听到月光把碎银子撒向河面的叮叮当当的声音。
李老汉不时地划动小船在两岸网口观察。
二狗说:“老婆,你把船划慢点,轻点,别把大鱼赶到老家伙那儿,让他白捡了便宜。” 二狗往上游去电大鱼了。他站在船头,两个网兜不停地在水里搅动。很多鱼儿漂浮在水面,二狗不管那些鱼儿,他今晚一门心思要电大鱼。带电的网兜在水里电击的面积达四五平方米,也就是说,只要周围有大鱼,二狗满有把握电到它。
“嘎——嘎——”小船惊起了一对水鸟,它们拍打着翅膀飞上岸,吓得二狗手一哆嗦。突然,一股巨浪涌起,白色的尾鳍在水面上一甩,水花像珍珠一样撒向四周。“大鱼!大鱼!”二狗抑制不住激动,压着嗓子。他妻子用力划动小船去追。
此时,一朵浮云遮住了月亮,河面顿时朦胧起来。 二狗看到前面一个扁担一样长的黑影在水面一闪又消失了。二狗索性把电门一直开着,随时做好电击大鱼的准备。
当二狗再次把网兜在水里搅动时,突然,一股巨浪向河中间涌去。二狗想,不好,鱼一旦到深水区,电击就没有效果了。于是二狗让妻子把船划向河心。
他再次把网兜往深水里搅动,一串串泡泡从水里冒出,接着一条大大的尾鳍在水面上搅动。二狗试着用网兜去舀,网兜小了,舀了几次都没有成功。眼看大鱼就要挣脱,情急之下,二狗跳下船就去抱那条大鱼,“啊——”二狗惨叫。二狗老婆赶紧关了电门,大喊救命……
听到救命声,李老汉赶紧把船划过去,他没忘记看看二狗的船舱——空空的。等他和二狗的老婆把二狗拖上岸,二狗已经不行了,二狗的老婆在寂静的岸边号啕大哭……
第二天,李老汉悄悄地把船和网拖回了家。
别人询问他有没有看到二狗说的那条大鱼时,他用力伸展双臂,比画着严肃地说:“有!这么长!”
(摘自中国作家网,有改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打了一辈子鱼的李老汉重操旧业,是因为他对二狗“赶尽杀绝”的捕鱼方式很愤慨。
B.李老汉和二狗都是捕鱼的行家里手,看看天气他们就知道八月十五晚上大鱼会出没。
C.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如李老汉赶去救二狗时也不忘看看二狗的船舱有无鱼。
D.小说以起初并不相信河里有条鱼的李老汉的话作结,意味深长,令人深思。
2.文中三处划线的句子都是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在小说中有不同的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联系全文,具体分析设置二狗电鱼不成反被电这一情节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
冯天瑜
①“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中华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家国天下情怀、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字等。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②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民间风俗文化的吉祥、灵动、热烈、圆满;建筑中的“中国红”、中轴线、对称与不对称美等。可见,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之中。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臾不可分离。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③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言载体。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国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故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汉字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影响最深远广大的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的汉字,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它区别于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欧洲文化。汉字文化圈是一个有着强劲生命活力的文化存在,是世界上颇具原创性和传承力的文化圈之一。
④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而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因而是经典的。它同时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代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四大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的“中国红”,皆为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的展现。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演绎中华文化元素并获得成功,便是一个例证。
⑤中华文化元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促使人们增强历史敬畏感和时代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此外,通过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并将其传播给异域受众,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选自《人民日报》)
1.关于“中华文化元素”,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化元素是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B. 中华文化元素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C. 中华文化元素既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又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它是经典的,又是时代的。
D. 中华文化元素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增强世界对中国历史的敬畏感,提升综合国力。
2.文中说,“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下列与此相关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字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与从象形走向拼音的多数文字有别。
B. 在古代,中国是很多东亚国家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这些国家新产生的汉字词中国也多有引入。
C. 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因此能够造就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
D. 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是因为汉字文化圈在发展和传承中受到了拉丁文字的重大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②两段首先解释了中华文化元素的内涵,然后举例证明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
B. 第③段紧承上文,以“汉字及汉字文化”这一典型案例为依托进一步展开论证,彰显了中华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
C. 第④段中用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获得成功的事例,证明了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仍然可以精彩展现。
D. 第⑤段在论述中华文化元素特点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论证了“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文章的主旨。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新冠疫情发生后,军人、医生和警察等逆行赶往疫区。我们要赞美那些逆行者。其实不仅是在危难的时候,平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逆行者。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这一年,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支持下,人工智能在语音、语义、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开始加速应用到各个产业场景。在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的2017年,其中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机器视觉技术遍地开花,便捷了人们生活,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而人作为社会的主体,身份的数字化是智能社会的前提,人脸识别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不易伪造、可被动采集的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基于人脸这一非侵犯性的生物信息,进行毫秒级大数据计算,使人脸成为智能社会的“入口”,从而展开人与系统间更加便捷、安全的信息交互,开启智能社会入口。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7年下发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将“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列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之一,可见其在推动智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该行动计划也明确给出了这一技术在产业应用中的具体要求:“支持生物特征识别、视频理解、跨媒体融合等技术创新,发展人证合一、视频监控、图像搜索、视频摘要等典型应用,拓展在安防、金融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到2020年,复杂动态场景下人脸识别有效检出率超过97%,正确识别率超过90%,支持不同地域人脸特征识别。”
(摘编自马晓坤《人脸识别让生活拥有更多可能》)
材料二:
南都记者实地走访龙华区教科院附属小学,该校老师介绍,课堂上可以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抓取学生表情,根据课堂表情数据来分析教学效果。该校校长吴少文表示,学校会持续将“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应用在学校管理、学生评价、教师应用等方面,实现图书馆刷脸借阅、午餐室刷脸取餐、校医室刷脸体检、功能室刷脸签到等功能。
数字化是智慧校园的重要特征之一,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进一步激发了教学的活力。而随着教育信息化2 .0的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正在重构全新的“教学、考评、管理、家校”新平台,教育生态系统正在不断演变。
(摘编自程洋《人脸识别技术抓取学生表情通过数据分析教学效果》)
材料三:
“刷脸”进站、“刷脸”支付、“刷脸”签到、“刷脸”执法……人脸识别技术正走进更为广阔的应用场景,与指纹、虹膜等相比,人脸是一个具有弱隐私性的生物特征,因此,这一技术对于公民隐私保护造成的威胁性尤其值得重视。“人脸图像或视频广义上讲也是数据,如果没有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就会容易侵犯用户的隐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段伟文说。
通过数据采集和机器学习来对用户的特征、偏好等“画像”,互联网服务商进而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等,从正面看是有利于供需双方的一种互动。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交换是不对等的。就频频发生的个人数据侵权的事件来看,个人数据权利与机构数据权力的对比已经失衡,在对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方面,消费者是被动的,企业和机构是主动的。段伟文表示,“数据实际上成为被企业垄断的资源,又是驱动经济的要素。”如果商家只从自身利益出发,就难免会对个人数据过度使用或者不恰当披露。
(摘编自谷业凯《“刷脸”会不会刷走安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于人脸这一非侵犯性的生物信息,人脸识别技术使人脸成为智能社会的“入口”,这是以人的身份数字化为基础的。
B.在推动智能社会发展过程中,“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具有重要地位,已经列入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发展规划中。
C.全新的“教学、考评、管理、家校”新平台的重构,得益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发展。
D.在对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方面,消费者处于被动地位,企业和机构处于主动地位,供需双方交换不对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在一些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得益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飞速发展,其中机器视觉技术有效助推经济发展。
B.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抓取学生表情体现出智慧校园的数字化特征,智慧校园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挖掘,激发了教学活力。
C.在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中,人脸识别技术在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由于人脸弱隐私性的生物特征,必然会威胁到用户隐私。
D.我们在享受商家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和推荐的同时,也要警惕个人数据被商家过度使用或者不恰当披露。
3.要提高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水平,应从哪些方面加强努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