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担当”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

请以“担当”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担当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那位大汉王朝名唤王昭君的绝代女子,放弃了绿柳夹河而列,长风携云朵翩跹而来的长安,放弃了歌舞升平的华丽后宫,担负起维系和平安定的重任,用一生的流年换取大汉百姓的安定,撑起大汉王朝的半边天。她是汉朝的奇女子!同样是女子,担当民族使命的女子会迸发出无比顽强的精魂。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朔北的环境异常严酷,大漠的狂风十分凛冽,血色残阳勾勒出一个伟岸的剪影——苏武,那个用忠贞大义担当起国家使命的英臣,在富华豪奢与民族大义之间选择担当起国家的重任,民族汉史的重担。即使历经千磨百炼,担着重要责任的他,步履却越发坚实沉稳,在驼铃凄怆的歌声中,呼啸着一声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他是古代的伟丈夫!担当着国家大义,人的精神会变得无比坚韧强大。 担起国家大义,林则徐高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担起民族使命,岳武穆沉吟“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那些为民族为国家担当起重大责任的人们,让我们仰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穷却也能兼济天下的胸怀多么感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也让我们钦佩那些身处苦难而有担当的人们吧。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却用坚韧书写光明;史铁生双腿瘫痪,却走出了一条闪光的人生之路…… “花开花谢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林黛玉这如水般婉转柔美的女子,在贾府的深深楼榭中,在封建大家族“风刀霜剑严相逼”之下,承担了莫大的压力。“游丝软系飘香榭”的繁华溢美,在她这“半是主子半为客”的冷眼中也只是些披了华裳的腐朽。当宝玉离去,悲恨嫉妒纷涌而来,在无尽的绝望中,她无力自助,没有勇气担当,水做的女子啊,何必让这浮华纷乱的种种矛盾吹散你那一缕香魂? 我们新一代的青年,生逢斯世,更要学会勇于担当,为自己,为亲人,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勇敢地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断创造人生的精彩,努力书写生命的辉煌。 【解析】 [审题] 此题考查学生话题作文写作能力。对于话题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话题,真正吃透话题,总结出话题的主旨,紧扣话题,从话题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本次作文话题是“担当”。 以“担当”为话题,是希望这个庄严的题目能够让同学们在高中的求学生活里,正视自己、思考人生,希望越过成人门的你们能够在行文中做出庄重的承诺。在这个国家民族充满无限生机和挑战的日子,在机会和灾难并存,发展与抵制同生的时代,要同学们学习先烈,担起未来,希望每一个青年人都能够有担当的胸怀和勇气。 何谓“担当”?担当是一种态度。它需要我们有“铁肩担道义”的气魄,有舍我其谁的大公大勇之心,不计较得失,不踌躇功过,不在乎流言,让自己成为基石,担当起家庭、社会、民族、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不躲避、不推诿、不迷失,坦荡荡,此乃大丈夫也。 怎样“担当”?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行动、能力和智慧。担当不仅仅是匹夫逞一时之勇,莽夫抒一时之气,逞一时之能,它更需要我们有敏锐的判断,有坚实的双肩。 围绕“担当”如何选材?回溯历史,烛之武、触龙、蔺相如、谭嗣同等等,用智慧和巧言来担当国家的危难,司马迁用忍辱负重、用史记来担当历史赋予他的良史之职,谭嗣同用流血为中国之变法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鲁迅用如椽大笔担当起刺破黑暗的重任。今天,面对国外叫嚣的反华势力,中国人怎样挥舞爱国的大旗,怎样担当起匹夫的责任。面对网络色情泛滥、游戏成灾的现状,青年人应该有怎样的担当。面对父母,面对生活的重负,啃老族是否还在襁褓中嘤嘤啼哭,不识担当为何物。担当是一种行动,面对可以赚得盆满钵的网络游戏,马云用拒绝来“担当”;面对河南农村的艾滋病人和孤童,杜聪用无疆的大爱、陈为军用冷峻的镜头来“担当”;面对韩国首尔崇礼门失火,官员用引咎辞职来“担当”;面对被无辜屠杀的中国人,被屡次掩盖、遗忘的历史,王选用正视来“担当”,张纯如用真相和年轻的生命来“担当”;面对家人不幸,朱邦月用爱心担当;面对他人危难,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担当……太多太多的人用不同的行动高唱着同一首“担当”之歌。 应该说,只要平时注意了积累,注意开掘自己的阅读视野,学生笔下的“担当”会更精彩、更有力,因为世界是他们的,而他们又是如此的年轻! 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精心构思,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无论选什么文体,一定要有明确而集中的主旨。 [立意] 1.担当,真的很美 2. 在担当中彰显精彩 3.披开史册话担当 4. 因为担当,所以精彩 [素材] 1.兵荒马乱的战国,手持勇气利剑的,是荆轲。身为一名刺客,身上负载的除了任务或许无需其它。但,我们忘不了你呵。易水一别,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不还!”变徴之音,还在史册中回响。其实你的心里早就作好最坏的打算了吧?但家国将失的哀痛,面对城下之盟的危亡,你不惧不屈。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并非口出狂言的青年,是勇气推着你走向历史的最前台。若是没有临行前的仰天长啸,哪来让世间为人喟叹的荆轲刺秦王?勇气,是担当责任的开篇之歌。 2.一块美玉,引发了秦赵两国之争,小心翼翼的斡旋之间,战争一触即发,蔺相如,带着书生的谦逊走了出来。“璧有瑕,请指王。”秦国大殿之上,响起了赵国智者朗朗洪声。完璧归赵的心机和智慧点亮了历史晦暗的天空。渑池相会后,回赵,此时的他位高权重,面对廉颇的轻视,他豁达以理相待,在他人疑惑的眼光中步步退让。直到真相明了,顾全大局的大智慧彻底感动了高高在上的廉颇,负荆请罪成为一桩美谈。试问若是没有蔺相如用智慧解决纷争,哪来的赵国安宁?智慧,让担当者在儒雅之间,游刃有余。 3.洪战辉十二岁开始担当起家庭的重任,刘胡兰十六岁担当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称号。这样的年龄,要比我们小得多;这样的气魄,是我们90后可望而难企及的。在愧疚之余,我们应该挺起胸来,担当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 4.朱邦月,一个用实际行动为他人担当的人,为了践行对朋友承诺,用无私的爱为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重新安装柱梁。让生命的火炬再次燃起。或许他只是千百万人中普普通通的一员,然而,当生活的沧桑爬上他的额头,当无情的风雨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时,他的拐杖却比一般人的脚步更加坚定,他用承诺和爱来担当,让天地为之动容。 5.还记得当年一个学生回答老师掷地有声的话语:“为中华崛起读书!”一句话,响彻中华大地,激励了千千万万有志青年担当起民族救亡图存大任。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胸怀世界,心忧天下苍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辞世之日,联合国也为他降半旗致哀,举世痛悼。 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他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里叹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河灿烂,若出其里,他在孤独中对沧海呐喊。乱世之中,他逆流而行,行法家之路,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他背负着对天下子民的责任,在群雄割据的动荡里,秉持着浩荡的胸襟去招揽贤士,孟德终成一方霸业,统一北方而名垂青史。他用满腔热血和宏图大愿担当,他的担当是寂寞的,却也是美丽的。 7.做官先做民,万事民为先。他是人民的公仆,他的出现让那个穷山寨弥漫芬芳,他的脚步续写了218个乡镇的希望。再度对那条他曾步行了4个小时的山路张望,试问,当初不是郑培民步伐的铿锵,甘泉怎会洒到那么多贫瘠的土壤?,他用为民请命和默默奉献来担当,他的担当是无私的,变是美丽的。 [结构] 作者先褒扬为国家、为民族而担当的王昭君、苏武、林则徐、岳飞等,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再赞美身处苦难而有担当的海伦·凯勒、史铁生等。然后贬抑不能为自己担当而香消玉殒的林黛玉。先正后反,形成对比。作者积累较为丰富,恰当引用诗句入文,增添了文章的文彩和韵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找出下边的句子主干

在旭日冉冉升起的时候,寂静的海面上,白色的帆船随着成群海鸥的鸣叫声渐渐地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与“人生”“微笑”的话题有关,句式与画线句相同。

(1)人生如酒,有了微笑的美酒便飘着诱人的醇香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①,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那屋子里面,正在窸窸窣窣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便出了门,走到街上。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白天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冲茶;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

老栓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笑嘻嘻的听。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听。华大妈也黑着眼眶,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叶来,加上一个橄榄,老栓便去冲了水。

“这是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的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横肉的人只是嚷。

“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的问道,“康大叔——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谁的孩子?究竟是什么事?”

“谁的?不就是夏四奶奶的儿子么?夏瑜②那个小家伙!”康大叔见众人都耸起耳朵听他,便格外高兴,横肉块块饱绽,越发大声说,“这小东西不要命,不要就是了。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拿去了。”

小栓慢慢的从小屋子里走出,两手按了胸口,不住的咳嗽;走到灶下,盛出一碗冷饭,泡上热水,坐下便吃。华大妈跟着他走,轻轻的问道,“小栓,你好些么?——你仍旧只是肚饿?……”

“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过脸,对众人说,“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现在怎样?得了银子!——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阿呀,那还了得。”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

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小栓已经吃完饭,吃得满头流汗,头上都冒出蒸气来。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

店里的坐客,便又现出活气,谈笑起来。小栓也趁着热闹,拚命咳嗽;康大叔走上前,拍他肩膀说:“包好!小栓——你不要这么咳。包好!”

“疯了。”驼背五少爷点着头说。

(节选自鲁迅的《药》,有删改)

(注)①洋钱:指银元。银元最初是从外国流入我国的,所以俗称洋钱;我国自清代后期开始自铸银元,但民间仍沿用这个旧称。②夏瑜:隐喻清末女革命党人秋瑾。秋瑾在徐锡麟被害后不久,也于一九○七年七月十五日遭清政府杀害。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在开篇是对自然环境的具体描写,暗示了时代背景,同时为下文的刑场氛围定下了基调。

B.小说在第四自然段通过“掏了半天”“抖抖地装”“按了两下”等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出华老栓夫妇二人的小心谨慎和对生病的儿子关心。

C.作者写到华老栓想用人血馒头来治好小栓的病,读者既可以看到华老栓一家的愚昧、残忍与自私,还可以看到作者急切地希望中国医疗水平的提高。

D.小说的情节可以概括为:老栓买药——小栓需药——茶客谈药,可见“药”是小说的线索,还由此引出小说另一个重要人物——夏瑜这个革命者的形象。

2.文中划线句子作者是如何塑造“黑的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3.茶馆中的茶客听到夏瑜和牢头阿义的故事后表现出来的情绪,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文章加以探究。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再别康桥》

(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呈蒋、薛二友

(宋)赵师秀

中夜清寒入缊袍,一杯山茗当香醪。

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

无欲自然心似水,有营何止事如毛。

春来拟约萧闲伴,同上天台看海涛。

(注)①缊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子。②香醪:美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通过衣、饮二事的介绍,略加勾勒,便刻画出了一个生活清贫但志趣不俗的形象。

B. “心似水”“事如毛”运用比喻手法,颈联上下句体现的不同人生境界形成鲜明对比。

C. 本诗综合运用了叙事、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其中“无欲”两句体现了宋诗多议论说理的特点。

D. 诗歌尾联照应题目,以景结情,使全诗境界由小变大,诗歌意蕴也得到进一步深化。

2.本诗颔联“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表达十分精妙,请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