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 ——“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B.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常常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C.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细腻丰富的内心感受。以眉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D.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宋词中大多数都是通过眉黛来表现女子委婉细腻的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木兰辞》中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贴装饰物已逐渐成为风尚,开始从宫中走向民间。

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全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D.“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而得名“梅花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

B.“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C.“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D.“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都是以眉写愁,写出了她们内心的孤寂。

 

1.D 2.B 3.C 【解析】 1.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信息筛选和概括的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宋词中大多数都是通过眉黛来表现女子委婉细腻的情感”错,原文第二自然段写的是“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并不是表达“宋词中女子委婉细腻的情感大多数都是通过眉黛来表现的”,选项曲解文意。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B项,错在“开始从宫中走向民间”。从原文第三自然段看,“《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并没有谈到这种风尚开始从宫中走向民间,犯了无中生有的毛病。故选B。 3.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出自宋代诗人晏几道《生查子·远山眉黛长》,是写一位女子的美丽,其中“眉黛”是用来表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后一句“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出自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其中的“眉黛”是用来写愁绪,体现女子的惆怅心理。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乎”网站上有一个关于“努力”的讨论,很多网友认为,大家都知道懒惰是不对的,也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问题的关键在于——既然知道懒惰不对,努力可以进步,人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呢?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面是几则自然物语,每则都从正反两个方面引申出哲理,试补出横线上的内容。

竹  ——每攀登一步都做一次小结;过分地谦虚,难成栋梁。

梅花——每绽放一次,都能展现出风骨和气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彩虹——哪怕只是一瞬间的绚丽,也努力争取;依靠他人虚幻出来的美丽终不能长久。

橡皮——②___________________;在计较别人的错误中消磨了自己的生命。

 

查看答案

补写对联的下联。

上联:祖国山明水秀

下联: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过后,考生和家长又围绕着志愿填报忙碌起来。面对那么多学校和专业,该如何选择,很多考生和家长开始犯难。在这种情况下,帮助考生填报志愿的辅导市场__________________—“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志愿填报服务__________________,要价数千到数万。天价志愿咨询的最大卖点,就是大数据。据调查发现,很多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于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否认。事实上,全国还没有哪家单位或企业建立起真正的高考志愿填报“大数据库”。所谓数据,真实的情况是,高校网站、媒体每年都会公布一些录取信息,还有一些其他公开渠道的数据,商业机构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进行整合,冒充来自特殊渠道的大数据。

众所周知,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划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某一区域内的高校招生计划、当地考生的志愿填报情况、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等都有可能让分数线出现变化。拿往年的“大数据”来套用今年的分数线,无异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于商家倾力推销的“专家”,也未必靠谱。

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是整顿市场乱象。从媒体调查的情况来看,高考志愿填报辅导市场,不是傻子太多、骗子太猖狂,(    )。有关部门应及时出手,不能任由高考志愿填报辅导市场野蛮生长。此外,也应尽力拓展渠道,为考生提供正规、科学的志愿填报辅导服务。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炙手可热 五花八门 刻舟求剑 当务之急

B.应运而生 五花八门 刻舟求剑 迫在眉睫

C.应运而生 琳琅满目 固步自封 迫在眉睫

D.炙手可热 琳琅满目 固步自封 当务之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调查发现,很多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否认。

B.据调查,很多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于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否认。

C.据调查发现,很多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所否认。

D.据调查发现,很多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相关部门予以否认。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且监管部门在这块灰色地带基本处于不作为状态

B.而是监管部门在这块灰色地带基本处于不作为状态

C.而是考生和家长确实从这块灰色地带获得一些有益的信息

D.而是监管部门对这块灰色地带监督管理不到位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2)《琵琶行》一诗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5)《逍遥游》中,庄子引用《齐谐》的记载:“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大鹏南徙的情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